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竞演类网络综艺节目的叙事与传播策略研究
——以《披荆斩棘的哥哥》为例
2022-02-18梁梦琴
冯 瑾 梁梦琴
随着网络综艺市场的发展,网络综艺节目逐渐摆脱“小成本”“低档次”“粗制作”等标签,迎来了精细化制作、高投入运营、多矩阵发展的网综“3.0时代”,网综创造的效益和回报也逐渐变得可观①。湖南卫视作为国内年轻观众首选的频道,其核心受众群与网综用户高度重合。作为湖南广电双轮驱动模式之一的“轮子”,芒果TV自打造了爆款女团成长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后,于2021年8月推出了全景音乐竞演综艺节目《披荆斩棘的哥哥》。猫眼数据显示,《披荆斩棘的哥哥》累计播放量突破54亿,上线79天即获得37个播放日冠军以及9个热度值日冠军。该节目主要聚焦包括歌手、舞者、演奏家、演员、音乐制作人等不同身份的30多位男性嘉宾,主打突破“极限+挑战自我”,其中很多“情怀”的元素在网络上引发热议,引起了不同年龄段用户的互动。《披荆斩棘的哥哥》除了赢得超高的流量之外,也在网络中掀起了对经典音乐的探讨。整体上看,《披荆斩棘的哥哥》跳脱出资本运作的造星机制,发挥大众文化的导向作用,形塑了充满质感的综艺品质。本文从叙事内容、叙事形式等方面研究《披荆斩棘的哥哥》这档综艺节目的叙事框架及传播策略,为音乐竞演类综艺节目的创制提供参考。
一、“框架+叙事”:当下竞演类网综的整体架构
“框架”作为考察人的认知与传播行为的学术概念,最早见于英国人类学家G.贝特森于1955年发表的论文《一项关于玩耍和幻想的理论》。不过,对新闻框架研究产生直接影响的是美国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于1974年出版的《框架分析》一书。在这部著作中,戈夫曼为框架做出了这样的定义:“框架指的是人们用来认识和阐释外在客观世界的认知结构,人们对于现实生活经验的归纳、结构与阐释都依赖一定的框架,框架使得人们能够定位、感知、理解、归纳众多具体信息。”20世纪80年代,框架理论开始引进到新闻与传播研究领域,并由此诞生了“媒介框架”和“新闻框架”两个学术概念②。可以看出,框架理论的适应性较强,可以与时俱进。随着媒介技术和形式的不断发展,“框架”的意义内涵也在不断扩展。框架分析不仅仅适用于新闻报道的应用研究,框架理论在和叙事学理论结合后,对当下网络综艺节目的框架和叙事也有很好的阐释力。
美国学者威廉·盖姆森(William A.Gamson)曾经把框架的定义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是“框限”,第二层是“架构”③。网络综艺节目的制作者、传播者对节目内容的制作也是源自对现实的取材或者是对当下网络中一些用户需求的挖掘,其取材的范围和角度都存在自己主观的选择性。这一点就说明节目的内容会受到限制,框定了节目内容制作的走向。也就是说,整个节目要表达什么将受到限制。如果能很好地规避这些弊端,网络综艺将获得长足发展。
二、跨媒介叙事:《披荆斩棘的哥哥》的叙事特征
美国著名传播学者亨利·詹金斯在其著作《融合文化》中阐述了跨媒介叙事的内涵:“跨媒介叙事表示这样一个过程,即一个故事的各个有机组成部分穿越于多个媒介传播渠道,系统构建出一种协作合一的娱乐体验。在理想情况下,每一种媒介对于故事的展开都具有自己独特的贡献。”④跨媒介叙事大大丰富了当下电视节目的叙事方式。加上新媒体技术的加持,不断发展起来的网络综艺已经在熟练地运用这种文本写作的叙事方式,并改变了以往大众传播的既有范式。芒果TV打造的《披荆斩棘的哥哥》也在延续这种跨媒介叙事方式,并且打造出自己的创新特色。
(一)前台与后台:相互交织的叙事视角
根据戈夫曼在拟剧理论中的观点可以知道,在过去,前台是表演者面向特定人群进行公开演出的区域,而后台则是一个“观众无法闯入的地方”⑤。但在新媒体时代,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前台、后台的界限已模糊化,这一点在当下的电视节目和网络节目中早已屡见不鲜。
在叙事视角上,《披荆斩棘的哥哥》和其他真人秀节目类似,采用前台和后台相结合的方式来呈现节目内容。正片主要呈现选手们的舞台表现,会插入对他们进行访谈的画面,也会播放他们在训练室为了竞演所排练节目的画面,以及他们对其他选手在特殊节点的评价。这些是为了丰富地表达选手的内心世界,以此树立人物形象,加深观众对他们的印象。为了更好地展示前台,节目组还设置了会员可以观看的“纯享版哥哥们的舞台”板块。除了播放这些前台的内容,在节目中还会播放选手们私下的一些生活片段,比如在宿舍里是什么状态,他们会交流什么,用什么语言去交流,在宿舍里会玩什么等。这些都是选手们在后台的自然状态,节目也一并呈现出来。甚至为了更好地呈现选手们的后台生活,《披荆斩棘的哥哥》和《乘风破浪的姐姐》一样,增设了会员可以观看的“Plus版第×期”“超前营业第×期”“眼见第×期”等板块,既丰满了选手的形象,又满足了观众对自己喜爱的选手后台生活的好奇心。
(二)情怀撞上多元文化:丰富的叙事主题
纵观大多数网络综艺节目,其主题要么是突出情怀,要么是突出小众文化等多元文化。例如,江苏卫视《跨越时空的回信》叙事的着力点,正是通过革命先烈的故事来打动人心,由人来承载故事的情感和价值,主要突出其情怀⑥。《这!就是街舞》和《中国有嘻哈》主要突出的是引起观众对街舞文化和嘻哈这些小众文化的共鸣,采取的多为单线叙事方式。而《披荆斩棘的哥哥》则兼顾情怀与多种小众文化,采用的是情怀和多元文化双线结合的叙事方式,叙事主题更加丰富。
节目主打“突破极限+挑战自我”,节目的口号是“滚烫的人生永远发光”。节目请来的选手都有强大的粉丝基数,粉丝的年龄段也有所不同。节目组在竞演舞台布置时就已经开始渲染情怀了。从幕后走向台前,从黑暗里来到聚光灯下,逆光而来,滚烫奔赴的陈小春、谢天华、林晓峰首轮出战,合唱《友情岁月》,将首场的气氛拉满;堪称中国摇滚编年史的Beyond、黑豹乐队、面孔乐队、Click#15四大乐队主唱集结,斜挎吉他,一曲《不再犹豫》再次勾起了70后、80后、90后、00后等多个年龄段观众的回忆。每期节目在片尾的时候也不同于以往的综艺节目,会在播放工作人员名单的字幕旁,播放由所有选手演唱的主题曲《Call Me By Fire》视频,再次点燃观众的情怀,继续留住观众。
此外,节目组请来的选手有摇滚乐队的知名人物、舞蹈界的知名舞者、演艺界的知名演员、演奏界的知名人物、嘻哈界的知名人物,可以说是将舞蹈、嘻哈、摇滚等不同的文化结合在一起,引发多个文化圈层的碰撞。节目给观众的感受就是更具有包容性,主题丰富,满足了不同观众的需求,增加了更多的话题度。
(三)节目场景设计多元化:灵活的叙事语言
对于一个好的综艺节目的框架而言,优秀的叙事语言是少不了的。不同于传统媒体时代那些基本上由语言和符号组成的低层次的框架,新媒体时代综艺节目的叙事语言更加灵活,不同类型综艺节目的叙事语言也有所区别。音乐类综艺节目的音乐和画面通常是以非语言符号的形式参与叙事内容的构建,而在以舞蹈类为主的综艺节目中,音乐和画面比文字的表达更有共情能力,这些语言的呈现通常表现在节目场景的设计上⑦。
《披荆斩棘的哥哥》虽然是一档全景音乐竞演类综艺节目,但它的主题非常丰富,有音乐、舞蹈、乐队以及嘻哈元素等,这对节目舞台叙事语言运用的要求更高。这一点该节目做得也很好,这些哥哥们在初舞台的表演就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个舞台主要设计成演唱会的样子,成百上千台射灯被摆放在舞台四周精心设计的位置上。选手上场时,炫目的灯光时刻追随着其身影,根据演唱的人员、曲目分别制造出梦幻、高大、年代感的场景。此外,还加入配合嘻哈文化的赛博朋克的云梯,层层叠叠的高架,打造Live house沉浸式体验空间。在武术组表演的时候,舞台灯光呈现出明亮辉煌的效果,让观众近距离清晰地感受中华武术的刚柔并济之美;舞蹈组的舞台用大量干冰制造出云雾缭绕的效果。在初舞台表演的末尾,所有选手合唱《笨小孩》。当他们逐个登场时,童稚时期的照片投影与他们现在的模样交错,营造出“青涩的笨小孩”与“成熟的大人”跨过时空长河对望的场景。
(四)延续与创新叙事方式:增强用户黏性
《披荆斩棘的哥哥》的叙事方式多样。其一,延续电视节目和网络视频领域都运用到的悬念式剧情设定。节目通过这种设定来增强观众的黏度,在弹幕和社交平台上不断引发讨论,从而在微博、知乎、豆瓣等平台上形成热门话题,增加了节目的热度。其二,主持人制度创新。主持人是节目叙事的主要元素,在节目叙事效果上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这档节目在主持人运用上,延续了湖南卫视《歌手》选手主持人与专业主持人相结合的模式。每一期都会在选手里面找一些有过主持经历的哥哥来做日常集结、活动的值日生主持人,正式竞演比赛时找的是专业的主持人和《乘风破浪的姐姐》两季内的知名姐姐来搭档主持,二者相结合让节目更加有看点。
《披荆斩棘的哥哥》作为一个全景音乐竞演类节目,和多数选秀类节目一样,节目最后也会在竞争中产生一个团体,然后出道。这本身就会给观众制造一个最大的悬念,并且这个悬念会引导观众长时间关注这个节目,即最后哪些哥哥会成功出道,出道后这个组合的名字叫什么,这个组合会如何发展,发展的情况怎么样?这些都会引发观众的关注。即使这档节目结束了,哥哥们成团后的每一次活动也会达到二次传播的效果,即社交平台会再次出现对这个节目中相应哥哥的讨论。因此,节目的热度将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节目会在剧情叙事上设置悬念,这主要是通过节目的后期处理或者多机位的剪辑来达到效果。节目会根据选手在节目中的反应、表情、交往过程中的碰撞,配上相应的旁白或特殊的背景音乐来产生戏剧效果,通过每期的前情回顾和在结尾设置悬念,吸引观众注意。比如,第一期(上)的结尾运用了Beyond成员黄贯中所在的组合作为结尾,一下子就让观众的好奇心达到了顶峰,促使他们带着这种悬念更加期待看到下一期的节目,增强了用户黏性。
三、矩阵·联动·造势:《披荆斩棘的哥哥》的传播策略
《披荆斩棘的哥哥》不仅在叙事上用心揣摩,还在传播策略上细心考究。该节目依托芒果TV的品牌矩阵,利用新媒体平台的互动功能,扩大节目影响力,实现裂变式传播,激发粉丝参与热情。
(一)依托品牌矩阵,提升传播影响力
《披荆斩棘的哥哥》这档节目可以说是芒果TV的另一款爆火的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的姊妹篇。在《乘风破浪的姐姐》取得较好的市场反馈后,网上不少网友呼吁推出哥哥版乘风破浪,《披荆斩棘的哥哥》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孕育而生。此外,曾担任《快乐男声》总策划,《花儿与少年》第一、二季的总编剧,《花儿与少年》第三季的导演,湖南卫视御用的“金牌写手”“百万文案”吴梦知也参与到了《披荆斩棘的哥哥》的制作中。她的文案,她的加持,以及芒果TV的品牌效应,无疑让观众对这档综艺节目的品质有所期待。
从当下网络娱乐综艺的发展情况来看,芒果TV确实已经走在各种类型网络综艺的前列。湖南广电擅长打造品牌矩阵的综艺节目,不止是《乘风破浪的姐姐》和《披荆斩棘的哥哥》,还有早期的《快乐男声》《快乐女声》等,都在网综的市场上占据了很大的席位,这样的背景基础大大提升了湖南卫视和芒果TV的传播影响力。
(二)注重传播联动,提升传播效果
随着媒体的不断发展,信息传播形式和路径也在逐渐丰富。《披荆斩棘的哥哥》作为网络综艺节目和《乘风破浪的姐姐》一样不用上星,这样就节省了卫视上星播放的审批时间,抓住了暑期档娱乐综艺的尾巴,并通过一系列的举措大大提升了传播效果。
他们在自身的平台芒果TV上开发了各种周边产品,组织了多场活动。例如,推出“花絮片段”“精华打包看”;在微博上注册官方账号,开设超话,粉丝签到七天就可以领到“披荆斩棘”的专属头衔;延续了《乘风破浪的姐姐》的投票环节,在微博上开设了“披荆斩棘V计划”的投票环节,前三名的选手将获得助力公益的机会,这大大吸引了选手粉丝的注意力。节目组还发挥了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的作用,选手李承铉在初舞台以一曲《天上飞》的低音唱法成功出圈,在抖音等平台引起了各种翻唱,一开播就使节目的热度快速提升。同时,每期节目播出以后,《披荆斩棘的哥哥》都几乎会刷屏各大视频网站,占据微博热搜、知乎热榜以及哔哩哔哩的舞蹈区,成功实现一次采集、多渠道联合传播,引发裂变式的传播效果。
(三)借助微博造势,扩大传播范围
微博是当下网友最常使用的社交媒体之一,用户黏性较强,往往是话题的集中地。节目组在宣传《披荆斩棘的哥哥》时就充分运用了微博这个社交平台,借助微博平台造势,制造话题,扩大传播范围。
《披荆斩棘的哥哥》虽然是音乐竞演类综艺节目,最后需要选出一群人去成团,但不同于素人选秀节目,节目中的选手都有较为强大的粉丝基础,并且有的选手的太太或友人也都有粉丝基础。因此,节目组抓住这一点进行话题炒作,为节目造势,扩大节目的传播范围。这种造势在前期主要分为夫妻团和友情团,夫妻团的代表主要是陈小春和应采儿、张晋和蔡少芬、张智霖和袁咏仪、黄贯中和朱茵以及李承铉和戚薇。选手的太太转发他们自身所发布的有关节目的内容,在原来的基础上形成二次传播。友情团很多,例如黑豹乐队成员张淇的友情团,包括乐队的其他成员李彤、赵明义等在内的一群50多岁的人在微博给张淇投票,再次引起了很多喜欢该乐队的不同年龄段粉丝的情怀,节目的传播范围进一步扩大。
四、结语
各种技术的飞速发展,观众喜好的不断变化,市场、政策的变动都促使综艺节目的呈现形式迭代更新。综艺节目也从原来单一的广播、电视呈现形式衍生为多种媒介融合的呈现形式。通过对《披荆斩棘的哥哥》叙事框架的分析,可以看到这档节目火爆的原因,除了对节目叙事框架的搭建、传播策略的革新外,也离不开节目组对当下市场、用户需求的洞悉。虽然当下确实有出彩的网络综艺节目,但仍然存在同质化严重、过于迎合观众的问题。芒果TV要想将《披荆斩棘的哥哥》做成系列爆款综艺节目,或开辟其他新的爆款综艺,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市场,创新自己的叙事方式和内容设置,弘扬正确的价值导向。要与主流文化同频,选择积极向上的嘉宾,在节目中传递正确的价值观,传播正能量。唯有为社会输送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的节目,才能实现长久发展。
注释:
①王文宁.解锁新姿势:网综3.0时代的创新路径分析[J].创新与评论,2017(20):80-85.
②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208-209.
③W.A.Gamson&A.Modigliani,Media Discourse and Public Opinion on the Nuclear Power:A Constructionist Approach[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89:1-37.
④[美]亨利·詹金斯.融合文化——新媒体和旧媒体的冲突地带[M].杜永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57.
⑤[美]欧文·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M].冯钢,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98.
⑥陈嘉婕.看见新闻中的人,抵达你我的内心——浅析电视栏目《看见》的编辑策划与创作特色[J].中国编辑,2014(02):63-66.
⑦李津浩.网络自制综艺节目的叙事框架研究——以《这!就是街舞》为例[J].声屏世界,2018(08):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