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价与质量管理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022-09-06穆亚荣
穆亚荣
我国教育已由规模扩张转向内涵提升,教学质量成为社会评价学校办学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学校开展的各项教学活动是教学质量的动态体现,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全面提高各方面素质的过程。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学校领导、各级监控主体及全体师生的配合,每个角色都应该严格按照职责要求,认真负责地落实好本职工作。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才能确保教学过程各个环节有序运转,不断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一、教学评价与质量管理监控的重要性
教师教学评价主要是根据学校规定教师应承担的教学任务和应达到的目标,按照一定的程序,利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广泛收集评价信息,对教师个体的教学工作质量、教学全过程及预期效果进行价值和事实判断,通过评价过程的反馈,发挥教师教学评价的导向、激励和改进功能[1],以提高和改善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活动水平。
加强教学评价与质量管理监控,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是学校提高教学整体质量最有效、最便捷的途径。课堂教学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其质量效果将会直接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产生重要影响,而采用客观公正的课堂教学评价,既能够使教师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对课堂教学具有导向、改善等积极作用,从而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二、教学评价与质量管理监控存在的问题
(一)对教学评价与质量管理认识不足
调查显示,部分教师认为教学评价与质量管理形式大于内容,注重目标评价,忽视过程评价,通常以“敷衍了事”“应付”的态度对待教学评价,而且评定结果与职称、评优考核相结合,容易使教师对教学过程评价和质量监控产生抵触情绪,发生误解,难以达到教学评价真正的目的。
(二)评价指标科学性不足
教学评价和质量管理监控是一个逐层向下监控,逐层向上负责的管理系统。经调查,部分学校缺乏有效的评价制度和保障机制,教学评价指标不明确,缺乏科学性。部分学校重评价轻指导,重发现问题轻解决问题,评价工作停留在找毛病阶段,仅通过几次听课简单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定,不能发挥教学评价与质量管理的积极作用。
(三)同行评价创新性不足
部分学校教学评价方式大多限于专家课堂听课、检查相关的教学文档资料等,对于如何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则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同行教学评价队伍建设存在年龄、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成员大多是离退休老教师,年龄偏大,来源单一。同时,随着现代化技术和知识信息的快速发展,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育政策出现,教育改革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在不同程度地加大,部分老教师缺少新思想、新观念,与青年教师之间会存在教学方法和理念上的分歧。
(四)学生评价真实可靠性不足
学生评教在教学质量评价中占有一席地位,但是学生评教主观性较强,存在盲目性。学生评价教师停留在教师是否严厉、要求是否严格、是否符合自我喜好等表面问题上。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专业性比较强,学生很难公正、客观地进行评价。因此,学生评教只能作为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的一种参考,不能作为决定性的评教结果。
(五)评价过程完整性不足
教学评价中,“评”和“价”的把握力度不当,过于重视“评”。监控环节偏向于“监”,忽略“控”,评价的结论是终端的,而不是发展性的。从不同层面上收集到评价信息后,未能及时对信息进行有效全面的分析和反馈,部分学校甚至存在教学评价过程不完整、教学评价结果的反馈不顺畅等现象。
三、构建教学评价与质量管理监控体系
(一)建立组织机构,全面落实教学质量监控
从教育管理理念出发,建立由专家组织(决策机构)、行政组织(执行机构)和督导组织(评价机构)构成的教学评价系统(见图1)。
图1 教学评价与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教学管理专家组织由学科带头人、教研室主任组成,主要对教学工作中一些重大问题开展研究、咨询、指导、决策等;教学管理行政组织由学校教导处、教研室等处室的人员构成,主要行使教学管理的行政职能;教学督导组织,作为教学管理系统中处于决策与执行机构之间的一个中介组织,主要对学校教学工作及质量行使监测、评估、反馈与督导等职能。各级组织机构各负其责,又密切联系、彼此协调,为科学、有序、规范、高效地开展教学管理工作提供组织保障[2]。
(二)构建科学合理教学评价与质量管理监控体系
学校的评价体系主要包含两部分。一是决策组织系统,二是收集、评价系统。收集、评价系统主要分为四种:自我评价、专家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见图2)。自我评价是从评价对象自我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学方式、教学改革的掌握,自身教学优势和弱势,以及遇到的困难和疑惑,自我发展要求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与评价。专家评价是学校专家对教师教学过程中课程设计的可行性、教学材料的实用性、教学辅助工具的有效性,以及授课过程中是否能够活跃学生的思想、是否既能传授知识又能培养能力的评价。同行评价是同行教师评价授课教师是否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是否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能否使其传授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素质和综合应用能力。学生评价是学生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课堂管理、教学辅导,以及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影响等诸多方面的评价。
图2 教学评价与质量管理监控体系
四、教学评价与质量管理监控实践策略
(一)建立个性化教学评价标准,加强教学质量监控
教师教学评价过程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还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有利于教师发展的评价标准。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评价核心组成部分,必须梳理清楚“为什么”“谁来评”“评什么”“怎么评”四个方面问题。第一,教学评价要明确“为什么”,确定评价目的和评价对象。根据不同评价对象学科背景、专业基础、教学理论水平不一致等现象,评价的目标和要求侧重点不尽相同,评价指标的权重也应该不同。对于刚入职的教师,评价目标重点定位于师德的培养、教学技能的掌握和专业知识的运用,对于教学经验则不能要求太高。第二,教学评价必须明确“谁来评”。被评者需要虚心接受评价者的参与和评价。评价者一般选择专业背景相似,既掌握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又掌握先进的评价理念,公平公正,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第三,评价对象需要知道“评什么”。评价者需要了解评价对象背景,查阅评价对象的教学档案或教学活动过程性材料,在了解评价对象教学设计与内容、重点难点、教学策略、教学手段等信息后,制定个性化的评价标准,并告知评价对象[3]。第四,关于“怎么评”,通过自我评价为主、专家评价和同行评价为辅的评价模式,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或实践活动。
(二)强化教师质量管理意识,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教学评价需要严密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全方位、多角度评价教师,规范教师的行为习惯,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学校关于教学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制度文件,开展相应的研讨活动,提升其教学质量意识。教学的常规管理离不开深入细致的检查,教学检查是教学管理中的一种质量控制方式。教学检查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检查,另一种是随机检查。通过检查,学校不但能够了解一线教学动态,为各种管理决策和实施方案提供依据,而且能够督促教师执行常规教学活动,不断改进教学工作,保证教学质量。为了更好地使教师明确教学检查目标,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需要共同参与规则制定,增加制度的透明度,使教师了解和体会教学检查目的,避免产生分歧和误解,消除教师抵触心理,做到教学管理工作规范化。除此之外,学校领导和管理工作者需要具有敏锐的眼光,要在日常教学检查过程中,发现教师的潜力和闪光点,善于发现问题,并能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做好纠正问题的跟踪和后续改进,组织校内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成立专门的研究小组,根据学科特点,研究学科前沿问题,指导、督促和检查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三)正确引导学生评价,完善教学质量监控
学生作为学生评价的主体,能否认真对待,积极参与,是学生评价工作能否真正发挥作用的关键[4]。学校应该大力宣传和引导学生,使学生了解评教的真实目的——客观反映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师教学水平不断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一切为了学生,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人翁地位,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激发学生更好地出谋划策,避免单一的评教方式。可采取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网上调查、召开学生座谈会、不定期对学生进行家访等多种方式开展教学质量监控,从学生家长那里获取部分真实的评价信息,使学生评价制度更加科学完善。
(四)建立反馈机制,形成教学质量监控闭环
教师的评价以自我评价为主,学校领导、同行、学生及家长共同参与综合考评,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教学评价信息,及时进行分析整理,归类后进行反馈,使教师“以学定教”,学生“以疑促教”,从而达到教学质量监控的目的。学校将评价结果反馈给评价对象,对授课教师实行激励机制,对有不足之处的教师,通过个别谈话或书面形式指出,提出改进意见;教师结合反馈结果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并及时改进教学工作;教学管理人员负责检查改进情况,跟踪检查改进效果;学校领导密切关注后续发展,最终形成教学质量监控闭环。
综上所述,学校的生命线是教学质量,学校的永恒主题是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应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和质量管理监控体系,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和质量监控,建立能够自我管理、自我诊断、自我改进、自我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和持续改进机制,促进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对教学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保障,实现对教学质量有效的监督、检查、评估、指导,保证满足教师和学生个人全面发展的需求,不断改进人才培养方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