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新生儿心律失常的特征并分析相关因素
2022-02-20梁柳瑜林靖靖尤珊珊
余 静 梁柳瑜 林靖靖 尤珊珊
(莆田学院附属医院,福建 莆田 351100)
临床常见儿科疾病为新生儿心律失常,是指患儿心脏搏动频率、节律、部位及电活动顺序有异常,病理机制为心肌细胞传导性、自律性及兴奋性出现改变。据统计[1],此病在我国新生儿科中的患病率为0.5%-4.8%,常见疾病类型有:心房扑动、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律失常等,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围生期窒息、电解质及代谢紊乱、原发性心肌病及先天性心脏病等因素有关,患病后患儿表现为胸闷、心悸、烦躁及乏力等临床症状,若疾病持续进展,则引起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及猝死等,甚至危及生命。研究表明[2],新生儿心律失常的病因、类型及治疗方式与成人有明显差异,因此遵守早诊断、早治疗原则,利于密切观察病情,明确影响疾病的因素、给予针对性治疗可改善预后,利于控制疾病进展。基于上述研究背景,该文选择本院收治的30例新生儿心律失常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新生儿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30例新生儿心律失常患儿纳入研究作为研究组,另择取同期分娩的30例非心律失常新生儿为对照组,患儿家属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经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
研究组纳入标准:(1)与《实用儿科学》[3]诊断标准相符,经心电图确诊;(2)日龄>1 d;(3)日龄1-12 d;(4)有完整性资料。
研究组排除标准:(1)伴严重感染性疾病;(2)心功能>Ⅳ级;(3)房室传导阻滞;(4)伴先天性心脏病;(5)中途转院。
1.2 方法
详细记录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病例资料,涉及日龄、剖宫产、双胎妊娠、胎膜早破、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等。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Excel表整理,SPSS 22.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检验水准P=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比较年龄、性别、分娩方式及妊娠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新生儿心律失常患儿的临床特征
新生儿心律失常中,占比最重的是异位心律,比例为33.33%,其次为窦性心律失常,比例为26.67%,见表2。
表2 新生儿心律失常患儿的临床特征
2.3 新生儿心律失常的单因素分析
研究组脐带绕颈比例(13.33%)、宫颈感染比例(20.00%)、宫内窘迫比例(26.67%)、新生儿窒息比例(23.33%)、早产比例(30.00%)高于对照组(3.33%)、(6.67%)、(6.6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新生儿心律失常的单因素分析[n(%)]
2.4 新生儿心律失常因素的Logistic多因素分析
Logistics多因素分析发现,引起新生儿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有:脐带绕颈、宫颈感染、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早产(P<0.01,OR>1),见表4。
表4 新生儿心律失常因素的Logistic多因素分析
3 讨 论
研究发现[4],新生儿心律失常可能在宫内或出生后发生,是指新生儿心脏跳动的频率或节律异常,分析病因多与感染、水电解质紊乱及传导系统发育不成熟等因素有关,患病后呈拒食、嗜睡及呕吐等表现,病情加重危及生命[5]。
该研究示:研究组脐带绕颈、宫颈感染、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及早产占比高于对照组;脐带绕颈、宫颈感染、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及早产是引起新生儿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分析:(1)围生期或产时窒息,诱导新生儿缺氧缺血,会不同程度损害心肌情况、影响机体传导系统功能,导致机体不完全性左束支及右束支传导阻滞,损害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引起心律失常发生[6-7];(2)导致脐带出血、水肿及坏死的常见诱因是脐带异常,患病后导致动脉血液循环、脐动脉循环障碍,脐带绕颈诱导宫内胎儿缺氧、甚至窒息,使心律失常发生风险增加,且胎儿窘迫诱导胎儿有室性早搏、心动过缓、室上性早搏情况发生,继而导致心律失常[8];(3)与足月儿比较,早产儿发育成熟度更低,其因先天体质较差,病菌极易不同程度地影响机体器官及内环境,诱导心律失常等疾病发生,其中巨细胞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及甲型流感等病菌是引起宫内感染的常见因素,不同程度影响心肌细胞,诱导新生儿心肌、心包及心内膜有炎症反应,继而引起多种类型心律失常发生[9];(4)与成年群体比较,新生儿心脏传导系统、心肌系统正处在发育阶段,出生前或出生后有细菌或病毒感染发生,诱导患儿有病毒性心肌炎发生,引起心内膜水肿、炎症出现,诱导心肌传导异常、增加心律失常患病风险,因此临床需对上述高危人群重点关注,提供针对性治疗措施,为新生儿生命安全提供可靠保障,具有实践价值[10]。
综上所述,新生儿心律失常常见类型有窦性心律失常、异位心律,导致疾病发生的因素有脐带绕颈、宫内感染、宫内窘迫等,临床需重点关注,提供对症治疗、达到改善预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