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语文要素,教好单元习作
2022-02-18吴冬凤福建省武平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364300
吴冬凤(福建省武平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364300)
语文要素是语文素养的基本组成部分与着手点,在单元导语、习题设计以及文本导读之中都有涉及。在小学语文的教学阶段,不但要培养学生的基本语文要素,还要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因此,语文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思想道德品质的重任。语文教师不但要对课程及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还要以单元的主题为核心,进而实现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一、语文要素与单元习作的联系
1.语文要素分布在单元板块之间
在小学阶段,为了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教材中针对单元重点要素的设计进行了全新调整,使其与单元板块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容,注重学生对表达方式的掌握,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准确表达主题思想,在进行课后习作设计时,引导学生将所学写作技巧运用于单元习作练习中。
2.语文要素对单元习作具有推进作用
语文要素有梯度地分布在各个单元的内容当中,并且与教学同步,逐渐进行知识的推进与延伸。学生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习一些表达方法,在日常的讨论与交流中进行总结和归纳,然后在课后的练习时可以尝试运用一些表达方法。比如,可以在范文中对表达方法进行领悟,对表达经验进行积累,以便在以后的习作练习中可以进行灵活的运用,呈现在纸面上,进而促进语文要素的落实。
二、语文习作的教学现状
在小学语文的写作训练过程中还存在着较多的困难。第一,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对日常生活没有进行细心观察,在习作的过程中无从下手,觉得没有什么可以写;第二,教师对学生的习作有字数要求,会使学生产生心理负担,有时会出现凑字的现象,导致学生天马行空地乱写;第三,在进行习作的写作时,教师有时会设计一些脱离学生实际与学生的发展特点不符的主题,使学生无从下笔;第四,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使他们不知怎样开头和结尾,对具体的事情也写不清楚;第五,习作向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对于习作也是比较头疼,有些还会产生厌烦心理。
三、语文教学中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的作用
语文要素指的就是构成语文的基本因素。以语文要素为中心来进行语文习作的教学,不但可以对教材的内容与课堂教学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还可以对教学目标和重点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在每一个单元的导读部分,都把具体的语文要素落到了人文主题上,这样,可以进一步帮助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掌握教学方向,具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时,要紧抓单元学习重点,将语文要素贯彻于课堂教学实践中,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对统编版语文教材实际教学的时候,要把语文要素与教学环节紧紧相扣。在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不但要与教材的整体框架紧密结合,还要在每一篇的文章讲解过程中把语文要素的要求进行较好的落实,进而建立一个高质量、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
四、落实语文要素教好单元习作的策略
1.把握单元习作和语文要素之间的关系对教学课堂进行科学设计
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材中,每一个单元前都设有导语,对本单元的要求和内容进行的一个简单阐述。与此同时,这也是对教师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内容时,将语文要素的讲解作为教学重点,除了要确保学生全面了解语文要素外,还要引导学生深入发掘单元习作与语文要素间的必然联系。在进行素质教育时,教师要充分掌握这种相互关系与其中的关联性,围绕这个中心来进行实际的课堂教学内容。在同一个年级的上下册教材中,语文要素既存在着内在联系,也具有差异性。在上册的教材中,语文要素教学多以培养学生对整体知识的掌握,教学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而在下册的教材中,多数会体现文章细节,如写法、感情、修辞手法等,并可以在写作的过程中灵活运用。从整体到部分,由浅入深,由理论到实际的一个过程。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内容时也要以这一点为中心进行教学,从整体上对上下册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把上下册中的语文要素关系进行梳理和归纳。在进行实际的教学时,可以对下册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还可以在学习下册的时候把上册的基础部分作为回顾。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时明确重点,对知识有一个系统的层次划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语文习作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在教材的设计上,随着年级的递增,呈现出螺旋式的上升特点。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也要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方法,对于语文教学中同一篇文章或同一种写作方法,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针对不同学习阶段调整教学内容。在基础阶段,教师应当注重阅读材料的选取,要选择一些特点突出、表达明确的文章作为课堂阅读素材。然后是提高阶段。要求学生在对文章的写作方法和文章细节中有一个较深的体会。最后,最终阶段。在学生对写作方法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掌握之后,要学会实际的灵活应用,把理论付之于实践。通过对语文要素和习作之间的关联性充分了解,教师以这个为主题,对每一课堂内容与教学重点、难点进行精心的设计,确保每一堂课都可以很好地把语文要素落实,真正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例如,统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我的拿手好戏》,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拿手好戏”讲述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可以是自己已经会的,也可以是正在学的,只要是自己认为能够驾驭的就可以。这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有的学生就会说:“我最拿手的是画画,可以把小动物画得栩栩如生”;有的学生会说:“我最拿手的是写字,我写的字参加过比赛,获得过奖状”等。这样,学生都踊跃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活动当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这种情况之下,教师再利用学生的这种热情,对教材的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其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事半功倍。把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可以让学生对语文要素有一个更好的落实,与实际相结合,可以使得写作手法得到运用,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建立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体系
根据统编版的小学教材编写特点,要想把单元要素落实好,不但要对整体的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设计,还要注重课堂实践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完成教育目标,适当调整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很重要。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旧的教学方法“重教太过”“教学分离”。为此,陶行知指出要废除注入式、填鸭式的教授法,教学方法必须革新,用新的教学方法取代旧的教学方法。而纵观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完全地跟从教材内容来进行课程的教授,按部就班地完成教材上的课后习题。这种教学方式不但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还会大大降低语文的教学效率。所以,对于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要想把语文要素落实好,一定要结合陶行知教育思路,对课堂的教学方式进行转变、革新,从建立一个系统的课堂教学环节着手。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要不断地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进而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的课堂教学体系。在一节课开始之前,可以进行课前导入,带领学生回顾单元导语中关于语文要素的相关知识,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课程内容,对语文要素进行解析,其中包括文章的结构、语言特点等,最后依据文章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比如,在学习《草原》一课时,文章主要以记叙文的方式讲述了作者的亲身经历,运用华丽的语句对草原美景做了详细描述。教师在这一课的教学中,首先要明确该单元语文要素——想象。在导语环节就对这个单元的学习提出具体要求,即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要充分发挥想象,在深入了解文章写作细节的同时,通过对阅读内容的有效延伸,大胆发挥想象,通过课文学习帮助学生提升习作能力。因此,在《草原》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围绕这一要求来开展。首先,让学生对导语内容进行思考,怎样才能既把文章内容落实,又可以进行合理的想象,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进而达到教学目的。其次,在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之后,就可以对内容进行正式的讲解,依据语文要素要求以及记叙文的特点,对主要的风景进行细节描写。还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合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充分发挥他的引导作用。学生根据文章的阅读和对草原风景的想象提出场景中的元素,例如,无边无际的绿色海洋与五彩缤纷的鲜花相呼应,还可以加入一些动物叫声等元素。学生进行叙述,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完成学生的想象,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看见自己想象中的情境,最后以讨论的形式来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让学生对自己的故事进行演示。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小学生的习作道路还很漫长,所以,需要教师把语文要素与习作进行很好的结合。以学生为主体,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引导学生进行习作素材的积累,鼓励学生自主创作。使学生通过细心观察生活,提高自主创作能力,进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