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互联网+”教育时代背景下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策略分析

2022-02-18徐吉伟

科学咨询 2022年10期
关键词:身体素质体育课教学方式

徐吉伟

(临沂职业学院,山东临沂 276017)

高职院校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十分有必要,体育课作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关键场所,应当有效进行体育课教学,提高学生体育运动的效果。在互联网背景之下,开展高职院校体育课的教学,首先应当考虑到高职院校学生的需求,从学生的基本需要出发设计教学项目,让学生开展有效的体育锻炼;在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指导之下,借助创新化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过程,提高学生体育运动的有效性。

一、“互联网+”教学的含义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型技术,其主要是以网络平台为载体,对各种信息资源和知识传播与共享,从而达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的目的。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终端设备等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全新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席卷而来。“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型媒介正在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学习方式,特别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突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当前高职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体育教学手段单一

高职院校体育课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往往只采用传统化教学的方式开展体育教学,学生在单一化的教育教学情境之下很难提高体育学习的兴趣,身体素质逐渐下降,导致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逐渐降低体育学习的主动性,教师教学目标难以有效实施。单一化的教学方式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有影响,教师在长期简单化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极少改进教学方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除此之外,这种单一化、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不仅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参与积极性,而且还会使教师无法及时了解到学生对运动技能掌握情况以及身体素质等方面的问题。传统的体育课教学,教师采用讲授的方法进行体育运动项目的讲解,然后让学生依据教师的要求进行体育训练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没有帮助,反而降低了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学生在被动性的体育运动中减少锻炼的积极性,导致学生身体素质下降。

(二)缺乏信息化教学意识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高职体育教学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高职院校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新媒体平台,更加便捷地参与到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从而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但是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且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内容较多,大多数教师依然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体育课程,严重缺乏信息化教学的意识。教师缺少信息化教学意识直接影响学生体育课学习的效率,在当前的提高体育课教学中,极少有体育教师拥有较强的信息化处理能力,由于体育课教育教学中很少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缺少趣味性的学习方式指导,在体育课运动过程中运动的积极性逐渐降低,直接影响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导致学生体育运动锻炼的效果下降。教师信息化教学意识的下降是影响学生体育锻炼的关键因素,在当前信息化较为发达的教学环境之下,体育教师教学理念的落后直接影响学生体育课锻炼的效果。

(三)学生体育学习兴趣较低

体育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高职院校体教更加具有趣味性、实践性。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将直接影响学生的体育学习效果,但是在当前的高职院校体育课学习过程中来看,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低,主动参与体育运动锻炼的学生较少,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让学生通自行活动的方式开展日常体育课学习,没有真正达到体育学习的目的。部分体育教师在学生体育锻炼时,没有真正发挥体育课的有效性,学生在体育课学习中没有真正学到专业化的体育知识,对学生体育能力素养的提升有直接的影响。

三、信息化教学在高职体育课中应用的原因

(一)有利于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信息化教学方式在当前高职院校体育课当中的应用,有利于活跃体育课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教学环境中提高体育学习的兴趣,提升体育运动基本能力。信息化的教学方式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在视频、音频的学习中逐渐体会体育课学习的乐趣。传统的体育课让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但是,信息化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体育运动的优势。活跃的课堂氛围是学生体育锻炼积极性提升的关键因素。信息化的教学方式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方法。

(二)有利于辅助体育教师教学

体育课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化的教育手段,能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辅助教师有效开展体育课的教学。在传统的体育课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辅助设备比较少,学生在长久的教学中感受不到体育课学习的乐趣,但是教师借助信息化的教学方式辅助教学,能有效提升教师对学生身体素质的了解,教师可以利用多种高科技的教学手段,提高对学生心率的监测,提升学生运动的安全性。同时信息化的教学方式能提升教师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了解,针对学生的不同身体状况因材施教,开展不同的体育课教学项目,让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项目中体会体育学习的乐趣。

(三)有利于提升体育教学效果

体育课教学效果的提升,需要借助信息化教学方式,在互联网+背景之下,利用计算机等教学手段提高体育学习的效果,能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帮助学生提升教学体育学习的主动性。利用互联网进行体育课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学生体育运动效果提升的关键方法,在互联网手段的运用过程中,各种趣味化的教学方式有效开展,促使学生在观看各种趣味性视频的过程中,提高运动项目学习的主动性。信息化的教学方式还能帮助学生实时监测运动过程,帮助学生观看体脂变化率,提升学生对高科技体育运动方式的好奇心,以此提升学生运动的积极性。

四、“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体育教学注意事项

(一)创新化原则

在互联网背景之下开展高职体育教育教学,首先应当注意创新化的教育教学原则;互联网作为学生喜爱的学习手段,在体育课教学当中的有效运用,能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互联网教育教学具有创新化的优势,教师在互联网教学当中,首先应当具备创新意识,能创新教学环节设计,能将创新式的教学手段运用到体育课的教学当中;创新式的教学方式是符合高职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教师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帮助下,有效开展创新化教学,能提高学生体育运动的效率,帮助学生逐渐提升身体素质。

(二)趣味化原则

趣味化的教学原则是保证高职院校体育课顺利进行的有效方式。高职院校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其对枯燥的教育教学方式不感兴趣,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学习能力,对教师的教学手段与方式要求较高,教师在日常的体育课教学中,应当遵循区域文化的教学原则,在趣味性教学理念的指导之下,有效运用信息化教学方式开展教学,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趣味性的教学氛围中感受体育课学习的乐趣。

(三)锻炼性原则

体育课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锻炼性的原则应当放在体育课学习的首位,在互联网教育教学背景之下开展高职体育课的教学,应当有效地与锻炼性原则相结合。在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同时提高教育教学效果,让学生在有效的身体素质提升过程中逐渐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高职院校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十分有必要;学生即将走上工作岗位,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提高工作能力的关键与基础,因此在高职校体育课的教学中首先应当提升学生身体锻炼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多样化的信息化教学氛围中感受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提升学生体育运动的效果[1]。

五、利用“互联网+”进行高职体育教学的方法策略

(一)合理利用互联网教学

在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教学当中,应当合理地使用互联网教育教学方式,提高体育课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当前高职院校体育课教学当中,进行《健美操》这一课的学习时,教师首先应当考虑到本节课的学习性质,为学生创设符合实际情况的互联网运用方式,让学生通过观看健美操表演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健美操的学习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能提升学生的柔韧性以及韵律感。学生对健美操学习的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因此在当前的健美操学习过程中,应当有效地利用互联网教学方式提升学生上课的趣味性。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应当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在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设计理念指导之下,提升信息化教学应用的方法策略。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应当结合不同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在多样化的教学理念指导之下,逐渐提升学生体育运动的有效性。当前部分体育教师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化程度,对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导致体育课的教学本末倒置,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效果较差。信息化的教学方式是辅助学生进行语言学习的教学手段,应当以提升学生体育锻炼的效果为基准有效运用[2]。

(二)充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教学

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是当前体育教师应当首先考虑的问题,学生的实际需求需要教师详细地了解,例如,在当前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习高职体育《球类运动》这一课时,教师应当首先了解学生对球类运动的感兴趣程度。基于学生对球类运动的了解的需求,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教学手段详细了解学生对何种球类运动有兴趣,以此开展多种球类运动教学。教师可以在网络教育平台上发布调查问卷,让学生通过投票的方式选出最喜爱的球类运动,以此开展体育课球类运动项目。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喜好,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开展多种球类教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可以有效帮助教师了解学生体育运动的需求,教师在有针对性的教育环境之下开展体育课教学,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提升体育运动的实效性。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开展体育课的教学符合学生对体育课的需求,是学生需要的教学科目,让学生在实际锻炼中提升身体素质,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信息化的教学方式能有效帮助教师开展体育课教学,有利于教师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3]。

(三)提升体育教师互联网教学意识

高职院校体育课教师教学意识的提升是提高体育课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例如,在体育教师进行《田径训练》这一课的学习时,体育课教师首先应当提升互联网教学的意识,让教师在充分的互联网教育理念指导之下,有效开展田径教学,田径教学是提高学生爆发力与持久耐力的关键教学项目,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帮助,学生身体素养的提升与田径训练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在进行本节课教学设计之前,应当有意识地采用互联网教学的方式,提升学生对田径训练的重视程度。信息化的教学方式是当前体育课教学的创新式方法,教师首先应当具备信息化教学能力对多种教学软件深入了解,尤其对体育教学应用较多的信息化教学软件,教师应当具备熟练使用能力,以此提升田径教学的趣味化程度。在教师计算机使用能力提升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参加各种培训的方式,逐渐提高计算机应用的水平,在多样化的实践过程中,教师计算机使用水平逐渐提升。由于体育课教学的独特性,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场所的选择时,应当有意识地选择,方便使用信息化教学方式的教学场地,以此提升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在体育课学习中能接触到创新化的教学方式,能提升体育课学习的主动性。在田径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运动手环等方式帮助学生记录跑步时间,通过心率监测等运动体能测试逐渐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运动效果[4]。

六、结束语

在高职院校进行体育课教育教学时,应当结合互联网教育教学背景,为学生创设趣味化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有趣的教学情境指导之下开展体育课学习,提升学生运动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学生多样化的体育锻炼提供有效的指导。

猜你喜欢

身体素质体育课教学方式
优化教学方式 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锻炼
体育课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足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足球技能学习成效的相关性研究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原则及教学方式探索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