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32届东京奥运会中国金牌项目分布特征研究

2022-02-19胡博文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获得者竞技金牌

胡博文,曾 吉

1 前言

奥林匹克运动会(以下简称奥运会)是当前国际体育竞技中影响力最为广泛的综合性赛事[1],也对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新闻媒介等诸多方面产生了不可小觑的影响。奥运会金牌数量不仅是各国关注的焦点,也是衡量国家和地区竞技体育实力的重要标志。在第32届东京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表现优异,以38枚金牌追平了海外奥运会金牌最佳成绩,实现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荣誉[2]。为此,本文以第32届东京奥运会中国金牌获得者特征为研究对象,对我国夺金运动员与获金项目的特征进行分析,旨在深入认识当前竞技体育运动的全球发展格局、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正视与世界竞技体育强国间的差异,以期对推动中国竞技运动整体综合实力提高,做好下周期奥运备战工作等提供参考。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第32届东京奥运会中国获得的38枚金牌分布特征作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调研法

在中国知网上以“奥运会”“奖牌特征”为关键词,进行主题检索,共检索出文献287篇,选出15篇相关文献作为重点参考,掌握相关理论研究进展。在中国奥委会、百度体育等官方网站上,了解奥运会中国金牌获得者的基本信息,整理分析中国代表团在第32届东京奥运会上获得金牌的特征。

2.2.2 对比分析法

对比我国金牌获得者的性别、年龄、地区、项目、奥运经历等特征,辨析我国竞技体育所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回顾近4届(29-32届)奥运会,对比中国所获金牌的数据,概括当前我国竞技体育发展趋势;对比本届东京奥运会中国夺金项目成绩分布特征,找出我国竞技体育与竞技体育发达国家的不足。

2.2.3 数理统计法

对收集的数据与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并将数据导入到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相应结果,将结果绘制成相关图、表。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性别年龄特征

由表1可知,男女的性别和年龄差异体现着运动能力、竞技水平、生理机能、体质变化的不同[3-4],也反映着运动员奥运夺金的不同阶段特征。第32届东京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431名运动员中,男、女运动员分别为133人和298人,共有52人获得38枚金牌(单人项目26枚,占68%,2人以上团体项目12枚,占32%),创境外参赛夺金人数最多。获得金牌的运动员中,男性占32.69%,女性占67.31%,创历届奥运会我国获得金牌女性人数之最;在获得金牌数与人数上,女运动员虽多于男运动员,但经卡方检验发现(P=0.760>0.05),两者无显著差异。我国各年龄段获得金牌的人数也不尽相同,获得金牌的运动员年龄分布较为扩散,年龄最小为跳水项目全红婵(14岁),年龄最大为举重项目吕小军(37岁),最大年龄差为22岁,年龄均值为24.46岁,其中,19-28岁是我国运动员获得金牌人数最为集中的年龄段,占总获金牌人数的71.15%,尤其是23、26、27这3个年龄段人数共16人,占获金牌人数的28.85%,整体而言,我国获得金牌的运动员均值年龄要小于本次中国代表团所有参赛运动员的均值年龄(25.4岁)。因此,东京奥运会中国金牌获得者存在“风华正茂”的现象,但“阴盛阳衰”的局面已在悄然改变。

表1 东京奥运会中国金牌获得者性别与年龄统计表(N=52)

3.2 区域分布特征

由图一可知,我国不同区域和省(区、市)的竞技体育水平大相径庭。东京奥运会我国不同区域(出生地或籍贯)的获金人员和项目分布情况也有所差异,38枚金牌共来自河北、山东、浙江、湖北、辽宁、福建、湖南、北京、上海、江苏等20个省(市)。从我国四大经济区域来看,东部、中部、东北地区运动员占据金牌榜前三甲,表现最为优异的是河北籍运动员7人次、山东籍运动员6人次获得金牌。从金牌项目配比的地域划分来看,东北地区的辽宁、黑龙江、吉林的乒乓球、游泳、赛艇等项目处于领先位置;东部地区的北京、上海、天津、河北、山东、江浙一带在射击、乒乓球、跳水、游泳、羽毛球、击剑等项目上头角峥嵘;中部地区的湖北、湖南、河南、江西的体操、跳水、举重、划艇等占据优势;而地处西部的仅有重庆、四川、广西及内蒙古自治区各收获1枚金牌外,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其他8个省(区、市)仍没有获得金牌。因此,我国金牌分布与地区经济实力成正相关,东西部地区金牌配比差距悬殊,中部和东北部各具特色,西部应积极探寻符合西南、西北地区人文环境与特色的竞技体育发展路径[5-6]。

图一 东京奥运会中国金牌获得者地区分布图

3.3 奥运经历特征

由表2可知,奥运经历是指运动员参加奥运会比赛的经历[7]。在本届奥运会夺金运动员中,我国有19人有多次(大于1次)参加奥运会经历,占夺金人数的36.54%,33人为首次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占获金牌人数的63.46%,从金牌数量来看,不仅老运动员勇夺金牌,多名年轻运动员也发挥出色,其中,首次参加奥运会的“00后”运动员共15人,获得12枚金牌(包含2人及以上的团队项目),即首次奥运经历对奥运冠军总体上具有积极影响[8]。此外,从奥运经历对我国取得金牌的运动员影响可以看出,有多次奥运经历的男运动员和首次奥运经历的女运动员,对获得金牌的影响更为突出;体能耐力性项群、技能难美性项群及技战能隔网对抗性项群的奥运经历呈现年轻化,但男性后备人才培养和输送上不占优势;体能快速力量性项群的奥运经历层次分明,人才结构合理,而体能速度性和技战能同场、格斗对抗性项群则明显出现奥运经历不足,后备人才短缺、竞技实力不强的特征。由此可见,年轻化、结构化、层次化已经成为中国在培养竞技体育运动员显著特点,但同场性和格斗性等部分项群的奥运冠军经历欠缺,竞技实力有待提升。

表2 东京奥运会中国金牌获得者奥运经历统计表(N=52)

3.4 项目分布特征

由表3可知,依据田麦久教授的项群分类标准[9],将我国获得金牌的项目分为4个大类,8个亚类。就大类对我国金牌总数占比而言,体能主导类项群占42.11%、技能主导类项群占28.95%、技心能主导类项群占10.53%、技战能主导类项群占18.42%,各项群金牌数与往届奥运会相差不大。从亚类来看,难美性项群(11枚金牌)、快速力量性项群(9枚金牌)、耐力性项群(6枚金牌)、隔网对抗性项群(6枚金牌)、准确性项群(4枚金牌)是我国取得金牌的主要项群。针对具体项目,我国夺金表现最为突出的项目是跳水7枚,占该项金牌的87.5%,乒乓球4枚,占该项金牌的80%,举重7枚,占该项金牌的46.67%;快速力量性、耐力性及准确性项目(田径、游泳、射击)成绩良好,逐步摆脱发展项群,进入优势项群行列;速度性(场地自行车)和格斗对抗性(击剑)项目夺金实力较为薄弱,各获得1枚金牌,其他优势项目(小级别拳击、跆拳道、柔道)表现差强人意,部分隔网对抗项目(羽毛球、女排等)与同场对抗性项目(女足、女篮等)的成绩未达到预期水平。从男女项目获得金牌来看,我国获得金牌的男项占34.21%,女项占57.89%,混合项占7.89%。女子获金项目主要有跳水、举重、划船、乒乓球、游泳、投掷、体操等11个项目,男子获金项目主要有举重、跳水、乒乓球、体操等6个项目,相比之下,女子夺金项目覆盖面要大于男子项目。总体而言,我国依赖优势项目夺金的现状仍未改变[10-12],金牌获得者的性别比例和项目分布严重失衡,金牌集中在技能主导类和女子项目上,在“三大球”等对抗性项目上的奥运成绩不进反退。

表3 东京奥运会中国金牌获得者项目分布统计表(N=38)

3.5 总体趋势特征

由表4可知,在东京奥运会,虽然我国以38枚金牌持平了海外奥运会所获金牌的最好记录,但东京奥运会设有金牌339枚,伦敦奥运会设有金牌302枚,我国金牌数分别占该届奥运会金牌总数的11.21%和12.58%,相对而言,我国夺金能力并没有提升。在近4届奥运会中,尽管我国获得金牌的数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我国始终占据金牌榜前三的第一集团行列,保持着强大与稳定的竞技实力。另外,东道主效应的凸显也成为近4届奥运会金牌榜的一大特点[13-14],如北京奥运会上中国队历史性地以48枚金牌登顶,超第二名美国队12枚;伦敦奥运会上英国队和东京奥运会上日本队均为首次列席金牌榜第三名。同时,近4届奥运会我国金牌和奖牌比均成“倒金字塔”结构,金牌数量高于银牌和铜牌的比例,获得金牌的女运动员的人数一如既往地多于男性,且比值呈逐届扩大趋势,说明我国竞技体育实力仍处于世界前列,但在整体基础项目发展和基础人才厚度上与世界体育强国仍有较大差距,男女运动员在培养和输送上存在配比不均。由此可见,中国整体竞技体育实力依然稳定,本次奥运征程遏制住了近几届奥运会金牌持续下滑的趋势,金牌获得者男少女多的形势愈加严峻,日本作为东道主显示出较强的竞技体育实力。

表4 近4届奥运会我国金牌获得者情况统计表

3.6 项目成绩分布特征

由表5可知,东京奥运会我国获得金牌仅次于美国,排名第二,这是自北京奥运会后,两国金牌差距最小一次。在竞赛比赛中,竞技实力必须以运动成绩的表现,才能获得其社会价值[9],按运动成绩评定方法对中美两国获得金牌的运动项目分类发现:在测量类、评分类、命中类、得分类及制胜类的项目特征和所属项群上差异较大。美国获得金牌的女性比男性高17.96%,中国获得金牌的女性比男性高23.68%,表明中美两国金牌获得者都存在“阴盛阳衰”的现象,且中国更为明显。从项目成绩分类来看,美国在测量类(田径、游泳等),命中类(篮球、水球等),制胜得分类(摔跤等)项目依旧强于我国,延续优势项群的特征,但评分类、得分类项目表现一般[15]。中国在测量类(举重、射击、划船等),评分类(跳水、体操),得分类(乒乓球、羽毛球等)等传统优势项目上表现较为突出,共获得28枚金牌(占我国金牌总数的74%),非优势前沿项目(田径、自行车、击剑等)也表现不错,逐渐走向优势项群行列,但在优势前沿项目(女足、女排、射箭、跆拳道、柔道等)发挥不尽人意,没能表现出优势前沿水准。因此,东京奥运会竞技形势为美国金牌数量有所减少,中美金牌数量差距逐渐缩小,但美国竞技体育总体实力仍然具有稳固基础;两国女子项目夺金成绩依然高于男子项目,我国在基础大项和集体项目上与美国等体育强国仍存在差距。

表5 东京奥运会中美金牌获得者项目成绩统计表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从东京奥运会我国金牌特征上看,传统优势项目依旧保持了优势地位,占金牌总数的74%;基础大项取得了巨大进展,夺金项目覆盖面增大,尤其是田赛项目(铅球、标枪)进步明显,实现了金牌的突破;竞技体育人才厚度增加,52名运动员获得38枚金牌,创境外参赛夺金人数最多,遏制了自北京奥运会后,我国金牌持续下滑的趋势;老将新人均有优异表现,竞技后备人才培养年轻化、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创造了多个项目纪录,也缩小了与美国等世界体育强国的竞技实力差距。

2.从东京奥运会我国夺金项目特征来看,夺金项目的结构不均衡问题依然存在,我国过度依赖优势项目夺金的现状并未改变,男女项目夺金失衡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东西部地区优势项目云泥殊路;传统夺金项目的优势正在逐渐消失、部分项目发展基础较为落后、格斗对抗性项目未发挥应有水平、个别优势项目的后备人才存在空档期等困境;在基础大项和集体项目 上,较美国等竞技体育强国而言,我国竞技水平仍亟待提升,特别是“八大球”项目,人才厚度与深度不足,夺金实力依然薄弱。

4.2 建议

1.奥运金牌与经济实力相匹配的世界竞技体育格局仍未改变,我国仍需要继续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提升竞技体育效率和效益,改革运动项目管理体制,完善激励机制,将竞技体育根基植入学校与社会,在组织管理、人才输送、服务保障等方面打通我国竞技体育“肠梗阻”的关键问题;面对东京奥运会我国各项目所暴露出的短板和问题,要强化危机意识,加快组建国家队复合型团队,提升备战效果和实战能力,持续做好今后的奥运备战工作。

2.以目标为导向,针对我国获金项目结构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地研究解决。优化竞技体育项目与人才培养结构,协调发展国家和地区项目管理体系与利益分配,大力推广使用新技术、新手段逐步融入训练实践过程,保持优势项目的优势地位,加强基础项目的稳步提升,进一步加大借鉴国外先进训练理念和经验,走出去、请进来,积极突破劣势项目,转潜优项目为优势项目,形成更加开放的工作格局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布局。

猜你喜欢

获得者竞技金牌
迟来的金牌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有惊无险的金牌
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花与竞技少女
金牌搭档主持养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