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初中物理分层教学探索

2022-02-19江门市第二中学廖若莲

师道(教研) 2022年4期
关键词:教学进度最近发展区因材施教

文/江门市第二中学 廖若莲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蕴含了“因材施教”的教育观,又高于传统的“因材施教”理念。维果茨基认为学习者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由原先的教育和学习情况形成的实际发展水平,二是在能力较强的同伴帮助下或者教师的指导下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初中物理实施分层教学,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出发,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难度方面体现层次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体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从而更高效率地达到教学目的,更好地促进学生水平的跃迁。

一、分层教学的过程和策略

1.有的放矢,分层备课。分层备课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障。分层备课要明确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确定各层次班级的教学目标。C层班级学生要求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教学中注重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B层班级学生在C层学生要求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A层班级学生在B层要求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总之,备课时要立足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深入研究教材,紧扣新课程标准,明确分层目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安排合适的教学进度,设置分层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选用合适的教学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收获、各有发展,保证分层教学的有效性。

2.因材施教,分层授课。课堂授课是分层教学的关键环节。C层班级的教学难度不要大,必要时可放缓教学进度,浅讲多练,指导学习方法,抓习惯养成;B层班级正常教学进度,适当拓展课本的知识,精讲精练;A层班级的教学进度适当加快,教学难度和课堂容量加大,拓展的课本内容较多。在同一个班级的教学中,基础、简单的问题优先让c类学生回答,b类学生回答稍有难度的问题,a类学生进行补充,使不同类别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课堂的学习活动并获得成功。班级中的a类学生要起到“领头羊”作用,帮扶其他类别的学生,促进b类学生向a类学生靠拢、c类学生向b类学生转化,促进小组共同进步。

在“伏安法测定值电阻”的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发现规律”是教学的难点,如何分层教学突破这个难点呢?

对C层班级学生,我提出问题:“比较三次的测量结果,电阻大小相同吗?会随电压变化吗?这说明什么?”教师明确引导学生观察三次电阻的大小并与电压的变化相联系,学生稍加思考能得出“电阻大小与电压、电流无关”的结论,轻松突破对“电阻”的认识误区,获得成功的体验,保持了学习的信心。

对B层班级学生,问题变为:“分析三次实验的数据,对于电阻的大小你有什么发现?这说明什么?”通过三次电阻大小测量结果的分析来发现什么呢?在教师的点拨下,B层班级学生也能“跳一跳摘到桃子”,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并提高了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

对A层班级学生,问题变为:“分析三次实验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这说明什么?”这很考验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教师放手让A层班级学生交流、讨论,学生各抒己见、思维碰撞后基本也能归纳总结出“电阻大小与电流、电压无关”的结论,并使综合能力获得提高。

3.注意梯度,分层作业。课后作业的意义在于反馈教学情况,检测、巩固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成果。C层学生作业量较少,以基础、中等难度题目为主,以落实双基为主要目的;B层学生作业量适中,以提高性的作业为主,侧重于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A层学生作业量稍多,作业的灵活性、探索性加强,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总之,作业的数量和难度要适合各层次的学生,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完成,而又能在原水平基础上有所提升。

二、分层教学的反思

1.层次划分的数量。划分几个层次由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决定,一般划分两到三层比较合适,不要超过四层。划分的层次不是越多越好,层次太多,教学实施难度大,且会导致最低层次的班级学生整体实力太差,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分层教学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2.注意教育公平。在因材施教的分层教学中,要秉持“有教无类、平等尊重”的教育理念。不同层次班级的教学硬件条件要相同,师资搭配要均衡合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给予同样的尊重和关爱、给与同样的支持和帮助,否则就违背了分层教学的初衷。

猜你喜欢

教学进度最近发展区因材施教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进而不顾其安”是师德问题
结合一堂考核课试论经典小说的品鉴与赏析
基于“最近发展区”的班级内分层教学研究
论促进幼儿“最近发展区”的路径选择
浅析高中数学课堂的提问策略
因材施教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关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的接受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