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辩证艺术

2022-02-23董文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2年1期
关键词:整本书课外阅读教学

董文,安徽省六安市城南中学教师。

随着2017年版新课标的颁布实施,整本书阅读已成为当下高中语文教学的热点和难点。我以为,针对当前困扰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诸多问题和矛盾,如果尝试着从对立统一的辩证角度去思考,也许会找到一条从当前教学困境中突围的哲学之路。语文教学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有其自身的规律性,而对立统一就是语文教学艺术应遵循的必然规律。语文教学内部各要素、各环节既有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一面,又有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一面,其实它们之间又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共同推动语文教学走向崭新境界。下面笔者结合自己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实践,从点与面、动与静、多与少、取与舍、深与浅、内与外几组辩证关系谈谈对立统一规律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运用艺术。

一、点与面

新课标要求,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长篇小说或一部学术著作,这给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作为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或学术著作,内容丰赡广博,思想独到深邃,艺术精妙绝伦,绝不是几节课所能穷尽的。所以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时,必须讲究“点”与“面”的结合。所谓的“面”就是指要求学生在细致阅读文本后,能在宏观上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和观点,理清文章的脉络,了解人物的关系,概括作品的主题,明确作品主要的艺术特色。当然对于整本书阅读,我们只是了解作品的这些概貌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求在“点”上多着力,进行微观分析。所谓“点”就是文本中那些构思精巧处、思想的精深处、语言的精彩处、艺术的精妙处,教师要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在这些地方和学生一起细细品味欣赏、揣摩体会,带领学生走进美妙的艺术世界,感受经典作品不朽的艺术魅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等方面的核心素养。整本书阅读教学绝不能仅停留于“面”上的浏览泛读,“只见森林,不见树木”,也不能把文本人为地肢解为一个个阅读知识“点”,从而又“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理想的做法应是宏观把握“面”下的“点”的探究,“点”的探究过程中的“面”的观照。“点”与“面”看似对立,却又和谐统一于整本书阅读教学中。

二、动与静

整本书阅读最重要的是需要学生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阅读。现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师生都“静”不下来,甚至显得有些躁动不安。面对动辄几十万字甚至上百万字的作品,学生可能没有耐心读下去,老师也没有耐心等下去,怎么办?一些老师便率先“动”起来了,急不可待地组织各种各样的读书汇报会、讨论会,检查学生的阅读成果。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阅读任务,一些学生的阅读思考可能并不是自己的思考,而是从网络上“拿来”的,在读书讨论中看起来侃侃而谈,其实只不过拾人牙慧而已。这样的整本书阅读意义何在?所以整本书阅读首先必须是“静”,学生静下心阅读,静下心思考,老师也需静静等待,切不可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学生只有在反复阅读过程中,才真正有自己的阅读体会和感悟,在此基础上开展师生交流讨论,这样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才是真正有效的。反观现在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动”有余而“静”不足,教师一味地想办法让学生“动”起来“说”与“写”,却在指导学生“静”下来“读”做得不够。阅读整本书,尤其是一些学术著作,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毅力都是一个极大的考验。教师更应积极帮助学生跨过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障碍,首先引导学生安静地读进去,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魅力和艺术价值,从而真正享受到整本书阅读的乐趣,然后才是“動”起来,交流讨论,分享阅读心得。这样动静结合,相映成趣,才是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正道。

三、多与少

阅读经验的建构和阅读能力的提升不是靠老师教出来的,而是靠学生具体的阅读实践和对知识的理解消化后转化来的。所以,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应遵循教师“少讲少练”,学生“多读多悟”的原则。面对经典著作,教师似乎有千言万语,总想把掌握的文本解读知识全部灌输给学生,并设置大量的练习试图巩固阅读成果,这样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不是听老师的分析听出来的,也不是做题做出来的,需要自己反复阅读品味,深入探究,构建阅读整本书的知识体系,进而逐步提升自己阅读整本书的能力。“少讲少练”不是否定教师讲解与指导训练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而是从更高标准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它需要教师充分掌握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情况,以学定教,以教导学,精讲精练,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老师讲的太多,学生练的太多,恰恰学生读的不够,思考的不够,课堂参与的不够,更谈不上建构自己的阅读经验。教学中,教师完全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以自己的分析取代或束缚了学生的思考探究,整本书阅读教学甚至演变成了教师的系列专题讲座课。学生在课堂上只能被动接受,洗耳恭听,丧失了课堂的主体地位。长期以往,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何以提升?如何做到教师“少讲少练”与学生“多读多悟”的辩证统一,也正是当前整本书阅读教学迫切需要认真思考解决的问题。

四、取与舍

整本书篇幅较长,要讲的和值得讲的东西的确很多,如何做到长文短教考验着一线老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智慧。这就需要我们深入理解“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的学习目标,根据学情,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大胆取舍。据笔者的观察,有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知不觉滑向了两个极端:一是取得太多,一部长篇小说《红楼梦》,从版本、作者,到人物、语言、主题等方方面面,一路讲下来,把一个中学课堂的阅读课上成了大学课堂的文学鉴赏课,老师讲得累,学生听得更累,花费的时间多,学生实际所得的却很少。另一种就是舍得多,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比如统编教材上册《乡土中国》的整本书阅读,由于这是一本有关社会学的学术著作,师生普遍反映很难读进去。于是有些老师在教学中就舍得义无反顾,只是带领大家梳理一下脉络,概括一下各部分内容要点,就万事大吉,却对书中所体现的学术思想和文化自觉这些精华所在弃之如敝屣,实为买椟还珠。整本书阅读教学需要取舍,取什么,舍什么,取舍如何互补共生,最能看出一位教师的专业功力和眼光。所以,作为一线教师,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时,一定要认真领会新课标精神实质,细致研读文本,深入了解学情,在此基础上,精心取舍教学内容,创新教学策略,把长文变短,把短课堂变厚实,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最优化。教学内容取舍得当应是整本书阅读教学成功的关键。

五、深与浅

整本书一般选取的都是古今中外经典的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作品的思想、立场以及艺术上的微妙之处,一代又一代的学者皓首穷经,甚至也难以一下子豁然开朗。所以我们在中学课堂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要充分考虑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一是要考虑学段的特点选择深浅适宜的作品。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了然于胸,选择难易适当的整本书来读。一些太难的作品中学生可能理解起来有困难,教学效果反而不好。从小学、初中到高中,作品的选择要体现明显的梯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二是要在某部作品的具體教学过程中,把握好教学内容的深浅。有些老师在教学中追求深度,教学中设置的问题远远超过了学生的思考水平,学生在课堂上如入云里雾里,这样不仅打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有位老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红楼梦》时,竟要求学生根据前80回和后40回的用语特点,探究后40回的作者到底是曹雪芹还是高鹗,这样的问题尽管角度很好,但难度很大,绝不是一个中学生研究能力所能及的。完全罔顾中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盲目求新求深,这样的深度不要又何妨?当然,我们并不是有意回避难点,只是说在中学这个特殊阶段,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大可不必让学生在一些很难突破的问题上纠缠太多,那样得不偿失。不过,我们也不能一味地降低阅读要求,如果仅仅是了解故事情节、熟悉人物性格、把握作者的学术观点,这样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不免流于肤浅,也与设置此任务群的宗旨相去甚远。总之,无论是作品的选择,还是作品的分析,都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做到深浅相宜。

六、内与外

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选择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作为一个独立的整本书阅读单元。高中学生细致阅读《红楼梦》一个回目,需要30分钟左右的时间,如果阅读120回本,每天阅读一回,就需要4个月的时间,而一学期语文学科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要想在短短的两三周时间内完成《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学习任务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整本书阅读要向课外延伸,课内课外结合。课外我们要切实做好整本书的阅读指导,帮助学生科学制定长期的整本书阅读方案,提前让学生充分利用寒暑假等课外时间通读作品,注重阅读过程的督促、检查,提供阅读方法和理论支持,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随时随地记下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思考,适时地组织一些师生共同参与的读书交流汇报活动。课内我们在集中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要聚焦核心素养,精选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善于取舍,长文短教,构建高效优质的的语文课堂。同时通过课内的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课下反复阅读、深度阅读、探究阅读。对整本书阅读来说,如果没有学生课外对作品的通读和思考,课内的作品研讨就无从谈起,那样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只能是教师的“独角戏”“一言堂”而已,又如何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所以,基于整本书阅读的特点,除了某一时间段的集中学习以外,它更应该成为细水长流式的常态化的阅读。读写在课外,研讨在课内,双管齐下,相得益彰。

以上从六个方面以辩证的角度谈了我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一点肤浅之见。整本书阅读作为新课标18个学习任务群之首,贯串整个高中语文学习阶段,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必须面对挑战,迎难而上,探索永远在路上!

猜你喜欢

整本书课外阅读教学
《论语》整本书阅读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小满课外班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我的“课外老师”
统编教材视野下的整本书阅读策略——以四年级《夏洛的网》阅读指导为例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