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岗课赛证”背景下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2022-02-18米海山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2年2期
关键词:岗课赛证课赛校企

崔 东 米海山

大多数中职院校普遍开设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以培养出更多汽车方面的人才,为汽车制造业和服务业提供人才支撑。但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不高,一些中职院校的学生无法直接接触到实际岗位,所学习的内容与岗位要求匹配度不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在录用毕业生上岗时,还需要对其进行额外的培训,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及企业支出的增加[1]。为了有效防止此类现象的出现,中职院校应积极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教师应积极改进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在“岗课赛证”背景下,应对接岗位要求,融入大赛内容,遵循证书标准,培养德才兼备的技术技能人才。

一、当前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

(一)专业学习中学生主体地位缺失

目前,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仍沿用单一线性的“满堂灌”教学模式,教师主导课堂,学生的参与度不足,厌学情绪严重。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处于被动地位[2]。他们通常只通过听讲解、记笔记、观察展示教师的汽车修理技能等方式来学习,没有发挥自身的学习主体作用,学习积极性没有得到调动,缺乏强烈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陈旧,缺乏时代性及前沿性

由于教材的更新周期较长、更新速度较慢,部分教师在开展理论教学时主要围绕教材内容展开,因此使得教学内容与行业发展之间存在较大程度的脱节。另外,部分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过分依赖于课本,理论内容较为陈旧,同时理论教学比重过大,学生未能积极参与实践实训,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能得到有效培养,造成其无法满足汽车行业岗位的要求[3]。

(三)学生评价机制灵活度不足,过于僵化

目前,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进行学生学习情况评价时,形式过于僵化和单一,主要采用的是成绩评价法。然而学生本身的理论学习能力不强,这种考核方式容易使学生以临时抱佛脚的方式对待课程考试,不利于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二、“岗课赛证” 背景下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内涵

大多数中职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对于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薄弱,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同时,部分专业教师因为本身实践技能有限,对于学生实践及实训的指导不够,导致出现学生实践技能的掌握普遍较差等问题。因此,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研究应主要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难点、痛点。中职院校应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做到以岗定标、以课为本、以赛促教、以证为据[4],围绕专业特色和学生实际,开展“岗课赛证”一体化教学设计,建设能够满足“岗课赛证”一体化教学要求的实训场地,鼓励教师开展理实一体化的课堂教学,培养高质量人才。

(一)以岗位定目标

岗位实际需求情况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引领方向,然而目前部分学校的教学与真实岗位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在学校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学内容应结合岗位要求,所以中职院校在制定课程标准和采购实习实训设备时,要尽可能地按照岗位实际需求来进行。

(二)以课程为根本

课堂是学生进行专业学习最直接的渠道。学校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过程中要做好课程科目开设与行业岗位需求对接、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及证书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等,且教学内容要充分综合汽车专业基础知识、学生必备的技术技能、工匠精神的培育等。课堂教学应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以项目任务为载体,以过程评价为出发点,形成工学交替,学与做、知与行的统一,使学生做到知行合一,并做好过程评价,促进教师进行教学反思[5]。

(三)以竞赛促教学

技能竞赛是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重要渠道。竞赛项目大多是围绕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而设计的,比赛无疑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和课堂教学内容的改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此,中职院校应该探索出一条集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研、以赛促建、以赛促训、赛教融合于一体的人才培养新途径。但要避免学生走入误区,在技能竞争中投入太多精力和金钱,这样就违背了技能竞赛的初衷。

(四)以证书为依据

证书标准和相关考核要求的明确,为人才培养规格和标准提供了依据。但证书的考核不能作为单独的一个模块,而是要将其分解成具体的步骤,实现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的同步,并以此为导向,实行“课证融通”教学改革,使学生同时取得学历证书和技能证书。

三、“岗课赛证” 背景下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路径

(一)加强校企合作,调整人才培养方向与岗位需求的对接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加强校企合作,有利于推进汽车专业教育改革,探索实践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应用型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导向。

1.推行校企联合育人模式

中职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在进行校企联合育人过程中,应进行企业行业调研,明确行业发展趋势,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明确岗位人才需求规格,实施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同时,中职院校应与汽车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组建由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和学校骨干专业教师组成的专业人才培养团队,并结合双方的专业特点和工作专长,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机制,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修订校企合作共育的人才培养方案,使专业人才培育既能满足企业人才要求,又能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中职院校应深化“三教改革”,提高教师的技能水平,丰富实践经验,编制新形态活页式教材。教师可采用分层教学模式,结合各层学生的特点,差异化设置学习目标,以学生为主体,成立学习小组,引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另外,中职院校应将企业技术引入学校课堂,建立校内“工厂”,有针对性地培养不同群体学生的技术技能。

2.加强与校企专家的合作,构建多元化信息交互平台

为了改善校企双方沟通不顺畅的问题,需要基于双方专家的合作打造一个有利于其进行信息交互的专业化平台。中职院校应基于教育需求,合理划分平台功能模块,使教师立足教材,进行教学大纲的合理设置,制定科学且可行的教学方案,并由企业单位审查教学大纲及教学方案。同时,教师应在了解产业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分析教学方案的具体内容,把握时效性、价值性原则,确保教学方案具备应用实效性。

(二)以赛促学,做到育人与教学并举

“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是当前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所弘扬的主要风尚,“德技并修、工学结合”是技能竞赛倡导的核心精神。应以赛促学,改变大赛只有少数学生受益的不良风气,将大赛技能融入学生专业技能学习,将大赛精神融入全方位育人过程。

以赛促学,做到育人与教学并举。竞赛规则的制定应综合考虑专业特色及学生专业能力特点,同时要结合职业能力要求。竞赛程序和问题应参照世界技能竞赛标准,对接行业的最新技术,将项目任务和要求融入大赛的各环节。另外,中职院校还应促进大赛与证书的融合,将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大赛等技能竞赛内容转化为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将大赛要求和行业标准相结合,将行业标准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要求之中。

(三)制定证书制度及认定办法,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

构建合适的人才培养考核评价体系是顺利实施“岗课赛证”融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中职院校应修订“1+X”证书管理制度方案,建立证书、大赛、课程等学分互认的“学分银行”制度,加大教师人才培养改革力度,鼓励师生共同参与技能大赛、“1+X”证书培训以及到实际行业岗位上学习。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教师应从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入手,使学生加强实践锻炼,让学生能够围绕具体的知识内容展开相关的探索与分析工作,有效促进学生整体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升。

(四)“岗课赛证” 融通,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岗课赛证”融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集中展现。中职院校要构建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应调研当下企业行业岗位的具体要求,以此为目标,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实现“课岗对接”,从而有针对性地让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强化训练。专业人才具体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应与职业资格证书的相关要求相统一,明确学生需具备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技术技能水平,建立“课证融通”专业课程学习新模式。另外,应融合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科技创新大赛、大学生活动节等赛项活动的要求,将大赛专业知识和大赛精神融入课程教学模块,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培育“大国工匠”,形成“课赛融合”,进而建立以课程为核心的“岗课赛证”深度融合的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模式。

1.完善与优化实践课程体系

要想完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教师应以企业岗位人才就业标准为依据,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以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作为导向,在完成课本教学的情况下,以“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取得情况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的岗位能力考评依据。

2.开发“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资源

“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资源的开发符合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要求。中职院校应做到课程资源对接企业、岗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以及技能竞赛规则,所建设的课程资源要符合企业需求、岗位需求、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要求,并能够作为技能竞赛指导材料。这样既能够满足教学需求,又能够提升教学质量。

(五)“软硬” 结合,做好 “岗课赛证” 人才培养保障

中职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作为对学生实践技能要求较高的专业,应从软硬两方面做好师资与设备的双重保障。

1.打造实训基地,为“岗课赛证”人才培养做好硬件支持

中职院校要与企业展开合作,联动建立“校中厂”和“厂中校”等实践实训基地,这样既能让学生在学校学习到企业实践技能,又能让学生在企业实践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综合实践技能。同时,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应加大设备投入力度,企业也应为学校提供培训设备和资源,保证“1+X”证书和技能竞赛的顺利进行。

2.加强师资培养,组建“双师双证型”教师团队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岗课赛证”背景下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应改革教师培养模式和教师评价体系,提高教师进行实践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其掌握最先进的汽车维修技术与汽车设备运用能力,具备更加深厚的教学知识储备,进行继续教育学习,取得汽车维修资格证书。学校应引导教师积极参与“1+X”证书考评员培训,实现自身知识及能力的提高,通过实践,提高师资团队的专业化程度,保障“岗课赛证”背景下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

综上所述,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要想构建“岗课赛证”融通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推动“政行企校”深度融合,各部门联动协调。中职院校要与“1+X”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等培训组织组建产教联盟,共同围绕岗位的需求,深化“三教”改革,以“赛证”为抓手,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促进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猜你喜欢

岗课赛证课赛校企
应用型本科院校卓越新商科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及成效——基于“岗课赛证+思政融通”模式的探讨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岗课赛证”融通的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探索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模式研究与实践
电子商务专业“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重构实践研究
以培育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课赛”融通课程改革研究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高职英语“课赛”结合中的教学映射
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课赛”有效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