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皮亚杰学前教育理论的幼儿英语活动设计
——基于对苏斯博士经典绘本应用在幼儿英语活动设计中的作业分析
2022-02-18明子珊
明子珊,杨 帆
(1.深圳大学教育学部,广东深圳,518060;2.北京语言大学国际教育管理处,北京,100083)
“以儿童为本”的皮亚杰学前教育理论在认知科学发展的基础之上强调幼儿在自主活动和主观学习中的经验获得、自我调节和抽象反省,强调学前教育发展阶段中幼儿自发的自我认知世界的构建和完善。这就意味着,构建幼儿认知世界的语言教育、科学教育、艺术教育、生命健康教育、社会教育等都需要强调幼儿在主观学习中的经验获得、自我调节和抽象反省,而以知识融合的形式呈现的具有趣味性的绘本是实践皮亚杰学前教育理论的优质素材。
一、苏斯博士经典绘本的特点
“以儿童为本”的教育方法对于幼儿教育来说非常重要。根据皮亚杰学前教育理论的描述,2—7岁的幼儿处于前运算发展阶段,其在3岁之后会获得具象思维的急速发展,他们的思维具有绝对化、具象化的特点,热衷于模仿无法完全听懂的大人的语言,并且会通过行动、姿势或思维活动体现出来,他们认为世界非黑即白、非善即恶,世界上的一切都有生命和目标,并以这些为基础来构造自己的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在同化和顺应中将它们不断更新,用建构的方式达到平衡。[1-5]每名幼儿构造自己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的方式不同,因此,教学需满足幼儿前运算思维发展的要求,同时保持教学方式和方案的包容性、针对性、灵活性。
幼儿绘本是很好的“以儿童为本”的教学工具。优秀的幼儿绘本可以帮助幼儿发展有个性的具象思维,让幼儿了解更多可能性,想象丰富多彩的生活,了解社会中人们不同的情感需求和合作方式,给幼儿用他们喜欢的方式进行模仿的机会。因此,教师可选择符合幼儿前运算思维发展特点的优质绘本,并将其应用在教学中。
苏斯博士被誉为20世纪最卓越的儿童文学家、教育家和插画家,曾获美国图画书最高荣誉凯迪克大奖和普利策特殊贡献奖,根据他的绘本作品拍摄的影视作品还获得过奥斯卡金像奖和艾美奖。[6-7]
苏斯博士经典绘本有三方面的特点。在教育层面,苏斯博士经典作品体现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观,鼓励儿童追求自我,充满对世界和儿童的人文关怀,强调生命的平等性和多样性,突出了自然教育观。在语言层面,苏斯博士经典绘本讲究押韵,在讲述故事的同时兼顾语音语调的和谐。在美学层面,苏斯博士经典绘本中的动画角色造型夸张,可以极大地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开发幼儿的潜在智慧。另外,苏斯博士的绘本作品所展示的审美情趣和故事本身的游戏特质,体现了“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和追求个性化发展。
由此可见,苏斯博士经典绘本的教育理念与皮亚杰学前教育理念不谋而合,是反映皮亚杰学前教育理念的杰作。苏斯博士经典绘本讲究押韵的文字内容朗朗上口,便于幼儿带着快乐与好奇模仿成人的话,其内容符合幼儿的思维特点。苏斯博士经典绘本强调生命的平等性和多样性,引导幼儿在构造知识结构时渗透生命平等性和多样性的价值观,其夸张的角色符合幼儿具象化的思维特点,具有游戏性质的故事情节可抓住幼儿的注意力。苏斯博士经典绘本适用于培养幼儿综合素质的课程,是幼儿浸入式语言教学、混龄教学、渗透式教学的优质素材。
二、皮亚杰学前教育理论简介
皮亚杰是当代学前教育理论的奠基人,他的理论在哲学方面受康德发生认识论的影响,其“图式”概念源于康德的“先验图式”。他的理论还深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皮亚杰学前教育理论中的主要观点是“发生认识论”,该理论的核心主要是研究人类认识的发展和结构:儿童出生以后,认识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受什么因素制约,发展的内在结构是什么;各种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智力、思维结构出现的先后次序如何。皮亚杰回答这些问题的主要科学依据是生物学、逻辑学和心理学。皮亚杰认为,生物学可以解释儿童智力的起源和发展,逻辑学可以解释儿童思维的起源和发展,而心理学则可以再现这些起源和发展过程的某些机制。因此,生物学、逻辑学和心理学是发生认识论的理论基础。皮亚杰的学前教育理论也被称为儿童思维发展结构理论,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和 “平衡”方面。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即感知运动阶段(0至2岁)、前运算阶段(2至7岁)、具体运算阶段(7至10/11岁),以及形成运算阶段(11至15/16岁)。[5-9]
中译出版社出版的苏斯博士经典双语绘本有六本(《一条鱼,两条鱼,红色的鱼,蓝色的鱼》[10]《小磨蹭,请你现在就走吧》《在爸爸身上蹦来跳去》《苏斯博士的ABC》《千奇百怪的脚》《布朗先生会学牛叫,你行吗?》),适合3—6岁的幼儿使用。此版本符合皮亚杰的学前教育理论,适合学前教育使用。
三、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活动设计分析
笔者在深圳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英语课堂上为师范生布置了以苏斯博士经典绘本OneFish,TwoFish,RedFish,BlueFish中前十五页为核心素材的幼儿英语活动设计的作业。收集到的其中22份优秀作业完整地反映了此绘本在浸入式英语教学、混龄教学、渗透式教学方面的价值,这些活动设计体现了皮亚杰学前教育理念。这些作业可以分为五类。
(一)关注模仿的活动设计
皮亚杰在关于幼儿模仿的论述中强调,模仿可以通过行动、姿势或思维活动体现出来。[3]在上述作业中,许多学生的活动设计体现了这一点。例如,通过课堂导入、朗读、师生问答互动方式达到活动目的。互动环节一般包括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教师可以对幼儿的回答进行持续的引导,如在读完“This one has a little star,this one has a little car.”之后,教师可以问幼儿:“小朋友们,你们都见过谁开着车呀?车都是什么样子的呀?”幼儿则可以抢答,教师再根据幼儿的回答告诉他们车用英语怎么说,如red car、blue car等,引导幼儿模仿教师的语言(行动)。不同英语基础、不同年龄的幼儿可以就教师的问题抢答,年龄稍大、英语基础稍好的幼儿还可以帮助年龄稍小、英语基础较弱的幼儿进行补充回答。这样,混龄幼儿之间可以了解同伴的思想与感受。在多主线且鼓励多元解读的绘本内容的讨论中,幼儿的个性可以得到激发,了解生命的多样性和平等性。混龄幼儿在这样的课堂中可以高效地学习,进行一对一和一对多的交流学习和英语实践,发展独立人格和个性。
(二)关注同化和顺应的活动设计
教师将皮亚杰学前教育理论应用于实践时,应注意用精心设计的活动强化幼儿对新知识的同化、顺应,并达到平衡。同化指将新事物放进生物原有的内部结构中以使生物适应新事物,顺应指通过改变生物原有的内部结构来使生物适应新事物,平衡指使人的认知系统与周围环境达成和解的生物性动力,是通过同化和顺应来实现的。[4]同化和顺应相辅相成[11],同化和顺应可能出现在同一活动环节中。某些学生的教学设计强调了这一点。
此类教学设计有以下共同点。第一,将幼儿英语活动与美术活动结合起来,对绘本内容进行戏剧性演绎(不局限于文字内容)。第二,前提是幼儿在一定程度上熟悉绘本内容,会对动物和日常用品进行具象化表达。第三,教师对绘本的演绎可以在美术活动之前,也可以在美术活动之后。在美术活动之前的绘本内容演绎旨在用幼儿已明白的口语和态势语让幼儿对绘本内容进行初步认知,如用幼儿熟悉的可爱娃娃音朗读绘本文字内容,伴以体现绘本内容的具象化动作(如用打方向盘的动作表示“car”),或使用手指游戏(让每个手指扮演不同的动物,动物的“活动”与朗读节奏吻合),让幼儿将新内容融入他们所熟悉的肢体模拟系统和语音系统中,同化新内容。随后,教师通过美工活动(如关于鱼的黑白简笔画填色游戏),进一步强化幼儿对新内容认知的同时,帮助幼儿发展有个性的具象思维,使幼儿构建的符号系统更加丰富,让幼儿明白用不同颜色和线条还可以画出绘本中的鱼,从而在握笔绘画的认知结构中纳入画鱼的技巧,同化新技巧。同时,在真实活动中,有一些幼儿可能发现用刷子蘸颜料画鱼比握笔画鱼更自由,能画出更夸张的效果,这样的学习过程就是顺应。以上同化与顺应的学习在师范生的活动设计中有所体现。在绘本演绎之前的美术教学(如把绘本中出现的鱼画进一张表里,鼓励幼儿回家和父母一起做鱼手工,然后把做好的成品带到课堂上来),旨在激发幼儿对绘本角色的具象化想象,引导幼儿用已有认知和知识系统,通过熟悉的方式对新内容进行表达,形成同化。随后,通过态势语给幼儿的具象化想象增添细节,并在这个过程中让幼儿明白新词汇的含义(如“sad fish”表示不高兴的、哭泣的鱼儿,“sad”表示不高兴的、哭泣的),这样可以达到同化和顺应的学习效果。
有些师范生的教学设计中还有在绘本演绎和美术活动之后安排小组游戏环节,或将美术活动和小组游戏环节融合起来。例如,有师范生设计了下面的游戏:教师随机抽取绘本中的图画,用指令式提问引导幼儿回答问题,并根据问题开展黑白简笔画填色游戏。若问题“What is the color of this fish?”的回答是“Red.”,那么幼儿就要将黑白简笔画填成红色的。再如,有师范生设计了下面的游戏:选几名幼儿组成一组,“命令”一个幼儿选择红鱼卡片,一个幼儿选择黑鱼卡片,一个幼儿选择蓝鱼卡片,等等。如果他们在一堆卡片中选对了,教师会给予他们赞美、鼓励和奖励。这样的游戏环节可以让幼儿获得在实践中检验新知识的机会,并将对新知识的短期记忆进行有效率、有意义的重复,使浸入式英语活动效率更高、同化和顺应的效果更好。
(三)以教师为主导的活动设计
此类活动设计包含幼儿角色扮演游戏、绘本朗读、师生问答互动中的两种。主要方式如下:先进行绘本朗读,然后进行绘本故事的角色扮演。简单导入后进行绘本朗读,接着针对绘本具体内容进行师生问答互动。此类活动设计为教师主导,适合英语水平相近的混龄幼儿一起进行英语听说强化学习。
在第一种方式中,幼儿在教师朗读时进行跟读练习,模仿教师的语音、语气及夸张的态势语,这能在实践中培养幼儿对英语语音的熟悉感,让幼儿在演绎中理解诙谐易懂的语言的深刻含义,完成对行动、姿势、思维活动的整体模仿。[3]在随后的角色扮演中,幼儿可对朗读练习中习得的语气和态势语进行进一步夸张,或配合自己喜欢的肢体动作,进行有效率、有意义的重复和转化,达到同化和顺应的学习效果。
在第二种方式中,幼儿在绘本朗读中学到的对英语语音敏感性的强化、对诙谐易懂的语言的理解,将在对教师的回答中得到及时转化,以此解放思维,达到顺应的学习效果。但这对教师的英语提问技巧和课堂调控有很高的要求。
(四)注重语音的活动设计
此类活动设计旨在让幼儿熟悉英语的发音,培养幼儿对英语语音的敏感性,再通过中文解释和其他的演绎方式让幼儿了解绘本内容,或在游戏活动中进行知识巩固。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教师和幼儿一起读绘本,先教会幼儿特定的英文单词的发音(可以对绘本文字内容进行分组,从最小单位入手,对较大单位进行重复和强化),让幼儿模仿。随后,教师用指令式的师生互动问答的方式或夸张演绎的方式(包括口语和态势语)让幼儿了解英文单词、词组、句子的意义,最后设计填空游戏,帮助幼儿巩固知识。此类活动设计凸显绘本中容易记诵的诗化韵文和造型夸张的图画角色。例如以下三个活动设计案例。
【案例1】
教师先教会幼儿单词的发音,然后一个个地教会他们单词的意思。教师可以先指着绘本中的对应图案念“一条鱼,one fish;两条鱼,two fish;红色的鱼,red fish;蓝色的鱼,blue fish”,随后进行一些简单的指令式提问,如“小朋友们,数数这里有多少鱼”“这条鱼是什么颜色的呀”“是红色的,对吗”“蓝色的鱼在哪里呀”。这样的问答方式更容易使幼儿直接回答问题,学习效率更高。
【案例2】
幼儿的英语学习始于倾听,教师先朗读绘本,让幼儿熟悉绘本英文的英语语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解释各个单词的中文意思,然后用夸张的方式读出英文原单词。当用这种方式让幼儿熟悉绘本内容之后,教师播放绘本片段的动画,让幼儿进一步熟悉绘本内容的细节。在幼儿聆听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运用代表关键词的“支架”帮助幼儿理解、强化知识。接下来是游戏环节,当教师演绎绘本内容时,幼儿要找到与绘本内容相对应的卡片。
【案例3】
教师用中文导入,随后用中英双语朗读:先一句句地读和分别解释,然后四句一组进行重复和强化。教师适时给予跟读幼儿赞美与鼓励。在读完一组内容后,教师有目标地提出问题,让幼儿用刚学会的内容进行回答,并及时给予肯定或否定的反馈。随后,教师用相同的句型,替换不同的形容词和名词(绘本中后一组的内容),通过更多旁敲侧击的引导使幼儿更好地理解新内容,并及时给予肯定或否定的反馈。
(五)综合类活动设计
有些师范生的活动设计较为复杂,可同时包含各种教学的可能性。例如,从大碗和鱼缸的相似性入手,用引导提问的方式将幼儿的注意力从教师手里的大碗转移到有各色鱼的大鱼缸上,再利用鱼缸里的鱼与绘本中鱼的相似性对绘本内容进行直观解释(看看它们,有些鱼是黄色的!有些鱼是黑色的!看,这条鱼是红色的!看,有些害羞的鱼儿藏在石头后面)。这样的活动设计需要整合科学内容和语言内容,且语言部分的灵活性非常大。幼儿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除了能在实践中观察和理解鱼,还可以直观地感受生物的生命之美,培养热爱自然、尊重生
命的价值观。在活动中,幼儿可以同时积累关联紧密的科学知识和语言知识,并对自然界中“漂亮的鱼”产生浓厚的兴趣,对鱼的生活展开想象。
四、结语
从以上对幼儿英语活动设计的分析来看,大部分师范生在活动设计中注重幼儿的自主活动,强调提供实物让幼儿动手进行操作,重视幼儿的经验获得和主观学习,促进幼儿自主建构知识。[12]部分活动设计应用了皮亚杰学前教育理论中的模仿、同化、顺应和平衡,部分活动设计不局限于生理年龄,而是根据幼儿的发展阶段进行分层,具有现实意义。由此可看出,上述幼儿英语活动设计利用苏斯博士经典绘本反映了皮亚杰学前教育理论中的部分理念。实践证明,苏斯博士经典绘本是高质量的英语活动设计素材,将其作为师范生的活动设计素材,可提高师范生的活动设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