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康复在中年择期脑动脉瘤栓塞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2-02-22甘泉涌张琪然胡长虎
刘 潇,甘泉涌,张琪然,包 莉,胡长虎,黄 柳
(1.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医学院, 湖北 襄阳 441021;2.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湖北 宜昌 443000)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动脉管壁损伤或其他病变形成的局限性异常膨出,动脉瘤的出现常伴随着脑血管痉挛、疼痛、出血和呼吸困难等,其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致死率极高,已严重威胁到了人类健康。[1~2]研究表明,介入栓塞手术创伤小、疼痛轻、安全性高,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方式,[3]但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4~6]预康复是在加速外科康复理念的指导下,以运动干预为核心,减少患者对手术应激的反应性,加快康复进程。目前诸多外科领域都运用到了预康复理念,如肺部、食管、妇科、骨科手术等,结果都显示此理念的运用可有效减少患者住院时间,优化术前生理和心理储备,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国内外专家的一致认可。[7~8]本文将探究预康复理念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一、研究对象
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4月在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收治的择期颅内动脉瘤栓塞手术的患者82例。纳入标准:①40≤年龄≤55岁,DSA确诊为颅内动脉瘤;②经鉴别诊断有压迫症状决定择期手术,并符合颅内动脉瘤栓塞手术条件的患者;③Hunt-Hess分级[9]≤Ⅰ级;④能独立完成问卷填写。排除标准:①合并三级以上高血压及心、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②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③有精神疾病无法配合干预的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将研究对象分为预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与常规术前宣教,预康复组在常规术前宣教的基础上给与以运动为核心的康复训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具体见表1。
表1 预康复组与对照组基本资料的比较
二、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时给介绍医院环境,讲解预防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基本知识,术前健康宣教,术前12 h禁食、8 h禁饮等。预康复组除对照组的措施之外,①向患者及家属解释预康复的概念、进行预康复目的、如何开展及注意事项。②进行术前持续两周的运动疗法干预,包括上下肢运动:股四头肌、臀肌收缩训练,每天主动训练6组,每组持续10 s。呼吸功能锻炼:主动咳嗽,白天锻炼1组/2 h,10次/组,教会患者缩唇呼吸与腹式呼吸。口唇收如口哨样,身体向前倾,先深吸气,再缓慢呼气,呼气与吸气比为2∶1或3∶1,利用腹肌力量进行短促有力的咳嗽,帮助排痰,降低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走步运动:慢走,持续时间2周,每次运动时间30 min左右,每周运动3次,在科室走廊进行。因为颅内动脉瘤患者有动脉瘤随时破裂出血的危险,所以患者的运动不宜剧烈。运动能力可通过6 min步行实验(6MWD)[10]评估,运动强度可通过主观劳累程度、心率评估。从低强度开始,循序渐进,直至患者达到设定的目标强度,并坚持锻炼到进行手术。医护人员每日交接班检查患者康复训练完成情况,并督促家属监督。③对心理压力较大的患者进行疏导,必要时可采用认知行为疗法、芳香疗法、音乐疗法等帮助解决患者情绪问题。④鼓励病人多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保证营养。避免食用干燥、辛辣的食物,防止便秘的发生,因便秘时患者排便用力,颅内压增高可能导致颅内动脉瘤破裂。
三、观察指标
术前1 d和术后7 d的疼痛评分(VAS)、[11]术后住院天数、术后7 d并发症出现情况、术前1 d与术后一周6 min步行实验结果(6MWD)。
四、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22.0进行数据分析,用频数、率等对基本资料进行描述,两组间计量和计数资料的比较分别用t检验与χ2检验,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五、研究结果
预康复组与对照组在术前1 d疼痛评分(VAS)无差异(P>0.05),但是术后7 d疼痛评分有差异(P<0.05),预康复组比对照组疼痛程度低。预康复组与对照组在术后住院天数有差异(P<0.05),预康复组比对照组住院天数少。6 min步行距离相比,两组患者在术前1 d无差异(P>0.05),但术后1周有差异,预康复组术后1周6MWD明显比对照组长。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疼痛、住院天数、6MWD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1周均出现了恶心呕吐、脑血管痉挛、肺部感染等并发症,预康复组总并发症例数10例,对照组总并发症例数17例。预康复组与对照组之间在恶性呕吐、脑血管痉挛、肺部感染与再出血病例数上均有差异(P<0.05),即预康复组恶心呕吐、脑血管痉挛、肺部感染、再出血病例数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并发症总例数上也呈现差异(P<0.05),预康复组并发症总例数少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预康复组与对照组术后7 d并发症的比较(例,百分比)
六、讨论
颅内动脉瘤的发生可能与劳累、遗传、动脉粥样硬化等因素有关,临床针对颅内动脉瘤多采用介入栓塞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但也会出现肺部感染、脑血痉挛等多种并发症。[12]手术后相关的并发症的出现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经济负担和再入院的风险,因此采取相关措施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改善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预康复旨在识别患者的基线功能水平、躯体的损伤和进行心理评估,在此基础上提供干预措施促进患者身心健康,降低未来损伤的严重程度或发生率。[13]预康复理念在外科多个领域应用,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本研究将预康复运用于颅内动脉瘤栓塞手术的患者,结果显示预康复的应用可有效降低术后患者疼痛感,缩短住院天数,增加一周后6 min步行距离。
因术后疼痛、食欲下降、睡眠质量下降等原因导致患者接受康复训练的配合程度较差,锻炼方法难以掌握,所以锻炼效果也很难达到。另外择期手术的患者在手术前心理问题已出现,甚至比术后更严重,[14]患者在等待手术的过程中就会长时间卧床,主动减少运动量,运动减少后食欲也会下降,身体储备减少,对手术应激反应的耐受性下降。[15]通过术前康复锻炼、营养调节与心理调适使得患者有了一定的生理储备和心理储备,也使患者对整个手术治疗及康复过程有更加全面的了解,提前掌握锻炼方法,增强康复信心,减轻心理压力。患者掌握了一定的锻炼方法,再加上心理状态良好,导致术后疼痛感减轻,运动能力增强,恢复较快,住院时间缩短。靳玉萍[16]将快速康复理念运用于颅内颈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患者,结果发现患者疼痛感减轻,与本研究的结果一致。Chelsia[17]等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术前预康复干预,发现术后患者的有氧运动能力显著增强,住院时间缩短,且具有持续效应。[18]Baima等[19]引导乳腺癌患者进行术前上肢功能训练,加快了术后上肢的恢复速度。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运用预康复干预的小组,术后7 d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表明体能基线越差的患者对术后应激反应越不耐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20]基线运动能力越高的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时间越短,并发症发生率越低。[21]因此患者入院后甚至在家时都可以进行适度锻炼增强术前基线运动能力。本研究通过术前为期两周的上下肢运动、呼吸功能锻炼、步行训练、营养干预,使得患者的身体抵抗力与运动能力增强。有研究表明,通过术前补充蛋白质,增强患者的身体抵抗力,可有效降低呕吐反应的发生;[22]教会患者缩唇与腹式呼吸,可促进其有效排痰,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Yasser[23]等在文献进行系统回顾性研究中发现,对腹部肿瘤患者进行预康复干预后,患者的心肺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也是肺部感染降低的原因。周甜甜[24]将快速康复技术运用于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围术期的患者,结果术后脑血管痉挛例数显著降低。李红晨等[25]对食管癌手术患者应用运动、营养和心理联合的预康复干预,显著提高了患者的营养水平和免疫功能。
综上所述,对中年择期脑动脉瘤栓塞手术患者进行预康复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减少住院天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还可促进患者运动能力的恢复,具有临床借鉴意义。恰当地运用预康复策略是外科技术重要的发展方向,需要医务工作者以问题为导向,以多学科合作为基础,科学合理地运用与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