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及溢出效应研究
2022-02-19李慧君
■李慧君
(长春财经学院经济学院,吉林 长春 130122)
一、吉林省数字经济发展现状
数字经济包括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大部分,对吉林省数字经济的分析也从这两大部分展开。
(一)数字产业化发展现状
按照统计局对数字经济的分类,数字产业化主要包括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要素驱动业4类,前3类的发展情况详见附表1。
附表1 2016—2020年吉林省数字产业化法人单位数
1.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现状
从附表1来看,2016—2020五年中吉林省的数字技术应用业发展较快,法人企业单位数从2016年的3808个上升至2020年的6906个,涨幅达81%。数字产品制造业法人单位数基本保持稳定,峰值出现于2018年,为264个,之后开始下降,2019年时最低,为218个。数字产品服务业法人单位数不断下降,从2016年的72个下降至2020年的56个,降幅达22%。
2.数字要素驱动业现状
首先,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截至2021年10月,吉林省固定宽带用户数680.73万户,光纤宽带用户数631.99万户,其中光纤宽带用户数占固定宽带用户总数的92.84%,100 M到1000 M速率宽带用户占比达到89.4%[1],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互联网已经成为本省居民生活消费、城市运行、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其次,互联网批发零售即电子商务交易额逐年上升。2016—2020年,吉林省电商交易额总量超过2万亿元,全省网络零售额、农村网络零售额、跨境电商交易额连续3年增速超过20%,全网活跃电商20多万家,直接解决就业166.3万人,间接带动就业超过700万人,有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3个,国家级电商进农村示范县28个,国家和省级电商示范基地、示范企业134个[1]。2021年网络零售额增长23.9%[2]。
(二)产业数字化发展现状
第一,智慧农业应用越来越广。截至2022年3月,吉林省共有10家省级智慧农业示范基地,长春市规划设计了“智慧农业综合服务云平台”,公主岭市试点区域的13个智能监测站点位建设已全部完成。同时配套免费接入了68条互联网光纤专线,配备270套智能物联网设备,架设246台摄像机实时远程监控管理[3]。通过“吉牛云”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开展智慧养牛,肉牛饲养量达到580.7万头[4]。
第二,智能制造水平不断提高。2021年中国一汽集团营业收入居全国制造业企业第2位,红旗汽车取得14项智能网联、18项电动化重大技术突破。新型奥运版复兴号智能动车组投入运营,自主研发的雪蜡车和雪车装备服务冬奥会,核酸检测车助力疫情防控。“吉林一号”在轨卫星达到31颗[4]。
第三,智慧物流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20年吉林省有A级物流企业99家,“中国物流示范基地”和“中国物流实验基地”10个,京东集团“亚洲一号”智慧物流园、一汽智慧物流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实现落地。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城市2个,县级物流网络覆盖达到100%,乡镇物流网络覆盖达到80%。示范企业3家,拥有宝奇智慧物流、一汽解放汽车、车悦科技等网络货运企业[5]。
第四,数字政府建设不断加强。吉林省已建成“吉林祥云”云网一体化基础设施,电子证照种类排名跃升至全国第3位,工程审批系统综合运行指标稳居全国第1位。实现“互联网+”政府采购全覆盖。“吉事办”APP上,88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340项“一网通办”事项纳入热点事项全程网办专区。“吉事办”中的“吉祥码”已经成为“数字吉林”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网上政府”总门户作用不断增强,省政府网站日均访问量突破163.5 万人次[6]。
二、吉林省数字经济存在的问题
(一)数字产业化水平不高
吉林省的数字产业化主要体现在计算机制造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原有产业上,而对于智能设备制造、数字产品租赁和维修、软件开发、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平台、数字内容与媒体、数据资源与产权交易等新兴行业很少涉猎,数字产业化中的数字车间、智能工厂数量不多,人工智能、网络安全、城市智能体等新型数字产业发展较慢,应用场景建设不够[7],通常是借助于已经存在的数字平台进行沟通交流,企业创新意识不强,没有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数字产业化水平有待提高。
(二)产业数字化范围不广
吉林省的产业数字化主要集中在农业、汽车和轨道交通制造、物流等产业上,与其他行业的结合还不够深入,在信用、金融、市场监管、冶金、建材、石化、文旅、交通等重要领域数字化程度不高,大数据交易平台数量少,企业与互联网融合不深,基层服务大数据推动力不足。在数字赋能上,传统产业与数字经济的融合不够,中小企业数字化程度低,资金和技术投入不足,需不断强化服务、完善政策体系,为数字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三)数字经济人才缺乏
受国内经济发展环境影响,吉林省人才流失现象比较严重,作为新兴的数字经济人才更是如此。2020年底吉林省总人口2577.1万人,与2019年相比,减少24.6万人[8],其中就包括大量的数字人才以及熟练劳动者。同年吉林省授予长春职业技术学院等6所高职院校、吉林女子学校等14所中职学校、万维(吉林)科技有限公司和长春桀骜传媒有限公司共22家单位为吉林省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基地[9],吸纳优质网络经济项目入驻,推动吉林产业数字化发展。但这还远远不能满足吉林省社会发展对数字经济人才的需求,数字经济人才的缺口依然巨大。
三、吉林省数字经济的溢出效应
吉林省数字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虽然存在一定问题,但基于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及,数据经济对吉林省经济发展产生的溢出效应也显而易见。
(一)带动了三次产业效率的提升
在农业上,实现了农业标准化生产与智能化管理,提升了农业产量和生产效率。2021年吉林省新建高标准农田504万亩,总产量807.84亿斤,增长率居全国前十大产粮省第1位。“吉农金服”数字普惠金融平台覆盖4102个行政村[4]。农村和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速分别达33.08%和49.45%,新增农村网商同比增速达10.53%,围绕本地特色农产品形成的电商供应链实际完成31条,网络直播销售各种类农特产品7967.64万元[10]。
在工业上,产品设计和生产高度复杂的汽车产业——一汽集团不断推进数字化转型。2021年省属口径整车产量占总产量的72.4%,实现产值4551亿元[4]。一汽集团通过数字化平台,在全球范围内汇聚优质资源,增加研发投入,提高研发效率,缩短研发周期;通过建立智能工厂,引进智能化生产设备,对生产进行全方位监控,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长光卫星公司成为东北地区唯一的“独角兽”企业,形成了产学研用一体化集成创新体系。轨道交通全产业链能力不断提升,整车集成和检修运维水平不断增强。
在服务业上,数字经济与服务业融合度不断提升。2021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8%,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1.2%。实施20个现代服务业工程,成功举办首届中国新电商大会。冰雪旅游做出特色,滑雪场日最大承载量10万人次,接待规模全国最大,冰雪产品销售额及关注度居全国之首。开展“醉美吉乡”推广提升行动,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分别增长37.6%和29.5%[4]。
(二)催生了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
2020年后疫情防控的需要和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数字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吉林省也不断出现了新业态、新产业和新模式,包括在线教育、线上办公、互联网医疗、数字政府、无人零售店、智能生产、网络直播、共享经济等。例如,线上办公改变了企业与员工的沟通方式,员工上班不再受区域和地点限制,是多点执业的有效探索;在线教育通过允许购买并适当使用在线课程资源,纳入到日常教学体系中,有助于实现教育均衡和提升教育质量;互联网医疗可以方便人们就医,节省看病成本等。这些产业与数字经济的结合,可以充分发挥线上线下两种资源的优势,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实现资源共享,达到推动经济均衡发展的目的。
此外,数字化浪潮使得新个体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人们开始依托互联网开展生产、营销等服务,出现了自主就业、副业创新等形式,越来越多的人采取“智能化平台+新个体经济”模式,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更加灵活。人们的就业模式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从受雇于公司到依托于平台,从成为雇员到做回自己,这种改变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财富创造机会,也为个人发展带来无限可能。
(三)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居民的购物方式和出行方式正发生变化,逐渐由传统的线下交易转变为线上交易,居民通常借助线上交易平台,例如淘宝、微信、滴滴、支付宝等辅助人们进行购物、社交、出行等活动,使得支付方式更加便捷,交易时间更为节省[11]。在教育方面,数字经济与教育资源的结合,产生了在线教育,在线教育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升了教育体系的灵活性,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在医疗卫生方面,数字经济带动了“互联网+”医疗的发展,线上挂号、远程医疗逐步推行,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医疗资源拥堵问题,有利于偏远地区看病难问题的解决;在政府服务方面,通过大数据、互联网、人脸识别等数字经济与政府服务的结合,产生了电子政务,电子政务的出现极大地提升了政府服务的效率和水平,群众可以在网站或者App上一站式办理缴税、社保查询等民生服务,缓解了企业和群众办事难、办事慢等问题。数字经济的发展正改变着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既为人们生活创造了更为便利的条件,又为人们更好地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提供基础。
四、吉林省数字经济更好发展的对策建议
针对吉林省数字经济存在的问题和强大的溢出效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更好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
(一)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一是在税收方面,持续给予数字经济企业在税收、贷款等方面的优惠;二是在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方面,制定和实施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建设有利于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三是在信用体制建设方面,建立健全信用系统、对不同企业实行差别化管理;四是在政府服务方面,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加强政务管理能力和水平,提高政府办事效率。五是在人才引进方面,探索高效灵活的人才引进、评价及激励政策,通过优惠政策吸引数字经济紧缺人才。通过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不断释放数字经济带来的社会红利,实现吉林省“十四五”规划目标。
(二)加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
在加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中,以“四新设施”建设为导向,以5G、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等“新基建”为核心,不断激发经济发展潜力,持续优化通信网络,不断增强基础设施服务能力,逐步形成智能化、综合性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体系。统筹建设新型智能算力中心、数据中心等,加强生态资源利用,结合人们对高质量的需求加快推进“数字吉林”建设,不断探索智慧城市模式,为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扎实的物质支撑。
(三)大力发展数字产业化
依托头部企业和科研机构,推动上下游企业共同参与,加快现代数字信息技术和数据要素产业化、商业化和市场化进程。坚持“政产学研用”有机结合,努力形成一批引领性、标志性、集成性的创新成果,打造更多新的优势增长极。实施工业互联网工程,结合平台建设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化发展生态。打造汽车、能源、食品等重点行业互联网平台,组建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从而为做大数字经济形成强大合力。
(四)推进产业数字化进程
运用5G、大数据等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围绕吉林省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开发新产品、新业态,大力推进平台建设,发展数字+车间、数字+物流等新模式,帮助更多企业享受数字经济带来的红利,持续推动产业技术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进一步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普惠性云上服务。拓宽大数据运用的范围,推动公共服务数字化、政务管理数字化、交通服务数字化、公安建设大数据智能化建设。
(五)加快形成结构多元、层次合理的人才队伍
以职业教育为主体,通过开展职业竞赛、创新创业竞赛和学科竞赛等活动,增强在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战水平,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满足数字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校企合作、校企融合等方式,以建立现代产业学院、实习基地为路径,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育既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具有跨学科思维的应用复合型人才,促进数字经济更好发展。推进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一流专业的建设,加强数字经济和前沿学科的融合,引进高端人才,培育更多创新研发型人才,形成一支勇于进行科学探索的高层次人才队伍,推动数字经济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迈进。
数字经济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吉林省数字经济起步较晚,发展较慢,这既局限于本身经济发展水平,又与政府发展战略相关,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溢出效应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吉林省应充分利用大数据带来的便利为经济提速,推动社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