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综合实践活动课建设策略
2022-02-20孙发喜
孙发喜
[摘 要]“双减”政策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需要学校强化理念武装、机制保障和时间保证;活动中要促进学生兴趣激发、自主实践和能力发展;评价要基于切实观察活动成效,给予教师和学生奖励。
[关键词]“双减”政策;综合实践;活动策略举隅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综合实践课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地位越来越突出。按照新课程改革和“双减”要求,立足学校实际,结合在校学生构成特点,充分利用托管教育时间,选择走内涵发展、实践强能的路子,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落实“双减”政策、建设特色课程、创新综合实践活动的着力点,积极开展新形势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探索,逐步形成基于兴趣和特长教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色。
一、学校要强化理念武装、机制保障和时间保证
(一)有针对性地培训师资力量,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
在“双减”政策下逐步形成基于兴趣和特长教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色,首要问题是加强师资力量。除了引进音、体、美教师之外,加大现有教师的培训力度。在校级层面,以校本教研的方式,专门组织综合实践课的教师学习相关理念。作为经验性、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既是对语数外等具有严密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的一种超越,又是一门以学生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的问题为核心的以主题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活动类课程。以有效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为综合实践课的建设特色,有利于激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兴趣、特长主导下的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在课程理念上,需要围绕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定位和设置理念培训教师。在培训方式上可以灵活采用专题讲座、网上培训、案例示范、交流研讨、个别指导等各种方式,通过“活动建设论坛”“活动设计展示” “综合活动简报”等信息的发布与交流,学习其他教师的智慧,提高自身的科研素养,能够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
(二)全方位、多层次地建立保障、考核机制,创造良好条件
建立由学校牵头、家长委员会参与的课程规划,设置协调小组,提供课程活动内容的规划,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选择空间,保障学生兴趣、特长的培养和发展权利。建立由年级组牵头、班主任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组成的课程开发和实施小组,在年级组的统筹下,结合本学段语数外等其他课程的开设情况、学生的年龄及心理或体质特点等,遵照分年级逐级提升的设课原则,既体现学段特点或活动需求,又突出分级提升和衔接要求,有效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立由学校总务处牵头、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参与的活动条件保障小组,从活动场地安排、活动器材齐全、活动安全措施完善等方面为综合实践活动创造条件,完善设施设备,保障活动所需。建立由学校教导处牵头、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组和家长委员会成员参与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育教学效果评价小组,通过随堂抽检、定期月检、期中评价、期末考核等方式,对开设课程和学生参与活动成效进行考核。这样,全方位、多层次地建立保障、考核机制,就能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创造良好条件。
(三)充分利用课后或节假日托管时间,满足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的愿望
“双减”政策下,无论是课后还是节假日,托管时间的充裕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时间和空间条件。在“双减”政策出台之前,尽管学校也将综合实践活动课列入了班级的正式课表之中,但是,以班为单位的综合实践活动制约了学生围绕兴趣、特长选择课程的意愿。导致的结果是综合实践活动流于形式,失去了课程设置的本来价值。“双减”政策出台之后,仅课后托管时间就能充分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特长培养意愿,每个年级可以打破以班为单位的综合实践活动模式,让学生通过选课,实践自己喜欢的活动。如果再把节假日、双休日的托管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可设置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会更多。例如在寒暑假开设少年警校活动课、生活中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课、航模制作实践活动课、雏鹰假日服务实践活动课、红色故事收集整理实践活动课、地方文化实践传承活动课等,就能让学生真正地从实践活动中增强创造意识,提高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创造能力、感受实践探究带来的乐趣。
二、活动中要促进学生兴趣激发、自主实践和能力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课程,它不是语数外等其他课程的辅助和附庸,也不是音体美等课程的变体或变形,它是为完备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而设置的一门和其他课程并列的必修课程。其活动内容或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多种多样,但最重要的还是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立足学生的自主实践,促成学生的能力发展。
(一)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无论哪一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活动等,都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例如,以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为驱动,利用学校机房、校园网一应俱全的优越条件,为喜欢探究的学生开设信息接受与处理课,作为研究性学习内容,确定一个或多个主题,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像喜欢PPT制作的學生可以选择研究 PowerPoint,擅长编程的学生可以选择缩写程序去查询实际的数据库信息,擅长信息收集的学生可以选择电子报刊制作及网页制作,擅长网络知识的学生可以选择网络并行数据处理、网络防火墙等内容进行研究,等等。在探究实践活动中,教师根据学生各自的兴趣、爱好,指导选择不同研究课题,在收集材料后进一步进行探索、分析、研究,以此发展学生自身兴趣和特长,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创新能力,从而让学生学会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通过自主获取知识,分析、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促成学生的能力发展。
(二)立足学生的自主实践
国家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自主实践、亲身体验进行获得知识、经验,丰富认知、感受。为此,结合“双减”政策,新形势下的综合实践活动更要立足学生的自主实践,加大学生体验学习的开放性。例如,在课后和节假日的托管时间,在学校和家长委员会的安排下,活动辅导教师可以根据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需要,设计活动方案,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进入社区,进行志愿者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以让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增强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除了参加社区卫生清洁、社区文艺汇演、大型集会宣传服务等活动外,让学生深入社区餐饮场所、风景名胜旅游地带、红色文化遗存地和历史文化遗址等,立足学生的自主实践,让学生融入生活,获得感受,以此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公民责任感。它的基本目标是拓展知识,增长经验,增进学生的社会适应与创新能力。像在地方举办饮食文化节期间,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爱好或特长,选择一种地方小吃与摊主一道参与服务,学习小吃的制作,体验服务的过程,品味服务的语言,享受服务的快乐,在自主实践中享受一次饱含视觉、味觉、听觉的盛宴,促成学生的能力发展。
三、评价要基于切实观察活动成效,给予教师和学生奖励
以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参与度和兴趣、特长培养以及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为内容,全面考查学生活动过程中各项能力的锻炼,包括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还有更高层次的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对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转变等情况,以此切实评价综合实践课程开设的效果,并对成效突出的课程开设教师和表现突出的课程学习学生进行表彰。通过表彰,激励教师再接再厉,不拘一格大胆创新,闯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新路子;激励学生保持兴趣,发挥特长,通过下一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进一步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和素质。
总之,充分利用托管教育时间,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落实“双减”政策、建设特色课程、创新综合实践活动的着力点,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新策略,对于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改革,形成学校特色课程,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都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袁静,蒋国生.浅谈综合实践课程活动实施品质提升策略[J].求知导刊,2020(11):44-45.
(责任编辑:姜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