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模式干预在日间手术室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2-02-19崔钟月张倩陈海存贾琳娇
崔钟月,张倩,陈海存,贾琳娇
河南省人民医院1日间手术室,2乳腺外科,河南省护理医学重点实验室,郑州大学人民医院,郑州 450000
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报道显示,乳腺癌已成为全世界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且其发病率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不断上升[1]。目前,临床治疗乳腺癌多以手术为主,同时辅以放疗、化疗等,其中改良根治术作为主要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日间手术是指患者入院、手术和出院均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术前准备的目的是使患者在最佳的状态下进入手术,是手术治疗安全、稳定的保障。常规术前准备包括术前基础检查、健康宣教等,但该方法并不能较好地满足患者对自身疾病相关知识的需求[2]。因此,寻求全面、合理的干预模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思维导图模式是指利用图文的形式将抽象的信息转化为高度组织性与流程化的干预方法,其中的发散、联想思维有助于工作人员工作效率的提升,从而解决工作流程中存在的各种弊端[3-4]。本研究探讨思维导图模式干预在日间手术室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日间手术室行乳腺癌手术的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9年版)》[5]中乳腺癌的诊断标准,经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癌;②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③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远处转移;②合并意识障碍或语言表达障碍;③既往有心、肝、肾等器官严重疾病。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本研究共纳入218例患者。根据术前干预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思维导图组,每组109例,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术前准备方法,思维导图组患者采用思维导图模式干预进行术前准备。常规组患者年龄32~65岁,平均(43.69±5.52)岁;病程1~2年,平均(1.78±0.20)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41例,高中35例,大专及以上33例;临床分期:Ⅰ期23例,Ⅱ期61例,Ⅲ期25例。思维导图组患者年龄35~67岁,平均(41.85±4.90)岁;病程 1~3年,平均(1.85±0.13)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43例,高中31例,大专及以上35例;临床分期:Ⅰ期20例,Ⅱ期59例,Ⅲ期3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文化程度、临床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干预方法
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术前准备方法,即做好相关术前准备,预约好手术时间后,到住院部办理入院手续,医师对患者进行口头宣教,并一一落实各项术前准备措施。
思维导图组患者采用思维导图模式干预进行术前准备。①设计并绘制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指采用图解的形式和网状结构,包括关键词和图像,对信息进行储存、组织和优化的一种工具。河南省人民医院参照《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9年版)》[5]分析以往乳腺癌手术术前准备过程中存在的缺点及不足,并查阅相关文献,设计出了符合河南省人民医院特点的乳腺癌日间手术术前准备思维导图。思维导图设计完成后,由科室全体医务人员经过表决通过后,再将其运用于临床。思维导图由中心关键词“乳腺癌患者日间术前准备”发散出一级分支,分别为患者、患者家属、医师,再由一级分支发散出二级分支,供患者及其家属学习应用。②建立思维导图小组,由医师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小组成员根据导图中的患者需求及具体内容,对引发各种症状、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对应导图位置标记相应的措施;做好最终的思维导图模型,制订各项目、分支的思维导图卡片,分发给乳腺科全体成员并做好记录,向科内所有人员普及思维导图的意义及应用方法。③思维导图的应用:a.医师的应用。医师在为患者手术前,按照思维导图的提示开具医嘱,术前检查完成后,询问患者手术麻醉史、既往史、传染病史等。b.患者的应用。患者需完成思维导图上的内容,如做好皮肤清洁、更换病号服等,告知患者不要擅自离开病房,术前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使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手术。c.患者家属的应用。患者家属应根据思维导图上的内容对患者进行协助,配合其完成术前准备工作,对患者的贵重物品进行保管,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在家属等待区等候。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准备缺陷情况,包括过敏史未正确评估、手术部位未正确标识、未按要求穿病号服、指甲长而不清洁、未普及日间手术知识等。②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知识知晓得分和术前干预满意度评分,其中术前知识知晓情况包括术前准备、术前用药、病情了解、手术方式等,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术前知识知晓情况越好;术前干预满意度包括入院介绍、服务态度、术前注意事项讲解等内容,总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表明术前干预满意度越高。③比较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2个月、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包括肩关节外展、前屈、后伸,测量方法:患者取坐位或站位,患侧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肩关节无外展、内收、旋转,将关节的开始位置设置为0°,测量过程中,患者躯体不能侧弯,以患者活动时不感觉疼痛的强度为宜,角度值越大,则患者恢复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重复测量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前准备缺陷情况的比较
思维导图组患者术前准备缺陷总发生率为6.42%(7/109),低于常规组的55.05%(60/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528,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术前准备缺陷情况[n(%)]
2.2 术前知识知晓得分和术前干预满意度评分的比较
思维导图组患者术前知识知晓得分和术前干预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前知识知晓得分和术前干预满意度评分的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术前知识知晓得分和术前干预满意度评分的比较(±s)
组别常规组(n=109)思维导图组(n=109)t值P值术前知识知晓得分84.78±5.98 97.85±3.04 20.341 0.000术前干预满意度评分92.15±4.34 98.75±4.29 11.292 0.000
2.3 肩关节外展活动度的比较
整体分析发现,两组患者肩关节外展活动度组间、时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10.285,P组间<0.01;F时间=11.324,P时间<0.01;F交互=15.341,P交互<0.01)。术前至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肩关节外展活动度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术后1、2、3个月,思维导图组患者肩关节外展活动度均大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肩关节外展活动度的比较(°,±s)
表3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肩关节外展活动度的比较(°,±s)
注:a与本组术前比较,P<0.05;b与同时间点常规组比较,P<0.05
时间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2个月术后3个月常规组(n=109)168.25±3.55 110.98±13.85a 132.76±13.86a 153.25±10.71a思维导图组(n=109)168.62±4.22 128.95±11.55a b 149.07±12.45a b 164.33±8.75a b
2.4 肩关节前屈活动度的比较
整体分析发现,两组患者肩关节前屈活动度组间、时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12.258,P组间<0.01;F时间=10.478,P时间<0.01;F交互=16.332,P交互<0.01)。术前至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肩关节前屈活动度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术后1、2、3个月,思维导图组患者肩关节前屈活动度均大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肩关节前屈活动度的比较(°,±s)
表4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肩关节前屈活动度的比较(°,±s)
注:a与本组术前比较,P<0.05;b与同时间点常规组比较,P<0.05
时间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2个月术后3个月常规组(n=109)169.44±3.02 121.65±14.66a 140.67±12.15a 160.33±9.41a思维导图组(n=109)169.57±4.39 133.30±11.44a b 149.21±11.98a b 172.64±9.35a b
2.5 肩关节后伸活动度的比较
整体分析发现,两组患者肩关节后伸活动度组间、时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18.300,P组间<0.01;F时间=11.255,P时间<0.01;F交互=14.012,P交互<0.01)。术前至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肩关节后伸活动度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术后1、2、3个月,思维导图组患者肩关节后伸活动度均大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5)
表5 两组患者肩关节后伸活动度的比较(°,±s)
表5 两组患者肩关节后伸活动度的比较(°,±s)
注:a与本组术前比较,P<0.05;b与同时间点常规组比较,P<0.05
时间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2个月术后3个月常规组(n=109)49.23±3.56 35.77±3.66a 42.54±5.22a 45.46±4.12a思维导图组(n=109)49.62±4.14 42.28±3.85a b 48.61±3.37a b 52.32±3.40a b
3 讨论
乳腺癌是指乳腺上皮细胞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发生增殖失控的现象,乳腺癌患者的早期临床症状多表现为乳房肿块、乳头溢液等,晚期乳腺癌可发生远处转移,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6]。手术是目前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方法,但当患者面对手术时,心理和身体均承受较大压力。因此,健康教育对日间手术室乳腺癌患者的手术顺利进行和术后恢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乳腺癌日间手术医务人员需要宣教的内容较多,患者需要掌握较多的知识,而常规术前准备无法保证患者在较短时间内接受足够的信息[7]。
思维导图模式干预是指将术前准备以关键词的形式分层次展现,可有效提升乳腺癌患者对术前干预要点的理解能力,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还可提升护患之间的沟通交流程度,从而使患者在较好的状态下进行手术,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8-9]。本研究结果显示,思维导图组患者术前准备缺陷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提示将思维导图模式干预应用于日间手术室乳腺癌患者术前准备中,可使术前准备缺陷的发生率下降,从而有效提高术前准备质量。术前准备作为围手术期质量管理体系的主要环节,是影响手术疗效的关键因素,而日间手术具有术前准备项目繁多、时间紧的特点,易发生术前准备项目遗漏、执行不充分等情况,从而导致手术延误甚至取消。思维导图模式是指将术前准备需要注意的诸多事项清晰地归纳在一张纸上,借助关键词、图像和线条等形式,使术前准备的各项内容有序地储存在阅读者的大脑中,从而有助于增进医务人员、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减少遗漏,使术前准备更加完善,保障了手术的安全性,减少了手术延误与医患纠纷[10-11]。
常规术前准备多采用口头宣教的形式,但由于术前准备内容较多,且患者年龄、文化程度不同,导致理解存在偏差,使医务人员对患者的术前准备指导难度增大;同时由于医务人员宣教时语言表达能力不同,口头讲解具有随意性,从而导致患者对术前准备知识掌握程度较差,术前准备质量较低。思维导图模式运用图文的形式将术前准备知识变成便于记忆、理解的内容,应用于各年龄段、各文化层次的患者。利用思维导图模式对日间手术室乳腺癌患者进行术前准备指导,即医务人员持思维导图于患者病床前,有层次、清晰地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讲解,加深其对术前准备知识的理解与记忆[12-13]。本研究结果显示,思维导图组患者术前知识知晓得分和术前干预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1)。表明将思维导图模式干预应用于日间手术室乳腺癌患者术前准备中,可有效提高患者术前知识知晓得分,减少术前准备不完善的发生以及可能引发的医患纠纷,使患者有较好的就医体验,有效提高术前干预满意度。
由于乳腺癌根治术中切除的组织范围较大,从而损伤患者的皮肤、血管、肌肉、淋巴等组织,导致患者术后出现肢体疼痛、麻木、肩关节活动受限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前至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肩关节外展、前屈、后伸活动度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术后1、2、3个月,思维导图组患者肩关节外展、前屈、后伸活动度均大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将思维导图模式干预应用于日间手术室乳腺癌患者术前准备中,可促进患者患侧肢功能恢复。原因在于思维导图模式的应用可提高术前准备质量,减轻患者术前紧张、不安的情绪,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及生理、心理耐受力,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患侧肢尽快恢复[14]。
综上所述,将思维导图模式干预应用于日间手术室乳腺癌患者术前准备中,可使术前准备缺陷的发生率下降,提高术前知识知晓得分和术前干预满意度,促进患侧肢快速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