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评价素养: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成长的必要视域

2022-02-19

教育观察 2022年5期
关键词:双师型双师学业

莫 莹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贵州铜仁,554300)

2017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该规定第二部分第七条“健全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结构调整机制”明确了高职院校要注重职业能力评价作用,第四部分“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第十六条也提出了要加强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1]这对教师的能力要求做了较为明确的阐述。然而,在日常教学、班级日常管理、学生就业规划等常规性工作中,评价的运用往往是教师最为困惑的地方。如何根据学生的学习与实践情况做出就业指导与综合素质评价?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操作性评价?怎样指导学生以记录成长的方式促进自身的潜力发展?这些都是当前“双师型”教师需要反思的问题。这就要求“双师型”教师具备较高的评价素养。

将学校课程教学知识与社会所需要的高实践性知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成为复合型人才,是“双师型”教师专业生活的核心。其中,评价作为一双无形的手贯穿于整个育人环节,难度最大。因为“双师型”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的实践性进行评价,还需要对自身所具有的实践性进行评价,即评价涉及的对象除了学生,还有自身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可见评价素养首先是“双师型”教师的核心素养之一。关于评价素养,赵雪晶将评价素养生动地比喻为一把伞,评价意识是伞尖,是整个伞骨的连接点;评价知识和评价技能是伞两端的平衡点,这决定教师是否能够完成预设的评价任务;评价态度是伞柄,是整把伞的一个重要支撑点。[2]王少非提出评价素养有四方面内容,包括理解评价、明确成就期望、运用适当的评价方式、适当地解释和运用评价结果。[3]这些研究为“双师型”教师认识评价素养提供了理论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除教师核心素养外,“双师型”教师还需具备更高水平的评价素养。部分朝着“双师型”教师目标努力的教师忽视了对评价素养的重视,既没有重视评价素养的作用,也未对评价素养有系统的深刻的认识。这恰恰说明,评价素养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中是值得探讨的重要内容。

一、评价素养的基本内涵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进程的加快,评价活动已然成为教育教学工作不可或缺的部分,可以说,教师的评价活动镶嵌于教学活动中。从评价新范式的角度来看,评价的本质是一个基于材料搜集与分析,对教育各个环节及其特征和结果进行判断的过程。[4]这就要求在开展评价活动过程中进行的价值判断是有材料支撑的、是基于事实的、是客观公正的、是可以明辨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会直接影响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影响同伴评价、影响学生个体的自我意识,进而影响个体行为和以后的发展。素养包含能力与品质,评价素养是教师对教育各个环节及其特征和结果进行判断所需的能力和品质。只有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评价对象进行深入梳理,才能促进“双师型”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不仅需要对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的有组织的教育展开学习效果评价,还需要对学生踏入社会前的学业规划进行评价,“双师型”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文化基础,即核心素养,还需要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学习规划、社会参与等通用素养。结合对评价素养的理解以及评价素养的对象,本文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评价素养的内涵定义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基于事实,客观公正地开展评价活动所具备的能力与品质,主要包括专业理论素养、扎实文化素养、专业伦理素养、实践技能素养以及学业规划素养等。

二、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评价素养的内容

“双师型”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丰富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需要有丰富的实践技能经验。“双师型”教师是具备基本的教育和职业工作素质,精通特定专业工艺原理并具备专业实践能力,胜任教育和培训职业教育学习者任务的职业教育机构的教育者。[5]就目前而言,教学团队具备理论与实践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的短缺影响着职业教育的发展。根据“双师型”教师内涵,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在开展评价过程中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理论素养、扎实文化素养、专业伦理素养、实践技能素养及学业规划素养。

(一)专业理论素养

教师要有教授相关课程的专业理论,尤其是高职院校教师,更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其中包括相关专业的理论前沿、最新科研成果等。“双师型”教师不可避免会开展与学生的基于专业理论的探讨。如何做到循循善诱并让不同接受层次的学生去思考与获得专业知识、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得到学生的回应是教师在课后需要反思的问题。总的来说,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不仅承担将社会所需的技能型人才的专业知识灵活地传授给学生,与学生共同学习的任务,更重要的是,他们应将评价素养内化为专业自觉,将评价自觉贯穿于整个教学育人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深层次的、系统的专业知识,在进行教学实践评价时,深入浅出、语言生动地将与本专业相关的前沿动态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并及时地体现在教学指导中。

(二)扎实文化素养

高职院校教师不同于中小学教师,高职院校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不能只做课堂上的引导者,更需要在教学环境外指导学生的方方面面。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具备广博的知识,还需学会处理学生之间的不同事情,让学生心服口服。有的高职院校教师会因为行政工作、教学工作负担过重,在教学或处理学生工作时,惯用模式化或封闭式评语,缺少对学生疑问的“产婆术”般的对话,也缺乏时间与精力对学生进行世界观的引领。为了更好地指导高职院校学生,高职院校教师除要为学生留出充足问题探讨时间外,还需具备对自身、对学生的扎实的文化素养。

(三)专业伦理素养

专业伦理强调的是人的德性,这是时代的变化对教师素养要求的具体体现。[6]对教师来说,专业伦理属于教师的隐性特质,社会对教师德性要求更高。事实上,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需要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可以说,教师的师德是其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门槛。具有高思想站位的教师,是更具备严谨治学、爱岗敬业、爱国守法等诸多优秀品质的人。同样,具有较高师德的教师也会在教学的整个环节中潜移默化地向学生、同事传递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也符合在新时代背景下,以立德树人理念培养人的宗旨。在教学环境内外,教师都需要循循善诱,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在开展学生活动或教学活动时,都需要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因此,教师除掌握较高的专业理论素养、扎实的文化素养外,更需要时刻清楚自我角色定位,不断在教学实践中反思自己的行为。

(四)实践技能素养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一大特点是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能力。教师在进行评价实践时,需要掌握相对应的特定方法,实现学生的技能掌握。教师可以借助评价方法了解学生目前掌握技能的程度,并做出基于事实的价值判断。在实践过程中,“双师型”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理论评价,还需要对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教师可以采用操作法、观察法、口头提问、问卷法、谈话法、操作记录袋等方式进行评价。“双师型”教师需具备相应专业岗位的专业技能与专业技术,熟悉实践流程,也需要获得与学生相同或等级更高的岗位技能证书。可以看出,社会政策对“双师型”教师的评价素养要求更高,因为“双师型”教师不仅需要评价学生技术岗位的实践能力,还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对自身实践技能进行评价。可以说,实践技能素养是“双师型”教师根据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采取可操作的方法搜集学生信息,以促进学生实践技能发展的素养。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来说,是否拥有良好的实践技能素养,是能否与一般教师区分开来的一个重要指标。

(五)学业规划素养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评价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自身的专业理论、专业伦理、文化知识。除此之外,对学生的学业发展规划也不可缺少。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评价过程是一个师师交流、师生交流的动态过程,学生的发展也是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学业规划是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在评价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业发展、自身专业技能掌握情况等多方面,对学生每一个阶段进行的学业指导,以促使对学生达到有效的学业规划评价的目的。值得一提的是,高职院校学生与其他阶段学生的一个最大的差别在于,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是直接进入社会,并将自身的实践技能应用到工作中。“双师型”教师在对学生的培养中,持续关注学生的学业发展规划尤其重要。教师的学业规划评价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业规划选择,包括学生对企业类型的选择、对专升本的选择、对就业地域的选择等。由于学业指导评价对学生来说是关乎前途的意见,教师需要在非常了解学生整体情况下做出学业指导评价,只有这样,评价才会较容易在交流过程中被学生吸收与内化,这样基于学生真实情况的评价才会触动学生的心灵。

三、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评价素养的形成

教师评价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的发展质量。学生的真实表现、个性特征都会被纳入评价活动的全部环节,教师作为评价活动的主要引导者与参与者,对评价工作的重视,不仅意味着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更是为促进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新视角。

(一)“否定之否定”的评价反思

“否定之否定”是哲学的基本规律之一,它揭示了事物发展具有曲折性与前进性的统一。从教育评价的角度来看,该规律强调的是教师需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去反思,打破思维定式,根据实际教育情况不断反复调整教育评价策略。这个过程虽然充满了复杂性和曲折性,但最终都能在某种程度上帮助教师进行自身的提升与学生的发展。如若每次育人活动结束,“双师型”教师都忽视评价过程、忽视对育人过程的反思,那么“双师型”教师的评价素养则会成为空中楼阁。在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背景下,职教人需要共同努力。目前,我国职业教育还存在着体系建设不够完善、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有待加强、制度标准不够健全、企业参与办学的动力不足、有利于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配套政策尚待完善、办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7]而这些问题都值得教师去反思,从具有初步意识到内化为理念、外化为行为则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前提。所以,有必要去探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以自我评价的视角审思在教学活动当中的评价素养的问题,以改善综合育人的效果。

(二)基于真实情境的评价交流

高职院校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重视程度日渐增加,高职院校也为教师接受各种继续教育提供了机会。但目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集中在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学习上,涉及评价的专业教育内容相对缺乏。由于评价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纯评价理论的学习对“双师型”教师评价素养的形成的作用是有限度的。相较于单纯学习评价理论而言,现实的评价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矛盾性和复杂性。这是由于高职院校教师“双计划”,除日常教学与行政工作外,还需要不断学习与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需要在每时每刻充满评价的事件中调整自身的评价策略,发挥评价机智,逐步形成符合自身特质的评价素养。一名具备良好素养的“双师型”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也能让学生、让自身及相关教师勤思考、少走弯路。因此,基于真实情境的评价实践才会成为“双师型”教师专业素养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也更有利于形成“双师型”教师的评价素养。

猜你喜欢

双师型双师学业
艰苦的学业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