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课改的历史中考高效复习课堂模式初探

2022-02-18廖石金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童坊中学366300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2年10期
关键词:中考新课改历史

廖石金(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童坊中学 366300)

从2001年开始的新课改,使中学历史的教学环境产生了巨大变化。新课改重视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思维品格。2017年高中历史新课标提出培养学生的五大核心素养,这对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和培养方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学习历史、理解历史的一个重要思维是时空观念。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提出历史教学应采用“点-线”结合的方式将知识进行呈现,以“点”连“线”、以“线”穿“点”,使课程内容依照人类历史发展的时序,循序渐进地展开叙述。由此可见,初中历史的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历史的时间和空间概念,在此基础上实现学生对历史发展脉络和主干的把握,形成历史的宏观叙事能力。

“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中考是初中生面对的第一次大考,如何高效地开展历史中考复习,使学生既能顺利通过大考,又能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掌握历史学习方法,形成历史思维,是历史教师面临的现实问题。探索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必须将其放置在具体的时空环境中才有意义。因此,本文按照新课改的时空素养要求,探讨历史中考高效复习课堂的教学模式,旨在有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一、制定复习目标和计划,把握整体

中考复习与新授课一样,也需要制定明确的复习目标和教学计划,明确知识考点,以使复习有的放矢,增强历史复习的有效性。新课标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方法和情感三个层次,并且对每个层次做了具体的要求。因此,教师应参照每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出合适的复习总目标。具体来说,一是中考复习的知识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点,为中考进行知识准备;二是中考复习的能力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历史分析的基本方法来分析历史事件,例如,用历史年代计算、历史比较、绘制历史图表、时间轴等构建时空联系的方法来处理历史材料;三是中考复习的情感目标,是以史育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与确定的复习目标相对应,教师应制订相应的详细、周密、可操作性强的复习计划,具体包括复习的目的、重点、时间、方法措施等,由此提高复习的针对性与实效。应当注意的是,由于时间短复习任务重,在制订复习计划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如时间(九年级下学期常规是从2 月底到6月下旬)、教学内容(包括九年级下册的世界近现代史新授课及八九年级中考复习)、学生的心理等因素来制订计划。

具体来说,中考历史复习的时间是在4—6月,其中新课应在4 月中下旬之前完成。第一轮的基础复习在4—5月进行,具体包括:梳理考点的基础知识链条,形成脉络,然后按类型划分专题,整体上把握考点。第二轮的复习在6月上中旬,此时应充分考虑炎炎夏日给学生心理、身体的影响。各科复习进入尾声,学生容易出现倦意。具体复习内容上,教师需要结合历年真题,精讲精练。

二、单元复习,建构知识体系

陶行知曾说:“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单元复习是最常见的历史中考复习方式,应紧扣教材,划分知识板块,将知识重新进行归纳整理。单元复习有利于学生掌握每一单元的基本史实、阶段特征和内在联系,全面巩固课本知识。具体来说,在历史单元复习中可采用以下方法。

1.按历史时间轴建构知识体系

历史中考复习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掌握历史的主干知识,厘清历史脉络。历史复习应按新课改的要求紧扣教材,抓住历史的主干,如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基本概念等,并按历史先后顺序编织知识点,形成从点到线及面的知识系统。具体到单元复习。

首先,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思考、整合:目录—总标题—子标题—包含几个单元—每个单元分别是什么主题或内容—每个课题之间如何排列。比如,复习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时,就可以根据时间轴做如下整合:抗日战争的各历史阶段和与之相对应的代表事件分别是:局部抗战开始(九一八事变1931.9.18)、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和平解决西安1936.12.12)、全民抗战开始(七七事变1937.7.7)、全民族团结抗战正面战场(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敌后战场(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抗日民众:支援抗战)、抗日战争胜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948.8.15)。

其次,通过读引言,紧扣关键词、程度副词,了解本单元的主题、背景及特点等。例如,在复习八年级上册相关单元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关键词有“开始”“完全”“进一步”“大大”,关键句有“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按时间轴,从挖掘引言内容明确中国人民的反抗主线。再比如,复习抗日战争这个单元,根据时间轴逻辑读引言,将抗日战争分为两个阶段: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和正式建立。教师可围绕中国抗日战争这个单元主题,带领学生回顾从1931 年到1945 年的艰难历史,使其形成完整单元知识结构体系。

2.总结阶段特征,形成历史脉络

单元复习只是归纳独立的单元,无法形成知识网络,还需要在独立单元复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确单元间的相互联系,从而抓住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比如,复习七年级的中国古代史时,可根据教材目录按时间顺序列出中国古代各个朝代,并梳理相对应的各个朝代的重大历史事件。教师可将各单元整合,使学生在总体上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主干,探寻各个朝代(单元)的共性和区别,由此归纳出阶段特征专题复习。具体来说,可以将七年级的中国古代史做成一个表格进行罗列,表格分三栏:时期(朝代)、对应的年代、该时期(朝代)的重要历史事件与特征。通过表格,学生可以清晰地了解历史脉络,总结规律: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都有相对应的生产力水平;自秦朝以后,每个朝代通常都加强中央集权,民族融合与统一是历史的潮流。通过这种方法,一方面使学生不会陷入历史复习的知识碎片中,在总体上认识中国古代史的线索与特征,从宏观上对知识进行把握;另一方面,在宏观把握的基础上,学生又可以进一步探索具体的知识点,从而形成良好的历史学科素养。

三、专题复习,时空比较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中考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基于此,除了单元复习之外,还应进行专题复习。历史专题复习应打破教材的固有顺序,根据历史本身的逻辑和规律,重新梳理知识点,由此构建新的知识网络。构建专题时主要有以下思路:

1.巧用时空比较

专题设置的内在逻辑,通常是历史比较法。学生可将两个或多个历史事件进行全方位比较,从而加深对历史知识规律的认识。一是横向比较。具体比较的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方面。二是纵向比较。根据一个主题,梳理各个朝代的脉络,从而使不同时期的事件联系在一起。三是横向与纵向交错运用。历史中考复习知识点量多、类型杂,此时应注意巧用时间和空间的比较,探析历史知识的内部与外部联系,形成专题网络。

例如,在复习中国近代史时,可以根据重大的思想运动形成一个专题。师生可将四次重大的思想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联系在一起构建专题,再按历史背景、领导阶级、主张、性质等对其进行横向比较,从而总结出中国近代史规律。

考察中国近代史,还可以从近代化的内容出发,先横向比较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背景等内容,再纵向整合具体事件,如洋务运动、五四运动、国共合作、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等等。横纵结合探析中国近代史的时空体系,可加深学生对历史规律的理解和认知。具体来说,中国近代史按内容可分为经济近代化、政治民主化、思想文化、科学、社会习俗等,学生可深入探寻各方面具体表现及影响。

2.联系生活,拓展复习

陶行知曾言:“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学习历史,是为了照亮现实。历史不能总是留在过去,更要服务时代,服务生活。因此,历史中考复习也应注重联系现实生活,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在专题复习中,教师可以将历史基础知识与社会热点放在一起进行考察,从而实现拓展复习。

比如,2020年1月1日我国正式颁布民法典,第一次以“法典”来命名法律。由此,我们可以通过该社会热点形成专题复习,将中国近现代史的法制进程作为专题,探讨中国近现代法制经历了怎样的历程:1912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23年《中华民国宪法》(北洋政府)—1934年的《中国苏维埃共和国宪法》—1947年的《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的《中华民国宪法》(国民党)—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再比如,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第100周年,这将成为历史中考的热点话题。结合该热点设置专题,可以设置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专题复习,将该知识系统化进行学习掌握。

历史中考专题复习应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具体的思路如下:一是巧用历史比较法,打破课本固有次序,联系古今中外,构建新知识结构和框架;二是联系现实中的时事政治热点事件构建相关专题,联系历史基本知识点引导学生关注、分析现实社会,提高学生历史素养。

四、自主复习,查漏补缺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言:“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空间、时间。”多轮复习后,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分析方法,形成了历史思维。教师应注重因材施教,放手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复习,查漏补缺,鼓励学生将零散知识重新构建,自主摸索学习方法。

五、结语

陶行知先生认为:“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芽滋长。”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历史中考复习不是对以前知识的简单重复,而应是对历史知识的重新学习、总结,对历史学科素养和历史思维的再度构建。实现历史中考复习高效课堂,应当紧扣新课改的要求,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学科素养,从而实现历史中考复习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猜你喜欢

中考新课改历史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新课改下初中班主任管理的创新实践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伴你走进“旋转”中考园
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
新历史
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创新教学研究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