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新时代网络强国思想理论内涵及指导意义探究

2022-02-20王旭

大学·课外阅读 2022年1期
关键词:强国时代思想

摘  要:互联网作为新一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支撑元素,在中国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由线状至网状的发展阶段,在深刻改变社会公众群体生产生活模式的基础上,为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发挥了极为明显的促进作用,做好此方面的研究,对网络事业发展具有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双重指导意义。文章以理论分析法为主,探析习近平新时代网络强国思想的形成基础、时代价值、理论内涵及指导意义。更加深刻地认识习近平新时代网络强国思想,充分发挥网络强国思想指导作用,旨在促进网络事业健康、科学、高效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全面发展提供多元化支撑。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网络强国思想;理论内涵;指导意义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03-0149-04

网络强国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刻把握网络信息时代发展新型特征、新型规律的基础上,对网络空间及其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各个层面应用影响做出的时代判断,是指导新时期网络建设和网络事业发展的基本导向,是促进我国网络事业发展、提升网络技术应用效能的基本指导思想。

一、习近平新时代网络强国思想的形成基础

(一)新时代网络强国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

习近平新时代网络强国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重要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网络技术发展和应用的系统化总结,其形成和发展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首先是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体系中,早已明确了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明确了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关系,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是人类社会技术发展的重要结晶,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运行模式变革方面起到了极为明显的推动作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各个层面都离不开网络技术支撑,做好这方面理论研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基本要求。其次是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体系中,民本思想、和谐思想、法治思想等,都是中华民族得以传承不息的重要支撑力量,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主体,以多元交互为实现形式,在网络空间中会存在多种负面现象,甚至对个人隐私、国家安全带来严峻挑战。习近平新时代网络强国思想体系中,有多方面关于清朗网络空间建设的论述,这些论述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是一脉相承的[1]。再次是国外网络治理经验的参考,就整体上而言,我国互联网发展在世界上居于第二梯队,在互联网顶层设计和安全治理技术方面较为滞后,在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基于核心技术研发提升网络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是确保网络强国建设成效的基本要求,也是取得网络话语权的基本实现路径。

(二)新时代网络强国思想形成的现实基础

互联网的出现,在世界范围内改变了人类社会的交往和信息交互形式,但也带来了政治经济方面的问题和矛盾。在新时期网络技术及大数据技术发展背景下,网络安全已经与国家安全形成统一密切的关系,甚至足量的个人生活信息整合与分析,都能给国家安全造成明显影响。新时代党中央时刻关注新时期意识形态斗争的新型特征,关注网络安全的深层次影响,这也成为了新时代网络强国思想在国家战略层面的基础。我国互联网行业经历20多年发展,在技术方面取得较为明显的进步,网民数量基本趋于饱和,但同时在技术层面的自主创新能力依然较为薄弱,芯片等方面的硬件生产和软件开发水平较为滞后,如何实现由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的转变,是习近平新时代网络强国思想产生的现实基础。在未来发展中,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网络传感技术、信息传输技术等,都将成为网络社会运行的基本组成部分,基于长远发展角度,我国网络社会建设也必将以科学、先进的理论为指导,这成为习近平新时代网络强国思想产生的重要驱动力。

二、习近平新时代网络强国思想的时代价值

(一)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新时代建设需要新思想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覆盖社会、经济、文化、技术发展的各个层面,而网络强国建设则与上述方面建设具有显性的耦合关系。坚持以网络强国思想为根本指导,更加全面、深入、正确地做好与网络建设和发展相关的各项事务,是具体工作开展必须坚持的基本要求。在网络发展中,要坚持以人民为本的根本底线,坚持以技术发展为基本导向,将网络技术创新与优秀网络文化创新有机结合,是网络信息从业者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具体体现。

(二)确保信息化建设保持正确方向

网络信息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能够为社会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可能会被违法违规分子利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网络思想理论为指导,强化从业人员思想政治素养建设,构建完善的利益保障体系、政策监管体系和法律法規体系,确保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保持正确方向,保证技术发展为人民谋福祉的根本要求。

(三)为实现中国梦奋斗目标奠定技术基础

中国梦的实现是全体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中国梦的实现是建立在技术创新基础上的。当前网络信息技术已经广泛覆盖至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层面,在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也推动着社会经济各个层面不断变革,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网络强国思想为基本指导,是推动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全面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

三、习近平新时代网络强国思想的理论内涵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

中国网民数量在世界居于第一位,网络普及率也居于世界前列,在数量达到饱和后,必然驱使我国由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转变。网络强国建设以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全面实现为基础。互联网技术发展过程中,只有以人民群众的根本诉求为基本导向,才能够实现技术创新和全面推广。在互联网深刻改变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同时,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尤其是在农村偏远地区,互联网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进一步提升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完善互联网内容结构,构建更多适应广大农民群体所需要的互联网知识体系,充分提升“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运行水平,让人民群众更加广泛地享受到互联网发展红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习近平新时代网络强国思想的重要内容[2]。基层政府治理工作中,党员干部群体的网络素养也对实际工作开展成效产生了重要影响,新媒体的广泛发展给基层治理工作带来严峻挑战,这就要求各个岗位工作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信息化平台运行技能,更要实现思想层面的转变,积极回应网民关切的问题。

(二)以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为动力源泉

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是当前我国网络强国目标实现面临的较大障碍,也是习近平网络强国思想理论关注的重点。近年来,国外技术层面的封锁力度不断加大,我国网络核心技术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共产党人正确认识网络技术发展产业链建设的重要性,全面把握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引导企业在某些方面实现“点”的突破,进而带动实现技术层面的整体性突破。网络技术高速发展背景下,“摩尔定律”依然有效,这为实现我国网络技术发展,拉近与世界先进技术之间的差距奠定了现实基础,国家层面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技术研发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不仅能够促进网络产业创新发展,也能全面推动社会层面对网络强国的认知,促进我国经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同步发展。

(三)以专业人才培养为支撑

网络强国不仅是我国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新型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基本要求,在网络强国建设中,需要构建以专业人才队伍为支撑的人才体系。在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深层次发展背景下,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条件,以网络信息技术发展为基本驱动力量,打造一支政治素养强、业务水平高、作风优良的网络人才队伍,在切实保障网络信息技术高水平发展的同时,不断推动网络信息技术发展。对于特殊人才要构建特殊政策体系,完善对应的人才管理和评价体系,充分发挥网络技术人才主观能动性,深入探索网络信息新型技术,推动网络信息技术的高水平发展。

(四)以清朗网络空间为基本保障

清朗网络空间建设是习近平新时代网络强国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背景下,西方敌对势力利用网络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侵犯国家主权和安全方面的活动依然广泛存在,个人和企业层面的网络侵蚀现象依然较为明显,网络安全防护已经成为网络治理的中最为严峻的安全问题[3]。不仅对国家网络安全造成明显影响,更成为网络生态恶化、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不断加强对网络空间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坚持以繁荣网络文化为基本导向,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网络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引导社会公众群体更深入地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制作和呈现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文化内容,为社会公众群体尤其是青少年群体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五)以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为底线坚守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防护是网络强国建设的基本底线,当前自媒体高度发展背景下,行业从业人员不断增加,在改变媒体行业传统运行模式、推动网络信息传播模式多元发展背景下,自媒体也成为舆论策源的第一场所。值得关注的是,在新媒体从业人员中,不乏有出于经济利益或个人利益而被敌对势力侵蚀的群体,在网络上发布以“民主”“自由”“人权”为噱头的负面言论,无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片面扩大社会问题和负面现象。随着国家对网上舆论监督与引导工作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专业化的舆论工作队伍建设水平也不断提升,采用多种方式对舆论宣传方式合理引导,对负面舆论进行治理,坚守网络意识形态宣传底线。

四、習近平新时代网络强国思想的指导意义

(一)提升网络信息普惠度

互联网是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发展与实际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类型,在当前社会发展中,已经覆盖至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国内外互联网发展的整体趋势,坚持以网络化、信息化建设为契机,多元构建我国网络技术发展政策体系,全方位加强信息化建设,将网络技术应用于行政体制改革、公共服务供给、精神文明建设等各个方面,为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完善,提升基层治理水平起到积极促进作用。相关部门在工作开展中,一方面要强化硬件设施建设,尤其是偏远地区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5G网络建设力度,推进6G技术研发和试验,有效提升网络运行质量,另一方面则要明确网络软环境建设的重视程度,构建更多富有创造力的新媒体平台,提升文化部门、新闻部门的创作质量,为社会公众群体提供更多具有导向性、实用性的网络内容,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互联网思维创作体系,全面提升网络信息普惠度。

(二)推进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变革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国内外发展形势更加复杂,对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变革提出更高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网络强国思想为指导,有效解决现实发展中的难题,是实现社会主义建设质量不断提升的重要基石。对于相关企业和科研部门而言,必须要充分认识核心技术突破的支撑作用,不断加大对新型网络技术研究的投入力度,在芯片制造、软件开发等多个方面,实现技术研究与应用的深层结合,提升核心技术成果转化水平,更好地解决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在融媒体建设方面,则应深层次认识到网络技术在媒体融合方面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媒体融合朝纵深方向发展。强化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在舆论宣传方面的支撑作用[4]。在社会经济活动开展中,要强化网络技术在生产模式变革中的促进作用,构建新型工业生产体系,推动农业智能化平台建设,不断提升网络生产力水平,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挥更加显著的促进作用。

(三)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新时代背景下,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已经成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顶层设计与基层治理能否实现有效对接,是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基本评价指标。在网络强国体系运行中,首先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坚持以网络道德建设为基本出发点,充分利用多元化的网络路径,打造社会主义主流舆论阵地,引导社会公众群体将内在道德规范外化至自身日常行为中。其次要强化网络法治化建设,强化基层治理网络应用能力培养,正确面对网络层面存在的信息,构建完善的舆论引导体系。最后要强化网络安全建设,准确把握网络安全发展态势,提升国内企业在大数据时代网络安全技术研究方面的投入,强化与国际网络安全组织的合作,构建立体化的网络安全体系。

(四)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

网络强国最终将会落在话语权掌控层面,当前我国网络空间体系中,负面因素影响依然较为明显,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明多样化的趋势虽然不可阻挡,但是网络监听、非法大数据采集、网络攻击乃至网络恐怖主义现象依然是世界范围内的威胁。在网络强国建设发展过程中,要能深刻理解习近平网络强国建设的理论指导,遵从网络技术发展特征,革新网络运行环境,构建立体化的网络治理体系[5]。在不断丰富网络信息服务内容、繁荣网络文化的基础上,使社会公众群体提升对网络文化的认知,将传统文化继承发展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机结合,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以此更好地将全国人民靠拢在中国共产党核心领导周围,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不断奋斗。

参考文献:

[1] 安钰峰. 学习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 建设中国特色网络强国[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5):4-7.

[2] 杜金金,张晓明. 习近平新时代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进路[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28):25-28.

[3] 吴恒,季颖. 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战略重要论述的三重意蕴[J]. 观察与思考,2021(05):58-64.

[4] 王艳.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重要思想研究[J]. 学理论,2021(05):1-3.

[5] 蒋博文. 新时代网络强国战略的提出背景、主要内容与价值意义[J]. 山东社会科学,2021(01):188-192.

(责任编辑:邹宇铭)

基金项目: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研究”(思政专项);2020年吉林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融媒体视域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课程思政专项);2020年吉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新时代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课题编号:2020ZCZ044)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旭(1980—),女,硕士,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党委学生工作部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强国时代思想
铭记五四精神 争做强国少年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奉献如歌,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课)
70年强国梦圆 70面行业旗帜
秦晋争霸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