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有声塑心灵
2022-02-19龙川县培英学校杨碧芳
文/龙川县培英学校 杨碧芳
初中是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养成的重要阶段,在初中课堂开展感恩教育,意义是非常大的。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有利于同学之间的文明交往,有利于班级凝聚力的形成,有利于和谐家庭的构建。因此,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渗透感恩教育,也就成为我们语文课堂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引导阅读,让学生感知“恩”
语文教材所选的内容从阅读、综合性学习、名著导读到写作实践,从现代文到文言文,都蕴含着丰富的感恩教育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去感受文本中所展现的“恩”,如祖国之恩,父母之恩,教师之恩,自然之恩等,从不同角度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
现代诗《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舒婷的一首抒情诗,这首诗的主题是感恩祖国。诗人借“破旧的老水车”“疲惫的歌”“熏黑的矿灯”等意象写出了祖国苦难的历史及严峻的现实,借“簇新的理想”“挂着眼泪的笑涡”“绯红的黎明”等意象抒发自己为祖国的未来而献身的激情和决心。诗人那一颗拳拳的赤子之心让我们为之动容。史铁生的散文《秋天的怀念》回忆了几件与母亲有关的事,这是“我”的亲身经历。双腿瘫痪的“我”在母亲去世后,才明白母亲的用心良苦。作者通过秋天这个特殊的季节传达出对母亲永久的悔和深深的怀念。感恩母亲之情溢于言表,读后让我们感伤不已。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会“报恩”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深入了解文本,使学生不但在思想上引起共鸣,而且在精神上也得到洗礼。如在《乡愁》一文教学中,讲授新课前,我先播放一曲感人至深的歌曲《我的中国心》。接着我让学生分小组朗读余光中的诗歌《乡愁》,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诗人那从小到大的“离”痛,特别是现在,那一湾“浅浅的”海峡,人为地隔断了多少游子的归乡路啊。通过多次朗读,诗人浓浓的爱国情感一次又一次地撞击着学生的心灵,学生心潮澎湃,纷纷表示生活在和平年代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感恩祖国之情油然而生。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挖掘文本的思想内涵,让学生学会“报恩”。如教学《背影》一文时,我让学生上讲台表演望父买橘的情节,同时提出问题:作者为什么一看到父亲或想到父亲的背影,就忍不住流泪?在讨论交流中,学生终于明白:伟大的父爱,深厚的父子之情,这就是《背影》所表达的主题。文章通过描写父亲的四处“背影”和“我”的四次“流泪”,把父子之间的深情表现得淋漓尽致。随后,我播放了一曲二胡独奏《父亲》,笛韵情真,同学们都陷入了沉思之中。课后有个学生私下跟我说他以后一定要好好跟父亲相处,不再顶撞父亲了。
三、习作训练,让感恩与作文教学有机结合
在语文教材设计中,单元写作实践也处处彰显着感恩之情。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有目的、有针对性的作文训练,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如单元片段写作:细心观察生活中由夏入秋的变化,任选一个场景,写一段文字描述自己的体验。这样的作文训练,其实也就是让学生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感受自然、感悟生命中的美好,从而感恩生活给予我们的一切。又如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写作:以《我们是一家人》为题,自主立意,写一篇作文。在写作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先确立主题,如家庭的温暖、亲情的可贵等;然后再确定写作内容:写家人们互相关怀与支持的小事,或写家人们面对困难、解决问题的经历等。这些环节的设计,让学生的感恩之情自然而然地融于自己的习作之中。
润物有声塑心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用每一篇文章,巧用教学时机,在学生的心田播种一颗感恩的种子,用感恩之情去滋润学生的心灵,让感恩之德在学生的心中得到继承与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