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时政热点与教学内容的有效融合

2022-02-20刘宝东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2年1期
关键词:时政热点有效融合初中道德与法治

刘宝东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有效融入时政热点,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提高学科教育教学质量。本文就时政热点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内容融合的必要性、原则、应对的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时政热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融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阵地,既要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又要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有效融合时政热点,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焕发课堂教学活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教学质量。

一、时政热点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融合的必要性

(一)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需要

道德与法治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阵地,要教育学生树立平等开放的国际意识,引导学生关心国内外重要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形势和取得重大发展成就,帮助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党和国家发展政策及战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促进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为了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使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能够与时代的脉搏相结合,以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的重大时事政治和发展形势,认识国家发展的政策和战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这就需要思政课教师将时政热点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有效融合,进行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努力打造高效课堂,促进教与学又好又快发展。

(三)提升学科教学质量的需要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下,教学中教师是主体,以单一的灌输式展开教学,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注重考点知识的机械记忆。随着新课改和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时政热点融入课堂教学和中考命题试卷中,为思政课教学和素质教育的实施注入了活力,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当前国家经济社会及时代局势的发展情况,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迁移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教学中有效融合时政热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关心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此外,将时政热点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效融合,能够深化和拓展教学内容,使教学融于社会生活,贴近学生实际,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时政热点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内容有效融合的原则

(一)依据教材教学内容精选时政热点的原则

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研究梳理教材核心知识点,并归纳出其内在的联系。根据核心知识点选择好时政热点材料,既要覆盖面广,又要经典具有代表性材料,不能太泛滥。选用的材料最好一个材料能贯穿整堂课的讲解,这样既可以节省看大量时事政治材料的时间,又可以对同一时事材料有较深入的分析探究,加深对材料蕴含的知识点的理解。否则,材料过多学生看得眼花缭乱,造成喧宾夺主的感觉。

(二)依据学生的情况精心创选问题的原则

情景问题创设的切实与否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创设选择问题时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心理发展变化等情况来创设选择问题,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探究,去讨论交流展示成果,才能达到有效教学。

(三)时政热点材料展现“真实生动”原则

一般材料的展现都是以文字的形式,学生不免感觉无趣。教师要在展现材料时,再融合漫画、音乐、影视、FLASH动画等直观的方式,或者精心选择和切实创设一些有声有色图文并茂的鲜活情景,并链接真实生动的热点材料,这样就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的思考探究,发挥学习的主体性。

三、时政热点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内容有效融合的策略

(一)精心选择时政热点,增强教学趣味性和实效性

教师要依据新课标和教学内容精心选择时政热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乐学会学。同时,还要关注时政热点的真实性及有效性, 能够与教材内容有效融合,加强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并拓展延伸教学,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教学效果。例如,九年级中考专题:建党100周年考点复习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全国脱贫攻坚表彰总结大会视频和相关的时政热点材料,让学生感悟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意义,指引学生传承民族精神,砥砺奋进新时代,跟党走好新长征路,让学生观看影视作品体会到党是中流砥柱,是国家的脊梁。通过选取时政热点专题融合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为课堂教学增添了活力,有效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以实际行动传承和弘扬中国精神,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优化设计教学情景,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教师要优化教学情景,精选典型热点案例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融合,营造师生、生生互动交流、和谐共振的阳光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使学生绽放活力,自奋其力自致其知,有效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同时,时政热点的有效运用,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增强学生的道德法治观念,有利于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此外,选用时政热点结合教学内容,借助多媒体技术创建教学情境活动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情景再现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体验具体的环境,以达到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注重适时适度有机融合,打造高效课堂

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比较枯燥和抽象,导致学生不爱学习,阻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优化教学设计,有意识地创设时政热点与教学内容的融合时机,将经典案例热点材料巧设妙引、适时适度地融入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以激活学生的学习感官和主动性,引领学生结合时政热点进行学习掌握教材的知识观点,促使学生关注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生命的思考”时,教师借用多媒体展示武汉抗击疫情的案例,鲜活的案例融入教学,让学生走进社会生活来学习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在课前教师可以将时政热点素材进行综合整理,制作成简短的视频动图,让学生可以直观了解到武汉疫情对生命和财产造成的影响。在视频中,学生看到全国各地的医疗人员不怕牺牲奋不顾身奔赴武汉治病救人抗击疫情的感人场景,使学生身历其境地感悟“最美逆行者”敬畏生命、爱国敬业的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内心自发地对“最美逆行者”产生尊重爱慕之情。然后,教师再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去探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这样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和领悟的情感内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到珍爱生命,守护生命,学会保护自我,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构建绿色开放的教学平台,诱发学生的主动性

在道德与法治课中,教师要借助时政热点资源構建绿色开放的教学平台,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发挥和展示才能。例如,课前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让学生寻找与教学内容紧密链接的时政热点,展开播报交流、探寻问题及作业的竞赛活动。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自主获取知识技能,链接相关的时政热点材料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学习。通过这样的教学,开通了教学与生活的链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拓展深化教材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提高学生迁移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真正体现教学即生活,生活即教学的理念。

总之,创新教学是引领教学发展的活力。时政热点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内容的有效融合,作为一种新的常态化的教学模式,为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增添趣味和活力,有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动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增强学生探究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有利于深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吴锡爱.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时政教学的应用探微[J].考试周刊,2018(32).

[2]黄保中.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时政引入策略分析[J].中学教学参考,2017(28).

(责任编辑:吕研)

猜你喜欢

时政热点有效融合初中道德与法治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美术教学中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的有效融合
浅论中职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有效融合
浅谈中职学校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效融合
小组合作环境下时政课堂模式初探
高中美术鉴赏与语段阅读的有效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