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改耘“三度”,习作迎“春风”

2022-02-19徐扬眉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361009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习作教师学生

徐扬眉(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36100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阐述第三学段的习作目标时,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此外,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提出:“新教师不重在教,重在引导学生怎样去学。”由此可见,小学高年级的习作教学,教师应指导学生互改习作,在互改过程中积累习作的知识,提升习作的能力。然而,学生在互改习作活动中,有的不知道怎么改,只好随意点评;有的认真评改,作者却不认同;还有的被评改之后,习作自信心严重受挫,如此等等,以至于习作互改成了走过场,许多学生未能从中受益。对此,教师可以从互改活动的长度、深度、广度三个角度去探究,架构互改的内容,推动互改的进程,提高互改的实效,使学生习作如沐春风,欣欣向荣。

一、长度:由远及近,架构互改的内容

1.放眼长期有系统

福建的何捷老师在其主编的《一篇一篇解读统编》一书中指出,写作教学同步于能力培养与开发的过程。实施写作教学全过程,实际上就是开发和培养写作能力的过程。而写作能力的构成要素之一是修改能力。对学生而言,只有熟悉习作知识,才懂得如何评改。因此,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整理习作知识体系和评改习作的方法。如以下两种。

(1)记叙文的写作知识体系

在小学阶段,学生接触最多的是记叙文。教师可以课文为载体,结合单元学习要素和交流平台,指导学生学习并梳理写作知识体系。如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师通过《人物描写一组》《刷子李》及两篇习作例文,指导学生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之后,可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总结——要写好人物,有三种基本方法,选用典型事例,并将事例写具体;运用动作、神态、语言等方法,直接表现人物特点;写周围人的反应,间接表现人物特点。

(2)习作技巧“六观”

一篇习作主要包括主题、材料、结构、语言、题目、书面等要素。教师指导学生评改习作时,可引导学生从这些角度去对照和点评。每一个要素,可以由易到难进行有层次的细化,如选材方面,是否体现主题?是否典型新颖?是否详略得当?再如习作主题,是否突出?是否深刻?是否富有新意?如此等等。在初始阶段,教师也可将这些要素制成表格,让学生进行更清晰地对照思考,渐渐熟记于心,形成批改能力。

教师不仅可在平常的阅读教学中渗透习作知识体系,在习作教学时也应有规划地指导,这样,学生具有了扎实、丰富的习作知识,点评习作时方有清晰的视角与尺度。

2.注目阶段有层次

在不同的阶段,教师可结合教学的进程、文本的特点,对学生的习作提出有梯度的要求,并进行扎实的训练。比如,人教版小学语文高年级叙事类的习作,在材料叙写要求方面,四个学期都不一样,分别是:筛选材料,写亲历的、与众不同的事;详略得当,根据主题需要,材料内容安排详略;关注环境,在叙写时融入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烘托主题;个性感悟,叙写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感悟,有一定的思想深度。教师应做好规划,逐一训练,逐个巩固,逐步推进。互改习作的学生,也能根据当时的训练重点,有针对性地点评。

3.聚焦单次有专题

每一次习作指导,每一回互改活动,都应该渗透一个专题,这样,学生才能写有所得,改有所获,积少成多,丰富习作的技巧。每个单元的习作要求,就是最有针对性的评改专题。如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学生评改习作时,应着重对照习作要求进行思考和点评:(1)是否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2)是否写出了景物的动态变化?描写景物的顺序可以是时间顺序,也可以是空间顺序;景物的动态变化可体现在形状、颜色、声音等方面。批改者评改时,紧紧围绕景物描写的要求进行对照思考,可以关注到作者是否习得了本单元的习作知识,并通过进一步的建议和示范,可以让作者有效地弥补缺漏。当然,除此以外,有时评改非单元习作之类的文章,师生可以共同制定别的评改专题,比如习作的题目、开头等。通过专题性的对比,学生博采他人之长,更容易迎头赶上。

二、深度:由外而内,推动互改的进程

日本教育学家佐藤学先生提出,所谓“学习”就是同教科书(客观世界)的相遇与对话,同教室里的伙伴们的相遇与对话,同自己的相遇与对话。学习是由三种对话实践——同客观世界的对话、同伙伴的对话、同自己的对话构成的。可见,在他的学习共同体的理念中,学习活动倡导平等与民主,注重倾听与对话,强调自悟与内化。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自悟、沟通、内化,让学生对习作有更多的思考和汲取。

1.自悟:我认为应该这样写

批改者面对习作时,总要静心阅读,仔细品味,才能走进文字的世界,感悟其间的秘妙,或者发觉其中的不妥之处,进而依据文意提出恰当的修改建议。比如《雨的狂欢夜》一段:“哗啦啦——”雨滴们手牵着手,笑容满面地唱着歌。雷公公闻声赶来,卸下大鼓“轰隆隆”地敲个不停。“轰隆隆”“哗啦啦”,两种声音掺杂在一起,原就动听的歌曲变得更加美妙,树叶姑娘听了都忍不住鼓掌,“沙沙沙……沙沙沙……”地发出由衷的赞叹。这段文字,只有潜心品读、感悟的批改者,才会发现,生动的语句中“掺杂”一词一般是形容多种物质混杂在一起,用在此处形容声音并不合适,若改为“交织”,不仅恰切,而且更富有诗意。

2.对话:为什么你要这样写

每一篇习作,都是作者的一种个性表达。为什么这样表述?作者必有自己的一番看法。而且,这些看法,往往就是批改者帮助作者提升习作水平的关键之处。因此,互改双方若能针对某一问题充分对话,沟通交流,可以促进双方对习作知识的深入探讨,进而提升习作的能力。有同学在习作《顽强的小叶金线莲》中,先是叙写了自己种植金线莲的事情,接着用三分之一的篇幅引用了别人赞颂金线莲的诗歌。批改者与作者交流后,得知作者是为了突出金线莲顽强不屈的精神,便建议作者选择性地摘取部分诗句,穿插在习作中,这样,既不至于让诗歌喧宾夺主,又凸显了文章的主题。比起作文本上的评语,这样面对面沟通交流的知识,更容易走进对方的内心,被对方所理解、认同。

3.反思:最后我选择这样写

对习得的知识进行反思和内化,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一粒沙子的旅行》一文,关于取题的问题,作者认为文章要讲述的是一粒名叫“小颗”的沙子,跟随着风爷爷去旅行的故事,所以题目定为《一粒沙子的旅行》。但是,批改者认为这个题目太宽泛,因为该文的大量笔墨,都是写沙子“小颗”住进仙人掌叔叔的耳朵里,与仙人掌叔叔和睦相处的故事,因此,可以依据文章的主要内容、主要人物、主题思想取题为《住在仙人掌叔叔的耳朵里》《小沙子与它的大朋友》《沙漠里的“忘年交”》。对于这样的建议,作者不能随意选用一个,应该要思考一下,三个之中选哪个,为什么?这样,今后再写习作,才能取出更恰切更醒目的题目。

三、广度:由点带面,提高互改的实效

1.小细节示范大点评

厦门的施茂枝老师在《这样教写作》中写道,在班级授课制下,不可能普遍、大量采用针对性的个别指导,以统一指导为主是必然也是明智的选择。其中,示范是关键步骤,因为它最能体现指导的统一性。讲评阶段和写前指导一样,展示优秀的评改片段,可以有效指导学生进行互改。

相同的题材让不同的学生去表达,效果是不同的。其中的差异,往往存在于细节描写中。如续写《跑进家来的松鼠》,一位学生听取同伴的建议,在原来的基础上,添加了括号里的部分: 我们家的松鼠,对奶奶的头巾很是好奇,经常目不转睛地瞧上老半天。有一天,我们一家去买年货。临走之前,妈妈把做好的薄饼晾在桌上。回来时,桌上(原本摆放整齐的)薄饼竟乱七八糟。再看看松鼠,头上罩着一块大薄饼。(因眼睛被遮住了,松鼠顶着一颤一颤的头巾,走着摇摇晃晃的步伐,就像一位走路不稳的新娘。)我们哈哈大笑,(个个前俯后仰)。(一向严肃的爸爸也忍俊不禁地调侃道:“咱家的松鼠也追求时尚呀!”)修改之后,松鼠的样貌及我们一家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更具体,更贴切,更丰富了。

2.小默契引导大合作

依据习作水平,将学生分为AB两类。学习共同体的组合,可让习作水平高的学生充当小老师,指导帮助习作水平较弱的学生。有时,也可以让水平相当的学生,组成共同体互相批改。学生们互改习作时,常常能给予对方画龙点睛般的建议,如下两则,括号内的句子都是习作互改过程中添加上去的。

如学生甲的《游冠豸山》:冠豸山的灵芝峰山峰陡峭,几乎垂直的阶梯、摇摇晃晃的铁索,令游客们望而却步。山中的一线天却不险峻,因环境潮湿,水不停地滴下来,溅到身上,给人透心凉的舒爽。(冠豸山真可谓:阳刚天下第一,阴柔举世无双。)

再如学生乙的《无辣不欢》:江西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而我呢?一个福建人,却也喜欢吃辣,还是无辣不欢!

这样的共同体,可谓黄金搭档,不仅合作默契,都能为对方提出很好的建议,而且也为其他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改树立了榜样。

3.小成果激励大兴趣

写作能力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无法一蹴而就,需要平常点点滴滴的积累。同样的,在每一次习作互改活动中,学生从中获得的进步也可能是小小的,因此,老师应该有针对性地关注,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激发和保持学生互改习作的热情。有一位学生,五年级一学年里习作水平有很大提升。这期间,他经历了多次的磨炼,每一回老师都会给予及时的表扬。能写真事抒真情了,老师在班上指名表扬了他;字体写工整了,老师把他的习作展示给其他书写不理想的同学看;段落清楚了,语句也比较通顺了,老师把他的习作和最初的样子进行了对比;习作中有了一些生动的语言,老师把这些句子读给班上的同学听……与该生情况一样的还有很多,因为每一次努力取得的小小进步,都能被关注、被表扬,学生们越来越喜欢写作文,改作文,进步也越来越多。

四、结语

“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作来。”在互改习作的活动中,如果教师能以学生为本位,教以知识,辅以方法,激发互改的兴趣,培养互改的能力,学生将能逐渐学会写文,学会赏文,学会改文,进而提升习作的水平。

猜你喜欢

习作教师学生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习作展示
圆我教师梦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