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出镜记者重要性研究
2022-02-18石文欢阜新市传媒中心集团
石文欢 阜新市传媒中心(集团)
当前形势下,自媒体、APP、朋友圈等新的信息传播渠道大量涌现,每个人都能在镜头前展现自我,尤其是对一些新闻事件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上各抒己见,这就需要传统电视新闻加强宣传报道的同时,提高出镜记者现场感,由此带动观众有更加深入了解的愿望,并且对事件的发展方向和现场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也变得尤为突出,不仅仅局限于对事件报道简单的开篇概括,更主要是作为整件事件的串联和承接关系,融入现场中去,给观众带来沉浸式的体验。并且需要对新闻制作团队的其他工作具有一定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贴合实际,更好展现出想要的播出效果。
一、电视新闻出镜记者的重要作用
电视新闻出镜记者看似简单,其实难度非常大,需要具备相当高的新闻专业素质,出镜记者很多都是从新闻采编转型而来,而且出镜记者越来越多被新闻报道所应用,不仅能加强事件的连贯性,还能加强受众的参与感,而且能通过出镜记者的态度和情绪直观的表达整个事件的情感背景,这就说明出镜记者在整个团队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给受众身临其境之感
对于突发事件的现场报道,出镜记者更能体现出自身的重要价值,能够给受众强烈的代入感和现场参与感,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是无法通过文字表达出来的。并且作为现场亲历事件整个流程脉络的参与者与记录者,出镜记者的话语更能得到受众的共鸣和认可,甚至受众可以通过现场直播节目中的出镜记者直观感受整件事情正在发生的进程,可以说,通过自己在事件报道中的穿针引线作用,出镜记者是新闻报道尤其是新闻直播中的灵魂。这就需要出镜记者具备强大的心理素质和现场随机应变的能力以及知识储备,这不是短时间可以形成的,需要出镜记者长时间从事过普通记者或者主持人工作,熟悉采访报道的流程,把握受众想看到什么样的效果,包括与后期制作团队和摄像师的高度融合,相互配合支撑。比如,出镜记者的衣着选择,针对不同的事件,对服装的选择同样重要,对一些节庆活动或者背景比较愉悦的场景下,选择的服装大多数倾向于鲜艳的颜色和活泼的风格。对一些背景较为沉重的现场报道着装的选择就要以严肃和深色为主,这应该也是出镜记者最基本的常识。
(二)在整个报道团队中的连接作用
出镜记者在整个团队中有些必不可少的纽带作用,连接其他各项工作,这就要求出镜记者对团队的其他工作有一定了解才能配合默契。比如,出镜记者要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解说词的角度、段落和各个被采访人物与整个事件之间的关联。摄像师对镜头的运用,什么角度能够更好地展现出镜时身后背景的主题作用。学会如何给镜头让位,然后在什么位置回到站位中来,怎样引导出下面的被采访对象和话题都是出镜记者所要面对的,而且很多突发性的新闻事件大多都是临时性的,没有提前的准备时间,从一无所知到了解情况,并在第一时间作出相应的开篇报道和之后的串联,把情况分清层次循序渐进,都是出镜记者能力的重要体现。出镜记者恰到好处的出镜感觉和语言可以与现场的环境氛围有效结合,把最吸引人的现场氛围、现场主题充分体现给受众。再结合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和表达方式,更加丰富自己的语言陈述和表现方法,通过学习当下时兴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贴合百姓自身的审美和直观感受。
(三)更直观的与新技术新渠道进行融合
旧有、传统、刻板的现场表现手法和语言在新媒体时代中早就应该得到适当的改变,不仅是与时俱进的体现,更是出镜记者深入群众的表现。再加上传统电视新闻媒体受到新媒体和自媒体的冲击越来越大,如何抵御冲击,守住新闻宣传阵地引导正确舆论导向,一直以来都是传统媒体所关注的问题,也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之一,融合发展就是顺应时代潮流,将新的出镜方式和语言融入出镜记者的镜头语言中去。举例说明就是,不能惯性思维方式死板的说“我是某某台记者,我正在什么地方发生什么事情”然后出个头了事,这样的出镜枯燥乏味,可能自己都不喜欢看,更让观众觉得无聊,同时也失去了出镜记者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没有给观众带来参与感,更没有发挥出镜记者在整件事件中的穿针引线的作用。出镜记者要在报道中体现出不同之处,放弃死板的“站在原地”说新闻的方式,减少解说词,让出镜记者带着受众直观感受和体验,把“我说你看”,变成“边走边看”的形势,并且加入一些航拍、VR、演播室特技,快速多点位转场等方式,让出镜记者直观的体验和融入,才能带动观众的求知欲,牢牢吸引住观众的眼球。通过多角度多元化的现场报道,能够发挥出电视新闻媒体的独特优势,相比于同样属于现场参与形势的自媒体来说,不论在电视新闻出镜记者专业素质上,还是在整个事件报道团队的能力上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电视新闻的出镜记者业务能力体现得淋漓尽致,是自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不论从语言表达,服装选择,还是从新闻事件切入点把握的精准程度,都体现出一个专业团队的优势,也会将整个事件声情并茂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其参与感强于自媒体,电视新闻出镜记者不仅是叙述事件发展的过程,更是引领受众参与其中的感觉,在电视直播中让受众更加直观的面对自己所无法到达的现场体验正在发生的故事。而出镜记者又是受众与现场之间沟通的渠道和桥梁,为观众搭建了一个平台,让这个平台带着观众身临其境的体验现场发生的事件,而这个平台不仅要真实、又不乏条理性的把事件呈现给观众,在保证信息的准确和真实性的同时,适当增加节目效果和氛围,出镜记者要利用自己新闻敏感度的独到视角和节奏带领观众走进现场。
现如今,网络时代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信息的来源途径多种多样,同样一个信息不同的传播途径,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难以得到保证,此时传统电视新闻媒体的价值和导向作用就更加凸显。能让受众感受到整个事件真实性的方法就是亲自去“眼见为实”,但不是所有对事件感兴趣、想了解的人都能够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这就需要出镜记者把真实感和参与感带给受众,加上传统电视媒体的权威性和社会责任感,受众更能够接受和相信事件的真实发展脉络。而如今,不仅仅是新媒体多种多样的视频直播对传统电视媒体的根据地进行抢占,以往传统媒体“老三样”的广播和报纸,也相继推出自己的直播平台和音视频栏目与网站,通过各种小程序和APP的形式,抢夺传统电视媒体的线上资源,相继推出互动广播直播间,数字化可视报纸等新的媒体发展方向,本就饱和的受众资源更进一步瓜分。但是,直播也好,视频也罢,出镜记者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需要大量的经验积累和实践才能完成,所以,现场直播报道还是以电视新闻传统的出镜记者为强项,也是各种报道方式中的优势所在。加强事件的深入感和现场感才是电视新闻守住自己根据地的基本方法,这就需要出镜记者更加深入到基层一线,参与其中,与被采访对象或者团队共同工作生活,体验式采访,互动式交流,少用一问一答的采访语言,在一些特定环境下,多用开放型问题和聊天情绪,把握好沟通的状态,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加强电视新闻出镜记者的业务能力
电视新闻出镜记者的工作是复杂的,电视新闻制作的每一个环节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再加上,本身就是观众的第一直观感受,自己的神态,动作,语言,着装都影响着观众的切身感受,所以就更加需要出镜记者具备较高的业务能力并不断加强学习。
(一)出镜记者要有较高的心理和专业素质
笔者认为,出镜记者首要一点应该具备不“惧场”的能力,很多刚开始从普通记者转型从事出镜记者的朋友多会有过一种感觉,就是当拿着摄像机、采访本的时候感觉很自然,一旦走到镜头前,就突然紧张起来,不知道说什么,脑子里一片混乱,这也是很多人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平时说话沟通能力非常强,一旦拿起话筒面对镜头,瞬间不知所措,这一点有过演播室主持人经验的出镜记者要好很多,这就要求出镜记者需要较高的心理素质,不怕被“围观”,沉得住气,尤其是现场直播和一些无法重复的突发事件和关键节点的报道中尤其重要,要精准把握重大时间节点对整个现场采访的核心效果。一个好的出镜记者,不仅要具备自然的镜头感,高素质的形象和流利的表达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对现场的驾驭能力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也体现着出镜记者的业务能力和心理素质。
(二)要有高度的新闻敏感性和现场参与感
新闻敏感性是任何一个媒体的记者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从事新闻行业的基本条件,出镜记者不仅要具备这种条件,更要加强新闻敏感度的培养。通过自己切身的体会和感受,发现身边的新闻线索,从新闻线索中找到新闻,要知道观众想要看什么,出镜记者自己不能机械地讲述正在发生的事件,更要把自己当成一个受众,设身处地的用自己的体会感受下一步应该把什么样的话题呈现给观众。知道观众想看什么,带着观众去看,通过镜头了解现场,抓住细节找到特点。也不能只是站在原地不动地拿着话筒说,要动起来,少用解说词多用现场参与,这就需要在出镜报道前,尽可能多的收集有关材料和信息,理清脉络,确认好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度,并且对采访对象有一个初期的筛选,具备对细节捕捉和现场驾驭应变能力,能够进一步增强新闻报道和现场直播的效果,同时必须意识到观众就在身边,出镜记者就是代表观众参与到现场,加强与现场互动的亲和力,将自己的切身体会表达出来,这不仅需要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将自己的感受描述出来,也需要现场参与的感觉。比如,采访的时候带着摄像机一起去走进报道现场用一些身临其境的体验用语,“我在这里感受到什么”“我摸到这个感觉就像什么”,抗洪抢险的时候报道“现在的水位已经到我的腰部”,等等这种描述性语言,让观众在电视机前能够亲身体会到现场情况。
(三)电视新闻出镜记者的报道与采访技巧
同样一件事,不同的团队采制出的新闻报道效果可以做到天差地别,这个差别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是作为事件发展的核心经历者,出镜记者的作用体现得更加凸显,客观存在的新闻事实是无法改变的,多个团队采制的都是同一件事,现在媒体的拍摄手法和技巧与硬件录制设备也不会存在过大差距,那么最能体现效果区别的就是人的因素,最主要的就是观众直观面对的出镜记者,出镜记者的现场感觉好坏和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本次报道或者直播的命运,这就需要出镜记者具备非常高的专业素质和报道技巧的运用能力。首先是拉进记者与被采访对象之间的距离,而拉近距离的最好方式就是参与和倾听,参与到被采访对象的生活或者工作中去,拉近距离,增强信任感。例如去采访农民,却不懂农民平时劳作过程;采访工人,对工人的工种性质一无所知;采访新的政策解读,对政策一知半解,必然不会拿到好的素材,更有可能对素材的真实性都无法考证,这就需要记者一定要深入到被采访现场和群众中去,深入了解和体会,并对知识有一定储备,在采访前做足功课。面对不同事件中的被采访对象,不论是遇见社会精英、商业巨头,还是采访平民百姓,都要具备同样的态度,用平等的视角面对,不论对方什么身份,用专业平等的态度进行交流,也是基本的素质和道德修养,对不同职业和不同身份不分高低,一视同仁,同样对待,不要进行潜意识的高低划分,才能拉近每个被采访对象的距离。同时学会倾听,不要在采访一开始就表现咄咄逼人气势,而是采用聆听的方式,了解被采访对象的心理,渐渐拉近与被采访对象的距离,从被采访对象的角度思考问题,对方会认为记者愿意聆听他所经历的事情以及他的感受,从此打开话题,得到想要的素材和采访同期声。也有的被采访对象比较狡猾,面对镜头和一些敏感话题有抗拒心理,你想得到的材料可能是他不想告诉你,总是顾左右而言他,从不正面你的问题,此时就需要记者具备足够的心理素质,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清晰的思维条理,坚持自己想得到的答案,牢牢把握住主动权,任何时候都不能乱了阵脚,采取多种提问类型,换个角度问、换个方式问,直到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还有就是出镜记者对自身情感的表现也尤为重要,现场报道不同于平时聊天,也不同于后期配音,现场报道对情感和肢体语言的投入更能体现出出镜记者的功底和起到整件报道画龙点睛的作用,只有投入真情实感才能给观众一种切身体验的感觉,才能打动受众,将受众的情绪引入报道中去,增加新闻报道中的感染力,情感的投入也是一个高素质的出镜记者所具备的优秀能力。其次穿着打扮也能体现一个记者的专业素质,前文已经简单说过,穿着和采访现场相吻合,能提升采访报道的播出效果。比如,采访运动会,记者穿着运动服,运用活泼的语气和表现手法,身临其境的为运动员加油鼓劲就会给观众带来更好的代入感,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受。而如果采访抗洪抢险现场,记者穿着西装打着伞,而和身边的救灾官兵和群众穿着迷彩服扛着沙袋冒雨抢险的画面对比,就给人有一种格格不入,甚至讨厌的感觉,也会让现场救灾的群众和官兵产生反感,不仅影响采访效果,让被采访对象产生抵触心理和情绪,也会对救灾现场造成不好的影响。所以要切合实际的选择衣着打扮,不要浓妆艳抹,更不能奇装异服,哪怕是一些节庆或者比较欢快的现场也要活泼中带有严肃,更不能心血来潮,不假思索地随便表达。
三、结语
随着新闻采访出镜的大量运用,媒体更加倾向于增加这种能够提高参与感的报道方式。出镜记者强烈的现场参与感和特性越来越多地受到广大受众的欢迎,而好的新闻与优秀的出镜记者是密不可分的,好的新闻素材可以成就出镜记者,而优秀的出镜记者也更加能体现出好新闻的特点和提升受众的感受,出镜记者不仅是整个新闻事件的参与者和记录者,更肩负着社会责任和舆论导向,也是公信力的体现,要不断适应新形势下传媒的发展和群众需求,作出更多更好更精彩的一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