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题式课堂让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
2022-02-19广州市南沙第一中学邹寅斐
文/广州市南沙第一中学 邹寅斐
广州市南沙鱼窝头中学 汪文龙
思政课堂应紧密结合社会真实问题,关注现实与社会热点。思政教师应直面社会价值冲突进行议题课堂教学,在真实议境中引导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思维方法,探明事件的本质和真相,做好价值引领,让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外国人永久居留权”话题曾在社会上引起较大的舆论争议,教师在讲授《哲学与文化》第六课第二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时,创设议题式教学,从历史与现实、现象与本质、人民与国家、历史与未来等不同角度,引导学生积极思辨,通过深度思维、理性释因、科学求解,最终认同并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一、直面社会价值冲突,营造真实议题情境
“知识本来产生于某种特定境遇,按照科学社会学的观点,知识产生于知识发现者的生活、情感与信念,产生于研究共同体内外的争论、协商和各种思想的支撑条件”。思想政治教师平时要善于通过学生的交谈、学生的朋友圈等观察发现学生关注点,从中及时捕捉教学灵感、积累学科教学资源素材,更好地为议题教学服务。议题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将学生热议的话题结合学科学习,将更接地气、更能充分体现学生本位,建立起学生、知识、素养和社会之间的真实有效联结,为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提供真实学习的土壤。
2020年2月27号,我国司法部发布了《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条例》),《条例》一发布就迅速在网上掀起了一场舆情风暴,网上舆论出乎意料一边倒地反对。00后的孩子成长于我国飞速发展时期,民族认同感较为强烈,很多学生对此也非常关注,不少学生就此事发朋友圈,圈里有理性评论,更有各种“喷”。处于拔节孕穗期的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型正当时,极易被网上的不良言论带偏,陷入羊群效应,产生思想困惑,甚至对国家产生动摇和怀疑。在众说纷纭中,学生困惑迷茫,非常渴望探明舆论一边倒的真相。身为思政课老师如何对身边的舆论进行理性的疏导?适逢哲学课教学即将开讲“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结合教材内容讲清《条例》掀起舆情风暴一事恰逢其时。为此,拟定“如何看待‘外国人永久居留权’带来的舆情风暴”议题。
二、构建理性思辨课堂,推进深度议题学习
本课教学在“如何看待‘外国人永久居留权’带来的舆情风暴”总议题下,分设三个子议题:“舆情风暴之何事”“舆情风暴之何因”“舆情风暴之何解”。在了解“舆情风暴之何事”后,课堂重点关注子议题二和子议题三。
1.历史与现实、现象与本质探“舆情风暴之何因”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课堂从历史和现实角度引导学生从网友担忧和情绪宣泄的表象探究背后的根源,抛出问题:不少网友强烈担心《条例》的通过会招来大量外国移民,担心外国人在中国享受“超国民待遇”,担心《条例》合法地造成新的不公平,网上也因此出现了大量的情绪宣泄,网友的担心和情绪是空穴来风吗?网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担心?在学生分析后,教师总结因为有欧洲移民难题的前车之鉴,广州大量“三非黑人”聚集的现实,网友才会担心大量外国移民会给我国未来的社会治理带来不可估量的隐患。因为有国内老龄化加剧,养老、教育、医疗等社会公共资源紧张,同时伴随分配不公的问题,网友才会担心外国人挤占我们的生存空间和公共资源。另外,受历史文化、社会心理、国家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外籍人士的“超国民待遇”“洋大人”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但新时代的网民对此敏感且反感。经过历史与现实的剖析,学生理解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有现实基础。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有主体差异性和社会历史性的特征。为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现象与本质、历史与现实的角度看清舆情风暴的本质,提出问题:在网上一片反对声中,也有不少支持的声音。人们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为什么不尽相同?《条例》引起的舆情风波背后隐藏着中国国民对待外国人态度的觉醒。从崇洋媚外到一视同仁,说明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有什么特征?教师引导学生拨开差异现象迷雾,探究差异形成的内在原因。
2.人民与国家、历史与未来探“舆情风暴之何解”
如何让学生认同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为此设问:“有网友说中华几千年的文明靠的是中国人自己的力量,中国的现代化也应由中国人来实现,国家根本不应该发布这样的《条例》,没有必要操心外国人的事。对网友的观点你怎么看?国家有关部门应如何应对《条例》引起的舆情风暴?”
面对网友一边倒的舆情,引导学生学会全面地分析,不仅要分析网民过激反应的原因,也要弄清《条例》出台的目的;不仅要站在网友的立场,也要站在国家的角度看问题;不仅要回顾历史,也要放眼未来,从整体性、全局性和长期性考虑,紧跟时代潮流,提升战略思维能力。经济全球化、人才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要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应变,主动谋变。大国竞争,也是人才之战,赋予外国人永久居留权是要吸引人才和域外资本参与本国建设与发展。中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现在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需要人才的助力。国际人才引进来更要留得住,安居才能乐业。因此,国家非常有必要出台《条例》。
此外,运用底线思维,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研判风险和化解风险的意识。如果有关部门不能处理好舆情风暴,可能引发更严重的舆情危机。深化创新思维,学生创造性地提出解决舆情风暴的以下办法:有关部门要畅通民意渠道。《条例》就是征求人民的意见,倾听人民的声音,汇聚人民的智慧,理解宽容公众情绪。对公众集中的情绪,要有区别地予以回应,做好疏导;要遵循民意,科学民主依法立法等等。最后,教师总结对于公众产生情绪的原因要善于寻根究底,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针对网友抨击《条例》中存在外籍人士“超国民待遇”以及一些规定模糊等问题,应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更加细化外籍人士的权利义务,科学化相应配套制度。
三、做好价值引领作用,直击思政议题灵魂
“如何看待‘外国人永久居留权’带来的舆情风暴”议题教学既要讲好人民立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解决问题是真信马克思主义的最好阐释。同时本课也要传递好中国价值和中国自信,树立好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通过议题思辨教学,实践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
为更好展现本节课的价值引领作用,教师作了以下课堂升华:非常期待看到在充分吸纳公众意见后,再次与公众见面的《条例》。希望《条例》既能通过开放外国人永久居留权吸引国际高层次人才,助力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又能体现社会主义法治对公平公正的价值追求。开放外国人永久居留权是一件事关国运、事关人民根本利益的大事。我们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既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又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这次意见征集是对国家正确处理舆情、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一次考验,也是国民提高民主参与能力的一次机会。民心所向,胜之所往。相信有人民广泛参与制定的《条例》将更加有力助推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