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能并举、标准贯通、多维协同:新时代幼儿教师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以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2-02-22冯玉华
冯玉华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 511450)
一、基本做法与解决的问题
职业教育是以教育为方法,以职业为中介,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个体生命开发的全面性和发展的可持续性的教育。在学前教育专业实施“素能并举、标准贯通、多维协同”的育人模式,既体现职业教育应有之义,又彰显教师教育的品格和特性,有着厚实的专业基础和丰富的素养外延。
(一)以新师范理念为引领,创新幼儿教师培养模式
1.“素能并举、情能兼修、交替渐进”,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时代之“新”对教师教育要求也随之更新。要实现“幼有所育”,首要目标是培养造就一大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高素质幼儿教师。“情”和“能”是教师素质的两大构成部分,在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中具有同等价值,对幼儿教师来说,包括“时代使命、责任担当、扎根幼教、热爱幼儿”在内的教育情怀甚至比“能”更为重要。[1]基于此,本课题坚持情智涵育与专业教育统一、能力目标与情感目标并重,形成了“素能并举、情能兼修、交替渐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基本内涵是:平行推进以公民基本道德——教师职业道德——幼儿教师职业品格为主要内容的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和以基本素质能力——职业基本能力——职业拓展能力为进阶的专业能力训练。系统设计以教师岗位认知、保教基础操作、教学任务执行、教育改进与创新为专业能力发展路径的、交替渐进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经由校内实训——岗位实践——顶岗实习的关键环节,完成幼师基本能力、职业能力、职业拓展能力的成长与训练全过程,达成“素”“能”融合共生。
2. 课程+实践+文化,构筑全方位育人支持条件。
(1)课程体系模块化。
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课程体系构建在着力培养学前教育核心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更多地考虑满足学生的职业发展和行业对学生职业素养的要求,在“厚基础、宽口径、模块化、个性化”“职业素质养成与专业技能培养”中找到最佳融合点。构建了知识技能学习、实训实践研习、顶岗教育实习三位一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包括通识教育课程、职业平台课程、职业能力课程、职业能力拓展课程模块和1个自主学习模块,满足了学生全面发展和多样化选择的需要。
(2)实训实践强搭台。
依据幼儿教师的真实工作场景与工作任务,本课题与国内技术领先的教育科技公司合作研发了幼儿园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引进国内最先进的幼儿教师职业资格考试模拟系统,规划建立了职业技能训练中心、艺术特长训练中心和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三位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并与属地教育局共建附属幼儿园作为专业实训基地,已成为省内学前教育专业实训条件的标杆。同时,利用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发挥园——校各自优势,实施“走园制”实践教学改革,学生在课余定时进入幼儿园自主实践,在三年不断线的观察、照护、教育结对幼儿的过程中,达至对教师职业的融入理解、对教育技能的掌握提升、对理想信念的坚定坚持、对教师情怀的增强升华。
(3)师范文化巧浸润。
本课题以职业素质养成为主线,以师魂师德锻造为核心,设计了契合学生成长阶段、匹配学业发展的“责任与成长”“文化与视野”“生命与幸福”“儿童与发展”等主题情境,强化职业认知。通过幼儿教师宣誓仪式、专业技能大赛、幼教名师进校园等活动推动,培育更加关注于学生教育理想的迸发、教师情怀的养成、生命的全面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专业文化以促进实践体验与理论学习同步,实现文化育人。
3.着眼发展、以学定教,不断推进教学改革。
(1)适应“互联网+教育”,推动教学信息化。
适应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最新信息技术发展,本课题合理使用虚拟仿真、即时通讯、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以及数字化教学资源,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方法,教学做一体化,激发学生创新思考,释放发展潜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逐步构建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生态。
(2)课、岗、赛融合,带动教学综合化。
对接国家和省级专业技能大赛“强化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整体性”的新要求,实施综合化教学改革。将传统的、割裂的、侧重单一学科纵深发展的“弹、唱、跳、画、说”等专业技能课程进行整合,构建“五课联动”课程群,在内容选择、教学设计、课程考核等方面全程联动、整体推进,实现一种素材、循环呈现、多次创作,同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
(3)以学定教,提高教学适切性。
随着人才培养类型的日益增多,差异化的生源、多样化的招生方式给教学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本课题根据普高、中职的生源特点和学情的不同,坚持“以学定教”,以专业技能课程为突破口,以学情数据分析为依据,实施分层、分组教学,因材、因需、因能施教,各成其才。
同时,针对学生自主发展需要,在设置丰富的、分方向的职业能力拓展课程的基础上,整合创新创业、技能竞赛等内容。引企入校开设“企业定制特长课程”“艺术教育工作坊”等代表行业先进技术的特色课程,将学生特长训练内置其中,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教育服务,助推人人出彩。
此外,以自主学习课程模块统领学生的主动发展,将人文素养、职业素养、专业技能等发展要素,以校园文体活动、职业资格鉴定、技能竞赛、志愿服务为载体,以必修为要求,以自主学习为路径,以学时认定为考核方式,引领学生自我规划、积极发展,不拘一格,成就自我。
(二)以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贯通多样化育人课程体系
1.基于终身教育需要建立职业能力标准。
本课题以人才系统培养和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以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为原则,以解决中高、高本衔接等人才培养在专业设置、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教学与考试评价等方面存在的脱节、断层和重复等问题为切入点,深入研究教育教学和协调发展的规律,通过运用供需调研方法、“二维四步五解”职业能力分析方法等,形成了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的6个层级、3个岗位的25个工作项目、93项工作任务、287条职业能力,构建了3级职业能力分级标准,贯通中职、高职、本科有机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这样的能力分级标准既有助于高职专业人才培养,行业企业也可根据所对应的级别选择培训的层次,从而实现职业教育的纵向贯通和横向立交。
2. 基于职业能力标准构建多样化培养课程体系。
本课题根据不同层级的职业能力,遵循从单一到综合、从新手到专家的技术技能发展规律,形成了不同级别的课程。如:1级课程主要针对中职,重在程序性知识学习和操作技能的培养,重点在于按照保教流程“动手”操作。而2级课程针对高职阶段,应重点培养满足新时代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性技术技能人才,侧重于策略性知识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培养,充分体现培养层次内涵上的差异,具体见表1。
表1 学前教育专业职业能力等级分析表
(三)以多维协同为育人机制,构建产教融合生态系统
1. 政——校——园多维协同,共建“学在中心”协同育人机制。
本课题围绕学生发展这一中心,充分发掘利益共同点,构筑了政——校——园三位一体协同育人共同体,以育人项目为驱动,释放彼此间“团队、资源、环境、文化”等育人要素活力,在教学团队、课程资源、实训基地建设等多个维度形成协同育人机制。这样的机制,有效整合了政府行政资源、高校教学资源、幼儿园实践资源,实现了学科专业教育优势与实践训练养成教育优势融通互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与职业品质的同步提升,具体见图1。
图1 高校、幼儿园、政府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
2. 构筑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创新产教融合平台载体建设。
以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的省级师资培训基地、国家级生产型实训基地、职业资格鉴定中心、附属幼儿园四个平台为载体,依托学前教育专业稳定的、专业化的教师研发队伍和管理队伍,以支撑幼教产业发展为目标,以区域内幼儿园为服务对象,有效整合高校、行业协会、骨干企业(幼儿园)等优势单位资源,构筑了学前教育行业流程全贯通、专业领域全覆盖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积极开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服务学生成才、教师成长和幼儿园发展。
随着产教融合改革迈入“深水期”,要实现资源、人员、技术、管理、文化等全方位实质性深度融合,需要在物理空间上建立和优化平台载体支撑。为此,学校与属地教育局共建了附属幼儿园这一专业化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园——校双方人才、设备、场地等资源全方位合作与共享,教学、实习、实训、生产、培训融于一体,为专业建设、科技研发、社会服务、教育教学提供了新的产教融合平台载体。依托这一载体,专业教师在技术研发与社会服务中,将幼儿园真实的项目引入课堂教学和专业实践,积极引导学生通过项目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由此实现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密切融合、深度互动,园—校互惠共赢、共同发展。
二、特色与创新
(一)创新实践了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本课题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将课程丰富性、实训仿真性、文化熏陶性等融为一体,将职业精神、专业技能、人文素养、创新创业能力等要素融入教学全程,让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融合并行,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让人人出彩、突出特长,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让工作与学习交替,渐进发展学生的专业技能,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在学前教育专业育人模式改革方面有积极的示范作用。
(二)构建实施了对接职业标准的多样化培养课程体系
课题以人的全面发展和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对接为原则,设计了中职、高职、本科3级职业能力分级标准,构建出中高本既相互衔接又具多样化的课程体系,解决了多类型培养的同质化、脱节、断层等问题。
(三)形成了校内外多维协同、产教融合育人的新生态
本课题实现了政、校、行、企(园)四方联动、多维协同,构筑了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了产教融合平台载体,人才培养、教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建设各放风采,学生成才、教师成长和幼儿园发展多边受益,形成了良好的产教融合育人生态系统。
三、应用与成效
(一)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受考生追捧
本课题成果应用于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1 600余名学子受益,毕业生供不应求,求人倍率为4,连续多年就业率均达到99%以上。自课题实施以来,考生报考热情持续高涨,录取分数线年年刷新,为课题的可持续运行提供了坚实基础。
(二)用人单位认可度高,高素质幼儿教师成为师资补充主选
根据第三方评估数据,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满意度达99%以上,远超全国平均水平,普遍认为其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岗位熟化期短、能不断自我发展,好用、能用,已成为区域内幼儿园师资补充的主要选择。
(三)改善了区域幼儿教师的质态,造就优秀幼儿教师后备队伍
经过全样本调查,近年来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对口率均超过90%,2019年高达97.75%。毕业生职场表现总体优异,比较容易在比赛、教研、科研等方面脱颖而出。业界普遍认为,专科层次毕业生的持续加入极大改善了区域内当下幼儿教师数量、结构、素质等方面的短板,促进了学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四)为兄弟院校人才培养提供了鲜活样板和先行经验
课题成果在省内8所高职院校进行了交流、推广,4所院校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进行了借鉴和应用,兄弟院校来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交流、学习专业建设经验达210人次,为省内专科层次幼儿教师培养提供了示范和样板。且育人成效多次在“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报道,为国内其他高职院校的教师教育提供了先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