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散步》皆大欢喜的结局是如何达成的

2022-02-19高吉国

文学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沉默博弈选择

高吉国

内容摘要:《散步》中妻子的角色较少受到评论家的关注。通过把焦点从“我”转移到妻子,文本会呈现出一番不同于以“我”为中心的图景。在到底走哪条路的问题上,有“我”的痛苦决定、母亲的聪明应对,还有就是妻子的无声沉默。三方基于各自视角做出了符合其理性计算后的决定,通过一番博弈达成最后全家皆大欢喜的结局。

关键词:选择 沉默 博弈 结局

莫怀戚的《散步》是中学语文的经典名篇,深受广大师生和读者的喜爱。自这部作品1985年发表之后,主流的解读是从作为叙述者的“我”入手,聚焦于一家三辈四口母子、父子、祖孙之间浓浓的亲情书写①。这种解读着眼于“我”对母亲的孝敬及家庭亲情之间的分析,对作为“我”的对立面的孩子的妈妈、母亲的儿媳的角色分析却相对比较薄弱。如果从作为妻子的女性视角切入文本,《散步》会呈现一幅不同于以“我”为焦点的图景。在那个图景中,妻子的角色乃至沉默不再是一片空白,她也实质性参与到了在道路发生分歧时到底该走哪条路的具体博弈。

一.妻子视角的“散步”

《散步》是以“我”為中心来组织和展开叙述的,在整个过程中,“我”分别承担了倡议者、决策者和实施者三重角色,可以说“我”是当之无愧的《散步》的实际推动者和执行者。

文中对妻子的着墨明显偏少,只在有限的几个场景中提到了她:(1)和“我”一起带着儿子陪母亲散步,(2)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3)在小路上背起儿子。文中甚至连她的一句话也没有,那么妻子所起的作用是否如文中表面所显示的那样微不足道呢,下面我们就简要分析一下。

先看第一个场景:妻子和“我”一起陪年老体弱的母亲出来散步。力劝本不愿出来的母亲出来散步是“我”的主意。文中并没有言及妻子对丈夫提议带婆婆出外散步的态度,这时她是用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和丈夫一起。可以说在这无声的背后是夫妻关系的和谐及对丈夫的孝顺母亲的举动在行动上的支持。试想,如果夫妻关系不好或不孝顺老人,可以不同丈夫一起外出陪老人散步。妻子的角色在这里是不能缺席的,即使她什么也不说,她的出现本身就表明了一种态度和立场。这时妻子的角色更多是一种默默的支持。

比较复杂的是第二个场景,即母亲和儿子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上发生了分歧,这时全家的焦点自然集中在“我”身上:母亲、儿子和妻子都听“我”的决定。这个决定对于“我”来说不太容易:一边是生养自己的母亲,一边是自己生养的孩子,如何取舍确实犯难。如果把视点变换一下,站在妻子的角度看,事情又会呈现另一番不同的面貌,这时争执就不是发生在“我”的母亲和“我”的儿子之间,而是发生在婆婆和自己儿子之间。“我”的母亲和儿子与“我”都有血缘关系,但对于妻子来说,只有儿子与自己有血缘亲情,婆婆是由于自己的婚姻才后天建立起来的姻亲关系。从自然的情感来说,妻子无疑是更偏爱儿子,故她的立场也会更偏向他。依此分析,跟随儿子选择的小路更贴合妻子真实的想法。不过事实能否如她所愿,还要受到其他几方面因素的影响。

二.丈夫的最终决定

当母亲走大路和儿子走小路发生矛盾时,夹在中间做痛苦选择的是“我”。“我”的难处在于并不仅仅是在母亲和儿子之间的亲情中权衡,还需要考虑到母亲和儿子身后的人,母亲身后是已过逝的父亲、儿子身后是爱他的妈妈。在这其中,“我”居于核心位置,因为按照文中的说法,母亲和儿子都听“我”的,或者说,“我”的决定他们都会听。

先来分析一下“我”的选择,然后在此基础上再看母亲的态度及妻子的反应,会发现别有另一层意味。首先,两全的选择,即同时满足母亲走大路和儿子走小路的选择没有——因为这两个选择是矛盾的。不在“我”的选择范围之内,或者说被“我”否定的选择是: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母亲和“我”一路,妻子和儿子一路。剩下的对于“我”来说的选择只有两个:(1)顺从母亲,委屈儿子,(2)顺从儿子,委屈母亲。(1)的选择成本是委屈儿子,同时也会让与儿子连心的妻子不高兴。(2)的选择成本是委屈母亲,让本已年迈多病且丧偶的母亲不顺心。两边权衡下来,“我”的最终决定是走大路,理由是“我”陪同儿子的时间还长。同样的意思,换另一种表述就是“我”陪同母亲的时间已不多。用时间的长短来衡量选择的偏向是一个表面看似简单粗暴的原则,实则在这背后有关于时间性的复杂认知,简单来说就是生命是在时间中展开的存在,没有时间就没有可能。在这里,时间成为左右“我”如何选择的重要变量,是年龄使“我”在“尊老”与“爱幼”之间选择了前者。

如果“我”的决定就是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时的最终解决方案,那《散步》的立意或重点就会发生偏移:年迈母亲对强壮儿子的依从,年幼儿子对成年父亲的服从,以及年轻妻子对强势丈夫的顺从。这样强势的儿子(父亲)形象不是作者要着力塑造和传达的。那事情还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或转机,有的,那就要看其他两方的态度——她们对这件事的看法及对“我”的决定的态度,以及一方决定了之后,剩下另一方的态度。这里并不是一个权威者作了决定之后,其他人默默服从的权力秩序,而是任何一方都可以表露自己的想法,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统一意见的情感逻辑。

三.母亲的聪明应对

在“我”做了走大路的决定后,儿子因为年幼,没有自己的主见和判断力,所以他会听从“我”的决定,再有就是母亲的态度了。如果真像文中所说“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那最后应该是母亲听“我”的话走大路,实际最后走的却是小路,这其间发生了什么。

这个在外人看来非常突兀的变化,文中并没有进行足够的交待,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几个字之后就“变了主意”,而后是一句看起来云淡风轻实则意味深长的风景描写②。一个比较简单也最通行的解释是:“我”的母亲也就是觉得孙子可爱,不忍让孩子不高兴,于是变了主意。通过这个举动反映了浓浓的祖孙之情③。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它不能解释的是:前边不是说母亲听儿子的话,怎么现在不听儿子的话了,甚至反过来儿子最后还听了她的话。这里尝试提出一个基于博弈论的分析框架,来重视审视这表面简单现象背后蕴藏的深意。

当“我”作出最后走大路的决定后,母亲可以有两个选择:(1)听从,(2)反对。(1)可与文中提到的“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相互应,(1)的后果表面是全家人都听从了“我”的决定走大路,实则是让全家的意志和行动都服从母亲一个人的权威。如果是那样的话,“我”的决定明显照顾到母亲的需求,也可以说“我”的意志受到了母亲意志的“控制”或影响。如果最后结局是那样,《散步》的价值倾向就变成了一家人尊重并服从母亲的威权。如果下文没有更多交待的话,很容易让人认为母亲不但没体谅儿子的难处和苦心,而且有倚老卖老的嫌疑。这样的价值导向不能说是没有问题的。(2)母亲反对“我”走大路的决定的后果又可细分为(2a)母亲没改变“我”,“我”仍执意全家走大路;(2b)母亲改变了“我”,或“我”听了母亲的话,放弃全家走大路的计划而改走小路。下面我们就来简单分析一下这两个可能及其后果。

(2a)的结果仍暗合上文提到的年老的母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的说法。只是母亲的这层听从不是毫无主见的、所有事情都甩给“我”,而是在关涉到全家人福祉的方向性问题上仍提出自己的看法,只是母亲的建议最后没被“我”采纳而已。这里,居于主導地位的是“我”的意志,儿子、妻子和母亲都听“我”的。有这样“霸道”的一家之主来主事不失为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结局也未必总是不好的。在《散步》中,儿子、妻子都要听“我”的,与“我”一起去孝敬母亲。哪怕儿子当时因为小不太懂事,不太理解“我”的做法,但他长大之后可以理解“我”,同时“我”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儿子树立了一个孝敬老人的榜样。用这样的立意来结构《散步》也是不错的,只是多了霸道,少了民主;多了服从,少了协商,给人的感觉总是不太好。

(2b)的结果与上文母亲听从“我”的说法表面相矛盾,需要稍作解释的是这个转变是如何发生的,内在动力又是什么。对于这些疑问,文中并没有给出答案,甚至连破解的线索也难寻觅。按照常情推断,在这里,“我”和母亲之间应有一番对话,对话的内容大致围绕着双方各自怎么想的,为什么另外一方应该听自己的来展开:“我”给母亲的理由是:“我”应该先满足您的要求,儿子还小,“我”陪他的时间还长。母亲给“我”的回复是:她明白我的意思和苦心。不过事情还可以这么办:我们走小路,走不过的地方你就背着“我”。在一番辩驳之后,“我”说不过或拗不过母亲,最后听了她的话。这么一个事情远非三言两语所能交待清楚,即使交待清楚了也会破坏文本的情感肌理。

事实上《散步》中并没有处理如此棘手的难题,而是余留了巨大的空白和未定点供读者想象。不管“我”和母亲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实上最后“我”听了母亲的话转走小路。虽然“我”听从母亲的话与前文提到的略有冲突,但它的发生有一定的内在逻辑,而且这样处理以后,文章的立意获得了进一步的提升:善解人意的母亲明白夹在中间的作为儿子的难处,愿意放下身段,委屈自己走小路,顺便成全了“我”的一家。事实是,母亲不但“顾全”了大局,而且更难能可贵的是她已经为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前准备了解决方案。经过这样一番处理之后,母亲就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全家人需要服从的“权威”,而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全家人尊重和爱戴的可敬长辈。

四.沉默背后的妻子

上面用了不少的文字分析了母亲对“我”的决定的可能应对和实际应对,还有一个变量是站在儿子背后的妻子。前文已提到因为与儿子有天然的血缘关系,所以妻子更倾向于跟着儿子走小路。对于妻子来说,难点在于,她的态度要受到“我”的决定及母亲与“我”达成的统一意见的影响。也就是,她做什么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我”的决定及母亲对“我”的决定的回应。在由“我”、母亲及妻子组成的博弈三角中,妻子是处于最后选择的一个人。在博弈论中存在一种后动优势的策略,就是等对手已做出了选择,再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在这里,如果妻子想在现有的局面下,争取最有利于自己的情形,就可以采用这个策略。具体来说,就是不主动发声做出自己的选择,而是等别人做完选择之后再根据实际情况给出自己的态度——包括后面讨论的沉默实际上也是一种态度和倾向。

面对丈夫的决定及婆婆可能做出的反应,妻子理论上可以采取的做法有:(1)当婆婆认同丈夫的选择,即走大路时,可以选择(1a)选择跟随(走大路)或(1b)明确反对(带着儿子走小路)。(2)当婆婆不同意丈夫的选择,即改变主意走小路,最后说服“我”走小路,妻子可以选择(2a)选择跟随(走小路)或(2b)明确反对(走大路)。妻子跟随“我”的可能性是:(1a)走大路或(2a)走小路,妻子不跟随即明确反对“我”的可能性是:(1b)走小路或(2b)走大路。按文中的说法“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所以(1b)和(2b)就被否定了。剩下的就是(1a)和(2a),其中走大路和走小路的概率各为50%。把这个结果“翻译”一下就是:在跟随丈夫和反对丈夫的所有选择中,能否达到期望(走小路)的概率是相等的。也就是,作为妻子一方即使不出面给出明确的态度,结局符合自己期望的概率仍有一半。假如妻子在儿子和婆婆为走哪条路发生争执的当口就立场鲜明地表明自己的态度——愿意和儿子走小路,先不论妻子的想法最后到底能否实现,单就对婆婆的不尊重就足以让人生厌,而且因为公开表达与“我”的决定有异的看法、使“我”在母亲面前丢了颜面,势必在夫妻之间引发冲突。这个冲突有多大,最后应如何收场,在相当程度上已溢出妻子和“我”的范围。如果是那样的话,站在妻子的角度,与其把局势搞到复杂到难以控制,不如聪明一点、简单一点,选择沉默,听凭丈夫决断就是了。

如果说,当母亲提出改走小路的建议、把“我”的难题化解之后,“我”的最佳策略是不与之争辩、采纳她的建议,那在《散步》的伦理困境中,妻子的更优策略就是跟随丈夫的决定,而不必主动发声,即使有想法也应该选择沉默。如果妻子发声,面临的境况就会相当复杂:不仅有儿子和婆婆在亲情的天平中孰轻孰重,还有自己的看法与丈夫相左时该如何面对的问题。正如前文的分析能够成立,那妻子就不是像一般阐释者所理解的那样是一个没有自己主见和看法,凡是都要依赖丈夫做决定的夫唱妇随的传统女子④。以上的理解在文中也能找到支撑的线索,就是“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这句话隐含的一个意思是:在家里,“我”总是听她的,或至少在家中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更可能的情形是,之所以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不是因为她软弱,而是照顾“我”的面子,在外面给予“我”足够的尊重。如果把妻子的声音置换成主动态的表达,可能是这样的:如果“我”在外面处事得当,回家不会受到非议;如果在外面没把事情处理好,那回家后多半会受指责或批评。这或许也是“我”在决定走哪条路时需通盘考虑的诸多方面中较少为人所察觉的一个方面。

五.皆大欢喜的结局

《散步》的最后,“我”背起母親,妻子背起儿子,在阳光下的小路上,“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可以说《散步》的结尾是一个标准的大团圆的结尾,可能发生的在“我”和母亲之间以及妻子和“我”之间的激烈争论以出人意料的方式获得完美解决:母亲以自己的退让成全了“我”的一家人。之所以说现有方案完美,是因为它分别成全了“我”、母亲和妻子三人各自的“仁义”:“我”,一个孝顺老人的儿子;母亲,一个善解人意、用自己的智慧赢得尊重的长辈;妻子,用自己的沉默规避了可能产生的矛盾,促成了一大家人的团结。文章最后复归到散步之初一家人和睦温馨的氛围,只是这一幕表面的平和宁静,不像许多人所认为的那般轻描淡写,而是在每个行为的背后都有基于个人立场的理性盘算,以及在此基础上亲情和伦理的复杂博弈。简单说,最后皆大欢喜的结局,不是自然而然就到来的,而是一个三方博弈之后的最优解。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G].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2]Binmore K. Game Theory: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3][美]理查德·道金斯.自私的基因[Z].卢允中等译,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8.

[4]董宁.女性生态位解析[D].沈阳工业大学,2017.

注 释

①从这个角度来撰写的论文有很多,这里只简单罗列几篇:代玉雨.教学《散步》  感悟亲情[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24). 袁小宇.愿亲情树茁壮成长——教学《散步》的启示[J].中国校外教育.2013(10). 叶彦勋.亲情乐章和谐颂歌——《散步》赏读[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七年级). 2007(11).顾晴.感人肺腑的亲情——《散步》[J].文教资料.2002(01).

②关于这句风景的深义可参见本人撰写的另一篇论文《“顺从母亲”还是“委屈儿子”——<散步>中的伦理困境及解决之道》(《名作欣赏》,2020年第30期)中第四部分“风景的奥秘与玄机”的详细分析。

③比如这篇有代表性的论文中的看法,详见:夏雨舟.亲情的礼赞 生命的高歌——《散步》揣摩示范[J].作文成功之路(高中版).1999(10).

④于欣,林杰.角色·亲情·和谐——《散步》中人伦关系解读[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4(03):45-46.

本文系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文学经典阅读与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项目编号:HNJG-2021-0800)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猜你喜欢

沉默博弈选择
语文课堂应拒绝“沉默”
如何走出高中英语课堂沉默的困境
“互联网+”时代新闻采访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集团公司财务预算管理研究
审计意见选择行为的博弈分析
飞机燃油系统对多路输入信号源选择的方法
专车行业改革必要性探究
不沉默才是金
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及应用
美高院大法官“沉默”十年为枪开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