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医生订单培养的“襄职模式”
2022-02-22温茂兴
温茂兴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医学院, 湖北 襄阳 441021)
一、研究背景
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1〕31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13号),两个文件都明确指出,乡村医生队伍是农村医疗卫生的网底,是亿万农村居民的健康“守护人”。为切实解决当前乡村医生队伍人员短缺、水平低下的矛盾,必须大力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重点实施面向村卫生室的三年制中、高职免费医学生培养。[1]
为此,建立了政府统筹规划和投入机制。医学院校开展乡村医生订单定向培养,探索针对乡村医生岗位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组织模式,建立免费订单定向培养学生的教育管理模式、医学职业教育的精准扶贫模式,尽快培养一大批“招得来、下得去、用得好、留得住”的乡村医生,显得尤为迫切。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于2014年开始承担宜昌市和襄阳市人民政府乡村医生免费订单定向培养任务,共培养乡村医生874名。2021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启动万名大学生乡村医生培养项目,计划用三年时间培养一万名乡村医生,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是湖北省卫健委指定的培养学校之一。
二、研究方法
1. 实地调研法。到实地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
2. 问卷调查法。针对调研的核心内容,设计调研问卷,让调研对象现场作答。
3.对照实验法。将订单班和普通班的核心课程成绩进行对照,比较教学效果。
4.数理统计法。应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核心课程成绩进行统计分析。
5. 总结归纳法。根据研究结果,总结归纳出培养模式及其意义。
三、研究路径
(一)开展行业调研
近五年来,我校医学院深入到7个县(市、区)卫健局、25所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对70名卫生管理干部和乡村医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见表1、表2。深入了解了乡村医生岗位的业务范围、工作特点、岗位胜任力要求,摸清了村医岗位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收集整理了不同地区农村居民的疾病谱。
表1 乡村医生主要工作任务问卷统计
表2 乡村医生主要专业技能问卷统计
(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1.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以服务农村医疗为导向,以乡村医生岗位职责为依据,以职业道德和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实用技能和全科医学基本知识为重点。
2.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路。按照村医岗位的职责确定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根据村医岗位的工作任务构建课程体系,根据村医岗位工作标准设计教学内容,依据村医岗位工作过程设计教学过程。
3.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农村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需要,热爱农村,扎根基层,具有感恩之心、良好医德和较高文化素养,掌握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健康教育等工作,“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乡村医生。
4. 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知识要求:掌握村医岗位所必需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掌握全科医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农村公共卫生的基本知识。能力要求:能开展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及地方病的诊断、治疗工作;能面向村民开展健康检查、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工作;能胜任儿童保健(包括计划免疫)、妇女保健(包括计划生育)和老年保健任务;能帮助和指导患者进行一般康复训练;能早期识别常见传染病,能对农村急危重症进行现场院前处理;能实施村卫生室必须开展的护理技术。素质要求:热爱农村卫生事业,具有感恩之心、坚强意志和奉献精神;具有认真、严谨、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能科学合理处理与村民的关系,具有关心、爱护、尊重的态度和情感。
5.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政校合作、医教结合、任务驱动、契合农村”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校内实训基地、附属医院、教学医院、乡镇中心卫生院为平台,以临床诊疗及基层全科医生工作任务为主线,以临床真实病例和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实施“校院互动、医教交融”的教学模式。
6. 课程体系。根据村医岗位的通识能力、通用能力、拓展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要求,设计了人文工具课、专业基础课、临床专业课和综合实践课等课程体系。针对村医岗位对知识和能力的特殊要求,增设了《农村急危重症现场救治》《基层常用护理技术》《农村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村卫生室合理用药》《农村公共卫生》共五门课程。
7.素质拓展。以村医培养目标为指导设计素质拓展项目。一年级重点培养学生的通识能力;二年级通识能力和专业能力训练融会贯通,设计了“感恩与诚信”主题演讲比赛、假期社会实践与专业实践等特色素质拓展项目。[2~3]
(三)精准招生
市卫健委、县卫健局和学校联合招生是完成年度招生任务的重要保证,也是乡村医生招生的成功经验。招生小组深入高中学校宣传,精心指导符合条件的学生填报志愿;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工作人员走村入户,引导条件适宜的人员报考乡村医生订单班。
(四)人才培养
1. 开班仪式。医学院为每届订单培养学生举办隆重的开班仪式,仪式上省市领导的讲话对学生寄予厚望,医学院院长解读人才培养方案,学生代表做表态发言。开班仪式让学生感受到了未来职业的崇高和伟大,成为学生职业理想教育的第一课。
2.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将“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理念贯穿始终。在入学教育阶段,安排学生参观附属医院。在第一学年学生学习医学人文课和医学基础课阶段,让他们进入附属医院、教学医院、村卫生室参观和见习,为后续学习临床课奠定基础。在临床课学习阶段,让学生先观摩疾病的诊疗再回教室讲解,或者开展床边教学。
3. 技能训练。实施“校内模拟仿真训练→附属医院岗位见习→岗前综合训练考核→教学医院跟岗实习”前后贯通的技能训练模式。课程团队编纂了《临床医学专业技能操作考核标准》,作为教师教学指南和学生学习辅导用书。5年来医学院添置了近2 000万元的实训设备,建设了规范的OSCE考试站,临床技能实训中心的功能更加完善。围绕设计的技能项目,在实训中心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学生课外根据需要参加开放实训,弥补课内实训学时的不足。在第四学期,对学生进行实习前的岗前综合训练,建立逐人逐项训练和考核过关的机制,期末组织专业技能竞赛。
4. 知识竞赛。每学年举办一次知识竞赛,以县(市、区)为单位组队,邀请县(市、区)卫计局领导来现场观战。知识竞赛既调动了学生牢固掌握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5.社会实践及见习实习。大一寒假安排学生开展社会实践,主要任务是调查所在村卫生与健康基本信息。返校时必须提交调查报告,合格者记一个课外学分。
大一暑假安排学生进行为期四周的临床见习。学生人手一本临床见习手册,详细记录所遇到的病种,所从事的见习工作,为第二学年学习临床专业课打下基础。
第三学年,所有学生均要进入本县人民医院、疾控中心和一所中心卫生院实习。规定了必须轮转的科室和在每个科室掌握、熟悉、了解的病种。
6.毕业考核。对乡村医生订单班学生的毕业考试进行了改革,摒弃了传统的纸质考试,在学校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站进行综合能力考试。引入和研制了考试评分标准,培训了标准化病人(SP)。
7.贴近村医工作岗位。一是教师进行行业调研和基层实践,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摸清农村医疗卫生状况和需求。二是根据村医岗位的工作任务设置课程,新开发了《农村常见病多发病诊治》等五门专业必修课。三是根据村医岗位任职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如根据大多数村医岗位医护合一的特点,加强了10项护理技能训练;根据村医岗位50%以上业务为公共卫生的实际,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训练。四是将暑期临床见习安排在乡镇卫生院,在乡村医生岗位上进行综合能力训练。
8.对接执业医师考试。在确定订单班课程和教学内容时,努力对接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在课堂教学中将考点作为教学重点。课程团队集体编写了执业医师考试培训大纲和辅导教材,对订单班学生开展考前辅导。首届订单班学生执业助理医师考试通过率达到65%,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9. 素质拓展。大一新生入学教育期间,举办了院歌合唱比赛。第一学期举办“我的乡医梦”演讲、征文、摄影、绘画比赛,举办寝室文化节。第一学年,鼓励学生参加医学院和学校的田径运动会,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和坚强意志;举办读书文化节,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思考习惯。第二学年,学生参加职业生涯设计大赛,描绘自己的职业梦想;举办“感恩与责任”主题演讲比赛;鼓励学生参加舞蹈大赛,要求学生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在第四学期开展技能竞赛活动。
10. 乡医情怀教育。除开展“我的乡医梦”“感恩与责任”演讲比赛外,还要求学生返乡参加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活动,提交实践报告,抒发实践感想。拍摄校友在基层就业的专题电视片,宣传基层医疗卫生工作者的平凡和伟大。利用主题班会宣讲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政策以及农村卫生工作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憧憬基层卫生工作的美好未来。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宣讲乡村医生作为群众健康“守门人”的光荣和神圣。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学生们的职业情感和职业认同日益浓厚。[4]
(五)就业安排与毕业生跟踪调查
根据订单班学生与县(市、区)卫计局签订的协议,学生毕业后必须返回家乡县市的村卫生室工作。2017年,我校为宜昌市人民政府订单培养的108名乡村医生全部回到宜昌市属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工作,基层医疗机构反映,学生职业理想明确,工作态度踏实。2017年4月17日,人民日报以《大学生村医,一村一个》为题报道了我校为宜昌市订单培养村医的模式,2017年8月14日,湖北日报以《108名大学生村医在期待中上岗》为题跟踪报道了订单班学生上岗后的工作态度和职业愿景。2018年5月,课题组赴五峰县跟踪回访了部分学生。
(六)政校合作与信息反馈
培养过程中,政府主管部门与学校密切配合,通力合作。项目启动之初,政府与学校互相征询意见,开展广泛的切磋和研讨,反复修改《乡村医生免费订单定向培养实施意见》,每年均与学校联合召开一次招生协调会和学生见习实习协调会。学校每年举办一次县(市、区)领导与本地订单学生见面会,学生与领导面对面谈感想、谈困难、谈困惑,领导向学生讲形势、讲政策、讲前景。学校每年举办一次乡村医生班人才培养汇报展演,邀请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市县两级卫计委(局)领导来校观看。
(七)经费筹措机制
市县两级政府财政为每生补贴学费和生活费3万元,其中1.5万元用以足额缴纳学费。如果生源来自于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可以享受每生每年3 000元的“雨露计划”专项资助。订单班学生还可以同普通班学生一样,享受国家和省级励志奖学金,成绩优秀的可享受国家级、省级奖学金,以及学校专项爱心互助奖学金。
(八)落实精准扶贫
乡村医生免费订单定向培养工作,既是医药卫生改革“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有力举措,也是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全面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途径。贫困学生就读此培养项目,既解决了贫困村村医乏人的现实困难,也为家有学生的贫困户找到了一条脱贫的希望之路。这条教育扶贫和医疗扶贫相融合的扶贫之路,真正体现了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考核的脱贫攻坚的价值和内涵。
四、结果分析
在订单班,对常见病、多发病诊疗知识和技能进行了强化训练,对专业核心操作技能逐项训练逐人考核过关,学生未来职业岗位明确,学习态度踏实。将2014级订单班108名学生(实验组)与2013级普通班随机抽取的108名学生(对照组)三门核心课程成绩进行比较,具体见表3。成绩均由理论成绩和技能成绩两部分组成。
表3 两组学生3门主要专业课程成绩比较(±S)
表3 两组学生3门主要专业课程成绩比较(±S)
组别实验组对照组U值p值人数108 108内科学85.5±7.7 79.3±8.4 4.43<0.01外科学85.6±6.5 78.4±7.9 5.71<0.01诊断学84.7±7.1 81.2±9.2 2.46<0.05
从数据可以看出,订单班学业成绩明显优于普通班学生。
五、研究成果
(一)构建了乡村医生培养的“襄职模式”
经过多年探索,我校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相对成熟的、具有襄阳职业技术学院特色的乡村医生培养模式。一是形成了“政校合作、医教结合、任务驱动、契合农村”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政府合作和联动,共育乡村急需的卫生人才。培养目标与村医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村医工作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村医工作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书对接,专业教学与村医终身学习对接。教师都是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的业务骨干,实现了教师身份与医生身份的一体;医疗场所即为教学场所,实现了教学环境的一体;教学的内容即为医疗的内容,实现了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的一体,医教一体的特色十分鲜明。二是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素质教育项目。三是形成了一套成熟的乡村医生招生模式。四是形成了乡村医生订单培养学生经费筹措机制。五是形成了早期临床、社会实践、临床见习、综合实习前后贯通的岗位综合能力训练组织模式。
(二)为本地农村培养了一批急需的乡村医生
订单培养的874名村医全部进入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社会评价良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本地村医严重短缺的矛盾。
(三)研制了一批特色课程和特色教材
研制出了《农村急危重症现场救治》《基层常用护理技术》《山区农村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村卫生室合理用药》《农村公共卫生》等一批特色课程和特色教材。
(四)为本地农村精准脱贫贡献了“襄职”力量
以免费培养的方式招收乡村医生学员,就是以教育帮扶的方式为农村精准脱贫贡献力量。为农村培养急需的乡村医生,就是以医疗脱贫的方式促进精准脱贫。
六、讨论与建议
(一)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必须对接村医岗位工作任务及标准
要对村医岗位的工作任务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和分析,设计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要与村医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标准对接。在教学模式的设计上,要尽可能让学生早期接触基层,反复在基层见习,以村医的工作任务为驱动,导向村医班的教学。
(二)必须政校联动才能完成招生计划与培养任务
在招生过程中,学校、政府和乡镇卫生院、村委会共同努力,才能实施精准招生,完成招生任务。在培养过程中,政府和学校要加强沟通,只有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和心声,才能及时解决培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保证学生安心顺利地完成学业。
(三)必须加强乡医情怀教育才能保证毕业生进入村医岗位就业
从入校开始,学校就要加强乡医情怀教育,培养他们热爱家乡、扎根农村、服务乡梓的职业情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保证他们毕业后能够愉快地走上村医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