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心理剧在现代高校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2022-02-18周的玲

科学咨询 2022年10期
关键词:心理剧班委辅导员

周的玲

(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合肥 230601)

近年来,校园心理剧在全国高校广泛兴起,被视为高校学生管理的有效方法,成为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心理剧的内容贴近学生实际,形式灵活多变,为高校学生和老师提供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平台,对于高校班级建设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校园心理剧的内涵与特点

(一)校园心理剧的内涵

心理剧是由奥地利精神病学家莫雷诺创立的一种治疗心理问题的特殊方法,通过让参加者扮演特定角色,在特定情境中将内心冲突自发流露出来,在表演过程中参加者们会释放出自己的情感和情绪,从而缓解内在的心理压力,最终解决心理问题。心理剧的本质是借助特定角色的扮演,将个人的心理状态通过舞台表演的形式呈现出来。

校园心理剧是在心理剧的基础上产生的,通过戏剧、话剧、小品和游戏等形式将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通过演出者在舞台上表现出来,让表演者和观众都能学会如何正确地看待和解决心理问题的一种团体心理治疗方法。这种办法不仅能让表演者和当事人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而且能够让全体在场的学生都学会正确处理自己的心理问题。校园心理剧常用的表演技术有:角色扮演、角色互换、旁白和镜像法等,利用这些技术寓心理教育于娱乐活动之中,符合了现代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特点,是现代高校班级管理可采取的有效办法。

(二)校园心理剧的特点

1.题材贴近学生

校园心理剧的题材都来源于学生在校园里的真实生活,通过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一些典型的问题真实地在舞台上呈现出来,将在生活中容易被忽视的细节在舞台上凸显出来,促使表演者和观众去关注这些问题,促使当事人去思考自己的处理方式是否正确,促使观众去思考如果自己遇到这些问题该如何处理,大大增强校园心理剧的教育效果和治疗效果。

2.形式丰富多样

校园心理剧可运用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情景剧、舞台剧、话剧、小品、相声和游戏等,利用这些形式将同学的内心冲突和情绪反应在舞台上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形式的多样性,使校园心理剧便于组织,形式活泼,能够满足多类学生的心理需求;使得校园心理剧能够集教育性、娱乐性和发展性为一体,增强广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品质。

3.寓教育于娱乐

一部完整的校园心理剧应包括剧本、导演、演员、表演技术和舞台等元素。剧本为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导演为辅导员或心理咨询师,演员为学生,表演技术有角色扮演、角色互换、旁白和镜像法,舞台应包括布景、化妆、服装、灯光和道具。融合以上元素,采用情景剧、舞台剧、话剧、小品、相声和游戏等形式的校园心理剧能够形成“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让广大学生在欢乐中受到启迪,在无形中受到教育。

二、高校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

一方面,随着整个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生存的环境越来越好,一直被父母呵护着长大的他们就如温室里的花朵,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来到大学这个“小社会”里之后,没有了父母的庇护,他们没有能力去独自面对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另一方面,大学里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与中小学有着极大的差别,来到新环境的大学生需要学会自主学习、自主生活,学会合理安排学习、活动和休息,学会处理与有着不同生活习惯的室友的关系、与有着不同个性的同学的关系,学会处理恋爱问题,到了高年级的他们还需要面对择业和就业等方面的问题,种种原因使得高校学生产生了很多心理问题。据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有15%~20%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以安庆师范学院为例),主要表现在过于担心未来、学业忧虑、人际关系苦恼、感情受挫和就业困难等方面。严重影响大学生正常学习和生活的心理问题成为了班级管理的一大障碍。

(二)对“大学”认知偏差,班级学风不浓

高中时代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努力学习,过分渲染了大学生活:大学是天堂,课很少,想上就上,不想上就不上;没有课后作业,平时也没有考试;大学里可以谈恋爱……。这些渲染让很多学生对“大学”形成了错误的认识,他们以为上了大学就意味着自己将来就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以为大学里只要稍微学一学就能取得不错的成绩,顺利拿到学位证和毕业证;以为不挂科就是大学学习的最高目标,以“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来要求自己。错误的认识会产生错误的行为,对“大学”错误的认识使得大学生忘掉了自己还是一名学生的身份,忘掉自己最主要的任务还是学习,以与辅导员、授课老师斗智斗勇为乐。

(三)学生过于崇尚个性自由,无视班级规章制度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普及,现代大学生处于一个网络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90后”的他们几乎人人都拥有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等智能设备,随时随地能够上网,了解当下的时事热点。在他们看来,年轻人应该个性张扬、耍帅耍酷、搞怪另类,而且他们都已经是成年了,知道怎么去管理自己,不需要辅导员老师的指导,不需要班级规章制度的束缚。“无规矩不成方圆”是千百年来亘古不变的真理,大学生凸显个性和搞怪另类的行为是与班级规章制度相违背的,严重影响了整个班级的管理,给班级管理带来极大挑战。

(四)学生集体意识不强,班级凝聚力弱

一是现在的“90后”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成长环境使得他们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都比较独立,团体合作意识弱;二是大学没有班级固定的教室,除了上课和强制参加的集体活动,很难将全班所有学生都聚齐,无形之中削弱了班级凝聚力;三是现代的大学大多采用的是学分制,学生有自主选择除专业课以外的其他课程的权利,所以同一个宿舍的学生在同一时间点可能在不同教室上着不同的课程,集体活动时间少;四是大学里有各种类型的社团和协会,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选择参加不同的社团或协会,所以同一个宿舍的同学可能有着不一样的活动圈,以上种种原因使得班级的凝聚力弱,开展班级集体活动难度很大,如果不是强制性参加,很难将全班学生聚齐。

(五)辅导员、班委、学生之间沟通不畅

沟通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和谐的同学关系的重要手段,但是种种原因导致辅导员、班委、学生之间沟通不畅,影响整个班集体的管理。由于年龄的差距,辅导员与学生对事物的理解方式存在极大差异,尤其是年龄偏大的辅导员,他们要想真正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必须深入学生之中,与他们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对班级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转变自己的管理方式,而不再只是通过班委单向地传达。班委是辅导员的左右手,是辅导员与学生联系的纽带,是班级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力量。班委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直接影响整个班级工作的开展,有些班委没有定位准确,以为自己是班干部,其他同学都应该听他的,不与班级同学沟通,不听取同学意见,导致与班级同学相处不好,进而难以开展班级工作。班委不仅仅是传声筒,还应该在班级发挥模范和表率作用,但是班级公共事务占去了他们大量的学习时间,导致他们学习成绩跟不上,辅导员应当时常与班委沟通,打听班级同学日常情况,叮嘱他们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既要把学习搞好,又要把班级工作做好。

三、校园心理剧在高校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一)普及心理知识,传授心理调试方法,使同学们正确认识和解决心理问题

校园心理剧是为解决和治疗学生的心理问题而产生的,通过表演,将心理知识和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教授给表演者和观众。校园心理剧与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心理教育方法和以言语治疗为主的心理治疗方法相比,形式更加新颖,内容更加贴近学生,通过同学们的表演,将心理知识、调试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传授给广大同学,这种方法通过调动广大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在表演或观看之中解除对传统的心理治疗方法的戒备,最终不仅能够有效地治疗同学们的心理问题,而且能够增强心理教育的教育效果,增强同学们心理健康素质。另外,校园心理剧提供了将心理知识、调试或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应用于实际的舞台,通过表演,能够检验同学们对心理知识和心理问题解决办法的掌握程度,增强心理教育的效果。

(二)通过角色扮演,纠正学生对“大学”的错误认知

来到大学之后,很多学生就陷入了“混日子”的状态,他们没有了学习的目标,找不到学习的动力,睡觉、上网、打游戏占据了他们的生活,他们每天都在等着毕业来临的那一天,却浑然不知自己可能毕不了业。面对这个问题,辅导员老师可以利用校园心理剧来改变同学的想法,如创作一个以消极茫然的态度面对大学生活和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大学生活的学生在毕业时和毕业后的处境的剧本,让同学们在舞台上将这个剧本表演出来,设想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通过表演让同学们进行深刻的自我反省和自我警醒,想一下自己是否还要将“混日子”的状态继续下去,一直这样下去的话,将来可能一片黑暗,甚至都拿不到毕业证和学位证。如若换成积极向上的态度来面对大学生活,自己的大学肯定会过得充实而有意义,未来也是一片光明,所以应当及时转变自己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

(三)让学生在表演和观看心理剧的过程中体验不同的情绪,释放自己的情感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不敢走进心理咨询中心,他们就算是意识到自己有心理问题也不愿求助,校园心理剧作为一种形式新颖的团体心理治疗方法解决了这一难题,它提供了治疗心理问题的新途径。校园心理剧通过让学生参与表演和观看表演去解决心理问题。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宣泄自己的情绪,观看者在欣赏表演的过程中自然地流露出欢乐、悲伤、气愤、焦躁等各种情绪反应,情绪的发泄和感情的流露会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从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表演者在特定的情境中演绎特定的角色时,会体验到该角色的情绪反应,会在舞台上摆脱现实生活的束缚,真正释放出内心的压抑;观看者会受到气氛的感染,会随着舞台上表演的剧情真实流露出自己的情感反应,这些都是治疗心理问题的表现,最终会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四)校园心理剧的准备和表演过程能够增进班级同学感情,增强班级凝聚力

一部成功的校园心理剧从剧本的创作,到演员的挑选、到彩排、到正式演出都需要整个班级同学的共同努力。依靠整个班集体,才能创作主题新颖、内容丰富的剧本,才能挑选出适合特定角色的演员,才能搭建一个有着布景、灯光和道具的舞台,才能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表演氛围。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相互交流的机会增多,他们为了某一个剧情的创作,可能要进行激烈的争辩和讨论;为了演好某一个角色,可能要进行长时间的磨合;为了演好某一场戏,可能要进行反复的彩排和演练,这些都使得他们相互之间了解的程度加深,使得每一位同学都能认识到自己是这个团队不可或缺的一分子,认识到自己身上肩负着重要的责任,无形之中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有利于良好班风和学风的形成。

(五)通过角色互换,让学生体验不同角色,增进辅导员、班委、学生相互之间的理解

亲身体验某一个角色,才知道这个岗位工作人员的不易。辅导员与班委之间、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班委与学生之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矛盾。辅导员觉得班委办事能力不足,不能替自己分担,不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班委觉得已经做得很好,是辅导员事太多,要求太高;辅导员觉得学生不听话,不好管;学生觉得辅导员,整天啰啰唆唆;班委觉得班上同学不配合自己的工作,不拿班委当干部;学生觉得班委仗着自己是班干,狐假虎威。辅导员、班委和学生都站在各自的立场来评价他人工作的好坏,只会导致相互之间矛盾越来越深。通过校园心理剧,挑选出一些在日常班级管理中比较典型的情景,让辅导员、班委和学生互换角色,站在对方的立场,体验对方的感受,理解对方的难处,从而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相互体谅、相互配合,共建和谐班集体。

猜你喜欢

心理剧班委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校园心理剧助力农村初中“临界生”心理强韧性的实践研究
校园心理剧的意义重构与功能优化
换位思考·民主协商·和谐发展
——“班服风波”折射出的带班理念
校园心理剧对提高大学生德育自我教育能力的探讨*
换位思考·民主协商·和谐发展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
“终极班委”诞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