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解与重构:后现代语境下国产动画电影的叙事特征
——以《哪吒》《姜子牙》为例

2022-02-18于晓雪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

环球首映 2022年4期
关键词:姜子牙哪吒后现代主义

于晓雪 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

一、后现代主义与国产动画电影

20世纪60年代,随着后工业时代的到来,后现代主义思潮席卷西方国家,后现代主义以其去中心化、多元主义的特征备受关注。在后现代主义的概念解释中,其关键词为:颠覆传统、冲击规范、肢解权利、否定偶像;题材与人物上的边缘性;观念、手法上的解构、拼贴、戏仿、反讽;情节结构上的分段式、时空错置;叙事上的非因果、非逻辑、碎片化、前后拆解。[1]由此可见,后现代主义是一种繁杂的社会文化现象。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它在题材、人物、手法、情节、叙事等方面处处显露着对西方传统文化的彻底摧毁与批判。同时,也是一种运动的过程,是在否定中不断肯定,不断地进行消解与重构的过程。

纵观中国电影史,动画电影起步较早,早期国产动画电影以传统神话故事、传说为范本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如《神笔马良》《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等,都体现出鲜明的民族风格,成为早期中国动画电影史上的经典作品。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就开始接受后现代主义思潮,动画电影亦不例外。进入到新世纪之后,中国动画电影拥有了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新一代的动画人更是不断用作品诠释后现代主义的审美取向,展现后现代主义的艺术特征。[2]由于动画电影虚拟性的特征与后现代主义有相同之处,使其在融入后现代主义风格的过程中得心应手。后现代主义国产动画电影通过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拼贴的手段,对经典形象、经典场景、故事情节进行戏仿,消解了故事深度,摆脱了现实因素的控制,甚至颠覆经典、戏谴现实,重构出新语境下的新故事。

例如《哪吒》《姜子牙》都是借助了封神演义的故事内核,讲述了一段全新的故事。两部影片在人物形象塑造、故事情节、价值指向等方面表现出全新的叙事风格。2019年,《哪吒》以突破50亿票房的成绩位列中国影史票房榜第二名,中国动画电影票房榜第一名。2020年,《姜子牙》以突破16亿票房的成绩斩获中国动画电影票房榜第二名。在积极探索中国动画电影繁荣发展新模式的过程中,《哪吒》《姜子牙》的出现对中国动画电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揭示着中国动画电影后现代时期的到来。

二、动画形象的解构

一切叙事艺术的中心是人,人是叙事艺术的核心。在动画电影中,创造出鲜明的典型形象就显得尤为重要。典型形象意味着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结合,它的塑造是将一系列形象进行分解、提取、重构的过程,这些典型形象的塑造直接推动着动画周边产品的开发与销售,为动画产业赢得丰厚的利润。不仅如此,典型形象的塑造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时代精神和社会背景,融入主流价值观念,彰显中国韵味。

(一)动画形象表层塑造

早期中国动画电影在外形设计上严格遵循着文学范本的描述。因为这些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观众已经产生了心理定式,他们认为神话人物形象就应该是故事里描述的模样。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创作者们开始接受戏仿、拼贴等审美,也意识到传统的神话形象已不足以满足创作需求。为了追求创新,他们将目光转向了动画表层形象的解构,通过对服装、化妆、道具、语言等能充分展现人物外形的元素重新设计,重塑新故事下的新形象。

在传统的神话故事《哪吒闹海》中,哪吒的形象是身披混天绫,脚踩风火轮,身怀绝技,性格天真活泼,深受同伴们喜欢的邻家大哥哥。而在电影《哪吒》中,导演对哪吒进行了颠覆性重构。在外形设计上,哪吒被塑造成烟熏妆,鲨鱼牙齿,穿戴不齐,笑起来痞坏的混世大魔王形象。在语言设计上,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以现代话语的方式体现出作品中表达的思想内涵。又如“关在府里无事干,翻墙捣瓦摔瓶罐;来来回回千百遍,小爷也是很疲倦。”等台词,读起来不仅朗朗上口,讲究押韵,且颇具后现代风格。姜子牙的形象与传统的故事也出入甚大。在传统故事中,姜子牙是一位老者的形象,一战封神,风姿绰约,是一位仙人,而在电影中,姜子牙在外形上是一副中年帅大叔的形象,性格上给人一种孤僻、沉默寡言、整日丧萌的感觉。

影片中对于次要人物的重构也较为深刻。在传统神话剧中,往往将太乙真人设计成一位仙人老者,身穿道袍,头戴莲花冠,手持一把浮沉。然而在《哪吒》中,太乙真人被设定成肥胖且爱喝酒的形象,一口流利的四川话,太乙真人的坐骑也从仙鹤改成了猪。申公豹的形象也和在《哪吒》中有所不同,在这两部电影中,申公豹的人物形象根据剧情设定和人物性格的改变而改变。在《哪吒》中,申公豹是一个好胜心极强的形象,为争取昆仑十二金仙的名额,最后走上邪路引起人间大祸,因此他的外表是阴险奸诈的模样,服饰上也是较为阴暗的黑色。然而在《姜子牙》中,申公豹视姜子牙为自己的偶像,一路追随,因为帮助小九入归墟而牺牲自我。因此他的服饰是明亮的,温和的面部和健壮的肌肉也强化了他正义凛然的形象。

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传统的女性形象也逐渐被赋予新的力量。电影《哪吒》中的殷夫人与传统的懦弱而娇小的形象大有不同,影片中的殷夫人是一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女英雄,例如在拜神路上拿着鸡腿边走边吃的豪放,陪伴哪吒踢毽子时的直爽。身为魔王的母亲,她既坚强又饱含温柔,这与传统观念上的女性形象差异巨大。在《姜子牙》中,也加入了女性视角的讲述,例如九尾狐妖就是现代职场女性的化身,在面对命运不公时,她选择以一己之力拯救狐族。

在《哪吒》《姜子牙》的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借助传统动画形象的外壳,将多种元素进行分解、提取、重构。创作出了很多经典形象,也逐渐形成了系列IP。这些经典IP为动画产业赢得了丰厚的利润,实现了动画电影的商业价值。

(二)动画形象深层次塑造

在中国电影文化中,电影的创作不仅需要注重商业价值,同时还要兼具艺术价值,体现出一定的思想内涵。因此,动画形象的深层次塑造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深层次塑造意味着重塑人物的价值观和他的欲望,价值观指通过赋予人物全新的使命,融入符合时代特征的主流价值观念;后现代主义中的欲望是指反二元对立、反传统的思想。

反二元对立、反传统意味着反对一切定义之下的形象,此时人物卸下脸谱化的经典设定,所有人物彻底被盘活。因此,只有将人物进行彻底的深层次解构,才能实现影片价值体系的再塑造,为中国动画电影的人物形象塑造提供可操作性与多元性。

在传统二元叙事中,人物形象都有正反对立的两面。灵珠与魔丸分别是正与恶的象征,灵珠象征着斩妖除魔正义的力量,而魔丸则象征着邪恶的力量。正与恶,神与妖本就是相对立的。然而,在电影《哪吒》中,导演打破二元对立的人物形象设置,将哪吒设定成以魔王的身份降世,他混世大魔王的形象常常使人感到畏惧,在生活中他遭受了百姓们的冷落,但哪吒在父母与师父的教化下恪守本心,最后保护了陈塘关的百姓。而敖丙虽以灵珠的身份降世,却因为全族的压力令他痛苦不堪,走上邪恶的道路,在申公豹的怂恿下差点将陈塘关毁灭。此时,人物不再是二元对立的,他们的性格是复杂多变的。影片结尾处,敖丙被哪吒感化,选择与他一起对抗命运,并建立了友谊,哪吒与敖丙的友谊就意味着二元对立的消解。在原著《封神演义》中,元始天尊和狐妖也是对立的两面,元始天尊是神圣的象征,狐族则是邪恶势力。在《姜子牙》中,导演同样打破了二元对立思想,元始天尊与狐妖也不再只是黑白分明的对立形象。元始天尊违背了对狐族的誓言,妄图利用狐族一统三界,最后却将狐族赶尽杀绝,这违背了影片中“一切皆为苍生”的思想观念。而九尾作为狐族的女王,起初她虽为了一己私欲牺牲了整个狐族的子子孙孙,可狐族和她本身也成了大战的牺牲品。因此,两者并无对错之分,也无绝对的正邪之分。

无论是《哪吒》还是《姜子牙》中,导演将正面、反面、中性人物进行颠覆式再设定,善恶的边际的被抹消,人物的性格具有多重性和复杂性,人物形象也更加立体。

三、故事文本的解构

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是依附于故事而存在的。德里达曾撰写了《弗洛伊德与书写场景》一书。在这本著作中,德里达表示文本是具有不确定性的,所有的文本都是一种再生产,文本中潜藏着一个意义,而这个意义是永远不能被呈现的,它的确定是被延搁的,人们只能用替代物对其进行补充和重新组构。[3]在故事的创新上,早期的中国动画电影大多停留在对神话故事的改编上,而《哪吒》《姜子牙》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是对神话故事的改写。前者是指艺术形式上改变,例如从文学到电影。而后者是指仅仅将原有的故事人物或框架作为一个外壳,对其叙事主题、内容、视角等重述的过程。

(一)叙事主题的反叛化

后现代主义源自现代主义但又反叛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审美标准和思维方式的批判与解构。因此,反叛化是后现代主义艺术的主要特征。近年来,中国优秀的后现代主义动画电影处处体现着主题的反叛化。主题的反叛精神蕴含着当代人的价值取向和文化追求,影响着观众的审美趣味,给观众提供了精神启迪和价值引导。

以《哪吒》为例,在中国传统神话故事中,哪吒从出生便是正义力量的化身,降妖伏魔,他的成长蜕变是核心要素。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之下,导演另辟新径,直接将哪吒的身份转换,以魔王的身份降世,以此为开端阐释了另一种身份下哪吒的命运。在影片中“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意识驱使下,哪吒不服从天命的注定,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百姓的认可与接纳。这部影片阐释了后现代主义时期产生的反叛精神,其中在父母情、师生情、友情折射下的自我意识的觉醒是后现代主义的现实写照。

《姜子牙》则代表着从服从者到反叛者的转向,姜子牙不甘作为元始天尊的服从者,同时他并不认可师父的斩“善”观念。在他心中,一切皆为苍生,不可不救。在影片结尾处,他违抗元始天尊的命令,斩断天梯,放弃做众神之首,选择成为一介凡人。他的反叛是站在人的角度上的选择,他始终相信神不应该成为人的庇佑,人类自有他们的子子孙孙、祖祖辈辈所庇佑。两部影片都站在人的角度展现了主题的反叛化,这种反叛精神体现出了后现代主义的时代风格,同时也符合现代社会下大众的精神诉求。

(二)叙事视角的大众化

后现代主义中国动画电影不仅受到后现代思潮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了大众文化的影响。大众文化以其大众性、娱乐性、市场性等特征推动着动画电影的创作。后现代主义认为动画电影应成为大众所共赏的艺术。因此,动画电影越来越显示出平民化的特征,受众群体也逐渐打破了传统的低龄化现象,表现出合家欢的特征。在传统的动画电影中,多注重对神权的推崇,动画形象非神即妖,与人类的关系较为疏远,人们并不能从中寻求共鸣。后现代主义动画电影打破了这一壁垒,叙事视角逐渐转向普通人,用大众的视角讲故事,以便实现多群体的共鸣。

例如,《哪吒》讲述了个人力量可以战胜天命的故事。在后现代时期,哪吒代表着每一位普通人,人们通过自我意识的觉醒,获得救赎。哪吒从降世之日起就饱受百姓们的冷眼,由于它自身的顽劣,对陈塘关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也因为受到申公豹的怂恿,差点亲手杀了自己的父母。面对百姓们心中的成见,哪吒选择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我命由我不由天,只有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才有权力去创造机会和改变命运。《姜子牙》的故事也消解了神权,强化了人权。影片的故事背景设定为姜子牙被贬入人间,此时他更能体会作为普通人的感受。他和普通人一样,遇到困惑时不知所措。影片结尾处,他不惜违背师命,选择拯救一人并斩断天梯,还有申公豹、小九和四不像的转世都阐释了同一个思想内涵,即人可以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同样也可以自己庇佑自己。《哪吒》和《姜子牙》的故事正是当今社会普通人的自我折射,这种自我救赎的个体视角符合大众的观赏习惯,使观众产生了代入感,从而达到思想上的共振。

从《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到《哪吒之魔童降世》再到《姜子牙》等,国产动画电影在不断进步,也收获了良好的口碑。由此可见,后现代主义国产动画电影的新叙事策略为动画电影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参考。在聚焦建成电影强国的远景目标之际,中国动画电影产业应稳步发展,致力于讲述出富含时代精神与民族特色的故事,逐渐提升中国动画电影在世界电影格局中的话语权与影响力。

猜你喜欢

姜子牙哪吒后现代主义
哪吒买“车”
哪吒VPro
哪吒留学实录
《姜子牙》中的历史
姜子牙(动漫电影《姜子牙》主题曲)
DEITY DEFYING
走下神坛的姜子牙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元艺术与后现代主义
《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