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环境下的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22-02-19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2期
关键词:人物形象互联网+专业

■ 姜 丹

(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2)

“互联网+”是指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业态,通过与各个传统行业相结合,从而实现各行各业在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应用与发展,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建设的稳步提升,在生活和工作节奏不断加快的时代,“个人形象”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人们对美的追求和自身形象的塑造需求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外在的方式让自己焕发光彩、与众不同,并能用美好的形象来展现自己卓越的内部素养。因此,市场需要具有专业素质的创新人才来提升普通人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形象。高校必须不断更新“互联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为社会提供精通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知识的“专业人才”和高质量的“创新人才”,从而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需求,有效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压力。

一、“互联网+”环境下人物形象设计的应用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物形象设计已成为继房地产、汽车、电子通讯、旅游之后的第五大消费热点,角色设计行业在GDP占比、在第三产业中的占比以及就业率等方面均呈现增长趋势。根据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个人形象包装及设计服务市场发展现状分析与投资前景评估报告》:近几年,我国个人形象包装及设计的服务需求量和市场规模正在逐年上升(如图1和图2所示),其在“互联网+”模式中展现出了巨大的商机和人才需求。但是,从行业发展来看,目前这一专业人才缺口巨大,尤其是接受过高水平专业教育培训的从业人员较少,这让企业在快速竞争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变得较为困难。

图1 2014—2019年中国个人形象包装及设计服务需求量

图2 2014—2019年中国个人形象包装及设计服务市场规模

(一)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市场定位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毕业生需要掌握形象设计的专业技能和技巧,具备独立设计角色形象的基本能力。具体包括:产品选择与应用、工具选择与应用、轮廓修饰、基础打底方法、眉形设计、眼影设计、眼形修饰、睫毛处理、腮红设计、唇形设计、时尚妆容、日常生活妆容、新娘妆容、晚宴妆、潮流妆、影视角色造型妆、走秀妆、舞台妆、剧场妆、魔幻彩妆、晚宴发型、时尚造型、走秀造型等。所谓“专业人士”,是指专门从事人物形象设计的人,运用专业的工具,帮助客户设计最合适、最协调的个人形象。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本质上是对一个人整个形象由内而外的设计和包装,以达到人物内在品质与外在形象的完美结合,体现人物的独特风格。目前,各高校在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中教学侧重点均有所不同。比如,有的高校注重形象设计,有的高校注重美容美体课程的开发,而有的则注重舞台与影视人物形象设计等,这些教学的侧重点通常与学生的就业方向密切相关。这也得益于人物形象设计的强大社会适应性,各高校都致力于与企业合作培养学生,并根据企业的需要引导学生更好地就业。

(二)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应用价值

在应用价值方面,“互联网+”环境下的人物设计不仅体现了设计的独特性,还可以让设计方法更加多样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专业教学中,教师经常引入“互联网+”模式,通过独特的艺术交流方式,激发学生对设计的热情,增强了设计的创新性,在提高教育质量的同时,也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二是在实际应用中,“互联网+”与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结合不仅可以增加网络的发展空间与维度,也可以将人物设计专业推到大众时尚的最前沿,给两者创造出了发展的巨大空间。从某种程度上说,人物形象设计的创新必须依赖“互联网+”的模式保持新鲜的活跃度,而人物形象设计也为“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与价值,二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成。设计师可以运用互联网的优势,摒弃传统设计模式的弊端,在人物装扮、造型、头饰与服装的搭配等方面打造全方位的立体设计模式,根据每个客户不同的需求和想法,一对一地设计出专人定制的产品。同时也可以在网络上为人物设计妆容,运用大数据技术,为不同的人物制定出更合适的标准,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个体的具体需求,总结出更有价值的经验。

二、“互联网+”环境下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落后

现阶段,高校教育模式主要侧重于阶段性培养,即低年级在校内学习基础理论知识,高年级走出校外参与实习,锻炼实践技能。这种教学方法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技能培训区分开来,使学生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实际项目实践中容易缺乏与理论知识的动态衔接,导致学生不知道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难以提高实践能力。同时在许多高校中,人物形象设计教学课仍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以教师为导向,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与信息的状态。这种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差异性,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热情,容易使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失去自信,也不利于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在“互联网+”模式中的应用。这与国家提倡的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背道而驰,但该教学模式是目前高校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二)实践教学内容与时代发展滞后

由于“互联网+”行业的快速更新和发展,一些高校在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实践教材方面存在滞后,使得专业教材与时代发展脱节,导致学生的专业教育缺乏高质量的教育材料。同时实践性教材仍以教材应用为主,很少包含真正的时事热点,未能将社会发展与工作需求紧密结合,导致学生难以满足社会需求。

(三)师资力量薄弱

师资不足是高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在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方面的教师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和领先的技术。但现阶段,大多数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不足,许多教师从一所学校毕业到另一所学校教书,缺乏实际的工作经验。因此,高校在招聘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教师时应注重考察教师的综合素质。同时,由于“互联网+”模式的更新非常之快,职业培训较为困难,教师往往与市场需求脱节,进一步加剧了师资短缺、师资力量薄弱的现象,高校缺乏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严重影响了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

(四)忽视实践训练

虽然高校的教育模式始终基于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计划进行实施,但是这种人才培养计划看似连贯,实则模块性很强,很多理论知识缺乏实践支撑,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些高校本身强调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但对于人物形象设计这类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方面不够重视,很少给学生提供出去参加工作实习和项目实践的机会。学生虽然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但无处应用所学。同时,一些高校由于经费有限教学设备也比较落后,这导致学生在互联网方面的实践活动严重缺乏,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

(五)企业招工难与学生就业难的双重矛盾凸显

近年来,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学生就业人数呈指数级增长的同时,就业问题也成为社会较为关注的热点话题。人物形象设计的不断普及和应用要求学生不仅需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也要提升其知识素养水平和实践技能,以适应快速发展变化的社会需求。然而随着“互联网+”模式的快速发展与应用,高校所培养出的专业人才与日益发展的社会需求脱节,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毕业生普遍缺乏社会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企业也发现招聘到合适的人才很困难,造成企业招工难与学生就业难的双重矛盾。

三、“互联网+”环境下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一)按照“互联网+”的理念,制定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计划

创业需求是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指南针”。尤其是在新的“互联网+”环境下,高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必须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高校应对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人才明确提出培养目标:一方面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养,另一方面学生需要具备其就业所需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学生也应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关注最先进的技术动态,深入了解人物形象设计行业的知识。教师可以介绍人物形象设计领域的新闻和名人,激发学生对本专业学习的兴趣,了解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经济和社会需求,熟练掌握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理论知识。同时,学校应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生兴趣开设选修课,注重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

(二)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师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高校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应用人才的素质。在许多学校,教师毕业后直接工作,他们有理论知识,但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不了解企业发展的新情况。因此,学校应组织青年教师分批进行创业培训,并以师资培训为重点,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鼓励理论教师多参与“互联网+”下的企业项目应用开发、实践课程等,从而了解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将最新前沿理念带回学校,为学校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端技术人才奠定基础。在构建师资结构上,要依托校企合作,实现企业学校的双向合作。在双师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理论课和专业课可以转化为项目进行教学,教师和技术人员应分工明确,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

(三)制定开放式人才培养理念

进入新时代的中国,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层出不穷。在“互联网+”的时代,高校应结合互联网云技术、大数据等特点,结合“互联网+”思维,制定开放式人才培养理念。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应积极追赶这一趋势。自2019年起,人物设计专业构建公众号“美丽起航”,其目的是实现人物形象设计实训室线下与线上的共建;同时打通院校培养与企业双方的交流合作。

这个平台最大的创新是多功能融合。一是服务于专业课程的教学与评价。任课教师可以在平台上审核、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二是服务于学生的社会服务。我校教师可以通过预约系统,预约学生的美容服务,同时可以对学生进行反馈评级。三是服务于合作企业。合作企业可以从平台的大数据分析中看出学生的发展程度,优先选择优秀的学生参与企业实践。同时,平台设置有星级学生推荐功能,根据星级等级为企业推荐适应岗位的学生,企业在选择学生时可以有更全面的判断,做到课堂与工作岗位对接,形成闭环式评价体系。目前,该平台已经完成技术搭建,正式投入使用。通过近两年的实践,学生们通过“互联网+”背景下的项目实践,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完成实践技能训练,专业技能与社会服务水平稳步提高(见图3)。

图3 学期中学生使用平台的数据信息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这个词是设计行业的灵魂。学生应时刻关注形象设计,保持热爱形象设计的专业精神。现代社会环境正在迅速发生变化,“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要求设计师必须超越自己,以强烈的好奇心去观察周围的环境,敢于打破传统观念和形式,标新立异,不断从设计的角度去创造人物形象,从而通过设计活动为社会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培养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如下:一方面,学校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特别是在课程教学方面,培养学生敏锐的时尚触觉和较强的时尚分析判断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应积极学习与人物形象设计有关的美学、心理学,综合目标角色的体型、发型、妆容、服装风格、配饰、个性、心理、文化等因素,从而为客户创造最佳形象。只有不断创新、敢于实践、勇于探索的人,才能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

(五)重视校企合作,建设项目主导的实践基地

学校要重视人物形象设计应用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与相关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不断加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同时以校企深度合作为基础,针对岗位需求量身定制专业岗位,培养行业资深技术人员,实现专业与企业岗位的融合。通过利用企业的生产设备和技术优势,促进校企互利共赢,实现人才的全面培养。

(六)完善管理评价体系

有资源就必须有配套的管理和评价体系,以保证资源实施后的有效性。因此,为更好地满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需要不断改进考核方式,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考核模式。同时,要制定科学的评估方法,完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借鉴现有的评估软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评估。学校也可以将企业实习作为学分计入毕业成绩,使学校考核与企业考核相结合,实现综合考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实习效果。同时,高校不要把学生作为唯一的考核对象,还要把教师和企业内部教师作为考核对象,对教师和企业内部教师的工作进行监督,使他们明确自己的责任。

在“互联网+”环境下,高校要结合“互联网+”思维,制定开放式人才培养理念。根据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特点,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为社会不断输送高素质劳动者和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猜你喜欢

人物形象互联网+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