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乳腺容积成像技术在乳腺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2-02-21陈小梅赵红梅
唐 荣,陈小梅,赵红梅,薛 芳
乳腺癌是女性因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2018年全球约有210万乳腺癌新发病例,发病率、死亡率不断上升且有年轻化的趋势。相关研究证实,在乳腺肿瘤的可治愈期及时诊断并进行治疗能够降低死亡率22%~44%[1],早期乳腺癌5年生存率达95%以上,而晚期乳腺癌5年生存率不足25%[2]。因此,乳腺肿瘤早期鉴别和诊断非常重要。当前对于乳腺肿瘤的筛查方法多种多样,以钼靶X线摄影、超声最为广泛应用,虽然均具有较高的乳腺癌检出率,但X线对于致密型腺体检查敏感度不高,且有一定引发癌变的概率;常规超声检查能耐弥补X线的不足,但受到操作者和医师水平的影响较大。全自动乳腺全容积扫描(ABVS)是一种新型的三维成像技术,结合传统X线检查模式和超声成像原理,其独特的冠状切面声像图可以更好地判断肿块性质。本次研究就ABVS在乳腺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9年2月至2020年6月于本院因乳腺肿瘤就诊的9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后实施。纳入标准:①女性患者;②经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肿瘤;③均接受常规超声和ABVS检查;④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有乳腺肿块切除手术史或化疗史;②病灶处有皮肤感染或溃疡;③肿块质硬,明显向皮肤外凸起。94例患者年龄25~69岁,平均(50.38±13.65)岁。
1.2 方法:仪器为西门子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超声诊断仪ACUSIN S2000 ABVS(德国西门子公司),设18L6HD探头、14L5BV线阵探头和独立工作站,频率5~14 MHz。常规超声检查,受检者取仰卧位,上肢平举过头顶,保持呼吸平静,充分暴露乳房。以乳头为中心,沿顺时针360°轮辐状扫查,范围从乳头到腺体边缘。扫查切面须相互覆盖,充分保证所有腺体均接受检查。腺体扫查完毕后对腋窝进行扫查,观察淋巴结是否有异常,最后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查肿块内部和周边血流情况。ABVS检查,受检者取仰卧位,上肢保持外展,保持平稳呼吸。根据定位后的病灶部位和乳腺大小和形态,选择适宜尺寸,设置最佳预设扫描条件。启动ABVS系统后,对探头施压,以紧贴乳腺表现且无疼痛感为宜。以乳头为中心,扫查双侧乳腺,方向为从足侧到头侧,双侧乳房均进行内侧、外侧和正中3个方位的扫查,每次扫查时间约为60 s。对于部分乳房较大受检者可增加上(下)位扫查。检查结束后将获得的病灶全容积超声图像传输到后处理工作站,完成图像的三维重建。
1.3 判定标准:由2名经验丰富、从事乳腺超声诊断工作且对病理结果不知情的影像科医师,对常规超声和ABVS扫查结果进行分析,以2位医师达成共识后的结果为最终诊断结果。常规超声检查,从形态、边界、回声(内部、后方)、钙化、纵横比、血流、阻力指数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偏高、后方回声略增强或没有明显改变、内部钙化较粗大、纵横比<1、血流不丰富、阻力指数<0.7者,大多数为良性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内部回声偏低、后方回声衰减、内部钙化呈沙粒状或星点状、纵横比>1、血流丰富、血管分布杂乱者,大多数为恶性病灶。 ABVS主要从冠状面病灶的边缘征象进行评价,即良性病灶:形态规则、周边亮环或暗环;恶性病灶:图像呈汇聚征、虫蚀征,形态不规则、边缘不规整、微小分叶。
1.4 观察指标:①对ABVS冠状切面图像特征进行归纳整理并与病理诊断对比;②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价常规超声和ABVS诊断结果,计算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4例患者疾病筛出情况:94例患者共发现105个病灶,其中单发病灶65例,多发病灶23例;良性病灶57个,包括纤维腺瘤50个,导管乳头状瘤6个,良性叶状肿瘤1个;恶性病灶48个,包括浸润性导管癌35个,浸润性小叶癌7个,导管内癌3个,髓样癌2个,黏液腺癌1个。病灶直径0.8~4.1 cm,平均(2.45±0.72)cm。
2.2 乳腺肿瘤良、恶性病灶ABVS冠状切面图像特征比较:乳腺肿瘤恶性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微小分叶、汇聚征、虫蚀征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良性病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乳腺肿瘤良、恶性病灶ABVS冠状切面图像特征比较
2.3 两种方法诊断乳腺肿瘤的特异性比较:常规超声诊断乳腺肿瘤,正确诊断恶性病灶35个,良性病灶39个,13个恶性病灶和18个良性病灶未检出,诊断敏感度为72.92%,特异度为68.42%,准确度为70.48%,阳性预测值为66.04%,阴性预测值为75.00%;ABVS诊断乳腺肿瘤,正确诊断恶性病灶44个,良性病灶47个,4个恶性病灶和10个良性病灶未检出,敏感度为91.67%,特异度为82.46%,准确度为86.67%,阳性预测值为81.48%,阴性预测值为92.16%。常规超声和ABVS诊断乳腺肿瘤灵敏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常规超声、ABVS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
3 讨论
在我国部分城市,乳腺癌的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之首,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预后具有重要影响。由于乳腺癌病灶缺乏神经支配[2],患者早期无法觉察到明显的不适,从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期。
现阶段临床缺乏乳腺癌相关的肿瘤标志物,超声检查是乳腺疾病检查的重要方法,具有快捷、便宜、无辐射等诸多优点,在体检等多项检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超声检查通过对肿瘤形态、回声、纵横比、钙化、血流情况等进行判断和鉴别,但其对操作者的技术水平依赖度高,局限性较大。ABVS是乳腺超声三维立体成像技术,将超声与X线检查模式相结合,配合独特的宽频自由臂容积探头和ABVS工作站,一次性扫查整个乳腺后进行三维重建,通过冠状面、矢状面、横切面观察病灶的分布、边界、回声、导管扩张、钙化等情况,分析病变情况[3]。通过三维立体成像技术,能够更加直观、立体地显示病变位置、形态和范围,大大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既保留常规超声连续扫查的特点,又有效避免常规超声对微小病灶灵敏度低、重复性差的不足[4-5]。
本次对94例乳腺疾病患者进行研究,以术后病理结果作为对照。常规二维超声检查是对肿瘤的形态、内部回声、纵横比等进行判断,多普勒超声是对肿瘤内部血流和阻力进行观察和鉴别。本次结果显示,常规超声检查对乳腺肿瘤诊断敏感度为72.92%,特异度为68.42%,准确度为70.48%,阳性预测值为66.04%,阴性预测值为75.00%。假阴性病灶13个,主要为浸润性导管癌9个,浸润性小叶癌3个,髓样癌1个;导管癌和小叶癌因体积较小,形态比较规则,未侵犯周围组织而误诊;髓样癌是因其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内部血流信号不丰富而导致的误诊。假阳性病灶18个,主要为纤维腺瘤出现分叶或合并硬化性腺病,导致病灶形态不规则,从而造成误诊。
ABVS作为一种乳腺超声三维立体成像技术,配备独特的宽频自由臂容积探头和ABVS工作站,在完成扫查后可将全部容积图像内容传送至工作站储存和分析,并通过专门的后处理方式在获得矢状面、横切面的基本数据的同时通过三维多平面重建获得整个乳腺的冠状切面成像,能够帮助医师更好地辨认图像的结构。本次研究结果显示,ABVS对乳腺肿瘤诊断敏感度为91.67%,特异度为82.46%,准确度为86.67%,阳性预测值为81.48%,阴性预测值为92.16%。与常规超声检查相比较,ABVS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灵敏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常规超声,证实ABVS在乳腺肿瘤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与传统超声检查比较,ABVS有效规避了不同检查医生因扫描手法不同对诊断结果造成的影响,让诊断医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图像的分析和处理。但本研究与阎娜[6]研究结果有一定的出入,主要表现在本次研究中ABVS未能有效提升诊断特异度,这可能与本次研究纳入的样本量较少有关。李逢生[7]等研究发现,冠状面观察乳腺肿瘤边缘征象的价值优于矢状面和横切面。因此,本次研究就ABVS冠状切面图像特征进行归纳整理,“汇聚征”和(或)“虫噬征 ”是ABVS判断乳腺肿瘤良恶性的重要标准。“汇聚征”产生的原因是恶性肿块侵袭性,侵犯相邻组织形成组织间局限性的相互纠集的现象。本研究显示,乳腺肿瘤恶性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微小分叶、汇聚征、虫蚀征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良性病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ABVS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乳腺癌特征性的超声特点。本研究结果显示,假阴性病灶主要为浸润性导管癌、黏液腺癌等,病灶体积较小,对周围组织浸润少,不具备典型“汇聚征”,反而形成中-高回声边界;假阳性病灶为纤维腺瘤,其虽然不具备浸润性,但体积较大,仍然会对周围组织产生推挤和牵拉,具有“汇聚征”的部分特点,造成假阳性。
ABVS作为一种筛查手段,具有适应性广泛、操作简便、易于随访、可重复性高、对操作者的操作技术依赖度低的特点,具有以下优势:①宽幅高频探头实现乳腺全容积扫描,标准化、全自动成像,不依赖操作者手法,降低了漏诊的发生;②计算机辅助系统提示可疑病变区域并进行追踪,降低了漏诊率;③对早期乳腺癌影像学诊断、BI-RADS分类等优势明显,较少不必要的穿刺活检;④乳腺扫查和后期图像判读专业分工,解决人员匮乏的问题,节约大量时间成本。但ABVS的应用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有:①对于乳房过大、肿块明显突出、表面感染或溃疡的患者不适用;②无法叠加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弹性成像技术;③无法扫查腋窝所获取病灶转移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