APP下载

高中政治教学中课堂问题设计的选择

2016-12-19李军

文理导航 2016年31期
关键词:课堂问题高中政治

李军

【摘 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的动力,教师要善于利用问题来启迪学生,促进学生参与课堂,形成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习能力。本文主要探究了高中政治教学中课堂问题设计的方法和策略,促进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自主探究,逐步提高。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问题;参与课堂

有效的课堂问题会成为学生探究的“催化剂”使学生思维发散,脑筋活跃,积极地思考政治知识,掌握其中蕴含的道理和规律,在思考中提高能力。恰当的问题会促进学生对知识进行加工处理,在探究中会快速、全面、准确地从知识中提取出要点信息和材料,从而能够准确、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形成一种思维能力。问题设置的巧妙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在分析中进行查找、甄选已存储的知识,将他们重现,理解,以逐步地提高学生的能力。

一、针对学习目标直接提问,一目了然

每节课都有特定的学习目标,这是学生通过探究和学习需要完成的任务,新课的学习密保就是学生要解决的问题,能够顺利解决问题就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知识要点,因此教师可针对学习目标直接提出问题。这样的问题直截了当,让学生一目了然,知道需要探究的内容和学习的方向,从而可以积极地思考,在阅读和学习中获取信息,有针对性地对知识进行处理。学生看到问题后可以直接思考关键信息,在思考中进行细致观察,全面理解,准确表达,通过自己的理性思维来融入到问题情境中,分析问题,从知识储备系统中查找信息,逐步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我国的政党制度》时,教师可以直接询问学生: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含义是什么?通过对于教材的学习,学生会很容易找到问题的答案,并对知识进行加工理解,形成自己的认识。这种问题突出了学习重点,使学生可以有的放矢,实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在思考中学生还会认识到依法执政不同于依法行政,依法执政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依法行政的主体是政府。同时学生会明确党不属于国家架构,不能履行国家职能。直接的问题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化了学生的认识,有利于高效课堂的实现。

二、问题置于故事经典之中,激发兴趣

教师将问题置于典故中,能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思考,使他们深刻地理解故事的内容和内涵。故事或经典都是有一定情境的,其中有冲突、有奇闻,有轶事,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和主动性,好的故事或精巧,或有趣,或让人深思,把问题置于其中会使学生产生更大的探究主动性。故事或经典能够流传下来其中往往蕴含着耐人寻味的道理,以故事为载体也是一种好的提问方式。例如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思考回顾“守株待兔”的故事,之后设置问题:其中体现了什么哲理?问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将问题置于典故中,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会丰富学生对典故的积累和理解。在对于故事的分析中,学生会认识到它把现象当本质,把偶然联系当做必然联系,是一种错误的做法。故事促进了学生思维的活跃,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三、问题置于现实问题事件,联系生活

学生的身边总在不断地发生新鲜事,总有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和事件,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学习素材,而且与学生的关系亲切而有自然。教师需要提高敏感性,从生活中敏锐地发现、搜集这些案例并使之成为问题的好载体。

例如在学习《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时,教师可以把问题融入到现实生活中,通过学生身边熟悉的知识来设置问题:人制造了机器人,机器人的使用又会对人的就业产生影响。一方面会使一些技术要求不高的岗位减少,另一方面会使研发、销售和服务等就业岗位增加,这种变化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机器人与人的关系。通过把问题与现实相结合,学生会感觉到知识学习的用途和目的,它并没有脱离生活,在现实中有着广泛地应用,从而会带着更加主动的态度去分析和实践。在探究中学生会认识到问题涉及的知识点是矛盾的基本属性。解题时首先应答出矛盾的基本属性是什么,并进行知识细化,然后再结合材料分析机器人与人对立表现在什么地方,统一表现在什么地方即可。问题与生活现实相联系,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加速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目的。

四、问题置于认知弱点之中,转变价值

提高学生的能力大核心动力是价值观的演变,即学生对美丑、对错、善恶、真假的认识的变化和发展。教师的教学着眼点不仅是知识的获得,还有认知水平的提高,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介绍,使学生能够学会做人,全面发展,所以教师在教学问题设置中可以针对学生的认知弱点进行提问。例如在学习《生产与经济制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设置问题:目前每年约有3万头非洲大象因非法象牙交易被盗猎者杀害。为禁止非法象牙交易,多国政府公开缴获的象牙及其制品表明了什么?在对于问题的探究中,学生会认识到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它表明了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多国政府通过公开销毁缴获的象牙及其制品禁止非法象牙交易,表明公开销毁象牙可以减少象牙交易。在对于问题的探究中,学生会认识到什么样的价值观是正确的,什么样的价值观是不对的,从而提高自己的认识,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评价标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把握学生认知特点和认知水平,准确诊断其可能存在的认知弱点。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发展,看到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同时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框架,形成知识脉络。

总之,教师要关注课堂问题的设置,通过直接提问,将问题置于故事中,放于现实问题中以及关注学生价值观的转变中等方式来设置问题。对于问题的思考学生的思维活跃了,学生的智慧得到了启迪,从而有利于高效课堂的实现和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翟晓静.“两难”问题在政治课堂的应用[J].才智,2010年22期

[2]刘淑娟.让我们的政治课堂变得和谐起来[J].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S1期

猜你喜欢

课堂问题高中政治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策略研究
提问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
高中地理课堂问题与小组合作探讨的深入研究
议初中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
探讨课堂中问题的有效性
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生活化策略分析
浅析如何打造高中政治简约课堂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多媒体手段的有效应用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错题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