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市场观的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探析

2022-02-19金兴华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2期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要素

■金兴华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国际金融与贸易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微观经济学是高校经济学类各专业和工商管理类各专业的核心课程。它作为一门阐述市场运行逻辑的课程,内含一种市场观。微观经济学市场观基本反映了西方国家市场运行的情况,能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提供借鉴,但是与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存在一定偏差。如果在教学中不加辨识地进行讲授,势必会误导大学生,使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误解。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1]。就微观经济学课程而言,如何简明阐述微观经济学市场观、合理确定课程思政内容、实现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的有机结合,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以循环流量图构建微观经济学市场观内容框架

按照中宣部、教育部的要求,目前微观经济学课程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西方经济学》(第二版上册)[2]。我们以此教材为依托,通过循环流量图[3](见图1)概括说明微观经济学市场观。循环流量图是微观经济学市场观的一个直观模型,它简要地表明了市场运行过程,具体内容概括为以下五项。

图1 循环流量图

第一,市场。市场是供求双方从事交换活动的连接体。市场的交换活动表现为供求双方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在循环流量图中,“交钱”表现为家庭获得货币收入,支出货币;企业获取收益,支出工资、租金与利润。“交货”表现为家庭购买物品与劳务,提供劳动、土地和资本;企业出售物品与劳务,获得生产要素。根据交换客体的不同,市场可分为物品与劳务市场(即生活消费品市场)、生产要素市场两类。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中,企业是供方,家庭是需方;在生产要素市场中,家庭是供方,企业是需方。

第二,市场均衡。市场交换的结果表现在市场供求状况和价格上。某个市场的供求状况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市场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此时,该市场处于均衡状态,相应的成交量和价格就是均衡数量和均衡价格。这种均衡属于局部均衡,区别于一般均衡。另一种是市场供给量与需求量不等。此时,该市场处于不均衡状态。供求双方的量价调整会使市场从不均衡趋向均衡,微观经济学通过市场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来表达供求双方的量价调整路径。

第三,物品与劳务市场。在物品与劳务市场,市场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分别由各个企业的供给曲线和各个家庭的需求曲线水平加总而成,因此供求双方针对市场状况的量价调整隐含了每个企业生产行为选择和每个家庭消费行为选择。家庭消费行为选择体现为家庭对一定市场中物品与劳务需求量和价格的选择,可通过家庭需求曲线加以描述。企业生产行为选择表现为企业对一定市场中物品与劳务供给量和价格的选择,可通过企业供给曲线加以描述。

家庭消费行为选择是家庭基于一定收入约束下效用最大化做出的,它表现为以下方程组的一个解。

式(1)中,U 为效用;Q1、Q2为消费量(需求量);P1、P2为价格;m为收入。在P1、P2和m既定情况下,可以求得式(1)中Q1的值;如果P1发生变化,那么Q1的值也会相应变化,据此可以描绘出家庭需求曲线。

企业生产行为选择是企业基于利润最大化做出的,它表现为以下方程的一个解。

式(2)中,π 为利润;Q 为供给量;R 为收益,R(Q)=PQ,P为价格;C为成本。在P既定的情况下,可以求得式(2)中Q的值;如果P发生变化,那么Q的值也会相应变化,据此可以描绘出企业供给曲线。

第四,生产要素市场。在生产要素市场,每个家庭的生产要素供给行为是基于一定要素约束下的效用最大化做出的,由此可得到家庭的生产要素供给曲线;每个企业的生产要素需求行为是基于利润最大化做出的,由此可得到企业的生产要素需求曲线。市场上所有家庭的生产要素供给曲线水平加总形成市场生产要素供给曲线,所有企业的生产要素需求曲线水平加总形成市场生产要素需求曲线。市场生产要素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即生产要素市场的均衡。生产要素市场均衡的形成过程和物品与劳务市场均衡的形成过程在逻辑上是一致的。

第五,一般均衡和市场失灵。在各个物品与劳务市场、生产要素市场达到均衡状态的时候,一般均衡也就实现了。在一般均衡状态下,每个家庭和企业,无论是作为供方,还是作为需方,都实现了自身利益最大化,从而也就不会改变其行为,否则意味着其选择的行为尚可改进。因此,一般均衡状态就是帕累托最优状态。

微观经济学基于帕累托最优标准,得出市场机制是有效的基本结论。但是,现实中市场配置资源的结果有时并不那么令人满意,微观经济学把这种情况称为市场失灵,并从垄断、外部性、信息不完全等方面说明其原因,提出相应的微观经济政策措施。

总之,微观经济学市场观表明,市场是一种好的资源配置方式,但也存在市场失灵问题,而微观经济政策可以解决市场失灵问题。

二、把握微观经济学市场观逻辑环节并合理确定课程思政元素

从循环流量图看,微观经济学市场观存在个体、市场和系统三个相互联系的逻辑环节。下面我们结合相应逻辑环节的微观经济学市场观内容,确定课程思政元素。

在个体环节,微观经济学市场观认为,众多家庭和企业是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进行理性计算的“经济人”,它们是市场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微观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凸显了市场观的个人主义方法论本质。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相对,集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的道德原则,是一个重要的课程思政元素,在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中应予以体现。

在市场环节,微观经济学市场观表明供求双方根据价格信号进行决策,由此实现物品与劳务市场、生产要素的市场均衡。生产要素市场均衡实现过程也是收入分配过程,而物品与劳务市场均衡实现过程是把分配后的货币收入实物化的过程。因此,市场交换事关收入分配。在有关市场均衡的教学过程中,应强调交换的分配属性,讲解按生产要素分配这个思政元素。

在系统环节,微观经济学市场观表明一般均衡是可以实现的,它符合帕累托最优标准。从帕累托最优的内涵看,这是一个效率导向的标准。因此,基于帕累托最优标准,认为市场是一种好的资源配置方式,其实是从效率角度得出的一个结论。基于此,我们在讲授相关微观经济学内容时,应以效率原则为元素展开课程思政教学。

在系统环节,微观经济学市场观还表明市场会失灵。微观经济学把市场失灵问题归因于市场运行过程存在缺陷,忽视了作为市场运行基础的制度因素。社会制度不同,市场运行结果也会不同。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应该关注市场运行的制度基础,开展以社会主义制度为元素的课程思政教学。

从市场观的正确认知出发,我们提炼出了集体主义、按生产要素分配、效率原则和社会主义制度四个最具根本性的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元素。在具体的教学中,可针对这四个元素引入相应的思政内容。微观经济学内容与课程思政元素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表1 微观经济学内容与课程思政元素对应关系

三、以评析方式引入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内容

课程思政的要旨是讲道理,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因此,在讲解微观经济学市场观相关内容时,以评析方式引入思政内容,实现思政内容与专业内容的融合,才符合课程思政的要旨。

第一,关于集体主义。微观经济学市场观以个人主义方法论为基石。这种方法论的个人主义强调个人至上,认为社会或集体无法被具体化,只有个体行为才能赋予社会或集体以具体的意义,因此也只有通过个体分析,才能了解社会现象和本质。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在本质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现实的人都是社会关系中的人,是“社会人”。微观经济学市场观曲解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混淆了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个人与社会相比,社会起着根本的、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特别需要弘扬集体主义。集体主义强调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同时十分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按集体主义要求去处理利益冲突,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第二,关于按生产要素分配。微观经济学中生产要素市场均衡决定理论其实是一种分配理论。从生产要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推导看,微观经济学市场观提出了以生产要素贡献大小为准则的生产要素分配方式。按照这种分配方式,家庭从社会所分配到的收入既取决于生产要素价格,也取决于生产要素的拥有量。一个家庭拥有生产要素种类多、数量大,相应的生产要素价格高,那么所获得的收入就多。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各个家庭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导致存在较大的社会收入差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增进人民福祉,把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立足点,因此,我国在市场经济实践中强调共建共享,注重把握生产要素市场均衡决定的逻辑,发挥按生产要素分配方式的积极作用,同时坚持按劳分配方式的主体地位,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

第三,关于效率原则。一般均衡是在家庭效用最大化和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基础上,所有市场实现均衡的状态,是一种帕累托最优状态,也是资源配置的最优状态。从交换契约线和生产契约线看,契约线上任一点的资源配置都是帕累托最优状态,但是不同点所表示的资源配置对家庭和企业来说具有不同的意义。从全社会的角度看,契约线上有些点所表示的资源配置是较为公平的分配,有些则是不公平的分配。因此,市场自由运行的结果是效率导向的,并不一定意味着公平。社会主义社会既要考虑效率,也要兼顾公平,因此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方面要发挥市场机制在提高效率上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要改善市场运行条件,使市场运行结果更具有公平性。

第四,关于社会主义制度。微观经济学市场观承认存在市场失灵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市场失灵问题的微观经济政策。这些微观经济政策主要着眼于市场运行本身,虽对市场健康运行有积极作用,但作用有限。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西方国家的市场失灵问题本质上是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矛盾的表现,其解决仅局限于市场运行过程本身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以更宽广的视野在更大的系统中对市场失灵进行分析并采取对策。就我国市场经济而言,解决市场失灵问题除了要采取合适的微观经济政策,更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加强市场运行的所有制基础建设,强化党对经济工作的统一领导,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四、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还需注意的方面

第一,明确教学目标。开展基于市场观的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微观经济学市场观,加深对西方国家市场运行过程的认识,吸收和借鉴其中有益的成分;同时提高学生对微观经济学知识的汲取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润物细无声”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之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

第二,加强教学衔接。一要加强文本阅读。通过仔细阅读教材、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等文本,深入理解微观经济学市场观,把握课程思政元素和内容。二要强化问题意识和效果导向。根据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的特点和现状,从市场观的东西方差异出发,把握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围绕问题进行教学设计,取得课程思政的实际效果。三要深入开展讨论。通过组织学生课中课后讨论,使其充分认识微观经济学市场观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增强学习效果。

第三,注重教学创新。要在完整系统分析微观经济学市场观的基础上,加强对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理解,强化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创新教学方式、课堂组织和学习测评,把思政内容无缝接入专业知识教学。

基于以上三个方面的综合考虑,教育工作者要有侧重地进行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现将教学设计中较为重要的内容列表如下(见附表1)。

附表1 基于市场观的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微观经济学是国外社会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既有科学因素,又有西方意识形态属性。它不是一门单纯的专业课,而是一门自带思政属性的课程[4]。因此,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是微观经济学教学的应有之义。微观经济学是一门理论化程度很高的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难度较大。一方面,文章梳理和阐述了微观经济学市场观,并通过对其批判性分析,识别出集体主义、按生产要素分配、效率原则、社会主义制度四个最具根本性的思政元素,提出了符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政内容;另一方面,强调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有机结合,并以此为依归,提出了以评析方式引入课程思政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加强教学衔接和注重教学创新等有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建议。当然本文只是基于市场观对开展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所做的一个探索。如何有效开展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并真正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仍需要从教学大纲、教材、教师和学生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微观经济学要素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简明经济学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一种新的结合面微观接触模型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也谈做人的要素
微观的山水
微观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