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枝花叶见世界 半片讽语话人情

2022-02-23张小波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2年1期
关键词:文本语言教学

张小波,贵州省贵阳市第三十八中学教师。

【教学设想】

“讽刺语言是一种高端的语言艺术,相对于平淡的语言,它具有更强的力度,能够表达更强烈的感觉,更容易刺激读者产生情感共鸣。”[1]“讽刺的运用常常能够仅以寥寥数笔就使一个角色在平面的文字间立体呈现出来,甚至较其他长篇大论的描绘更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2]讽刺语言具有正话反说、高度概括、多元性等文化底蕴,讽刺性语言的目的是你不开心我开心了。基于讽刺性语言(以下简称“讽语”)的这些艺术特质,在高一年级第一学期,以《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马裤先生》《小公务员之死》为教与学的引擎,让学生置身于聚焦而开放的阅读“场”,在群文阅读中沉浸、联读、比较,在甄别中体会讽语的诙谐、幽默、辛辣,在情境中作出客观、理性、立体的判断,引领学生在已知的基础上去领略讽语的艺术魅力,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语言、思维、审美、文化,让学生的视野得以开阔,思维得以发展,人生得以成长,点亮人生教育。

【学情分析】

对于学情的起点,应该关注学生阅读的兴趣;对于备课的起点也是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对于讽语,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讽语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将《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马裤先生》《小公务员之死》三篇文本聚焦于“讽语”,让学生梳理人物特点,激起学生探究讽语的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的兴趣;讽语的教学,教学内容的确定永远是具体的,最突出的教学价值在于讽语的情景式语言环境,面对不同的学情,教学内容的选取自然也应有所不同,把脉学情最直接的方式是讽语的表现手法、语言风格,可以把学生对表现手法、讽语风格的理解作为“教学重难点”的主要确立依据。

【教学准备】

制定并印发课前学习任务单(具体内容与要求见附录)。“学习任务单”材料如下:

一、第一部分:全文文本(鲁迅《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老舍《马裤先生》;俄·契诃夫《小公务员之死》)。

二、第二部分:节选文段(清·吴敬梓《儒林外史》节选“严监生临死前”的表现;庄子《惠子相梁》;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鲁迅《藤野先生》节选开头段)。

【教学目标】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1.揣摩文中词语在反语和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2.讽语在幽默表达时灵活运用的修辞手法,感知讽语中幽默性的亦庄亦谐的效果。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

理解讽语的方法:漫画法、对比法、托物法、反说法,分析和梳理讽语的幽默、诙谐风格。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

感悟讽语,揣摩语言感情色彩,甄别讽语有善意与恶意之分、诙谐抑揄与辛辣讽刺之别,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情感。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

感受讽语的艺术魅力,与时俱进,用艺术去感染人,在现实生活中能恰当地运用讽语,让受众领悟道理。

【教学重点】

1.了解讽语的特点和人物形象的分析。

2.讽语表达时能灵活运用修辞手法,感知讽语中亦庄亦谐的效果。

3.理解运用讽语的种类。

【教学难点】

1.理解讽语的方法:漫画法、对比法、托物法、反说法。

2.理解讽语,灵活运用修辞手法,揣摩讽语感情色彩,感知讽语中亦庄亦谐的效果。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方法】 1.教师层面:点拨法。2.学生层面:品读·讨论,小组合作·分享。

【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一 有的放矢感讽语

导引:世界丰富多彩,生活纷繁多姿,面对世事人情该有怎样的看法呢。让我们插上联想的翅膀,欣赏丰子恺的几幅讽刺漫画图吧,会触发你怎样的感悟呢。

1.屏显:丰子恺的讽刺漫画图。(依次显示漫画,让学生纷纷议论,教师点拨漫画寓意)

(1)《父子》(父母含辛茹苦的养孩子,孩子大了也不知感恩。)

(2)《某種教育》(某种教育是用同一个模子去教育学生,没有因材施教。)

(3)《某种学校》(某种学校就像庙会,校长敲锣打鼓,老师积极响应。不重视真正的教育,只知道宣传忽悠。)

(4)《某种教师》(某种教师,课纲不改,内容不变,就像反复播放的唱片,只求稳,不求新。)

(5)《伴侣》(人衣冠整齐高高在上,狗却坐在地上向上仰望,暗示一种不平等的关系,不是真正的伴侣。)

(6)《欣赏》(当时社会的不公平,忽视了底层民众的劳苦,一些衣冠楚楚的人,他们只是关注自己个人的幸福。)

师(小结):丰子恺曾说,希望我的讽刺绘画是文学方式的另一种状态,希望讽刺绘画世界里充满人情味与社会问题。丰子恺以画笔建构“讽语”反映现实,从政治事件和生活现象中取材,呈现了别具一格的漫画作品,在幽默与诙谐世界里浸润哲理。丰子恺的漫画是一座丰富的艺术宝库,有着深厚的文化艺术。

师(过渡):我们的生活中,常常出现一些引人发笑的人或事,只要你热爱生活,用幽默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就能使你的生活充满活力。

2.屏显:领会话语的意蕴。

(1)你可真行啊,150分居然只考了50分。

(2)你长得真好看,看着你我饭都吃不下去。

(3)你可真会说话,把全班所有人都得罪了。

(4)你这事做得真漂亮,把老师都气哭了!

(学生纷纷议论:话语的蕴含,教师点拨)

师:语言,是人与人交流的载体艺术,犹如夏花之灿烂。讽刺语言精辟独到,夸张离奇,千姿百态,各领风骚。今天,我们一起携手《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马裤先生》《小公务员之死》,去领略“一枝花叶见世界,半片讽语话人情”的曼妙艺术吧。(板书课题)

(设计说明,由丰子恺的讽刺漫画导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现实生活中的讽语,唤醒学生生命中对讽语的情感体验,感知讽语有善意与恶意之分,诙谐抑揄与辛辣讽刺之别。)

教学活动二 不蔓不枝品形象

导引: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郭沫若,于1962年给清代杰出文学家蒲松龄的故居题写了一副对联:(上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下联)刺贪刺虐入骨三分。是啊,蒲松龄是“写鬼写妖”的高级专家,他在《聊斋志异》里,以讽刺、夸张、比喻、象征的语言展示了封建统治阶级贪婪和暴虐的芸芸众生相,将其揭露深入骨髓。

1.预设:(屏显)阅读三篇文本,梳理聪明人、奴才、傻子、马裤先生、切尔维亚科夫的人物形象特点,并说明理由。(每组选择2-3个人物,按下列格式完成;推选代表发言,组员补充)屏显:

我们小组认为  (篇名)的“   (语段或句子)”有   含义,塑造了    (人物名称)是一个    (人物特点)的人。

◇明确◇

(1)聪明人:尽力作出悲悯和同情,但没有给出任何实际的帮助。

(2)奴才:生活在社会低层的,安于现状的,愚昧无知可悲可叹。

(3)傻子:为奴才的悲惨生活和主人的残酷而愤愤不平,敢于反抗与斗争,毫不退缩。

(4)马裤先生:颐指气使、斤斤计较、爱占小便宜、自私自利、趣味低下。

(5)切尔维亚科夫:生活上贫民阶层的胆小懦弱、可笑可怜。

2.预设:(屏显)细读文本,在聪明人、奴才、傻子、马裤先生和切尔维亚科夫5人中选择2-3人,给其拟写对联。

◇明确◇屏显:

(1)聪明人  横批:道德伪君

上联:虚慈悲浅同情空洞安慰

下联:捍统治厚帮凶满口欺骗

(2)傻子  横批:无谋莽汉

上联:敢行动孤军战脱离群众

下联:舒仗义缺智慧遭遇驱逐

(3)奴才  横批:营垒蛀虫

上联:寻诉苦无觉悟不思进取

下联:受苦难有愚昧麻木不仁

(4)马裤先生  横批:自私卑微

上联:一身洋服两只平光真绅士

下联:三唤茶房四诩文明假文质

(5)切尔维亚科夫  横批:真要人命

上联:惶恐人看场戏一个喷嚏命归西

下联:怯懦心遭三拒一声叹息贬时弊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突破教学重点,理解塑造的人物形象。这一环节通过问题设置让学生感受文本,体会作者所用讽语表达的情感。)

教学活动三 敛后疏前析缘由

导引:如果是一朵红花,让她孤零零地站着是不生动的,必得绿叶的衬托。要表现人的情态,就得将其情绪、行动、心理、外貌等全方位地展现,由这些不同形状的“绿叶”衬托“情态”,进行有度的艺术处理。在讽语的世界里,要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则作者采用夸张、渲染、反说(反语)等表现手法。

1.预设:(屏显)快速浏览文本,合作探究:夸张、渲染、反说(反语)等在文中的运用。

◇明确◇

(1)夸张

①《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奴才诉苦时的语言“我所过的简直不是人的生活。吃的是一天未必有一餐,这一餐又不过是高粱皮,连猪狗都不要吃的,尚且只有一小碗”“先生,我住的只是一间破小屋,又湿,又阴,满是臭虫,睡下去就咬得真可以。秽气冲着鼻子,四面又没有一个窗”,奴才诉苦时的动作“他哭嚷着,在地上团团地打滚”,很多夸张地表现了奴才的奴性嘴脸。

②《马裤先生》:马裤先生的喊叫:“火车好似都震得直动”“火车确是哗啦了半天”“背后打了个霹雳”“站台上送客的跑过一群来。以为车上失了火。要不然便是出了人命”,运用夸张手法极力写出了马裤先生在“文质彬彬”外表包裹下在公共场所肆无忌惮,自私自利,毫无社会公德意识的小市民的丑恶。

③《马裤先生》:茶房的“眉毛”,“拧得好像要把谁吃了才痛快”“眉毛拧得直往下落毛”“直怕茶房的眉毛脱净”。马裤先生的“狂轰乱炸”,茶房苦不堪言,痛苦万状。可怜的茶房,地位低下,无可奈何,只好用眉毛表示抗议。

(2)渲染

①《马裤先生》:“他没言语。看了看铺位,用尽全身——假如不是全身——的力气喊了声:‘茶房!’”“茶房”前有个修饰,“用尽全身”的力气喊了声“茶房”,渲染了这叫声的动静大,展示着马裤先生颐指气使。马裤先生的“本领”的确让人“佩服”,被渲染的那四五十声“茶房”一词,一声比一声惊天动地,足以把“茶房的眉毛拧出水来”,声声“茶房”无非是马裤先生显示自己是二等车厢的“文明人”,这丑态可不一般。

②《小公务员之死》:切尔维亚科夫每次道歉总是重复说些“对不起,大人”“我一不小心”“看在上帝面上,原谅我”“我本来……我不是故意要这样的”“我本来……出于无意,我把唾沫星子喷在您身上了”。以切尔维亚科夫类似重复性的语言来作渲染,揭示了他的性格、心理、诚惶诚恐的心情。

③《小公务员之死》:切尔维亚科夫5次道歉,将军则相应地5次应答。正是渲染了在两天之内围绕同一个主题的5次对话,彻底改变了切尔维亚科夫的一生,最终让他丢掉了小命。

(3)反说

《马裤先生》:“我只好反攻了:‘你从哪儿上车?’很和气的。我希望他说是由汉口或绥远上车,因为果然如此,那么中国火车一定已经是无轨的,可以随便走走:那多么自由!”“我希望他說是由汉口或绥远上车”按照这样的逻辑推理,就有了后面作者的奇思怪想,有趣而幽默,更好地衬托出马裤先生不经过大脑的虚假、不真诚的寒暄。

(板书:夸张  渲染  反说)

2.预设:(屏显)再品文本,深悟文本的语言,完成下面填空,并简要陈述填写的理由。(小组合作探究)屏显:

示例:张爱玲是一个擅用心理迷宫的手法、 犀利冷静的语言,善于抒写人们内心的挣扎与灵魂的不安的色彩传奇小说家。

(1)鲁迅是一个擅用  的手法、   的语言,    的冷峻小说家。

(2)老舍是一个擅用  的手法、   的语言,    的幽默小说家。

(3)契科夫是一个擅用    的手法、

的语言,    的细腻讽刺小说家。

◇明确◇屏显:

(1)以笑见泪或以褒代贬 犀利辛辣 一丝不苟揭荒唐

(2)以美写丑或以善写恶 戏谑调侃 一本正经说反话

(3)以小讽大或以微知著 含蓄冷峻 悄无声息道现实

(板书:以笑见泪或以褒代贬 以美写丑或以善写恶 以小讽大或以微知著)

(设计说明,深层的阅读与鉴赏,在于能够发现文本中的艺术世界和精神世界,以“表现手法”等强调学生生命性的感悟与表达,培养思辨性思维,丰富学生个体生命的内涵。)

教学活动四 字字珠玑赏精彩

导引:鲁迅曾说,一个作者,用了精炼的或简直有些夸张的笔墨,艺术地写出一群人的真实,这被写的一群人,就称这作品为“讽刺”。在讽刺和嘲讽中,或用比喻,或用夸张,揭露腐朽落后,批判愚昧反动,使人在会心的笑声中予以否定。可谓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1.屏显:情境对话,人物的语言有何特点?(学生上讲台展演下列情境对话)

生1:嗨,达令,几天不见,Do you miss me。

生2:哎呦喂,几天不见,你就成长为外国人了?(夸张)

生1:别开玩笑。我成不了外国人,倒是你,都不给我打电话,忙得像国家主席一样的(比喻),你看你那衣服,油光满面的,有十年没有洗了吧(夸张)?我觉得你实在是太辛苦了!(反语)

生2:哪里哪里,我不忙,和你相比,你最辛苦了!(反语),你看你天天忙着打游戏,你看你那手,都成鼠标了!(反常刻画)

(学生议论、发言)

板书:夸张 比喻 反语 反常刻画

婉言曲说 乐在其中 张冠李戴 巧妙借喻 极度渲染 言过其实

师(过渡):感谢同学们的分享。讽语,真是“一枝花叶见世界,半片讽语话人情”。

2.屏显:阅读节选文段,思考讽语方法的种类。(学生讨论、发言)

◇明确◇

(1)《儒林外史》:爱钱如命的严监生疾终正寝时,他竖着的两个手指头,揭示了他全部性格中最本质的特质——守财奴的爱钱如命。(板书:漫画法)

(2)《我的叔叔于勒》:围绕于勒有无金钱,以冷漠峻峭的笔调描写菲利普夫妇言行、态度,前后判若两人的变化,不难看出夫妇二人的极度虚伪、冷酷无情,揭示了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板书:对比法)

(3)《惠子相梁》:惠子听信传言,庄子来代他为相,非常恐惧。而庄子却给好友讲了一个讽刺的故事,把自己比作鹓雏(古代传说中像凤凰一样的鸟),好友比作猫头鹰,梁国则比作腐鼠。(板书:托物法)

(4)《藤野先生》:“实在标致极了”一点也不标致。称他们标致,是明显的讽刺。当任何指斥的言词都不足以把愤怒之情表达的畅淋漓时,便化为反语成了讽刺,反语的讽刺,表达的厌恶之情更为强烈。(板书:反说法)

(设计说明,以助读资料加深学生对讽语的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讽语的方法。设置问题,让学生自主发言,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升思辨性思维能力。)

◎课堂小结◎

师:鲁迅曾说过,漫画要使人一目了然,所以最普通的方法是“夸张”。夸张是漫画的特点,漫画式讽刺其特点也是夸张,把人或事的假恶丑加以扩大或缩小,使之变相、变形,以突出这一侧面的特征,达到讽刺的目的。讽刺手法犀利有力,而且使用灵活,或正面进攻,或旁敲侧击;或讽刺揶揄;或正颜厉色……

(板书:正面进攻 旁敲侧击 讽刺揶揄正颜厉色)

同学们,阅读无边界,学习无止境,希望在“一枝花叶见世界,半片讽语话人情”里能“惊起一滩鸥鹭”,盼你今后在阅读讽语小说时能追寻到属于自己的美好精神家园。

屏显:半片讽语话人情 夸张比喻添象征

芸芸众生皆呈现 嬉笑怒骂成文章

◎课外小练笔◎

1.在聪明人、奴才、傻子、马裤先生和切尔维亚科夫5人中,选择一人画一幅讽刺的肖像漫画,并配以相应的简洁讽语。

2.以“破坏生态环境”为情境,虚构一个讽语的故事。

【教学反思】

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呈现着新的教学业态,以任务驱动为推手,让教与学围绕主题任务行进。“所谓学习任务群,是在真实情境下,确定与语文核心素养生成、发展、提升相关的人文主题,组织学习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自主活动,自己去体验环境,完成任务,发展个性,增长思维能力。”[3]任务教学将“任务”与“主题”“情境”关联,以群文阅读方式聚焦“讽语”,围绕“一枝花叶见世界,半片讽语话人情”的人文议题结构了三篇文本,指向“讽语”与“人情”的文本核心。在教学预设与课堂教学中,做到了如下策略。

一、引导阅读,指向核心文本的强化感知。课堂以丰子恺的讽刺漫画开始,以超文本“漫画”对学生进行引读,打破学生的生活与阅读的局限,让学生在揣摩寓意中激发学习兴趣,只有唤醒学生内心的某些情感或联想,才能够进一步去领悟讽语的真味。核心文本大多数是经典的、脍炙人口的,学生的学习有一定难度的,核心文本的时代背景、表达形式,对于阅历较浅学生来说是相对陌生的,其形式和内容恐难以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感知诉求,因此,又以現实生活中有关幽默、讽刺的话语引导学生阅读,让学生感知话语的“讽语”意蕴,以情景对话展示讽语特点,勾连学生的日常生活,在体察入微中走向艺术生活、道德生活、象征生活。

二、联动阅读,指向核心文本的感悟理解。学生的学习任务是理解核心文本,以群文联动阅读的方式,聚焦核心文本阅读的重难点,将以文解文渗透在理解过程里,帮助学生感悟核心文本。“引导学生去挖掘文本的内涵,获得情感的体认。让学生通过品味语言、鉴赏内涵感受作品的情感,从而产生情感的共鸣,使文本蕴含的文化元素自然而然地渗透到学生的认知体系中。”[4]为了让学生对文本中的讽语意蕴的内化,教学中以品讽语进行梳理人物特点、以品人物进行探究表现手法,深化学生品悟文本以突破讽语的难点,感悟“讽语”文化承载的呼吸、情感与灵魂。只有学生经过了自己的思考与分辨,才能开阔视野,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

三、对比阅读,指向核心文本的审美鉴赏。感悟文意以后,让学生心会悠然,以文意或手法对核心文本进行对比阅读。虽然讽刺性的小说众多,但考虑到学生课外资料的匮乏,于是择取了学生熟悉的《儒林外史》(节选)《我的叔叔于勒》《惠子相梁》《藤野先生》(节选),学生在对比中去自我发现讽语方法,“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5]只有在对比阅读中,用心创设对比阅读的情境,才能为学生深切理解,让魅力带给学生的审美体验,并且激发批判意识,尝试评价作家作品,培养高阶思维和深度学习的能力。

以“引(趣)——联(思)——比(赏)”建构群文阅读教学,要因文而异,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在群文阅读教学里指向核心文本的关联、深刻、实践,这是引领学生由浅而深的阅读过程,也是学生的思维提升过程。紧扣核心文本展开群文阅读教学活动,以学生语文关键能力的提升为要务,只有课内丰富内容,课外拓展聚焦目标,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精读和深读。

参考文献:

[1]彭晓艳.浅谈讽刺语言中的文化底蕴[J].中国教育学刊,2020年(1):125.

[2]禹亚芬.讽刺语言文学中包含的文化底蕴[J].参花(下),2016(9):136.

[3]楊九俊.如何落实任务群教学[J].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2019(1):110-111.

[4]熊芳芳.生命语文课堂观察[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7:107.

[5]熊芳芳.语文:生命的,文学的,审美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45.

[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重点课题“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与语文思辨读写教学实践研究”子课题“基于阅读教学下薄弱高中培养学生读写思辨能力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CFT140868]

猜你喜欢

文本语言教学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