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视角下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2022-02-18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2年9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民办高校育人

朱 彤 温 娜

一、“三全育人” 的基本特征

“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既是对当下育人项目、载体、资源的整合,又是对长远育人格局、体系、标准的重新建构。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三全育人”特征如下。

第一,一致的育人目标。“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要求全员参与教育过程,这就要求参与教育过程的所有人形成一致的教育目标。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强调,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

第二,协同的育人生态。“三全育人”客观上要求形成协同的育人生态。而要想获得比较理想的教育效果,就必须形成一个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在这样的育人生态中,有积极参与、相互配合的各种育人主体,有相互认同的育人价值追求,有方向一致的育人合力,有及时有效的纠偏机制,有不良行为的惩处制度,有榜样示范的褒奖制度等。

第三,跟进的育人过程。全过程育人要求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整个过程中都要有人跟进,要有积极的施教者、正向的教育内容、相互衔接且层层递进的教育环节。

二、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

(一)全民创业教育未能融入全民教育体系

相关资料显示,目前70%至80%的高校只开设就业指导等理论课程,并不注重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的培养。一些学校在开设创新课程时不注重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导致大学生只是被动学习创新创业理论。此外,大部分私立高校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结合起来。而部分民办普通高校只培养有创业想法的学生,但这类学生仅仅占比不到10%。一些高校认为没有必要对所有学生进行创新思维方式的教育。部分民办高校在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项目的过程中,并没有针对如何选择高质量的项目进行讲解,仅仅是停留在一些大众的、难度较低的项目的讲解。这导致很少一部分学生能在毕业后成功创业,因为大部分学生不能抓住科技性、前瞻性较强的市场。相对落后的教育理念导致了民办高校创新意识教育发展缓慢。大多民办高校缺少具有发展性的教育理念,并且相关教师的创新创业意识也相对较弱,忽视了创新对于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从而使得创新创业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

(二)师资问题

师资问题是民办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具体表现在拥有高层次学历学位的教师数量不多、教师科研能力水平不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不强、缺少校外师资力量。同时受创业经费和指导教师能力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学校创新创业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仅在校内接受创新创业理论教育的学生难以达到社会要求。

(三)民办高校缺乏创新创业指导课程资源

如今,多数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学模式相对单一,或者就业指导课程只提供重要的理论知识,但在顶层课程设计上并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体系。大部分民办高校的共同弱点是缺乏一系列有特色的符合本校实际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这妨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长期开展,从而导致难以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观念、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人才。同时,符合学生需求的、能够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创新创业教材较少也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四)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保障体系不完善

民办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需要优质服务体系的支持。部分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结构还未得到完善,有效的管理措施也未能在其中发挥作用,管理机构缺乏实践经验。众多民办高校缺乏对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的鼓励及扶持政策,而且高校学生也缺乏进行创新创业所需要的资金支持和激励政策。相当一部分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还停留在理论上,并未取得进一步的发展,缺乏实际经验来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进步。

三、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路径

近年来,在国家创新创业热潮的推动下,我国各大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整体开展以及学术科研领域呈现了蓬勃发展的态势。当前,已经发表的众多创新创业教育学术研究报告及相关文章,对创新创业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当前的社会发展环境下,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理念,已经从教育模式、课程建设、有效路径等方面为众多高校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2]。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现全员育人

教师为学生创新创业保驾护航,是学生创业的基本保证。高校若想开展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教育,必须加快建立一支技术水平高、专业性好、能力强、业务强的创新创业优秀师资队伍。首先,学校领导要将提升创新创业教师团队的教学水平作为首要任务,从不同专业选拔优秀教师,通过日常培训、科研学习、到相关企业培训等一系列的方式提高教师的能力。其次,教师可通过“走进去看”“深入去学”,在企业中学习基本管理创新知识,收集并分析各个企业创新创业内容的近期和往期数据,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同时教师也可合理运用各企业的资源,选择拥有创新创业教学资格的优秀企业家、创业指导员和校外教师,以指导学生,给学生开设专业的创新创业讲座,让学生对创业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增强学生的创业能力和信心。参与教育工作的人员还包括在校全职教师和校外创新创业导师,相关组织机构包括创新创业学院、党委、团委及其他各个部门。创新创业学院应提前对学生毕业之后所要面临的就业问题、市场需求人才类型、用人单位满意程度、校企合作等进行广泛调查和全面总结,设计更多关于创新创业的发展计划,敦促学校优化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将其认真贯彻落实。开展不同的创新创业教育,学生管理部门要有效且充分地发挥自己部门的职能和作用,加快拉近学生与企业的实际距离,开展不同的创业活动和课外宣讲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及国内的各种各样的创新创业竞赛,同时通过校园网络平台系统宣传各项创业优秀事迹,为学生举办经验分享交流会,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培育创新创业文化的新高潮。

学校党委、团委应该提升民办院校辅导员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力。辅导员作为最了解学生情况的人,应努力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结合创新创业精神,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积极的支持。学校应聘请专业导师,使之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向学生分享实践经验。在实践教育过程中,要把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进行有效结合,充分发挥二者的共同作用,实现全员创新创业教育。

(二)优化课程教学体系,实现素质教育

建立学校、相关部门、企业“三位一体”保障机制,设立完全有效的循环系统与机制,从而有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第一,起始计划应由公共部门完成。相关部门可发布一系列关于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见,加强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监督。企业应实时设立消息交换平台。往常,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当中,企业具有创新创业教育信息供给者、指引者与接收者的身份。当接收到有用的信息时,需实时反馈给高校,使学校创新创业指导与社会需求相协调,实时有效。学校能够给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人才支持,企业为学校提供资金与实践阵地[3]。

当然,创新创业教育的“主战场”与根基一定是学校。学校应使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每个步骤,建设内容完善的学科系统,让创新创业教育的观点融入职业教育,打造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高校应设立创新创业管理部门,不断加强与学生的联系、沟通。高校还要积极与相关部门和社会沟通交流,不仅要使相关部门的政策有效落实到学校,而且要将学校的需求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以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高校要对当今创新创业的发展动向进行及时的了解,搭建与企业沟通的桥梁,提高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不断满足企业需求。学校要牢牢把握创新创业发展大方向,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第二,学院应该设立一个致力于研究创新创业的办公室。学院在协调好与其他教学管理机构的关系的同时,还要成立一个创新创业办公室,通过改革课程专业体系和创新创业教学方式,确保学生能够及时接收到有用的信息,确保有效性和时效性,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交流和实践的平台。

第三,高校要建立起自身的创新创业型教师发展中心。学校要注重创新创业研究教师团队能力的提升,在不断提升教师专业教学水平的基础上,更要提升其创新创业教学水平,从而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得到完善和发展。

(三)筑牢实践平台根基,实现实践化育人

高校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发起者和实施者,要发挥“领头羊”作用,与时俱进地完善课程安排、推进创新创业课程进校园,完善制度安排、优化师资力量,开展宣传组织工作,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相关部门是当之无愧的创新创业育人体系推动者,需发挥政策优势,提供政策保障,为创新创业育人把好舵,为学生创新创业与就业打开通道。企业作为学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合作伙伴,需要发挥资源优势,加强与学校的合作与对接,为学生的实践提供真实的场地及实操条件。

学校在教育规划和教育目标上注重培养创新创业人才,通过合理配置学校资源,发挥各部门优势,细化分工,构建高效的培训机制,形成运行顺畅、分工明确的综合性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训体系。

从工作角度上看,创新创业教育主要通过两个平台来实现人才的培养。第一,在教育规划和教育目标两个方面重视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学校通过相关创新创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配置,尽可能地发挥各部门的绝对优势,并细化结构、分工合作,从而构建高效的培训机制,形成运行顺畅、分工明确的综合性创新创业教育培训体系平台。第二,通过协作机制培养人才。高校需要与相关部门和企业建立良好的互惠合作关系,以形成三方相互促进、相互扶持的合作平台。该平台以高校为核心,同时明确三者需要完成的任务及规划方案、工作步骤、必要职责,及时制定切实符合三者共同利益的合作计划,实现合作共赢,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从结构上看,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内部平台主要由校级管理平台、课程平台、教育平台、教师平台、实践平台、信息平台等组成。校级管理平台负责内部和外部组织之间的协调与合作,不同平台侧重不同功能的实现。

综上所述,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继续发展,需坚持以“三全育人”理念为指导思想,通过具体分析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过去经验,创新探究新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事业发展的新路径,实现教育的创新升级。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民办高校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民办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关键因素指标体系研究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焦虑研究——基于社会支持视角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