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灵动作文教学的内涵、价值及策略探究
2022-02-18林秀珠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第二实验小学362500
林秀珠(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第二实验小学 362500)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小学生的习作素养是当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教学任务,也是小学语文教师所要关注的重点内容,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基于核心素养的灵动作文教学秉持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能有效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灵动作文教学内涵
1.核心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的“四大要点”,即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独有的,具本质意义的内容;“思维发展与提升”强调学生通过学习语言的运用,能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还有思维品质的提升,包括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审美鉴赏与创造”应当关注的是“审美情趣”和“鉴赏品位”的提升。
2.灵动
灵动即“写真、模仿、创新”。在作文教学中“写真”“模仿”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体。这对矛盾体的主要方面是“写真”,即真情实感的表达和交流。“模仿”只是为了让“写真”更准确、生动而适度采用的手段。也就是说,习作教学应当是以“写真”为基础的适度模仿、合理模仿,并进行创新,这才是对灵动作文教学的智慧把握。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灵动作文教学价值
1.有利于语文素养教育课堂的构建
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作文教学更不能离开生活,因为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既是事实,也是法则,应当以大语文观为指导,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向多彩的生活要素材、要激情、要技法,使学生记生活之事,抒体验之情,提高写作水平。
小学语文教师所要关注的重点内容,应该是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是小学语文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教学任务之一,而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但据调查,小学习作教学的现状正如一位作家用一副对联形容的情景: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横批:写不出来。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习作教学的重点是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评价能力等。小学生习作教学的方向是“要求学生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逐渐转变教师习作教学的观念,构建灵动习作教学模式“兴趣—体验—积累—表达”。
2.有利于学生语文学科能力的形成
灵动习作教学为语言建构与运用奠定了基础。在模仿习作中,学生会形成一种内部印象,为今后的习作学习提供好的模式。模仿是学生习作或者其他学习活动的需要。教小学生习作应把模仿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要在模仿中逐渐脱胎创新,进入独立写作阶段。
模仿心理学认为,模仿具有重要的智力价值。模仿不仅有利于再造思维的发展,而且为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模仿与创造的关系来说,模仿是创造的基础,没有模仿就没有创造,而在创造中也难免带有模仿的痕迹,即使作家也不例外。
浙江教育学院汪潮在其《语文教学专论》一书中这样论述,作文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大体经过三个阶段:其一,准备阶段。主要是识字量的增加和口头语言发展。其二,过渡阶段。从口述向笔述过渡以及从阅读向写作过渡。其三,独立写作阶段。而模仿写作是顺利完成过渡阶段的必经之路。因为“模仿能产生表象,因而从外部动作中分离出来,有利于保持动作的内部轮廓,成为日后形成思维的准备”(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语)。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灵动作文教学策略
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首要的就是模仿,陶行知先生说过:“模仿是创作的第一步,是习作的最初形式。”
1.在阅读中模仿,夯实表达的基础
作为教师首先要教学生进行模仿写作,模仿范文则是最基本的仿写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在模仿的过程中不能生搬硬套,要结合实际情况以及自身的想法进行写作。教科书上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很好的范文,应该教会学生走出课本表面,深入学习课本内部作文结构。学生应该模仿的是作文的写作思路,而不是单纯的一句话接一句话,要深入了解每篇课文的写作技巧。
比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就应充分利用这一点。在指导三年级的学生写《我的家乡景物》中,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学习,要求学生提前收集相关的资料,资料可以是文字与图片,还可以加入相关的媒体,将查找到的内容进行学习与交流,互相讨论和研究,不但可以增强同学们对家乡的了解与喜爱,还可以让同学互相表达自己的意见,提高交流与合作意识,在完善语言的同时,增强同学之间的感情,互帮互助,形成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提高,再引导他们进行写作。
2.在练笔中求真,锤炼表达的能力
模仿的最终目标就是能够运用模仿的技巧与思维,并加上自己的想法创作,正确而恰当地模仿,再融入属于自己独特而真实的情感,才会凸显“模仿、写真、创新”的平衡效果。
(1)创设情境,培养写真意识
为了学生更好地写作,应该尝试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写真意识,对学生在作文中模仿得恰当的地方进行表扬,同时标出学生自身的写真环节。鼓励的同时,进行适当的指导,使学生能够更快地将写真与模仿相结合,从而体会到写作的乐趣与快感。作文的素材来源于生活。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去,让学生从小圈子里走出来,走进多彩缤纷的社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用心灵感受生活,通过看、听、感受,激发起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使他们在愉快的心情中写出真实感人的好文章。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经常要求学生利用假期,跟父母或伙伴去超市、菜市场、景区等公共场所,体验一下当顾客、游人的感受,领略一下日新月异的生活气息;或参观、访问、浏览,了解社会变革的风貌和新事,观赏祖国锦绣山河,绮丽风光。例如,学生在写游记时,可以带学生游览美丽的森林公园,引导学生沿着小道一边走一边观赏每一处景色,通过看、听周围事物,俯瞰欣赏山下的一幢幢高楼大厦,了解变化,使学生心里充满新奇,情绪高涨激动,产生一种迫切要把它写下来的欲望。这样,学生就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写起来也就自然流畅。
(2)鼓励改变,教授写真模式
为了应和新时代的教育要求,传统而老套的一成不变的教育方式已经不再适用。当代提倡的是学生的自主命题,应鼓励学生在进行模仿之后适时写真,开辟和创新,同样在作文的文体方面也不强加要求,尽可能让学生随意发挥自己的特长,在后期指导教师进行作文修改的同时,也要严格和谨慎,不能以固定的思维模式评判每一篇作文。对于写真性很强的学生要善于鼓励,并在某种程度上适当补充其模仿性的学习技巧,而对于过度模仿的学生也不能加以批评,适时引导鼓励学生增加写真进去,使文章更丰富。
(3)打破思维,提高写真能力
在传统的模仿基础上,还要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写真能力,将自己的想法充分融合到已经模仿到的写作技巧和思维中,善于运用多种思维写作,同时大量积累词汇量。为了回归课本,教师还可以适当布置课后作业。比如,教完《穷人》这一课后,让学生对本节课的课文内容进行续写,这样既增加了学生对本篇课文写作方式的模仿能力,同时也增添了学生自己的想法和理解,使作文更真实。
3.在仿真中创新,激发表达的乐趣
在开始模仿之后,如果发现学生的写作能力逐渐上升,那么接下来就在模仿的基础上稍加变化,进行创新。
在教学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作文——运用写人的一些方法写一个印象深刻的人,要求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写人的作文,学生并不会陌生,关键是要突出人物特点,这样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了。在上课伊始,教师就设计了这样一个“人物外貌描写”的作文游戏——“猜猜他(她)是谁”。具体做法:让所有学生仔细观察班上一位同学的外貌,抓住主要特点写一段话,并注明写的是谁,然后教师抽出学生所写的段落进行朗读(不读姓名),让学生连猜4次。如果有一次猜中,就说明小作者观察和描写基本正确;如果连猜4次都没中,就说明小作者没有抓住特点,就“罚”他(她)站起来说一说自己的外貌特点。在这个游戏环节中,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课堂氛围比平日要活跃很多,也快乐很多。在一阵阵的笑声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这一堂课的人物外貌描写奠定了基础。
教师恰当的引导是学生在模仿写作的过程中进行创新的最重要环节。在模仿了优秀的写作思维与写作技巧之后,回归学生自我,填入真实情感。在模仿的教学中一定要时刻保持创新的教育,进而举一反三。教师一定要在引导过程中把握好模仿的“度”,杜绝学生在日积月累的模仿中产生依赖,锻炼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保持创新能力,不能完全依赖范文,让学生逐渐从模仿、写真和创新的过程中体会到写作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写作兴趣。
四、结语
模仿是学生写作的拐杖,模仿是创新的起点,模仿是创新的前提。我们拥护模仿,但我们要牢记陶行知先生说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观,模仿只是写作训练中一个起始阶段,其最终目的还是写真,有创造性的写作。总之,模仿是作文写真的必经之路,只有学会模仿,在模仿写作奠定了基础之后,才能寻求好作文的写真性、创造性,同样这一转变也需要恰当指导,合理分配,才能使学生的作文将“写真、模仿、创新”相平衡,久而久之,学生的语言积累会越来越丰富,自己写作就成了一件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