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边城》中的亲情、乡情与爱情
2022-02-19裴昱
裴昱
内容摘要:沈从文的中篇小说《边城》是一部以情感人的小说。老船夫与其外孙女翠翠间的挚爱亲情,令人感动不已。小说中所反映的天保、傩送之间的兄弟情也令人难忘。作家所描述的边城人民人际交往上的许多平凡事,都闪耀着人性美的光芒,散发着乡情的浓香。《边城》中翠翠与傩送之间纯美的爱情及其悲剧结局令人心生怜悯,具有一种悲哀之美。
关键词:沈从文 边城 亲情 乡情 爱情
沈从文先生的中篇小说《边城》被公认为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小说。该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船家少女翠翠和恋人傩送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用散文诗的优美语言,描述了边城淳朴的民风和天然怡人的生活状态。虽然从传统小说的角度来看,这部小说并没有起伏跌宕的故事情节,没有动人心魄的故事高潮,也没有十分激烈的矛盾冲突,它似乎是平淡无奇的;但这部作品又对读者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是因为它是一部以情感人的小说,它通过平和恬淡又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所表现出来的亲情、乡情和爱情都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让人读后久久回味。
下面分别从亲情、乡情和爱情三方面进行论述。
一.《边城》中的亲情
这部小说充分表现了老船夫和翠翠祖孙间的挚爱亲情。小说中,老船夫唯一的亲人是他的外孙女翠翠,翠翠唯一的亲人就是她的外祖父“爷爷”。爷孙二人在摆渡的工作上互相配合,互相呼应;在物质上和精神上互相依赖,相依为命。爷爷从日常生活及精神生活上处处关心、爱护着翠翠,翠翠也时时牵挂着爷爷。每到端午节,城里人及附近的人都纷纷去到河边、上到吊脚楼看龙舟竞赛,参加或参观进河中捉鸭子的活动,气氛热闹欢乐,所以这一天进城看热闹对当地人很有吸引力,对翠翠也不例外。为了能让翠翠在端午节这一天放心到城里玩,爷爷总是想尽办法:或找人代理摆渡,自己陪翠翠去城里玩;或劝说翠翠带着黄狗去玩,自己则坚守摆渡岗位。到了城里后,爷爷会时刻关注翠翠的去向,翠翠也时刻关注爷爷的状况。随着翠翠一天天长大,越来越成熟,爷爷十分关心翠翠未来的婚姻大事,为了帮翠翠落实结婚对象,他想了许多办法。最初,为了试探翠翠是否喜欢天保,他小心翼翼地对翠翠说:“顺顺真是个好人,大方得很。大老也很好。这一家人都好!”外祖父强调“这一家人都好”,还特意说了“大老也很好”,意在提醒翠翠注意“大老这个小伙子很好的”,为后面进一步试探翠翠是否愿意做大老的媳妇做铺垫。老人家的话反映了他对翠翠婚姻大事的关心,也反映了他对翠翠的自尊心及害羞心理的照顾,显得周全而得体。后来,为了尽快落实翠翠的终身大事,老船夫周旋于各方之间,费尽了心机和口舌,忍受了许多尴尬和误会。甚至在临终的前一天,这位老人还打起精神进城去,到船总顺顺家里打探顺顺对翠翠与其小儿子傩送能否结婚的口风,结果碰壁而归,精神上遭受了重大打击。为了这个宝贝外孙女的未来,这位老船夫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翠翠则非常乖巧懂事,勤劳能干,常常替爷爷分担劳累和忧愁,细心照料爷爷。当爷爷渡船疲倦了,躺在临溪大石上睡着了,这时如果有人喊过渡的话,她就让爷爷继续休息,自己则跳下船去,替爷爷把路人渡过小溪。有一次,爷爷把人过渡完之后回来就发痧了,而且病得有点重,躺了三天才好。在这期间,翠翠一边替爷爷管船,把人过渡,一边为爷爷煎药并逼着他喝,直到他身体康复。小说中祖孙俩互相关心、互相照顾、互相牵挂的例子很多。祖孙俩的挚爱亲情,令人感动不已。
小说中所描述的亲情,除了令人感动的祖孙情,其中的兄弟情也令人难忘。大哥天保与弟弟傩送在双方不知情的情况下,几乎同时爱上了翠翠,冥冥之中成了一对情敌。翠翠喜欢的是弟弟傩送,傩送也决定要娶翠翠;但他们的父亲却委托媒人把翠翠介绍给哥哥天保,天保也以为翠翠将会嫁给自己。这样阴差阳错的巧合,就把本来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而微妙了。当兄弟俩通过“碾坊谈话”知道了具体情况后,各自的复杂心情可想而知。如果按照茶峒人的规矩,这兄弟俩将要为这个女孩子做一场生死决斗来分胜负。但兄弟俩念及手足亲情,并没有为翠翠而大打出手,而是进行了理性冷静的“谈判”。弟弟儺送按照老船夫的“建议”,提出以唱歌这种文雅的方式来“决斗”;但哥哥天保自知自己“不是竹雀,不会唱歌”,只能认输。弟弟虽不肯主动让出心爱的女子,但也显得十分大方开明。傩送提出:两兄弟月夜里同到碧溪岨去唱歌,不让人知道是弟兄两个,两人轮流唱下去,谁得到回答,谁便娶翠翠;大老不善于唱歌,轮到大老时也仍然由二老代替;两人凭命运来决定自己的幸福。哥哥虽然十分不舍,但为了成全弟弟与翠翠的爱情,也为了让自己的心境平静下来,他决定退出竞争,驾船离开茶峒这个地方。没想到在行船途中发生了意外,天保掉到水漩涡里淹死了。傩送也因这件事而感到十分伤心。命运的悲剧令人叹息,兄弟的手足情令人感动。
二.《边城》中的乡情
打开《边城》,一种浓浓的乡情便扑面而来。边城因其偏远闭塞,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似乎还没有受到都市文明和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他们仍然生活在一种特有的宁静和谐的环境中,仍保持着昔日的古老民风,他们善良、谦让、友爱,乐于助人。透过字里行间,我们看到,小说中的各种人物,他们尽管生活条件及社会地位并不相同,但淳朴、善良、友爱的品性却是相同的,他们的言行举止都符合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从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与老船夫相关的乡土人情。他的“公职”是每日都要坚守岗位,撑船渡人。因为“渡头为公家所有,故过渡人不必出钱。”[1]8但过渡后不给钱,总有人觉得不够心安理得,于是硬要抓一把钱掷到船板上,算是给船夫的一点补贴,表达的是好心人的心意,与“行贿”是完全无关的。而老船夫却始终坚守清廉本色,总是把钱塞还人家,双方常为此争来争去,“俨然吵嘴”。在老船夫的撑渡生涯中,这种善良淳朴的“吵架”是经常发生的。每当有过渡人要把钱给他时,他就理直气壮地说:“我有了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谁要这个!”[1]8这样的老实人实在难得。要是放到现在,这位老船夫应该被评为“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或“劳动模范”之类了。不仅如此,经济拮据的老船夫在与他人交往时相当大方慷慨,经常请人喝酒,从不吝啬。“城中有人下乡的,在河街上一个酒店前面,曾见及那个撑渡船的老头子,把葫芦嘴推让给一个年轻水手,请水手喝他新买的白烧酒。”[1]49由于老船夫为人热情大方,也由于边城的民风淳朴,乡情浓郁,所以,他每次上街购物,“一定有许多铺子上商人送他粽子与其他东西,作为对这个忠于职守的划船人一点敬意。”[1]47他上街买肉时,卖肉的屠户也都很友善,都不想收他的钱;但他认为不能占人家的便宜,一定要给钱才行。卖肉的都明白他那种性情,就采取另一种办法照顾他:“到他称肉时总选取最好的一处,且把分量故意加多”。[1]4这些生活中的“花絮”,既反映了老船夫的美好人品,也反映了整个茶峒地区人民的美好风俗,体现了当地人的善良与友爱,洋溢着浓浓的乡情。
从小说中,我们还看到当地那种平等友爱、助人为乐的乡情:掌管当地水码头的“船总”顺顺,拥有八只船,一个妻子,两个儿子,是当地的富人和“执事”者,但他不但不欺负、歧视穷人,还乐施好善。他喜欢交朋结友,慷慨而又能济人之急。他为人明事明理,正直和平,慷慨大方,乐于助人。他知道老船夫和翠翠的生活拮据,常常在过节时对祖孙二人在生活上给予关照,给他们家送烧酒、鸭子、粽子等。他“明白出门人的甘苦,理解失意人的心情,故凡船只失事破产的船家,过路的退伍士兵,游学文墨人,凡到了这个地方闻名求助的,莫不尽力帮助”。[1]19他的两个儿子(天保、傩送)虽是富家子弟,但由于受到良好家庭教育和当地的美好民情风俗的影响,兄弟俩“和气亲人,不骄惰,不浮华,不倚势凌人”,待人处事与穷苦人家子弟无异。因此,他们父子三人在茶峒地区颇为受人尊敬。
从老船夫去世后,乡亲们帮翠翠处理其外公后事的过程,我们也能感受到茶峒老乡们的浓浓乡情。得知老船夫去世的消息以后,淳朴善良的边城人纷纷向悲伤孤苦的女孩翠翠伸出援助之手。好心人帮忙回城里报信,老船夫去世的噩耗迅速传开。众乡亲马上为处理老船夫的丧事而忙开。船总顺顺派人找了一只空船,带了一副白木匣子,即刻向碧溪岨撑去。城中的杨马兵同一个老军人赶到碧溪岨去,砍毛竹编筏子充当临时渡船。稍后,帮忙的人从大河船上运来了棺木;住在城中的老道士,自带了法器、道袍、大公鸡,来尽义务办理念经起水诸事。翠翠那边呢,“家中人出出进进,翠翠只坐在灶边矮凳上呜呜地哭着。”可见,众乡亲是多么热心助人。到了中午,顺顺前往翠翠家,给她带来了一口袋米、一坛酒,还有大腿猪肉;还安慰翠翠,请她“不要发愁”。到了下午,老船夫的遗体入殓后,一些帮忙的回家去了,晚上还有老道士、杨马兵同顺顺家派来的两个年轻长年在那里做法事、在棺木前守夜。次日早晨,帮忙的人从城里拿了绳索杠子赶来,六个人把老船夫的棺材抬到了山岨上去埋葬时,除了翠翠和她的黄狗,船总顺顺、马兵、老道士也跟在后面。整个“办丧”的情景令人感动。值得一提的是,杨马兵在帮忙办完丧事后,还充当了“代理爷爷”,一直陪着孤苦的翠翠度过艰难的日子,其无私的付出令人敬佩。
这些社会生活上的平凡事,都闪耀着人性美的光芒,散发着边城人民乡情的浓香。
三.《边城》中的爱情
《边城》中的爱情故事最令人感动。天保和傩送两兄弟都爱上了翠翠,但翠翠暗恋的是傩送。两年前的五月端阳,翠翠同爷爷一起进城去,站在河边看划龙船比赛,由于人多拥挤,爷爷被挤得不见了,翠翠只好站在码头边等爷爷。在焦急地等爷爷之时,翠翠碰巧遇上主动打招呼的傩送,从此暗暗倾心。当时,傩送从河中捉了一只鸭子爬上岸,见翠翠一个人站在码头边,便邀请她到家里去,“到那边点了灯的楼上去”等爷爷,翠翠却误会了傩送的好意,以为傩送“要她上有女人唱歌的楼上去”,觉得受了欺侮,就轻轻地骂他:“你个悖时砍脑壳的!”挨了骂的傩送不但不恼她,还派家里的伙计打着火把送她回家。这说明傩送对翠翠是有好意的。当翠翠了解傩送的身份和好意后,知道自己先前骂错人了,心里又吃惊又害羞,致使她因此“沉默了一个夜晚”。可以说,这个沉默的夜晚是爱情的种子在这个船家少女的心里萌芽的一晚。
一年后的端午节,翠翠为了再次见到傩送,又与爷爷进城看龙船比赛。但看了半天,也不见“二老”的踪影。原来“二老是在下游六百里外清浪滩过端午的。”[1]35在和祖父回家的路上,翠翠忽然停住问:“爷爷,你的船是不是正在下清浪滩呢?”[1]36这一问,表明翠翠很想见到傩送,她的心已跟随傩送去了清浪滩。又一年后的端午节,傩送借着为老船夫送回酒葫芦的机会,来到翠翠家,再次热情邀请翠翠同她爷爷去看划船。这说明了翠翠在他心中已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在开渡船送傩送回家时,翠翠“见客人正盯着她,便把脸背过去,抿着嘴,很自负的拉着那条横缆,把船慢慢拉过对岸去。”[1]57面对自己喜欢的男子,翠翠既感到幸福又腼腆、害羞,这是翠翠作为小城初恋少女特有的心理状态。
在傩送爱上翠翠的同时,傩送的哥哥天保也爱上了她。翠翠的心里只有傩送,但她过于羞涩、含蓄,不敢向外祖父表明态度,更不敢向那两兄弟及其父亲表明态度。当外祖父跟她说船总顺顺请人来做媒为大佬天保求亲时,她顿时显得不知所措,“心忡忡的跳着,脸烧得厉害,仍然剥她的豌豆,且随手把空豆荚抛到水中去,望着它们在流水中从从容容的流去,自己俨然从容了许多。”[1]72她对天保的托媒求亲,用沉默来应对,流露出了拒绝之意。她的沉默也使得爷爷“隐隐约约体会到一件事情--翠翠爱二老不爱大佬”。当傩送于一个月明之夜在对溪的悬崖上为翠翠唱歌时,她正在梦中听着。她天亮后对爷爷说:“我昨天就在梦里听到一种顶好听的歌声,又软又缠绵,我像跟了这声音各处飞,飞到对溪悬崖半腰,摘了一大把虎耳草……梦得真有趣。”[1]86显然,翠翠与傩送两个是互相倾慕的。但由于翠翠过于天真、单纯、内向,不善于也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感情,因此,她见到梦中情人时不但不主动靠近,反而因害羞、紧张而跑开。有一天傍晚,傩送从川东押物回到茶峒,正要过渡,但当翠翠看清楚对岸的两个人是傩送和他家中的长年时,她居然“大吃一惊,同小兽物见到猎人一样,回头便向山竹林里跑掉了”;[1]105而此时的老船夫以为好玩,所以他当了好一阵观众后才去开船。这件事给傩送留下了不好的印象,甚至引起了他的恼火。翠翠的言行举止及其微妙心理,反映了这位茶峒少女的单纯、含蓄,也反映了她对美好爱情的向往。然而,正是因为翠翠的过于单纯与含蓄以及她外祖父的“不利索”,使得爱情的喜剧变成了悲剧。由于翠翠对傩送的爱只是一种暗恋却始终没有表白,对傩送的哥哥天保的求爱也始终没有明确拒绝,因此客观上使得这两兄弟成了情敌。为了摆脱尴尬的处境和心中的烦恼,也为了成全弟弟与翠翠的爱情,天保决定驾船离开茶峒这地方,没想到船到了茨滩就出了事,天保掉到滩下的水漩涡里淹死了。傩送认为他哥哥的死与老船夫有关,觉得“老家伙为人弯弯曲曲,不利索,大佬是他弄死的”。再加上一直得不到翠翠的明确回应,就以为翠翠不喜欢他。于是,在同他爸爸因婚姻问题吵了一阵后,就离开茶峒下桃源去了。虽然后来老船夫还去到船总家里,想尽量促成翠翠与傩送的婚事,但傩送的父亲顺顺“不愿意间接把第一个儿子弄死的女孩子,又来作第二个儿子的媳妇”,[1]113明确拒绝了老船夫的好意。老船夫被这个“闷拳”打倒后,精神就崩溃了,然后在一个雷雨交加之夜死去了。爷爷去世后,虽然船总顺顺想把翠翠接到他家中去,但翠翠听从了杨马兵的建议,谢绝了船总让她住进他家的好意,决定“在碧溪岨等,等到二老驾船回来时,再看二老的意思。”[1]123她要替爷爷守住摆渡的岗位,幻想着傩送有一天会归来。
但最终的结果是个未知数:“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1]124
从世俗的角度来看,翠翠与傩送的爱情并不是一种典型的爱情。他们之间不但没有山盟海誓,没有拥抱接吻,甚至连一句明确的表白都没有。他们之间的感情基本上属于朦胧的男女之情,两人的关系基本上处于暗恋状态。这种状态的爱情最终成为悲劇让人心生怜悯,从而具有一种悲哀之美。
总的来说,《边城》是一部以情感人的小说,它所表现的亲情、乡情和爱情都是人间最美好的感情。
参考文献
[1]沈从文.边城[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18.
(作者单位:钦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