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文化传承的C-STEAM项目课程开发与实施

2022-02-19崔慧莹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齐悦实验小学255000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2年7期
关键词:淄博花灯节气

崔慧莹(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齐悦实验小学 255000)

《陶行知教育箴言》中指出:“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因此,为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将其全面融入各学科课程教材,充分发挥各学科优势,协同配合形成有机整体,共同完成文化传承的课程目标。

一、C-STEAM教育概念及价值

2016年,教育部颁布《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文件,标志着我国开始STEAM教育改革。C-STEAM中的C为Culture的简称,也可解读为“China”。C-STEAM以文化传承为目标导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高度融合跨学科知识,将文化传承课程化、活动化,通过参与项目加深文化体验,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欣赏、理解、研究、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文化育人的新载体,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要途径。C-STEAM具有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区域特色文化等多重价值。

二、学校实践背景与研究现状

学校围绕“开启每个孩子的智慧人生”这一办学理念,将“培养健康、乐学的智慧少年”作为培养目标,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做了很多研究和实践。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将蹴鞠、风筝、雅乐、汉服等搬上齐文化展示的舞台,零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组织开展“非遗文化”游园活动,邀请鲁派内画、淄博刺绣、布艺堆画、传统烫样、淄博面塑等十几个非遗项目的传承人走进校园为学生进行现场展示,体验非遗制作的乐趣。但是,通过师生访谈、调查问卷和推门听课等方式,发现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内容较片面,内在的关联性和科学性不够,地域特色不够突出;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教学模式和策略方法比较单一;部分教师对传统文化育人功能认识不到位,偏重人文知识的传授,忽视了需要理解和传承的体验探究活动。为解决以上问题,更好地发挥传统文化教育的效能,进行面向文化传承的C-STEAM项目课程设计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C-STEAM项目课程设计与实施

1.C-STEAM项目课程内容体系构建

詹泽慧等构建的ETIC框架,分感受体验型、技艺训练型、探究学习型、创新创作型四种典型的C-STEAM项目模式。学校借鉴此模式,在前期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基本常识、人文典故、文化遗产三个类目构建了C-STEAM项目课程的内容体系,根据地域特点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每个类目又设计开发了系列子项目。“二十四节气”和“传统节日”项目,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时令节气、传统节日里蕴含的民风民俗;“神话传说”和“齐鲁名人”项目,让学生体会蕴含在被人们公认、有特定内涵的神话传说、齐鲁地域历史名人故事中的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领悟中华民族的独特智慧;“淄博花灯”和“鲁派内画”项目,以了解淄博地域内非遗传承项目的历史渊源和传承非遗项目的传统技艺为目标,通过学习理解和探究创作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最终实现两个非遗项目的传承发展与创新。

2.C-STEAM项目课程设计框架及简介

C-STEAM项目课程根据不同类型的项目特点量身打造,从课程目标、课程领域、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推广应用五个板块进行框架设计,力求凸显面向文化传承的跨学科整合理念。

(1)“二十四节气”C-STEAM项目课程

“二十四节气”作为基本常识类感受体验型课程的龙头项目,开发设计了“倾听传统之音,探寻节气之美”“沐浴自然之风,体验节气之美”“实践心中所想,创造节气之美”三个项目主题,在校园内开辟“气象观测”“劳动实践”“传承创新”三个节气育人实践基地。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组建项目团队,融合语文、数学、科学、艺术、劳动等各学科知识,在节气育人实践基地里开展沉浸参与式实践活动。探寻节气之美,感受古人智慧等。通过多学科融合的项目实施,深挖节气文化底蕴,帮助师生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认同感、自豪感及凝聚力。探索出“一主题、三整合、五融合”的感受体验型C-STEAM项目操作模式,为后期“传统节日”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实践借鉴。

(2)“淄博花灯”C-STEAM项目课程

淄博花灯始于周齐,兴盛于清初。2000年,淄博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花灯)之乡”。2014年淄博花灯会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此,传承创新型课程首期开发设计的就是“淄博花灯”项目。“淄博花灯”项目课程的目标是引导学生了解“花灯”这一传统民俗工艺,将信息技术、美术、科学、数学、语文等课程领域的知识进行融合,开展学习与探究创作活动,实现“淄博花灯”民俗工艺的传承与创新。

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项目团队的组建,利用信息技术收集整理与“花灯”相关的文字、图片、视频资料,通过阅读交流与分享,深入了解“花灯”这一民俗工艺的历史渊源和制作工艺,再按照“定题选材—绘图设计—施工制作—组装调试”四个步骤开始探究创作。定题选材环节会用到美术、科学和数学知识,确定作品主题,选择合适的制作材料;绘图设计环节从花灯的工艺造型、装饰美化、实用效果等方面进行作品初稿设计;整个施工制作环节需要项目团队成员合作探究,在文化情境中进行沉浸式和体验式作品创作。先测量计算作品各部件尺寸制作花灯骨架,然后,进行组装和彩绘,最后,安装机械、灯光、音响装置进入组装调试环节。通过不断调试改进和完善,花灯作品的主体部分创作要尽可能完美地体现项目团队想表达的内容和主题。配以灯谜和作品介绍等文字后进行展示和评价。学生在整个创作过程中融合民俗工艺、信息技术、绘画造型等各科知识,感知民风民俗,理解文化内涵,学习制作工艺,提升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对有一定观赏性和创新性的花灯作品,在项目社团、学校、社区甚至区域内进行推广,最终实现“花灯”这一民俗工艺的传承与创新。

课程采用多元综合评价的方式,依据评价标准,从作品的艺术性与创新性、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通过多元综合评价,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实践创新能力,提高教师项目开发和实施能力,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内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总之,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瑰宝,是先贤智者的智慧凝聚,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学校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播场所,通过C-STEAM项目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从知识育人走向文化育人,让传统文化浸润童心。

猜你喜欢

淄博花灯节气
看花灯
千年瓷都演绎淄博陶瓷之美
挂花灯
淄博少儿美术中心作品展示
做花灯
文雅清虚 淄博文石
赏花灯
关于淄博窑系的探讨
24节气
24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