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EAM教学策略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跨学科融合探究
2022-02-19深圳市坪山区汤坑小学牛颖刚
文/深圳市坪山区汤坑小学 牛颖刚
我校开展的基于STREAM教育理念课程,以工程问题解决为核心,多学科融合将碎片化知识综合应用,让学生以项目活动实践,了解工程设计是应对挑战时系统性和有创造性的过程,掌握运用系统方法对简单问题涉及解决方法,构建并测试一个简单模型来测定它是否满足问题的要求,通过画图和模型交流设计结果。
一、以机器人教学为例,探究信息技术与STREAM课程融合教学策略
机器人教学过程中以工程问题解决为主线的开展STREAM教学模式。本节课的整体教学思路:一是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生活情境,学校旁边的马峦山郊野公园,经常会有游人遇险急需救援。请设计一款救援机器人,救助遇困的游人。要求机器人在迷宫一样的公园里尽快找到目标,给他带去充电宝、急需的水和食物。二是真实情境引导下,学生提出并定义问题,利用已有材料诺宝机器人套件建立解决问题的设计图纸。三是通过系列活动学习解决问题的知识和技能,如红外避障传感器、搭建稳定机器人小车、简单编程等。四是建立模型,画设计图和测试机器人模型,并在教室模拟场地的进行救援行动。五是学生通过PPT和模型进行汇报交流,提交方案。
1.引入真实情境。发生一起游人迷路事件,马上就要天黑,遇险的游人手机电量耗尽,亟待救援。我们能否在有人需要的时候帮助他们脱困。将不同的解决方案写在便利贴上,小组内交流,学生通过事件分析、讨论。
2.学习背景经验。“背景经验学习”活动是教师通过教学设计帮学生搭建的学习脚手架,学生通过攀爬这些脚手架积累起来的认知和经验,有助于学生再次面对真实问题是作出明智的选择。走进机器人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由来、机器人的定义、分类等,为学生设计能完成工程问题的机器人做好铺垫。忠实的巡逻兵学习基本编程方法、小车主体搭建、机器人转弯、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及影响因素分析,让学生利用掌握知识解释课堂实验现象并解决实践中问题的方法。走出迷宫,通过游戏盲人走路,体验模仿人或动物实现仿真机器人编程思想,理解机器人模仿人或动物、为人服务的高度自动化装置的概念。
3.解决问题。定义问题:以头脑风暴的形式小组讨论,分析,用一句话给问题下定义。如:为救援马峦山郊野公园遇困游人,设计一款模拟环境中的救援机器人。
搭建初步模型:利用机器人套件中模块和配件等,搭建机器人,在模仿的马峦山郊野公园地图中完成搜寻任务。要求:机器人小车能够搭载2瓶以上矿泉水,在迷宫场地内走出来。学生需要思考:在小车上,搭建支撑矿泉水重力和侧向推力的结构,并且保证车整体结构的受力传导地面,查阅资料为什么三角形的结构具有稳定性。
根据模仿盲人走路,利用两个红外避障传感器实现搜寻和救援程序,具体参照机器人走迷宫程序。
材料清单:大板、电机、红外避障传感器、轨迹识别传感器、RJ11连接线、方孔横梁、紧固件、红销、黑销、电池、直尺、瓶装矿泉水等。
测试:在老师搭建的场地以小组按顺序完成模拟任务,教师对各组作品及表现进行形成性评价量表。
汇报交流:小组使用3张以上PPT展示小车设计图及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其他小组完成评价量表,对展示小组进行评价。
4.STREAM要素。科学Science:了解摩擦力及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技术Technology: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信息检索、并使用编程语言进行软件编程。阅读Reading:对检索的信息进行阅读。工程Engineering:利用三角形稳定结构搭建车架、车厢等。艺术Art:制作简单PPT、设计图。数学Mathematics:正多边形外角计。
二、明确形成性评测的目标,对教学过程进行评测,促进教学有效开展
STREAM的开放性使得教学实践结果不是唯一正确答案,学习成果呈现多样性,教学策略上采用形成性评价。通过形成性评测反馈帮助老师和学生识别、诊断和推进学习的进展,在以项目式开展机器人教学中的评测目的:制定教学计划,对学生的教学需求进行了解;检测课堂活动的有效性,给学生提供反馈信息,以及报告学生有关学习进展。完成评价量表,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形成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