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亨利·詹姆斯《美国人》中人物的原型解读

2022-02-19梁文琴

文学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替罪羊亨利詹姆斯

梁文琴

内容摘要:亨利·詹姆斯早期小说《美国人》中的主要人物具有原型特征。主人公克里斯多夫·纽曼是美国亚当和替罪羊的原型,贝勒加德夫人是可怕母亲的原型,崔斯特瑞姆太太是一个撒旦式人物。本文主要从原型批评角度解读《美国人》中的人物原型特征。

关键词:亨利·詹姆斯 《美国人》 美国亚当 替罪羊 可怕母亲 撒旦式人物

圣经和希腊神话是西方文学的两大源泉。文学中的许多原型和叙述模式来源于此,并在特定的语境中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弗莱认为:“文学是神话的移位”(Frye 155)。文学作品的内容和风格不同,但是其中的原型和叙述模式则可能相同,或者是“移位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原型被人们熟悉,并逐渐成为文化中“可沟通的单元”(communicable unit)。作为原型批评理论家,弗莱从文学的角度界定“神话”的内涵,神话“通过文学传承、传播、转变”(Hart 203),并“随历史背景的不同而变化,但是保持了形式的延续性”(204)。

《美国人》是亨利·詹姆斯的早期小说之一。它的故事情节是对圣经中亚当神话的移位。小说的主要人物具有圣经中人物原型的特征。克里斯多夫·纽曼(Christopher Newman)既是一位“美国亚当”(the American Adam)式人物,又是一个替罪羊(scapegoat)。作为来自新大陆的“新人”,他具有美国人的典型特征。与欧洲贵族继承爵位和财产不同,他通过辛勤劳动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纽曼具有替罪羊的原型特征,他是贝勒加德家(the Bellegardes)罪恶的受害者,也是文化困惑的受害者。贝勒加德夫人(Madame de Bellegarde)是一位“可怕母亲”(terrible mother)的原型。作为一家之长,她的行为由集体无意识决定。她是辛特莱夫人(Madame Cintre)两次婚姻悲剧的制造者,也是纽曼求婚的最大障碍。崔斯特瑞姆太太(Mrs Tristram)是一个撒旦式人物。她的邪恶动机导致天真的纽曼落入圈套,并深受其害。本文主要从原型批评角度解读《美国人》中的人物原型特征。

一.纽曼—美国亚当和替罪羊

亚当的原型来自圣经。在《创世纪》中,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亚当,允许他在伊甸园里自由生活。但是亚当和夏娃禁不住蛇的诱惑,偷吃了智慧果,被上帝逐出了伊甸园。这是人类的堕落(the Fall of Man),意味着人类祖先从天真地服从上帝转变为有罪的违抗。在17世纪,为了逃避欧洲残酷的宗教迫害,一些清教徒来到美洲,这里被称为“新伊甸园”或者“新迦南”。托马斯·莫顿(Thomas Morton)在《新英格兰迦南》一文中赞道:“世上没有任何地方可以与之媲美,此地犹如天堂”(莫顿 198)。早期殖民者认为新大陆是人类堕落后的第二次机会。他们受到清教的影响,生活中勤劳节俭,自立自强。

当代美国学者R.T.W.刘易斯在《美国亚当:19世纪天真、悲剧与传统》一书中系统地研究了美国亚当的神话,认为美国神话不是由某个天才人物建立,而是集体创造;它是“一些论文、演说、诗歌、故事、历史和布道的集合”(刘易斯 4)。美国亚当是“全新的个性,新的冒险的主人公;从历史中解放出来的个体,快乐地失去了祖先,不受常规的家庭和种族的遗产影响;一个独自站立的个体,自力更生,自我推进,以其独特且与生俱来的智谋随时准备应对面临的困难”(5)。因此,“美国亚当”特指从旧世界解放的美国人;他们在新世界定居,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社会体系和价值观;他们受到旧世界的影响,但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克雷夫科尔在《一个美国农民的信》中评论过19世纪美国人的形象,“他既是欧洲人,或者欧洲人的后裔……他是一个美国人,他把一切古老的偏见和习俗都抛到身后,从他所接受的新的生活方式中,从他所服从的新政府里,从他所处的新的地位上,获得新的习俗……美国人是新人,办事有新原则,因此他必须考虑新的思想,形成新的观点”(克雷夫科尔 660)。

克里斯多夫·纽曼是詹姆斯塑造的一位典型的美国亚当式的人物。“他是一个有力的美国人的样本”(詹姆斯 2),外表和性格透露着美国人的特征,充满了国家的活力。他既天真,又富有经验。他的天真体现在对人和社会的态度方面,以及强烈的道德感和责任感;他的经验体现在丰富的工作经历。纽曼自力更生,勤勉上进。像大多数美国人一样,他相信通过辛勤劳动可以实现个人梦想。他不分昼夜地工作,无暇享受生活。到欧洲游历之前,纽曼的唯一目标是挣钱。纽曼的“天真”是在美国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与欧洲社会等级森严不同,美国的社会结构相对简单,民主和平等的理念盛行,這影响并塑造了纽曼的性格。他用美国人的价值观评价欧洲人,并按美国人的方式在欧洲办事;另外,纽曼缺乏文化修养,无法理解欧美之间的文化差异,这使他在与欧洲人交往的过程中四处碰壁。在求婚的过程中,纽曼听信崔斯特瑞姆太太的一面之词,先入为主地认为辛特莱夫人是一位被母亲和兄长控制的可怜寡妇,失去自由,生活悲苦,期待有人能拯救她脱离苦难。这极大地刺激了纽曼“英雄救美”的气概,迫切地想要拯救辛特莱夫人脱离家庭桎梏。作为一名成功的商人,纽曼狂妄自大,试图用金钱征服欧洲,却忽略了欧美之间的文化差异和社会等级差异。

除具有美国亚当的原型特征外,纽曼还具有“替罪羊”的原型特征。“替罪羊”源自《旧约·利未计》,“亚伦……把那两只公山羊迁到会幕门口,用抽签方式决定哪一只应归给神,哪一只是代罪羊。抽出来给神的羊,亚伦要把它宰了作赎罪祭;另一只要带到旷野放生,活活地献给神,用来赎罪”(叶舒宪65)。叶舒宪指出“这两只羊作用有别,却合成一个完整的赎罪象征。一只被作为牺牲,以其生命为民众赎罪,另一只作为带走罪恶的载体替身”(65)。弗雷泽在《金枝》中研究了替罪羊的仪式,它的目的是公开地为部落驱逐不幸。这些仪式各地不同,但是主要目的相同。弗莱指出“我们不能光是说替罪羊是无辜或者有罪的。当说他无辜时,是指他所遭受的不幸大大超过他的所作所为应得的报应…说他有罪,是指他是一个罪恶社会的成员;或者说,在他所生活的世界里,类似的不公正构成了生存的无法回避的一部分”(Frye 41)。

在《美国人》中,纽曼是贝勒加德家所犯罪行的替罪羊,也是文化困惑的替罪羊。首先,因家道中落,贝家急于用纽曼的钱改变家境,勉强同意将孀居的辛特莱夫人嫁给纽曼。但是作为昔日巴黎的名门望族,与社会地位低下的美国商人联姻本来就是耻辱,贝家最终悔婚,并逼迫辛特莱夫人进修道院。这给纽曼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另一方面,作为来自新大陆的“新人”,纽曼仍按照美国人的方式做事,这必然与欧洲的社会观念和原则产生冲突;另外,因缺少文化修养,纽曼无法理解这些冲突的深层原因,并无意于化解矛盾,成为文化困惑的替罪羊。里昂·埃德尔(Leon Edel)指出纽曼是“致力于新征服的征服者”(Edel 362)。商业上的成功使他无比自信,甚至颇具野心。纽曼打算用金钱征服欧洲,并在此受到教化。在卢浮宫里欣赏一幅描绘迦南盛大婚礼的名画时,纽曼期待能娶到世上最好的老婆,举办自己的婚礼盛宴。与法国贵妇的订婚既是他的人生顶点,也是低谷。对于纽曼而言,辛特莱夫人犹如待价而沽的商品。与法国贵族联姻是对他多年辛勤劳动的补偿,也是进入法国上流社会的途径。纽曼对辛特莱夫人并不十分了解。匆匆几次会面,全凭崔斯特瑞姆太太吹嘘打气,纽曼就认为她是“世上最好的女人”。即使在贝府,纽曼如局外人,无法加入她们的谈话,只能坐在旁边冷眼旁观。结果是纽曼既无法理解欧洲贵族的生活,也无法融入他们。由此可见,美国商人与欧洲贵族之间的差距太大,纽曼无法跨越,他注定无法娶到辛特莱夫人。这桩失败的婚姻给纽曼带来了深深的伤害,他被欺骗和愚弄,替贝勒加德一家受罪。

二.贝勒加德夫人—可怕母亲

在《原型和集体无意识》中,荣格介绍了各种特征的母亲原型,“神话提供了母亲原型的诸多变体”,“这些象征会有一个积极、满意的意义或者消极、邪恶的意义”(荣格 67)。贝勒加德夫人是具有邪恶内心的母亲形象,即可怕母亲原型(terrible mother),她的行为由集体无意识决定。贝勒加德夫人的家世和交际圈决定了她不可能同意辛特莱夫人下嫁纽曼。贝勒加德夫人出生于英国一个古老的贵族世家,嫁给了更古老的贝勒加德家。她的价值观源自社会传统,并在实践中规范着她的行为。贝勒加德夫人的社交圈很狭窄,仅限于巴黎贵族。当纽曼询问贝勒加德夫人是否喜欢巴黎时,她的回答很巧妙:“我不能说我了解它。我了解我的房子—我了解我的朋友—我不了解巴黎”(詹姆斯128)。可见,家族门第和贵族交际圈决定了贝家女子只在贵族中通婚,从中产阶级挑选丈夫或者妻子则被视为异类。

贝勒加德夫人傲慢、保守、贪婪。她的母爱让位于家族的名誉和利益。她性格强势,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作为一家之长,贝勒加德夫人牢牢地控制着女儿的婚姻。从某种程度说,贝勒加德夫人是克莱尔悲惨命运的制造者,也是纽曼求婚的最大障碍。她两次“出售”克莱尔,第一次卖给了老辛特莱伯爵,第二次卖给了纽曼。在克莱尔十八岁的时候,贝勒加德夫人不顾丈夫的极力反对和女儿的不情愿,执意将她嫁给年迈的老伯爵。对她而言,家族名誉和利益高于一切。选择老伯爵,不仅可以少给嫁妆,还能维护家族名誉。因此,她竭尽全力扫除一切障碍,甚至伙同长子谋杀亲夫以达到目的。此外,贝勒加德夫人是纽曼迎娶辛特莱夫人的最大障碍。生于贵族世家,贝勒加德夫人的门第观念根深蒂固。她对商人出生的纽曼不屑一顾,但因贪图用纽曼的钱财改变家境,勉强同意让孀居的女儿下嫁。订婚宴是小说中颇具讽刺意义的场景,反映出纽曼和贝家截然不同的态度。对纽曼来说,能娶到法国贵妇是巨大的成功和喜悦,因此他迫不及待地登报,让众人知道这个喜讯。但是对于贝家而言,与没有社会地位的美国商人联姻却是家族耻辱,因此想方设法不宣扬,只请了一些熟人参加宴会。纽曼是宴会的中心人物。每个人都“非常关注纽曼……那温文尔雅的举手投足间隐藏着紧握钱币的手指”(詹姆斯212),虚伪的面貌后隐藏着鄙夷和贪婪。尤其是公爵夫人混淆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传奇与纽曼的故事,误认为他会竞选总统,逗得纽曼一阵狂笑,引得贝勒加德夫人十分尴尬,颜面尽失。这种耻辱让贝勒加德夫人忍无可忍,果断地放弃纽曼;同时,又暗示另一位英国贵族迪普米尔勋爵(Lord Deepmere)娶辛特莱夫人。当发现迪普米尔无意娶辛特莱夫人时,贝勒加德夫人逼迫女儿进了修道院,以维护家族名誉。这个决定彻底摧毁了纽曼的娶妻梦,也深深地伤害了这对有情人。

对于贝勒加德夫人而言,家族利益远高于子女的个人幸福。克莱尔的婚姻只是谋取更多财富的工具。贝勒加德夫人在家里的绝对地位迫使克莱尔服从,她的贪婪和专横造成了克莱尔的不幸,这正是她的“可怕的母亲”形象的体现。

三.崔斯特瑞姆太太:撒旦式人物

在基督教里,蛇被称为撒旦,是魔鬼的象征,是引人走向邪路的骗子。在《美国人》中,崔斯特瑞姆太太是一个撒旦式的人物。为满足好奇心和虚荣心,她故意诱导纽曼与辛特莱夫人会面,以便“试验”法国贵妇是否会嫁给美国富商的荒谬想法。尽管她从一开始就知道这桩婚事不可能,但仍然有意无意地鼓励天真的紐曼去求婚,使他陷入自己的圈套。

崔斯特瑞姆太太是一位做坏事的人。她来自美国,在欧洲生活多年,深谙欧洲文化和礼仪。她相貌平平,待人缺乏诚恳。她“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良知”(24)。南希·M·蒂施勒指出罪人的“行动是深思熟虑,有意为之……他们不仅破坏自己的灵魂,也给周围的人造成同样的伤害”(蒂施勒 53)。崔斯特瑞姆太太对纽曼的“试验”只为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虚荣心。她一心想要进入巴黎的上流社会。得知纽曼想娶一位法国贵妇时,崔斯特瑞姆太太立即抓住机会,故意安排纽曼与偶然来拜访的辛特莱夫人会面,并把这位孀居的贵妇吹嘘成“世界上最好的女人”,“篮子里的尖货”(詹姆斯 36),目的是满足纽曼娶妻的标准。另外,她把辛特莱夫人描绘成一位牢牢地被母亲和兄长控制的可怜女人,渴望逃脱家庭桎梏。这种“可怜的情形”极大地激起了纽曼的同情心和英雄气概,想要“英雄救美”。然而,对比她的丈夫对克莱尔评价—“男人不会瞧她第二眼”(37),可知崔斯特瑞姆太太的介绍言过其实,仅为哄骗不谙法国文化的纽曼。得知纽曼拜访辛特莱夫人吃了闭门羹后,她虚伪地鼓励纽曼不要灰心,因为她“不是一两天就嫁人的”(58)。尽管知道纽曼在求婚过程中会面临重重困难,但她并不提醒。尤其在订婚宴上,她从一开始就觉察到了王公贵族们对纽曼的鄙夷和嘲讽,她非但不告诉纽曼实情,反而奉承纽曼。最后在纽曼求婚被拒深受伤害,辛特莱夫人被迫进入修道院的时候,崔斯特瑞姆太太无法隐藏胜利的喜悦,告诉了纽曼她的真实动机。她的邪恶的动机使纽曼和辛特莱夫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纽曼永远地失去了心爱的女人,辛特莱夫人被迫进入修道院度过余生。

《美国人》中的主要人物之间联系紧密,又充满矛盾。这些矛盾是推动小说的情节发展的张力。美国人的天真善良与欧洲人世故圆滑形成鲜明对比,新旧世界的人在交往中必然产生冲突和矛盾,这促使人物成长,并更好地认识自我。纽曼认识到欧洲人和美国人之间的差距,决定放弃复仇,回到美国继续经商。

参考文献

[1]Baym,Nina,et al.eds.The Norton Anthology of American Literature. Vol.A.New York:Norton,2003.Print.

[2]Crèvecoeur, J. Hector St. John de.“Letters from an American Farmer.” Baym, et al.,eds. 657-682.

[3]Edel,Leon.Henry James. Minneapolis: U of Minnesota P,1960. Print. Pamphlets on American Writers,4.

[4]Afterword. The American.By Henry James.NewYork:Signet,2005.360-368.Print.

[5]Frazer,James George.The Golden Bough.Hertfordshire:Wordsworth1993.rint.

[6]Frye, Northrop. Anatomy of Criticism:Four Essays.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P,2009.Print.

[7]and Jay Macpherson. Biblical and Classical Myths: The Mythological Framework of Western Culture. Toronto:U of Toronto P,2004. Print.

[8]Hart, Jonathan.Northrop Frye: The Theoretical Imagination.London:Routledge,1994.Print.

[9]Holy Bible (King James Version). New York: Ivy, 1991. Print.

[10]James, Henry. The American. New York: Signet, 2005. Print.

[11]Jung, C.G.The Archetypes and the Collective Unconscious. Trans.R.F.C.Hull.,eds.Herbert Read,et al.Vol.9.London:Routledge,Print.

[12]Lewis,R.W.B.The AmericanAdam: Innocence,Tragedy,and Tradition the Nineteenth Century.Chicago:U of Chicago P,1955.Print.

[13]Morton,Thomas.“New English Canaan.”Baym, et al.eds.196-205.

[14]Tischler, Nancy M.Thematic Guide to Biblical Literature. Beijing: China Renmin UP,2009. Print.

[15]Winthrop,John.“A Model of Christian Charity.”Baym,etal.eds. 205-217.

[16]葉舒宪.神话—原型批评[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1.

[17]圣经比喻[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3.

[18]詹姆斯·乔治·弗雷泽.《旧约》中的民间传说[M].叶舒宪,户晓辉,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2.

基金项目:本文为四川外国语言文学研究中心一般研究课题项目“‘成长’与‘自由’—亨利·詹姆斯早期小说研究”【课题编号:SCWY19-3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替罪羊亨利詹姆斯
“替罪羊”原本是神圣的
变狗记
找找看
小飞侠(下)
小飞侠(中)
大公鸡亨利
窗 前
找找看
“替罪羊”小考
替罪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