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证券投资的学科竞赛与人才培养

2022-02-18石岩

科学咨询 2022年10期
关键词:证券A股竞赛

石岩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管理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

作为证券从业人员,本科阶段的学习是奠定专业基础的第一步。证券行业是财经类学生的重要就业去向之一。近年来,证券业与基金业的薪资水平极有吸引力,金融学硕、专硕的考研持续火爆,也激发了相关专业学生学习证券投资的热情。但是国内流行的优秀教材,可以把传统的理论讲述得很透彻,却基本不讲A股实践[1]。无论学生把教材掌握到何种程度,对于证券的认识,只能停留在纸上谈兵。让学生去做实盘操作,他们是不会的。一方面证券课程的教学内容需要改革;另一方面要利用学科竞赛,促进人才培养。

一、参加学科竞赛的必要性

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对大学课程的实践性应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证券投资课程,其实践作用必须通过中国A股来检验。脱离A股的证券投资课,是没有多少意义的。本人所带的金融专业学生,在本科低年级就通过教师在QQ群的讲解,以及学习资料开始学习,完成A股的启蒙。如果等到开设证券投资课的大三才开始接触A股,就有些太晚了。其中通过模拟盘进行训练,是学习证券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学生来讲,只有亲自完成操作,才会发现问题。通过询问教师,不断取得进步。由于大多数学生经济方面不太宽松,除了少数个人情况允许的学生,本人并不赞成学生做实盘。在本科学习阶段,应该以模拟训练为主,并积极参加证券投资的学科竞赛。

证券投资的学科竞赛,主要内容是做模拟盘。模拟盘与A股同步,根据参赛者的投资收益确定成绩,对专业学习的促进作用得到肯定[2]。日常教学当中遇到的问题是,学生总感觉是模拟盘是个虚的东西,操作久了就出现松懈,出现随意买卖的情况,不能严格执行操作纪律。本人担任2020级金融专业的班主任,2021年春节过后,在同花顺软件上给班级申请了模拟盘账号,初始资金是20万。到了2022年春节,经过师生一年的共同操作,账号资金慢慢达到了45万。翻了一倍有余,可以说是个很好的成绩,比大多数基金经理当年的成绩还好,但是学生并没有多少成就感,这就降低了模拟盘的教学效果。首先,虽然学科竞赛也是做模拟盘,但是有竞争性,可以激起学生的好胜心,他们会打起精神和其他学校的同学进行竞争。其次,参加学科竞赛可以拿到奖励,获得国家级专业竞赛证书,学生们不仅获得了强烈的荣誉感,也可以作为大学学习期间的成绩。最后,学科竞赛证书,对学生评优、保研、就业都有积极作用。根据本人的带队经验,学生在参加竞赛时的认真程度,是平时学习操作模拟盘不能比拟的。

二、学科竞赛对证券教学的要求

财经类本科生通过学习证券投资,必须达到A股实操入门的目标。首先,这个目标对教学内容提出了具体要求,必须以A股为方向,给学生讲授一个真实的证券市场,避免纸上谈兵。其次对证券课教师提出了要求,合格的证券课程教师,自身必须具有一定的实操水平。

(一)对教学内容的要求

国内流行的教材,普遍与中国A股脱节。投资的目的是获得盈利,关键在于对股票价格的判断。教材中所讲的股票价格,例如,股息贴现模型,马科维茨的投资组合理论等,在经典理论中有重要的地位。但是这些理论产生于半个多世纪以前,比我们的A股还早了几十年。如果按照股息贴现模型计算,A股当中绝大多数股票,价格都是虚高的。以创业板龙头宁德时代为例,该公司市盈率一直超过百倍,同时股息率仅0.05%,股价却曾经高达600元以上,这用经典理论是解释不通的。我们不否认经典理论的价值,但是更需要研究A股的现实。普遍认为,中国A股是一个资金导向的市场,股价上涨的动力是主力资金的推动,是机构之间、机构与散户之间互相博弈的结果。从主力性质上,经历了单庄时代、混庄时代、机构抱团时代。这些内容,教科书中没有只字片语的论述,是课堂教学的缺陷所在。

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A股的股民总数已经超过两亿人。广大股民学习证券投资的渠道,主要是市面上的股票书籍。这些书籍与大学证券课程相比,虽然内容都是在讲证券投资,但是核心的理念与内容,则完全不同,前者分析A股的具体问题,因而更具实战价值。为了真正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必须从市面上的股票书籍中,吸取合理的部分。但是此类书籍数以万计,内容繁杂,仅从分析方法上看就存在很多派别。趋势派以均线为基础,筹码分析者关注主力控盘,适合对付机构大盘股,龙头战法只做热点和强势股,又分为追涨和低吸派,此外还有依据k线形态的缠论分析等。如何在浩瀚如海的股票书籍中,提炼出适合课堂教学的内容,告诉学生真实的资本市场是个什么样,使学生掌握这些内容以后,达到A股入门的实操水平,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二)对教师的要求

能把证券投资课程讲授好,对学生真正有帮助的任课教师,自身必须是A股市场的实践者,这是指导学生的必要条件。教师可以把从事股票交易的经验以及教训,融入课堂教训当中,可以使学生尽快理解这个市场,少走弯路。

本人在多年的证券投资课程本科教学实践中,慢慢用大量的A股实际案例。这些案例很受学生欢迎,与空洞理论相比,学生更喜欢听。只学教材是不行的,必须加入实践,学习A股特有的内容。A股是个高风险的资本市场,并不适合所有人。但是作为证券课程的教师,自己都不参与A股,也从来没有买过股票,那是教不好学生的。高校老师大多具有博士学位,有理论水平,拿教材来照本宣科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如果只停留在念PPT,证券投资课的实际意义就大大削弱了。实事求是地讲,高校证券老师自身缺乏A股的实践,是个很普遍的现象。另外,身边有几个同事通过深入研究,成为投资高手,但是转身离开了教师行业。一个具备投资能力的金融学博士,很难在高校里耐得住寂寞。对高校来讲,培养有实践能力的证券投资教师任重道远,是提升学生水平的关键。

三、通过竞赛检验教学效果

学科竞赛对课堂教学具有指导作用。课堂教学效果必须坚持实践标准,向A股靠拢,并通过学科竞赛来检验。教材中的主要内容,多年来变动不大,但是金融市场远非这么简单,A股总是在不断进化的。例如,2020年投资所谓的“核心资产”,可以获得可观收益,而投资中小创公司,则基本难免败绩。当年的上证、深证、创业板的指数都在上涨,但是百分之八十的中小创公司却不断下跌。原因是各路超级机构抱团去推动贵州茅台、宁德时代等大盘指标股,吸引了市场的跟风资金,对中小创板块形成抽血效应。中小创的投资者发现自己手里的股票不涨,于是卖掉去追逐机构抱团股,造成了中小创板块的踩踏。但是2021年春节后,风向发生了完全相反的变化,机构抱团股反而成了A股的重灾区。

(一)两个重要学科竞赛

目前教育主管部门主办的证券投资学科的全国竞赛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的“东方财富杯”全国大学生精英挑战赛;另一个是全国金融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全国金融与证券投资模拟实训大赛”,是证券投资学科水平最高的竞赛。本人选择了这两个竞赛,组织了上证券投资课的同学报名参加。这两个全国竞赛的影响非常广泛,每一个比赛都有一千多所高校,几十万在校学生参加,很受各类高校和学生的欢迎。仅从比赛的组织规模上讲,证券类的全国学科竞赛,比绝大多数其他学科的大学生竞赛要大得多。参赛者以财经类专业同学为主,但是也包括对证券投资有兴趣的,完全通过自学接触证券的非财经类专业的同学想在几十万参赛者中间脱颖而出,获得理想的成绩,远非易事。没有亲自参加,或者没有指挥过学生参加,是没有切身体会的。学科竞赛好比证券投资课堂教学的“高考”,只有通过学科竞赛的检验,取得理想的成绩,学生才能对证券课程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产生信服,进而产生学习兴趣。

(二)针对竞赛的教学改革

为了以赛促学,在教学当中做了两方面的改革。

第一,改变学生的投资观念,要接受A股股票上涨是主力资金推动的这一观点。价值投资不适合A股,甚至被主力机构利用,引导散户接盘。例如,2021年初,各路基金经理大力宣扬“核心资产”这一概念,道理讲了很多,使得广大投资者深信不疑,纷纷投资那些高高在上的机构抱团股。但是回头看,这一年相信价值投资观念的人们损失惨重。例如,机构抱团股的代表贵州茅台从2月份的2 600元,跌到8月份的1 500元,另一个抱团股三一重工,则一路从高点49元走到18元,跌去60%。其中的原因,是主力通过多年的运作,把机构大盘的股价拉高翻倍,再翻倍,然后他们在股价的高位宣扬所谓的价值投资。似乎除了股价高高在上的核心资产,其他公司都不值得买。当广大散户买入时,机构却在高位获利跑路。以三一重工为例,其股东人数从26万,增加到115万。多出的90万人,都是高位接盘的散户。所以,在指导学生参加投资竞赛的过程中,我们没有局限于课本中的价值投资的观念,而是采取了分析主力动向的思路。

可能有人认为中国A股投机成分太重,应该在很多方面进行改革。但是对于真正参与到A股这个市场中的人来讲,有一句话叫作市场永远是对的。这是一个每天成交额万亿左右的市场,是中国资本市场客观存在的现实,我们必须对它足够尊重,不能凭主观臆想对待这个市场,这才是证券投资教师应该有的正确态度。到底哪种观念正确,最终将通过学生的实操成绩反映出来。

第二,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了大幅的改革。抛弃了教材当中过于陈旧,对实践没有意义的内容,并在任课教师常年实盘操作的基础上,以清华大学陈浩老师提出的筹码分布理论为依据[3],为学生总结了比较系统的适合A股的操作教程。按照陈浩老师的观点,我们把股票归为无庄股、弱庄股,以及高控盘庄股三类,讲解每一类股票的特点与投资价值,优先选择低位高控盘庄股作为标的。这一类股票,多半都是主力重仓的。特别是优选了近年市场炒作比较典型的股票案例,给学生讲解主力在每个阶段的战略意图与操作手法,让学生理解主力机构是如何进场,如何利用风口,又如何高位跑路的关键细节。

(三)指导竞赛的体会

对于教育主管部门主办的两个证券竞赛,“东方财富杯”和“金融实训赛”的总赛程大约3个月。每一轮仅有四周,只有排名靠前才能进入下一轮比赛,所以犯错的空间很小。职业的基金经理看的是宏观经济与产业的大周期,他们是左右A股市场的人,经常被投资者作为分析与学习的对象。但是学科竞赛的时间比较短,不可能效仿基金经理的做法,只能以中短线快进快出为主,这在客观上限制了真正高手的发挥。所以,全国各地的参赛学生,有很大一部分赌性较重,以追逐强势股为主。其中有很多人水平确实不错,他们比较清楚当前的市场热点,能够准确地选出短线龙头股作为操作标的。至于追进去会怎么样,那就看运气了。学生们为了成绩,普遍采用过于激进的操盘策略。这种策略,由于风险过大,胜算并不高,从概率上看是行不通的,几乎不适合在实盘中采用。学科竞赛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未来做A股实盘的能力,而不是培养赌性,让学生碰运气。从这一视角看,本人认为竞赛时间延长到半年,只赛一轮,效果可能比较好。

本人指导竞赛的办法,是每天晚上提前选股,建立股票池,并对所选标的后续走势有个大概的预判。第二天盘中全天盯盘,如果看到交易机会,就通过QQ群发指令指导同学。大多数学生根据指令操作,少数对自己水平有自信的可以自由发挥。因为所带学生比较多,为了避免集体翻车的事情发生,本人采取的是比较稳健保守的策略,并没有追逐当时的强势股。与平时做实盘一样,慢慢积累盈利。选股策略也较为简单,第一步是海选,通过筹码指标,在A股所有股票中过滤出备选股,这一步大约能选到上百只股票,再根据大盘资金、市场风格以及股票题材等,进一步缩小范围,剩下不到十只股票,判断其中是否有潜在的风口。第二步是按照具体板块选股,列出当前机会比较大的两三个板块,把每个板块的股票分析一遍,找出似乎有主力运作痕迹的股票,也加入股票池。完成这两步选股后,把待选标的再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其基本面,股东情况等,最后得到十只以内的股票,作为第二天可选的操作对象。在带领学生参加竞赛的几个月,利用QQ群与课堂教学时间,给同学讲解选股思路。

在上述两个竞赛中,本人所指导的学生近年获得国家级奖励几百人次。一方面证明了教学思路是正确的;另一方面大大激发了同学的学习兴趣。

四、结束语

学科竞赛是本科阶段证券投资教学的重要补充,对证券从业人员打好专业基础有积极作用。学科竞赛的意义,在于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以赛促学,特别是提高针对A股的实操能力。本人认为,能够获得理想的学科竞赛成绩,固然是好的。但是竞赛与课程学习的关系,是前者为后者服务。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是为了学习而竞赛,不是为了竞赛而学习。

猜你喜欢

证券A股竞赛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东方证券
东方证券
《今日证券》今日证券 每日相约
1月A股市场月统计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A股各板块1月涨跌幅前50名
近期连续上涨7天以上的股
一月A股龙虎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