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生态园林惠农政策高校帮扶实践

2022-02-19高馨远廖永新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2期
关键词:庭院景观村民

■ 裘 江,高馨远,廖永新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 201418)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作为全国最早以“应用技术”命名的公办本科院校,坚持以应用型、技术型科学研究为办学导向,鼓励学生在实践之中求得真知,将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风景园林学是一门特殊应用型学科,历来以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性和综合性为重点。随着专业的迅猛发展,国家对于风景园林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

“乡村振兴、雪碳行动”作为随中国乡村振兴政策而兴起的设计竞赛迄今已举办八届,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风景园林系由一名导师和六名学生组成的参赛实践团队在比赛中喜获佳绩。本论文旨在对此次教学过程进行回顾与总结,详细阐述方案生成与收获调研结论的全过程,并着力提炼出豫东地区乡村景观提升的“胡寨方案”。

一、研究场地选择原因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风景园林本科教育一贯重视学生实践设计,选取兰考乡村庭院设计竞赛让学生进行实际训练基于多方面、多层次原因。首先如火如荼的乡村振兴洪流中最难解决的地方在中西部乡村,最能产生实际效益的地方也在中西部农村;从实际意义出发美丽乡村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延续和升级,也是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3]。其次兰考作为河南省直管县,有着更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是豫东地区乡村建设的先锋试点区域[4]。近年美丽乡村建设中,多数地区的公共环境得以大幅度改善,但农户庭院微环境由于数量大、投入高等问题很难得到显著提升,因此庭院式微环境设计竞赛的参与对于学生提高设计水平、感悟乡村情怀大有裨益。兰考是众所周知的红色热土,带领学生实地调研红色老区并利用个人所学为老区人民创造福祉,进而达成校(院)、村两级对口联动扶助的大好局面,具有不言而喻的深刻意义。

二、前期准备及研究场地概况

(一)背景阐述及准备概况

2020年7月,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生态技术与工程学院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在系主任裘江老师带领下参加河南省“乡村振兴、雪碳行动”庭院设计竞赛,设计初期师生团队前往河南省兰考县仪封镇胡寨村进行场地考察与调研工作。

(二)村落概况及设计要求

1.村落概况

胡寨村为常规自然村,村庄布局集中、规整,村中道路及宅间路大致成方形网格状分布。村内宅基地界定明确,庭院以方正居多并由院墙围护,内部有特定放置杂物及饲养牲畜的空间,村舍建筑有着强烈的豫东地区文化特色,大都为双坡屋顶采用砖混结构,主要建筑材料为红砖[5]。院墙及建筑外墙疏于打理,墙角地面夹缝松动,村舍安全系数较低。

胡寨村乡土气息浓郁,主要种植作物为小麦,大片的麦地是当地的标志风景,村庄内部景观由于地区自然条件影响,村内缺乏草地、灌木、花坛等地被覆盖式园林绿化;居民对于环境提升积极度不高,垃圾生活废水无有效处理方式,卫生情况相对较差。

胡寨村常住人口1064人,村中外出务工人员占全村劳动力人口的70%以上,由于青壮年的缺乏,本村不同年龄段的老人生活环境状况不尽人意,亟需改善村民居住环境质量。

2.设计要求

主办方提供胡寨村四座典型庭院作为设计改造的对象,要求设计方选取其中一座作为设计参赛项目。四座庭院情况风格各异有不同的设计要求。设计范围包括庭院场景设计的所有方面,如:构筑小品、禽畜养殖、植物配置、铺装设计、院墙改造、四季休憩、经济创收等。

考虑到设计学生的年级与实际项目经验欠缺,参赛师生选择四种场景中较好把握的两户农家庭院作为主要设计对象。下文将主办方及村民诉求进行了相应罗列。主办方需求:尊重群众智慧,进行更高层次的设计创新;研究当地传统文化,在设计中体现区位特殊的实干精神及中原文化;尊重本地生活习惯,多使用乡土材料,如红砖水泥砖、青瓦等自然材料;建造方式简单易懂,低成本易施工,考虑设计耐久性。

村民一需求:家里有老人,希望解决房屋与庭院院内有将近1 m台阶高差,希望有景观水池以及希望拥有庭院园艺种植的空间,需重新规划庭院空间功能分区,满足村民无障碍、园艺种植、休闲娱乐、景观观赏等多种需求。

村民二需求:庭院内大面积黄土裸露、基本上没有道路划分和硬质空间,家禽散养在院内,环境脏乱差,需要保留现有菜地和树木,对空间功能进行重新划分,满足无障碍、休闲娱乐、农业种植、观景、停车、储藏杂物等多种需求。

三、景观介入的设计过程与阶段总结考量

(一)院落平立面改造

本次设计下乡选择乡村庭院作为景观设计对象,在对胡寨村进行一系列实地环境调研与现场测量后,选择具有当地乡土特点和乡村特色的围合式庭院(以下简称庭院一、庭院二)进行设计干预。在实际改造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立足于满足村民的基本需求,落实分期建设“两步走”战略,确保村民生活品质的直接提升。设计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院内场地整平,设置廊架景观进行院落美化并尽可能改造过程中减少内部的重复动工,控制设计中的实际成本。

庭院一改造根据村民需求,解决院内最重要和最亟待解决的高差问题,寻求满足村民日常无障碍设计、园艺种植、水景观赏、休憩娱乐等需求的庭院景观设计方案。设计中根据需求将庭院划分为园艺种植区、休憩娱乐区、自然跌水区、无障碍设施四块功能区。园艺种植区选择利用自然堆土建立高差,通过植物覆盖营造自然立体的景观效果,同时善加利用本地现有的泡桐、杨树等基础物料改造为盆景花架丰富庭院景观的同时控制成本;休憩娱乐区内选择保留院内原有泡桐与女贞并设置景观树池,地面铺装选择透水砖交叉铺设,进一步提升庭院景观生态效益;自然跌水区根据居民需求选择利用自然堆石营建,结合下方蓄水池营造良好的循环跌水景观;庭院内地形和建房抬高导致院内有较大的高低差,为解决高差困扰,团队采用缓坡结合台阶的做法实现庭院的无障碍设计。通过上述设计改造团队完美解决调研前期发现的问题,满足村民对院内景观的实在需求,切实提升景观和生态效益。

庭院二设计中根据村民需求将整个庭院空间划分为农业种植、家禽养殖、廊下空间、开放空间、木制平台等若干分区。农业种植区进行土地平整,在田边利用透水铺装划分道路,同时保留原有梨树、柿树,考虑受光均匀因素选择在田间划分不同高度农产品的种植区。家禽养殖区在地面铺装上选择不透水铺装材料方便打扫,用木材、芦苇、茅草为家畜搭建窝棚,降低成本,经济环保。在院中通过长廊分割空间,为居民提供更加丰富的使用体验,廊架植物选择凌霄、爬藤,配置高度参差的景观小品,丰富景观层次,满足休闲,娱乐、绿色、生态等多种功能,提升景观价值。开放空间选用不同规格定制透水砖在地面组成美好寓意的图案,突出地方乡土文化特色,传播乡土文化。木制平台区域选择使用防水木架搭建,同时保留原有树木,实现村民聚会、休闲、娱乐、遮阳等多重需求。多功能区在原始空间划分中属于堆砌杂物的冗余空间,现通过设计改造将冗余空间充分利用转变为多功能空间,保证村民日常堆砌杂物、晾晒衣物等实际需要。系列设计干预解决庭院存在黄土裸露、景观绿化面积低,禽类与农户生活空间交叉等多种问题,打造绿色生态的景观庭院环境。

(二)生态旱厕设计及施工工艺

经现场调研师生帮扶团队发现本村有将厕所单独放置于庭院一角的习惯,在尊重村民诉求的基础上,将原先院中角落的旱厕进行了相应改造打造全新生态旱厕。在处理垃圾、庭院落叶及厕所排泄物上,设计采用堆肥技术。将含有肥料成分的动植物遗体、排泄物及泥土、矿物质混合堆积,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经发酵腐熟、微生物分解形成有机肥料。厕所采用15°的坡道和堆肥空间相结合使人的排泄物可直接进入堆肥空间,减少人工搬运[6]。

(三)具体景观提升中遵循的原则

具体景观改造中,我们尊重本地乡村群众的智慧与生活习惯,进行更高层次的设计创新。悉心研究当地传统文化,在设计中渗透本地所固有的焦裕禄式实干精神及中原文化;秉承因地制宜与生态、美学原则,重视本地生活习惯,多采用乡土材料;建造方式简单易懂,低成本易施工,考虑设计耐久与乡土亲近,设计方案获得了村民群众的认可赞许。

四、实践过程中的衍生思考

(一)思考缘起

在兰考的调研过程中,团队对于本村经济较好、家庭和睦的优良乡村氛围产生强烈的研究兴趣,故学生针对现场从事景观帮扶活动的四类人群(来访学者、参赛学生、新闻媒体、当地村民)进行了调查问卷分析;同时积极走访附近乡镇中的类似乡村及周边城区,以期得出胡寨村与其他对比村庄在经济状况、景观表现等方面的差异与优劣势,取长补短总结凝练以胡寨村为代表的传统豫东村落景观提升与村庄富裕的可行之路。

(二)微观调研指标

经济指标:帮扶团队选择除胡寨村以外的徐场村、杜寨村、张庄村作为走访对象,徐场村、杜寨村与胡寨村情况大致相同;张庄村则是豫东地区村落改造的样板。

村庄及临近村庄产业经营对比情况见附表1。

附表1 胡寨村及走访乡村产业情况对比

村中调研发现胡寨村已形成一、二、三产业并行发展的良好局面,实际调研过程中师生团队将主要经济指标对比,被调查村庄单一选定为兰考胡寨村,胡寨村人口虽然最少,但近年该村人均年总收入与人均年总支出皆有一定上浮,经济发展情况优势明显,据2019年统计,该村人均年总收入已为13626元,增长态势喜人。

此外根据主要经济指标情况对比,被调查村庄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全国和各地区平均水平,人均收入高于西部地区人均收入,与中部、东部水平相差无几,自2017年来本村发展势头强劲,已逼近东部地区农村发展势头、高于周边村镇发展势头,为兰考乡村振兴献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村容风貌指标。胡寨村乡容风貌与调研村张庄村相比较尚有较大差距,张庄村建筑形态规整、环境绿化设置多样与胡寨乡村景观的凋敝产生鲜明的对比。建筑形态方面张庄村内统一的风格为红砖建房;绿化环保方面村落道路整齐笔直;垃圾统一处理;污水合理搜集排放,居民拥有强烈的环保意识。该村每户房屋前都设有花园,绿植整齐,花坛为红砖砌筑风格统一。

调研发现,张庄村村容优势得益于政策扶持与村庄定位的改变,以过去传统农业村转向农业旅游村,利用现有景观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改善村落人居环境。对于胡寨村而言,豫东地区民居各具特色并非“千村一面”,不同村落应致力于寻求本村特色竞争资源,利用政策优势,积极谋求发展,迈入乡村振兴快车道。

(三)调研过程的反思

通过走访村落及从现场调研结果来看,兰考近年快速致富最根本原因无疑是好的时代下的好政策。微观到胡寨村富起来原因跟当地政府部门及本村村干部的执政效率和独特想法是不无关系的。

胡寨村关注教育重视人才,该村积极同高校进行校(院)村合作,高校的定点帮扶使得村民农产品销路及农产品生产质量有了显著的提升;高校也承担了自己所应负责的社会使命,学生也对自己可以参与一个现实农村发展项目充满热情,可谓三方共赢。在本次公益设计竞赛中,该村与设计群网组委会合作,吸纳众多高校投身于村庄庭院景观设计改造之中,让村民享受到现代景观学对于乡落民间景观更新的重要意义,学生现场的宣讲也使得设计从半脱离现实的常规状态转变为更接地气的实在研究,对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同样获益良多。高校-农村的对口帮扶应是未来的主流政策,可以填补相关政策尚未曾触碰到的空白区域。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生态技术与工程学院在本次下乡设计帮扶调研中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实际出发对有特色的典型村庄庭院进行针对性的设计扶持,与相关专家及当地村民深入交流,了解村民对于美丽乡村的期盼及其衍生出的个性需求,获取了第一手的详细资料。在走访过程中运用现场拍照、场地勘测、图纸标记、观察分析、调查问卷等方式真实记录,再对统计得到的信息进行提炼总结,为后续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之后类似帮扶活动的推进提供了样本。

实施乡村振兴是一项大战略,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并致力于真正发展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必须做到响应国家美丽乡村建设需求,有必要在实践教学中针对性地培养学生专业素养与能力。与此同时,政府应在继续落实农村(红色老区)乡村振兴政策的基础上,制定有效的制度,引导地方高校主动参与到老区农村乡村振兴中来。高校也应当支持、鼓励、引导学生参与乡村振兴的实践活动,积极履行属于自己的社会责任与使命,乡村与高校有效对接与良好沟通更必不可少,由此形成三赢局面以期不断优化乡村环境,切实助力乡村生态风貌振兴。

猜你喜欢

庭院景观村民
景观别墅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回到庭院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火山塑造景观
庭院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庭院中的童年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