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口语与演讲”课程思政建设实践

2022-02-20韩芳婷张晓容

大学·课外阅读 2022年1期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立德树人

韩芳婷 张晓容

摘  要:鉴于“产出导向法”和“口语与演讲”在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方面的高度一致性,本课程以“产出导向法”为理论依据,形成“一体两翼”的模块化课程思政教学设计,采用基于MOOC的M-RACE混合式教学模式,积极从课程建设实践中总结经验、凝练教学成效,以期为英语扩展课课程思政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课程思政建设;口语与演讲;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03-0084-04

2019年10月30日,教育部颁布了《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要认定万门左右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和万门左右的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的“双万计划”。为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双一流”建设目标,对接一流课程建设要求,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等人才,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在全国高校范围内持续展开。区别于传统“以教材为中心,以讲授语言知识为主,以提升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为目标”的课程定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对学生实施分类、分层、分级教学,注重“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1]。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教育部明确提出,教育要“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

思政育人是所有教师的责任,也是所有课程教学的任务所在。因此,“口语与演讲”课程在传授语言知识、锻炼学生语言技能的同时,也要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书与育人二者缺一不可。本文以文秋芳教授及其团队所创的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 下文简称POA)为指导,基于“口语与演讲”课程的教学实践,从课前设计、课堂教学和建设成效三个方面探索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

一、POA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可行性

为解决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学用分离”和“费时低效”顽疾,有学者提出了“主要针对中高级外语学习者”且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理论POA。所谓的中高级外语学习者是指达到《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所规定的A2或以上水平的学习者[3]。“口语与演讲”课程的学生均为已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大二学生,具备运用POA开展教学实践的前提条件。

不同于Krashen的“输入假设”和Swain的“输出假设”中厚此薄彼的做法,POA强调输入和输出之间的相辅相成。其中,“输出驱动”主张产出既是语言学习的驱动力,也是语言学习的目标,以产出任务为教学起点,可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为完成产出任务而进行输入性学习;在输出驱动的条件下,适时提供恰当的输入材料,可将产出水平推向新高度。POA颠覆了“先输入,后输出”的传统顺序,倡导输出——输入——输出。与此同时,该理论不纠结于师生究竟谁为中心,强调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有效学习的发生,主张“边学边用,学中用,用中学,学用结合”[3]。“口语与演讲”课程注重学生语言的产出和实际运用,旨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英语演讲能力,使学生从英语语言的单一性向知识的多元化、宽厚型方向拓展转化。该课程是通识教育课,也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4],不仅承担着传授知识的教书功能,还肩负着坚定理想信念、引领价值观的责任。思政育人在POA的教学理念中也有体现。其“全人教育说”主张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中外文明沟通互鉴和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建立正确的思想价值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5]。

二、POA在 “口语与演讲” 课程思政中的实施路径

(一)POA与课程思政相融合的教学设计

“口语与演讲”课程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可对接以下三个板块:

第一,基于學校特色形成的涉农育人专题。教师在课堂上选取与农业相关的素材,在扩大学生知识面的同时,加深学生对农业科学的理解,提升其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热爱,以期培养非农科专业学生“知农爱农”的思想意识,增强农科背景学生“强农兴农”的专业使命感。在“说解性演讲”的章节,学校以农业为专题开展教学活动。校园层面在以“小麦与西农三院士”为范例的同时,对接国家政战略、社会发展需求,涵盖“乡土中国”“农业科技”“食品安全”“乡村振兴”“生态农业”“智慧农业”等主题内容。丰富的教学内容将促使学生更好地领悟“扎根杨凌、胸怀社稷;脚踏黄土、情系三农;甘于吃苦、追求卓越”的“西农精神”,更加深刻地体会三农情怀,从而更好地培养出“一懂两爱”、顶天立地的农林人才。

第二,基于学术造假现状的价值取向、道德伦理育人专题。学校以演讲的道德观、演讲的道德规范与标准、剽窃的种类与如何避免剽窃等主题精心设计课程单元,用丰富的资料,如翟天临事件、学术造假丑闻等案例,以感性方式启发学生深刻认识演讲中的道德规范与标准、剽窃的严重后果以及如何避免演讲中的剽窃,旨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塑造高尚的人格、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恪守诚信原则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课堂上,教师以“发现同学抄袭是否应该报告给老师”话题发起辩论,学生各抒己见,在辩驳中寻真理。以“对学术造假说不”为话题发起定题演讲,促使学生主动搜索并分析多起学术造假案例,使学生自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职业道德,培育良好的社会责任及诚信原则。

第三,课堂内容与时俱进,紧跟时事热点,随时更新课程设计。教师以热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其课堂积极性、参与感以及对课程思政的接受意愿,以更好地达到育人效果。以“数据的使用”这一小节为例, 教师在2019年选取了当时的热点话题“刘欣、翠西女主播辩论”作为主题,引导学生在了解如何在辩论中正确使用数据的同时,自觉维护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和荣誉;2020年的授课过程中则以新冠肺炎疫情为切入点,以“数说中国抗疫”为专题,通过中国向世界所捐赠的抗疫物资、派遣医疗团队的数量、提供的现汇援助、暂停的债务偿还等一系列数据,直观地呈现大国担当与中国力量,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课程思政的育人成效达成与否关键在于挖掘与融入。演讲是一门传播学课程,而不是一门纯英语课程。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打破以教材为中心、以单元为顺序、以讲授语言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5]。因此,本课程根据实际教学需要,一方面灵活安排课程单元内容,严格筛选输入材料,使之紧紧围绕所设计的输出任务;另一方面找准本课程和思政教育的结合点,把模块化思政教育内容对接到口语与演讲教学中(见表1),形成“一体两翼”,即以培养学生语言综合技能为主体,以德育为翼,培养学生国际视野、思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创建模块化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将以输出为导向的教学理论指导与成专题的思政教学内容相融合,能让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以“有效学习的发生”为最终目标[6],促进思政教育入耳、入脑、入心和入行。

(二)融入课程思政的M-RACE教学模式

依托团队建设的MOOC课程,以翻转课堂为主,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法,形成了M-RACE的授课模式。

1. MOOC

POA的教学流程涵盖三个阶段:(1)驱动;(2)促成;(3)评价[3]。课前教师组织学生观看MOOC进行线上学习,这是输出“驱动”,也是输入“促成”。一方面,学生课前通过观看MOOC,接收教师所呈现的交际场景,尝试进行产出,最终明晰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和产出任务,如此完成产出“驱动”环节。与此同时,针对学生自控能力差、线上学习普遍存在敷衍式刷课等现象,每个章节后面均设置了相应习题和讨论,学生在观看视频前,需按照要求先浏览习题内容及讨论题目,带着任务观看视频,以更好地完成输出,收获更佳的学习成效。

2. Review

鑒于学生课前已在线上完成自学,教师只需通过导学问题和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视频内容、教学目标及产出任务的了解情况;教师课前在课程后台观看学生线上答题的情况,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及输出结果。针对其中错误率较高或存在争议的部分,教师设计问答讨论环节,以此来复习巩固相应章节中的重难点、易错点。

3. Activity

演讲课程的交际性、实用性决定了其轻讲授、重操练的教学思路。因此,演讲技巧、谋篇布局手段等知识点应主要在MOOC中呈现,线下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产出任务,如话剧、定题演讲、直播、辩论、访谈等,促使学生所接受到的“惰性知识”转化为“产出能力”[3],顺利实现交际。

然而,在课堂上正式开展产出任务前,教师需要围绕产出任务和话题提供课前精心挑选的输入材料,可选取经典演讲、励志演讲播放,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其树立伟大的理想信念,以专业知识为载体,发挥外语学习中思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等因素的感染力和渗透力,将思政元素植入学生的意识中,从而将思政教育的育人责任与专业课程的授业责任合理而有效地融为一体。

4. Creation

Activity和Creation两个环节均属于线下课堂的任务输出,二者共用一个输出任务,一脉相承。在前者高阶性和挑战度的基础上,后者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创新性。演讲课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不仅是外语教育中重点培养的六种关键能力之一[7],也是建设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所提出的“两性一度”金课的标准和要求[1]。为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培养其创新人格,教师需持续性地向学生进行输入,所选材料应具有独创性,将学生的产出水平推向新高度。创新性对教师自身也提出了要求。任务输出除了存在于线下课堂外,还要走出课堂、走入实践。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该校通过开展“探访东南窑”“寻迹三号楼”“我为西农解说”等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爱校爱专业、知农爱农教育,使三农情怀和西农精神真正入脑、人心。

5. Evaluation

POA始于产出,止于产出,尤其重视对学生产出效果的有效评价,但同时也为教师带来了工作负担。为应对这一挑战,“师生合作评价”这一新型评价方式应运而生[8]。“口语与演讲”在POA的指导下,形成了“评价主体多样化、评价内容多维度”的多元评价方式。

本课程采用过程性考核方式,评价主体由教师、学生、MOOC平台构成。线上学习分客观题和主观讨论题两部分,其中客观题部分由系统自动给出成绩和反馈,而讨论部分则采用论坛留言形式,以教师为中介,发挥“脚手架”作用,引领学生讨论在横向和纵向领域的深化。线下学生的产出采用学生对照打分量表自评、小组讨论互评和教师结合典型案例总结点评的全员参与式评价方法。在评价内容上要以教学目标为风向标,既要对接专业目标,从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等方面考核学生的产出,又要密切关注育人成效。

(三)课程思政建设成效

“口语与演讲”课程以“产出导向法”这一颇具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积极探索,在学生培养和教师团队建设方面均取得了丰富成果。

通过实践,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明显提高,积极参加外研社杯和21世纪杯演讲比赛,近年来获得9项省级、国家级奖项,其中,省级特等奖3项,国家级奖项3项。该课程在思政育人方面也取得了较好效果。德育效果问卷显示,100%学生认为课程思政有必要,98%学生认为课程达到了德育教学效果。不仅如此,学生还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融入德育内容的国家级、省级科研创新项目,如“西农双语移动服务平台建设”“百花齐放春满园 — 中国文化英语讲”“建设校园双语植物二维码名片系统项目”“一带一路国家农业概况研究及国际农业合作项目展示”“以网络与视频为依托,用英语讲好西农故事”等,从课堂上的任务输出到走入大型比赛并最终延伸至科创项目,“POA”指导下的“口语与演讲”课程思政建设,实现学生在专业能力和育人成效的双重产出,致力于培养出具有开阔国际视野和坚定中国立场的当代大学生,实现“用英语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同时用英语学习国外先进科技和优秀文化”[7]。

该模式影响下,不仅学生在语言能力和思政育人成效方面取得较好成效,师生协同发展,教学团队也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首先,教学团队以赛促教,积极参加校级讲课比赛、陕西省课堂创新大赛、外研社杯“教学之星”等比赛,取得诸多佳绩,其中含课程思政单项奖。再者,融入德育元素的“口语与演讲”课程获批“陕西省精品慕课”和“陕西省一流本科课程”,目前已完成六期教学活动,选课人数累计近十万。与此同时,融入思政元素的配套教材入选农业农村部“十三五”规划教材。

三、结语

POA指导下的“口语与演讲”课程建设,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书育人并重,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水平及课程思政建设能力显著提高,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后期教学,更好地为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EB/OL]. (2019-10-31).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 056/201910/t20191031_406269.html.

[2]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 2016年版[M]. 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3] 文秋芳. 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47(04):547-558+640.

[4] 高德毅,宗爱东.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 中国高等教育,2017(01):43-46.

[5] 王丽丽,张晓慧. 基于产出导向的大学英语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21,39(03):146-151.

[6] 文秋芳. “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构建大学外语课堂教学理论的尝试[J]. 中国外语教育,2014,7(02):3-12+98.

[7] 文秋芳. 新时代高校外语课程中关键能力的培养:思考与建议[J].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18,1(01):3-11+90.

[8] 文秋芳. “师生合作评价”:“产出导向法”创设的新评价形式[J]. 外语界,2016(05):37 - 43.

(责任编辑:陈华康)

基金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省级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西北地区农林类高校英语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及策略研究——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项目编号:S202010712396);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基本科研业务:人文社科项目(项目编号:Z1090219005)。

作者简介:韩芳婷(1993—),女,硕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语言文化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英美文学;张晓容(1976—),女,硕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语言文化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二语习得。

猜你喜欢

产出导向法立德树人
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读写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几点思考
信息化背景下POA在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中的教学模式研究
产出导向法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研究
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尝试
浅论“产出导向法”研究及其应用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