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运会跨省组合政策的参与现状、动力来源与价值体现

2022-02-19毛白梦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跨省全运会竞技

毛白梦

前言

全运会的改革一直在与时代发展不断地进行调适,改革主要在规则制定、项目设置等多方面进行,而从第13届开始,在一些团体性项目上实施了“跨省联合组队”比赛的政策,对于全运会为什么会形成跨省组合,目前对全运会的研究较为广泛,针对跨省组合政策的研究基本没有。研究将从全运会跨省组合政策的参与现状、政策的动力来源与实践价值为基本要点进行分析,对全运会跨省组合政策的执行效果、价值体现进行探寻,进一步分析其背后的所蕴含的价值机理,继而为跨省组合政策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1 全运会跨省组合政策的参与现状

1.1 有关政策来源

政策并非是突然产生的,而是有前期积累的过程,跨省组合的政策依旧是如此。从第8届全运会开始,为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利用,异地之间“人才交流的政策”便应运而生,以借此推动我国竞技体育的整体发展[1]。在13届天津全运会就实施了“跨省跨单位”组队政策,允许跨单位组队参赛,这项改革涉及田径、皮划艇等10个大项;且参与的团体项目、参与队伍及运动员的人数众多;早在全运会各项预赛开始之前,体育总局就明确了这样的政策,并给予了各单位各队伍互相沟通、协作的时间[2]。到第14届西安全运会,跨省组合的政策实施已越发广泛,从参与的大项数目来看,14届已上升到20个大项,并且“强强联合”的组队政策提高了比赛的竞技水平,深入地把竞技体育机制契入建设体育强国梦的精神文明当中。

1.2 第13、14届全运会跨省组合的参与现状

第13届的跨省组合呈现出了繁荣景象,且跨省组合对运动员、比赛及竞技体育的发展都有巨大好处,有利于高水平运动员组合后的竞技水平的高效发挥,多项团体赛纪录也因此被打破。从第13届全运会的参与现状来看,跨省组合政策获得了运动员及各单位的拥护,参与的人数数量盛况空前,可以说它是人才流动政策实施后的现象级表达,如第十三届全运会游泳男子4x100米自由泳接力决赛场上(如图一),共有8支队伍14个省市单位45位参赛者参与了此次赛事,与前几届不同的是,这次前三名的奖项共有辽宁、安徽、广东、浙江等9个省市单位共享此次的全运奖牌;13届全运会形成的多单位、多运动员参与可以说是“人才流动政策”深化交流的结果,在其他的皮划艇、田径等团体类项目上,跨省跨单位的组合形式已成为常态。

图一 第13届全运会游泳男子4x100米自由泳接力决赛名次

第14届的参与情况可能较为特殊,一方面可能疫情防控的客观因素,联合组队参与的队伍就比较少,但联合组队的参赛政策依旧被人们拥护。另一方面,从参与的数量及所取得的成绩比较来看,13届较为“繁荣”的跨省跨单位组合比赛可以说是属于人才交流培养后的重要尝试,较为注重联合数量上的扩张,而从14届全运会是一种从数量到质量的过程(如图二),参与的数目共20个大项48个小项,其中皮划艇静水、游泳、赛艇、跳水四个大项的参与数量最为凸显,联合参与的队伍虽然少,但大部分都取得了冠军,一骑绝尘的“奥运组合”冠军彰显了国家队队员们的竞技实力,可以说他们代表了我国团体类项目上的最高水准,比赛中极具观赏性的高水平发挥也被人们津津乐道。

图二 第14届全运会联合队参与比赛项目及成绩

2 全运会跨省组合政策的动力来源

2.1 推进体育强国梦的建设等——竞技性取向

从归属层次来看,竞技体育的发展与体育强国的建设密不可分;体育强国的标志是“竞技体育项目均衡发展,国际大赛金牌处于领先地位,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等”[3]一个国家的竞技体育国际竞争力也是判别是否是体育强国的基本标准[4];促进高水平后备人才的培养是国家能保持国际竞争力的前提,因此,从第8届开始实施人才交流到13届促进各省市单位全面深化合作,这都是为促进竞技体育的高质量发展而做出的战略选择。正当中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化之际,国内体育界正在努力突破全运会赛制瓶颈,为全运会赛制改革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5]。从现实来看,跨省组合的政策正迎合了建设体育强国的竞技性取向,13届全运会中大量的联合组队是增强我国竞技体育竞争力的重要措施,让更多的高水平运动员互促、互建,能够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厚植进竞技体育的培养体系中。另外,第十四届跨省组合大部分由“奥运队伍”组成,让现有的国家队组合尽可能地完整配对上时间,既利于提高备战质量,也利于奥运会、亚运会赛前训练的磨合与检验,而让顶尖的奥运选手之间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有助于让我国的竞技体育有持续性的国际竞争力。从时代发展的角度来看,跨省组合政策是我国竞技体育与时代发展的耦合,切实地把竞技体育的发展融入了建设体育强国梦的体系当中。全运会跨省组合政策既是对中国竞技体育的深化改革,也是对促进我国建设世界体育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

2.2 提高比赛的看点及亮点等——比赛性取向

在运动赛事遇冷、关注点不高的情况下,奥运会也在开始注重奥运项目年轻化、主流化的改革新趋势。而全运会也面临着如何提高比赛的看点及亮点以提升赛事影响力的目标。首先,从组合政策实施前的几届全运比赛背景来看,全运赛场上发生了许多的“兴奋剂”、“贿赂”、“内定”等畸形假赛行为严重地阻碍了比赛中所强调公平性、观赏性,所造成的各种畸形、流言等不利于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各种“谩骂”、“嘘声”等也使得比赛丧失了原有的“风味”,也无法更好从比赛中体现出“全民共享”“公平比赛”的价值内涵,而跨省组合政策延伸了奖牌的受益面积,减少了人们对金牌追求所形成的“毒化”竞争,从侧面也提高比赛的参与度。其次,从运动参与的竞技水平分析,由于各省市的所形成的优势性竞技体育项目格局并不平衡,一些优秀的运动员由于自身队伍的名额所限制而无法参与比赛,跨省组合政策所形成的人才交流可为这些“过剩”的高水平运动员提供参赛机会,既提高了全运会的参赛水平,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我国竞技体育的整体水平;从实践效果来看,在14届全运会当中所形成的“奥运组合(杨杨组合、昕雯组合、凡尘组合等)”亮点也进一步提高了人们对比赛的关注度、参与度。最后,从全运的价值效益来看,通过提高比赛的亮点及看点可以有效激发社会的参与度,带动地方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将全运会的文化辐射进国家、民族的体育事业、体育文化等的发展中,可以有效激活体育教育及相关产业市场,为促进全运会健康发展、助力全民健身、实现体育强国梦做好积淀。

2.3 契合淡化奖牌的赛会理念等——利益性取向

从相关的利益视角分析,跨省组合政策的实施有利于促进运动员等个人利益与部门等共同利益的整合、全运会和奥运会的目标利益整合、地方和国家体育部门的利益整合,同时契合了赛会淡化奖牌的目标趋向,能照顾到大多数省市参赛队伍的主体利益。首先,从现行的评估体系来看,各个层级运动成绩依旧是体育系统内主要的评价指标,这样的相关利益者激励机制长时间内难以用更好的方式进行取缔,所以相关利益者对全运会的运动成绩自然是趋之若鹜,而跨省组合的政策间接的平衡了“共同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既不对原有机制形成巨大破坏,也促进了新政策的改革及实施。其次,从省运会、全运会及奥运会的目标利益来看,只有让三者之间目标战略达成有机统一,才会更有益于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而跨省组合的政策正好成为平衡三者发展目标战略中的中枢纽扣,有效避免了三者之间较大的矛盾冲突,既提升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也从比赛规则、项目设置等多方面改革中促进了全运会的发展,使得全运会的赛事活动更加的符合体育强国的建设。最后,全运会的跨省组合政策所形成的新利益共同体对原有单一的利益者形成了良好的“冲击”,从比赛公平视角看,减少了“假球”、“假赛”、“贿赂”、“内定”等的不良风气,近年来,全运会一直倡导淡化锦标意识,而跨省组合政策即是全运会在改革中寻求利益最大化的有力措施之一,跨省组合所形成的“共同利益体”有机的契合了全运会淡化奖牌的赛会理念。全运会作为构建体育强国、促进全民健身、倡导全民健康的重要平台,全运会的改革也必当与时代的发展相统一。

2.4 提高竞赛水平、减少技术磨合等——技术性取向

从比赛的运动技术考虑,磨合时间较长、技术相类似的运动员之间相互配合更有利于竞技水平的高效发挥,并且科学的备战体系也是影响技术发挥的原因之一,在“人才交流政策”深入发展的时势下,跨省组合政策减少了不必要的技术磨合,有利于促进了“人才交流”政策下的顶尖运动员训练的系统性。第一,在亚运备战、奥运争光的战略下我国国家队所组建高水平人才之间已形成了良好的搭配,并且采取有针对性的教练员专门指导、训练科学监控等有益措施,14届中的跨省组合大部分是以“奥运队伍”为基础组成进行参赛的,因此,从技术的准备水平来看,实施跨省组合参赛既有利于这些高水平运动员的运动训练及检验,丰富他们的大赛经验,也有利于呈现出更加精彩的比赛。第二,在各省市的后备人才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竞技水平差异,水平差异越大比赛就越难磨合,而跨省组合是以现有组合进行比赛,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也能减少技术差异所导致的运动损伤问题。第三,运动员对自身特点和项目制胜规律都有足够的认识[6],而临时搭对的集体队伍缺少了大量磨合,彼此之间的训练模式及信任无法高效匹配,不利于运动员的竞技发挥,无法把握比赛中该有制胜规律,而跨省组合政策也间接的减少了此类因客观状况所形成的跨省组合队伍无法参赛情况的发生。最后,教练员和运动员之间信任和相互依赖关系[7]。教练员及背后团队的长期合作及支持也是运动员的水平发挥的关键,而在“人才交流”“奥运备战”等政策当中的教练员与运动员在跨省组合政策的实施下,可以保持好运动员训练的有序性、高效性,减少了比赛的盲目性,这有利于运动员的备战。

3 全运会跨省组合政策的价值体现

跨省组合政策具有多方面价值,在促进人才的合理利用、营造良好的竞技生态、提升赛事影响力三方面来说,跨省组合政策的实施可以说百利而无一害;全运会的跨省组合政策从实施以来,跨省组合所获得的体育成绩也有目共睹,同时也获得了大多数运动员及教练员与省市单位的一致好评;既提升了比赛成绩,营造了良好的竞技生态,促进了人才的合理利用,提升了全运会的影响力,也将持续赓续着全运会、体育强国的建设及发展。

3.1 助力营造良好的竞技生态

跨省组合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竞技生态。从跨省组合参与者的角度来看,跨省组合使得“东道主”、“黑哨”、“内定”等畸形竞技生态有了较大的改善,跨省组合的受益面增大使得相关利益者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而正是由于跨省组合所形成的利益整合,进一步的促进比赛形成更为广阔的价值空间,减少了“假赛”等“黑幕”行为的生存空间,同时也保障了比赛的公平性,倡导了健康竞赛、公平竞赛的竞技生态。另外,良好的竞技生态也表现在竞技赛场以外,如粉丝、同乡人等体育赛事观赏群体会随着跨省组合群体的籍贯组成的增大而增大,继而使其增加对异乡运动员上的代际认同,从正面来说,把更多的负面“敌对性”群体转变为一种认同性群体,减少了场内外的“负能量”传播。而随着跨省组合数量的增加,观众的受众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对营造良好赛场氛围具有引导作用,所营造的赛场氛围也将汇聚出更多的正能量。

3.2 促进体育人才资源的整合

跨省组合的政策促进了竞技体育人才资源的合理性应用,优化了资源配置,也进一步的助推了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从开办全运会以来,为了使全运会与奥运会真正接轨,一直都在对全运会赛制进行了动态的、与时俱进的调整,特别是在项目设置、计分奖励办法、人才流动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极大地调动省市发展竞技体育的积极性,在快速提升我国竞技运动水平,尤其是优势项目竞技水平方面起到十分理想的效果[8]。但是,在全运赛场一直在持续严重的锦标意识,“争金夺银”一直各级省市单位的重要目标,对运动员自身的发展缺少了一定的系统性、长远性,运动员的个人利益难免会与体育部门、相关利益者的共同利益形成冲突,而通过跨省组合的形式可以避免或缓解其中的矛盾冲突;各省市单位中一些优秀的运动员可以共同搭配组合参赛,减少了因名额限制导致的“剩人”或“缺人”的窘境。从近两届的各个大项的比赛成绩看,全运会的参赛水平及获奖水平都得到稳步提升,而“人才交流政策”可能也是促进运动员成绩提高的原因之一,省际间的人才互助进一步夯实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基础,而跨省组合的政策导向在其中起到了良好的催化作用。

3.3 扩大体育赛事参与及影响力

跨省组合政策使得参与的队伍数量增加,关注度也将有所提升,如奥运组合参与比赛所带来的高看点使得媒体的关注度持续上涨。通过精彩的全运会比赛和明星运动员的影响,唤起全国人民心中的思想、感情,带动适合普通民众开展的体育项目的全面普及,扩大全运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与辐射力[9]。从13届的参赛情况来看,几乎所有的省市单位都参与到跨省组合政策的实施中,参赛的人数、队数较往届有较大的提升,赛事人数的膨胀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力;对于体育事业的发展来说“影响力就是生产力”,跨省组合所代表的各省份的赞助商也会尽可能利用当前“热度”而加大经济投入,这也进一步促进了我国体育经济、体育文化等的发展与传播。从跨省组合政策实施结果来看,跨省组合使得全运会的曝光度有所提升,所带来的效果辐射也将为体育强国目标的建设添砖加瓦,而全运会的跨省组合政策也彰显了“价值共同、奖牌共享”的共享理念,获得了人们的支持及认可。

4 结束语

跨省组合政策是基于建设体育强国的长期目标与深化竞技体育改革的短期效益的有机结合,既符合了淡化锦标意识的赛会目标,也为新时代的中国竞技体育强国梦打下坚实基础。从国家层面来看,全运会跨省组合策略是具有时代性、创新性的组队政策,体现了对备战奥运会、亚运会等世界级赛事的高瞻远瞩,对国家的竞技体育强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国家队运动员更加系统的训练与比赛。对顶尖运动员来说,增加了比赛机会,丰富了大赛经验,也达到了“以赛代练,以赛促练”的目标,促进了彼此之间的配合,提高了备战质量。从现实来看,强强联合的“跨省组合”让国内的运动水平取得了新突破,“奥运组合”的队伍提升全运会的影响力,社会关注度、经济价值等方面也有所提升。

猜你喜欢

跨省全运会竞技
国家医保局: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稳步增长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京津携手推出国家级经开区 政务服务“跨省通办”
图解跨省异地就医
全运会日程表
全运会日程表
全运会近千名医护人员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完美闭幕
跨省医保山东实现跨省医保直接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