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壮族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022-02-18莫敏敏

教育观察 2022年21期
关键词:壮族幼儿园幼儿

莫敏敏

(南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广西南宁,530299)

壮族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壮族民间文学、音乐舞蹈、传统节日等都蕴含着富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1]。壮族文化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必要将丰富的壮族文化融入广西幼儿园课程,使幼儿从小了解壮族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增强幼儿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归属感。[2]这样也利于幼儿园形成办园特色,促进幼儿园的发展。

一、幼儿园壮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价值分析

(一)有利于传承与保护壮族文化

学校是传递和保存文化的重要场所,学前期是幼儿接受民族教育的奠基阶段,是幼儿萌发民族意识和形成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关键期,幼儿园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具有必要的义务与责任。广西的幼儿园应充分利用壮族文化课程资源,有意识地在幼儿园课程中融入优秀壮族传统文化,开发与创造具有壮族特色的幼儿园课程,使幼儿从小受到优秀民族文化的浸染,形成民族意识,具备民族精神,同时使优秀民族文化得到保护和传承。

(二)有利于创建民族特色幼儿园

幼儿园课程的构建首先要考虑课程的适宜性、文化性与生活性。[3]《纲要》也强调,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1]这体现了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教育对幼儿园的发展极其重要。园本特色课程可以保障幼儿园的办园质量和办园效益,促进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广西的壮族文化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情,为广西的幼儿园提供了丰富的特色文化资源。因此,将壮族文化有意识地融入幼儿园课程,有利于创办具有民族特色的幼儿园,促进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

(三)有利于促进幼儿多方面发展

1.促进幼儿身体素质的发展

壮族有着丰富有趣的传统体育项目,涉及走、跑、跳、攀爬等基本动作。在幼儿园中开展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幼儿的身体素质,还能充分锻炼幼儿的大、小肌肉。例如,幼儿园可将壮族的抛绣球、踢毛毽子、三人板鞋、跳竹竿等传统体育项目与体育活动结合起来。幼儿参与上述体育活动,可以锻炼平衡性、灵活反应能力,以及提升大、小肌肉运动等能力。同时,这还可以给予幼儿更多接触壮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机会,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强身健体,感受壮族文化的魅力。

2.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壮族文化与幼儿园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各领域有密切联系,对幼儿的认知发展起促进作用。例如,壮族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让幼儿从小了解与学习壮族的民间文学,能够拓展幼儿的词汇量,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壮族的民族建筑与传统手工艺品也蕴含了丰富的科学、地理知识,幼儿园可将其渗透到课程中,渗透到一日活动中,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开阔幼儿的视野。

3.促进幼儿道德品质的发展

壮族的民间文学、风俗习惯和传统节日体现了壮族人民勤劳苦干、尊老爱幼、勇敢无畏的道德品质。幼儿园开发与利用充满德育思想而又生动活泼的民间文学,可以让幼儿潜移默化地接受道德品质教育,同时,更加深入地理解、传承壮族文化。

4.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

壮族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民间艺术资源,其为幼儿提供了独特的审美教育资源。例如,壮锦中有精美的图案与花纹。幼儿通过认识、欣赏和体验壮锦制造,可以了解色彩搭配的原理,感受其中的色彩美,学习一定的装饰技能。壮族人民能歌善舞,唱山歌是壮族人民的兴趣爱好。山歌音调高亢、节奏自由,幼儿园将壮族山歌文化融入课程,可以让幼儿从小在这样的艺术形式中耳濡目染,提升幼儿对美的感受与欣赏能力及歌唱表达的能力,培养幼儿的艺术情操。

二、幼儿园壮族文化课程资源的内容

(一)物质文化资源

壮族的物质文化资源丰富。人文景观有花山崖壁画群、刘三姐故里等。壮族的建筑也颇具特色,如干栏式建筑,这是广西古代人民的主要住房形式。[4]壮族的传统工艺主要有剪纸、织锦、刺绣、印染等,手工艺品也有壮锦、绣球、铜鼓、木琴等。壮族的传统服饰以蓝黑色为主色调,独具特色。壮族的特色美食有五色糯米饭、莲花发糕、竹筒饭、大肉粽等。

(二)精神文化资源

壮族的精神文化资源主要包括壮族节日与习俗、壮族民间文学、壮族歌舞等。壮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三月三”歌圩节、“牛王节”等。[4]其中,“三月三”歌圩节是壮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节日时人们开展对山歌、抛绣球、跳竹竿舞等活动。壮族还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如民间故事《刘三姐》《月亮奶奶》,童谣《掰子掰》《水母鸡》等。壮族流传的经典民间音乐有《什么水面打跟斗》《多谢了》《壮家敬酒歌》《壮家娃》等,民间舞蹈有“蚂拐舞”“捞虾舞”“采茶舞”“扁担舞”等。壮族的体育活动花样繁多,如赛板鞋、抛绣球等。

综上所述,壮族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将这些优秀的物质文化资源与精神文化资源加以筛选,合理地开发与利用至幼儿园课程中,可创造出具有壮族文化特色的幼儿园课程,使壮族文化得到保护和传承。

三、幼儿园壮族文化课程资源利用的策略

中国幼儿园课程的管理已走向多元化和自主化,而且会进一步朝这个方向发展。[5]这是当今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呈现的发展趋势。广西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作为民族地区的幼儿园,广西的幼儿园应重视将壮族文化的精髓与幼儿园课程内容融合起来,自主开发独具壮族特色的园本课程。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园应遵循幼儿教育的基本原则,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整合幼儿园、社区、家庭的壮族文化课程资源,将壮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至幼儿园环境创设、五大领域活动、主题活动、区域活动中。[6]

(一)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融入壮族文化课程资源

《纲要》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1]幼儿园环境是一种潜在的课程资源,幼儿园要在环境创设中体现壮族特色,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了解壮族文化,感受独特的壮族风情。因此,教师在创设幼儿园环境时,应有意识地将幼儿园室内外的墙面、门窗、走廊和楼梯等空间环境充分利用起来。首先,可以在幼儿园公共区的墙壁粘贴有关壮族文化的图片,如有关干栏建筑、风雨桥、壮族服饰等。在走廊上悬挂壮族的传统手工艺品,如壮锦织品、绣球、扎染成品、铜鼓等,设置“壮乡长廊”。其次,可以在活动室内外的天花板悬吊带有壮族元素的吊饰,如将幼儿扎染的布条串联成挂饰,或将幼儿手工自制的绣球、铜鼓、香包等作品吊挂在天花板上。最后,可以在幼儿园的户外活动场地投放壮族传统体育项目器材,如竹竿、绣球等,供幼儿在户外活动时进行壮族体育活动。总之,幼儿园的环境充满浓郁的壮族特色,可以使幼儿全面感受与体验壮族文化的魅力,受到壮族文化的熏陶。

(二)在幼儿园五大领域活动中融入壮族文化课程资源

幼儿园课程按领域可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五个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纲要》提出,幼儿园可“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1]。因此,幼儿园应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发展水平,在幼儿园的五大领域活动中融入壮族文化课程资源,引导幼儿在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中接受民族文化教育,充分利用壮族文化的教育价值,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第一,健康领域。教师可以组织开展关于壮族特色美食的活动,向幼儿介绍壮族特色美食,如在活动中展示油茶、糍粑、五色糯米饭、竹筒饭等壮族特色美食,邀请幼儿品尝与制作。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幼儿了解壮族美食的特征,了解食材及其营养价值,不仅能够让幼儿感受壮族的饮食文化,还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教师还可以组织壮族民间体育活动。首先,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与动作发展水平的壮族体育项目,如抛绣球、竹竿舞、“赶小猪”等,让幼儿在愉快的体育活动中锻炼身体,培养幼儿对壮族体育活动的兴趣。

第二,语言领域。教师可以选择符合幼儿认知水平的壮族民间文学,如刘三姐的故事等,使幼儿了解壮族的歌圩文化,引导幼儿学习刘三姐勇敢坚毅、不屈不挠的精神。除此之外,教师要引导幼儿学习壮族的日常用语,鼓励幼儿与同伴尝试用壮族语言进行简单交流。这样不仅可以让幼儿感受壮族语言的魅力,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还有利于壮族传统语言的保护与传承。

第三,社会领域。幼儿园可开展关于壮族文化的社会活动,引导幼儿了解壮族的历史、手工艺品、节日及传统习俗,带领幼儿体验壮族浓厚的节日气氛,感受壮族的风土人情。例如,幼儿园可开展关于壮族“三月三”节日的社会活动,引导幼儿了解“三月三”的由来以及节日的风俗习惯。除此之外,幼儿园还可以向幼儿介绍壮族的民族服饰、特产及传统手工艺品等,让幼儿通过观察与体验,进一步感受壮族文化的深厚底蕴,萌发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认同感。

第四,科学领域。壮族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涉及建筑、器具等方面。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了解壮族的干栏建筑,了解其建筑材料、结构及建筑的设计意图;可以带领幼儿了解壮锦、绣球、金鱼帽等。将这些知识融入幼儿园科学活动中,不仅可以让幼儿了解周围环境,还可以拓展幼儿的精神视野,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第五,艺术领域。壮族有种类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如壮族山歌、壮族舞蹈、壮族手工艺品等。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对山歌的音乐活动,带领幼儿学唱壮族民歌,引导幼儿分别扮演“小刘三姐”与“小阿牛哥”,鼓励幼幼之间、师幼之间互对山歌,感受壮族山歌的趣味性和壮族民间艺术的魅力。其次,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学跳壮族舞蹈、表演壮族戏剧。例如,带领幼儿跳蚂拐舞、捞虾舞、师公舞等,让幼儿通过舞蹈体验壮族人民的生活,感受壮族人民欢乐。最后,在美术活动上,教师可以组织幼儿绘制有关壮族文化的画作,如画壮乡风景、设计壮族服装、画花山崖壁画等。还可以组织幼儿尝试制作壮族手工艺品,如制作绣球、扎染、香包、铜鼓等。这样可以在美术教学中提升幼儿的创作与审美能力,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通过以上活动,将壮族的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形式融入幼儿园艺术教育,可以使幼儿感受与体验壮族的艺术魅力,陶冶幼儿的艺术情操,提升幼儿对美的感知、创造与表现的能力。

(三)在幼儿园主题活动中融入壮族文化课程资源

幼儿园的主题活动是按照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经验,整合幼儿各领域的经验,围绕一个主题来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幼儿通过参与幼儿园主题活动,可以获得较全面、多样的经验。幼儿园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中人们喜闻乐见的壮族文化开展某个主题活动,从而引发幼儿自主探究有关知识的积极性。例如,幼儿园可以“三月三”节日为主题,组织“多彩的三月三”主题活动,设计具有壮族特色的一系列活动。在主题活动中,第一,引导幼儿了解壮族“三月三”节日的由来和风俗习惯,感受壮族的风土人情;第二,讲述刘三姐的故事,让幼儿了解歌圩文化,学习刘三姐勇敢坚毅的精神;第三,带领幼儿学唱壮族山歌,学跳壮族舞蹈,制作壮族手工艺品;第四,组织幼儿认识五色糯米饭的材料,学习提取染料制作五色糯米饭,师幼共同品尝美味的壮族美食;第五,开展壮族传统体育活动和民间游戏,进一步培养幼儿对壮族文化的热爱之情,让幼儿深入了解壮族民俗文化的内涵。

(四)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融入壮族文化课程资源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幼儿在一日活动中与环境和材料相互作用的自主活动形式。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有自主选择、自主创造、自主游戏的权利,不同幼儿的兴趣爱好能在进行区域活动时得到满足。教师应当重视区域活动的价值,将壮族文化元素融入区域活动,幼儿可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活动,自主探索壮族文化,体验不同的壮族风情。例如,在表演区,教师可为幼儿提供壮族服饰、壮族的乐器、壮族的劳动工具等道具和材料,鼓励幼儿大胆地进行创作表演,在表演中形成民族认同感;在建构区,教师可投放积木、竹棒、稻草等材料,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运用材料搭建壮族的民间建筑,培养幼儿的空间思维能力,锻炼其精细动作的发展;在美工区,教师可投放宣纸、黏土、彩线、碎布等工艺材料,为幼儿提供自由创作的机会,让幼儿尝试制作壮族的手工艺品,在动手操作中体验传统工艺文化的魅力[7];在生活区,教师可投放糯米粉、糯米、红薯、米粉等食材,引导幼儿制作壮族特色美食,培养幼儿自我服务与自主独立的能力。

(五)整合幼儿园、社区、家庭的壮族文化课程资源

《纲要》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1]幼儿园要想成为“开放型”幼儿园,要想教师成为“开放型”教师,就应该做到教育资源“走出去,引进来”。因此,幼儿园要密切与家庭、社区合作交流,有机整合幼儿园、家庭和社区的教育资源。首先,幼儿园可以定期开展关于壮族文化的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到幼儿园里与孩子一起参加壮族文化主题活动,如亲子“竹竿舞”、亲子“对山歌”、亲子“抛绣球”等活动。这类亲子互动不仅可以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而且可以丰富家长对壮族文化的了解与认识,使家长进一步关注壮族文化的教育价值,提升将壮族文化融入幼儿教育的意识。这样可以更好地进行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的民族教育。其次,幼儿园也可以带领幼儿外出游学,参观当地民族博物馆,拜访当地具有壮族特色的名胜古迹。幼儿园还可以邀请壮族民间艺人到幼儿园里传递壮族文化,如邀请壮剧演员到幼儿园进行壮族戏剧演出,邀请壮族手工艺人到幼儿园教幼儿做手工艺品等。通过以上的途径,幼儿园、家庭、社区形成合力,三方面的教育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为幼儿带来丰富的壮族文化教育。幼儿通过亲身实践与参与,更加深入地了解壮族文化的发展与形态,深切地体会壮族的特色与魅力,有利于提升幼儿对壮族文化的兴趣,增强幼儿的民族自豪感与壮族文化自信。

总之,壮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历代壮族先民为后代留下的智慧财富。幼儿园壮族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各方的支持与鼓励才能顺利进行。重视幼儿园壮族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助于壮族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也有助于幼儿园形成办园特色,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壮族幼儿园幼儿
壮族嘹歌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我爱幼儿园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欢乐的幼儿园
“壮族三月三”来对山歌
爱“上”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