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新时期广播记者如何讲好人物故事

2022-02-18秦洪卫曹振宇云南省富源县融媒体中心

环球首映 2022年4期
关键词:时效性创作

秦洪卫 曹振宇 云南省富源县融媒体中心

一、理论概述

(一)新闻创作的要求

1.真实性

真实性是新闻的最本质属性,相关工作人员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挖掘新闻素材的真相,要遵循新闻创作的内在规律,避免夸大渲染,虚构偏离事实的新作品。

2.时效性

新闻的“新”字强调了新闻创作的时效性,因此相关工作人员要利用更加丰富的传媒手段,对新闻进行高效的采集、加工和传播,要满足当前受众快节奏的新闻阅读需求,对第一手的新闻内容进行快速加工,提高行业的竞争力。

3.新奇性

新闻创作需要体现与众不同的新意,我们身边每时每刻都发生新事件、新气象、新矛盾和新问题,新闻记者要从全新的角度出发,挖掘新人物、新故事、新经验和新规律,避免出现内容同质化的问题。要根据受众的心理需求,创作更加新奇新颖的新闻作品,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视听感受。

(二)新闻节目故事化的价值分析

1.有利于彰显人文情怀

在新闻报道中,各类事件都是由人引起的,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在开展新闻创作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当事人进行全方位的报道,从而引起观众的兴趣,唤醒观众的情感共鸣。故事化的新闻作品聚焦人和事,更加关注人的主体价值,通过细致而又真实的情节描述,对人物遭遇命运进行鲜活地呈现。新闻节目创作要彰显独特的人文关怀,尊重和符合人类的精神价值追求。故事化的新闻作品不仅仅是为了好看,更需要提高其人文精神的传播效果。记者要关注普通群众的生活状态,聚焦弱势群体和边缘人物,积极维护每个公民的尊严。通过平民化的叙事视角,利用饱含深情的报道形式,给观众营造强烈的现场感,使人们获得更加深刻的人生感悟与生活体会。

2.有利于实现叙事题材的多元化

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人们的意识形态和物质文化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传媒工作者要走出思维困境,主动寻找身边生活的好故事。故事化的新闻创作,能够更好地挖掘社会热点问题。奇人趣事等题材的新闻作品凭借强调的趣味性与新奇性,容易有效捕捉观众的审美兴趣。新闻记者和电视编导需要对生活化的素材进行合理编排和总结,挖掘其人物背后的秘密,进而引发观众对某些社会现象的关注和思考。

3.有利于塑造鲜明的节目风格

电视新闻节目创作是一项集体性的劳动,记者、编辑、主持人等角色要发挥各自的职业优势和独特智慧,通过集体化的叙事创作,提高新闻作品的传播影响力。故事化的新闻作品能够塑造与众不同的栏目品牌,最近几年随着媒介竞争日益激烈,观众的审美趣味不断提升,传统媒体行业需要对节目进行精准和清晰的定位,探索更具竞争力的节目创作风格。通过个性化的节目编排与创作,深入挖掘社会热点问题,讲好人们生活中的每一个故事,从而突出节目创作主旨,增加新闻的亲和力与可视性。

4.有利于完善新闻结构

结构是指对文本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要围绕内结构、外结构对真实的人物和故事进行新闻化创作。故事化的新闻节目主要包含故事和话语两个部分,相关工作人员要对声音、画面、镜头进行科学构建,围绕人物、事件、环境三要素优化叙事结构,巧妙抓住观众的审美心理,保证节目作品张弛有度。记者要善于利用悬念、冲突和节奏,推动故事向前发展,营造立体化的节目内容格局,巧妙安排新闻成分,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视听体验。

二、目前新闻故事化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背离了新闻创作的真实性

真实是新闻作品最本质的属性,一旦新闻报道偏离了应有的客观事实,会失去其价值。与新闻不同,故事更侧重通过文学化、戏剧化手法对内容进行加工、创作。部分记者一味追求新闻故事化,对细节进行过分的包装渲染,违背了新闻创作的真实、客观要求。个别记者没有对于当事人和事件进行深入的访谈和调查,仅仅根据主观臆想和推断就开展文学加工。一些故事化的新闻报道尽管能够吸引观众眼球,但情景再现和真实再现不足,与新闻创作的原则背道而驰。

尤其是最近几年,网络媒体中虚假新闻越来越多,引起社会公众的强烈不满。盲目追求新闻故事化,会削弱传统媒体机构的行业权威性,并造成一系列严重的负面影响。一些新闻作品刻意强调故事性,导致媒体责任缺失。个别记者将创作的焦点放在受害者的隐私上,对隐私细节不加避讳,严重侵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因此,媒体人要本着人文关怀的精神,充分考虑新闻当事人的内心需求,不能为了节目收视率对当事人造成心灵的二次创伤,要本着高度的行业责任感,真实还原新闻事件,给人们呈现完整、真实、客观的事件真相。

(二)存在庸俗化、低俗化的不良倾向

黑格尔认为,观众在面对艺术时存在矛盾的心理。新闻创作者要平衡新闻创作的真实性与故事性,要以平民化的视角,打造通俗易懂的新闻作品。但平民化并不意味着低俗、粗糙,尤其在市场化运作的行业背景下,部分新闻工作者为了满足观众的原始兴趣,忽视了对新闻创作的质量把控。我国新闻机构成为自负盈亏的市场经营主体,在追求利润时,不能忽视本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如果一味地强调故事化的新闻内容,对明星丑闻、个人隐私、拜金主义等事件进行铺天盖地报道,会对社会舆论和人民的价值观带来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挑战着我国公民的道德底线。尽管这些具有冲击力的新闻内容,能够满足不少观众的猎奇心理,但容易滋生不良的社会风气,尤其会对青少年带来不可忽视价值观侵蚀。

同时,我国已经进入了泛娱乐化时代,娱乐已经成为大多数电视节目的超意识形态。电视节目的泛娱乐化,虽然能够满足观众享受娱乐的内心需求,但偏离正确的意识形态引导。不少故事化新闻作品会存在重娱乐、轻文化的问题,使观众失去理性精神。例如,一些新闻报道刻意催泪煽情,对当事人命运进行过分修饰和虚假包装,逃避严肃的社会问题,使观众逐渐丧失了基本的判断和思考。

(三)新闻时效性缺乏

时效性是新闻作品传播效果的时间限度,要尽可能缩短新闻创作和传播周期,给人们带来第一手的新闻资讯。记者在进行新闻采编时,要深刻剖析新闻当事人的心理和情感,但无论是选题、策划、采访还是后期创作,都需要经历较长的创作周期,花费时间、精力较多,会拖延报道时间,产生一定的时间差。尤其是故事化的新闻作品,对编辑制作提出更高的技巧要求,创作人员要灵活运用慢镜头、音响特效等方式,对节目进行更加合理的编排和重构,后期加工时间过长会影响新闻传播的时效性。例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所推出的《新闻调查》节目,为了增强新闻报道深度,记者需要进行多方验证,深入调查,对真实的社会问题进行完整呈现。但调查取证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漫长的制作工序必然会削弱新闻作品的时效性。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新闻创作进行更加合理的流程再造,巧妙平衡新闻的真实性与时效性。

(四)内容同质化问题严重

随着故事化新闻作品不断增多,其传播影响力日益缩减。越来越多的媒体机构更倾向于利用故事化的叙事方式来吸引观众眼球。然而,一些记者没有深刻挖掘和理解故事背后的人文属性,一味地模仿和复制会导致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一些故事化的新闻节目一旦取得了良好的收益率,会引起其他电台快速复制和效仿。例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东方时空》栏目已经推出,便取得了观众们的一致好评,但随后不久,江苏电视台、杭州电视台、上海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也先后推出了一系列类似的新闻栏目。相似的节目定位导致内容创作的雷同,更容易引发观众的审美疲劳,导致传播影响力大打折扣。

同时,一些传媒机构在节目形式与风格上也盲目借鉴和模仿成功的新闻作品。例如,《天下故事会》《王刚讲故事》等,都采用了主持人解说、设计悬念、揭露真相的叙事结构,节目编排创新性不足,容易造成观众分流,影响我国电视新闻行业的良性发展。

三、探究新时期广播记者讲好人物故事的有效途径

(一)坚持正确的新闻创作立场,平衡故事化与真实性

记者要本着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对新闻事件进行真实、辩证的还原,要有效把握真实的内在要求,遵循新闻传播的客观规律和法则。记者要站在真实、客观的立场,对事件原委进行调查与考证,要组织、处理新闻各类要素的逻辑关系,善于从微观的角度对事件进行故事化再现。记者要清醒地认识到故事中的悬念设置、细节刻画要为事实真相而服务,不能舍本逐末,偏离新闻创作的本质。要尊重新闻事物之间的互相关系,切忌主观臆断和过分渲染。例如,在报道69岁老农高考的新闻时,记者应当亲自走访当事人潘家武的生活的环境,与当地村委会干部以及村民进行沟通,了解老人高考的动机和艰难过程。老农潘家武尽管年事已高,但刻苦学习的事迹感动了全国,其坚持不懈的高考精神值得每一位观众尊重和学习。记者为了对事件进行深入挖掘,要深入当事人的内心,对老人高考的心路历程进行挖掘,从而提升新闻作品的真实性与细节性。记者在开展新闻采编时,要站在客观、理性的立场进行真伪判断,深入群众生活环境,收集各方面信息素材,从未更好地把握故事化与新闻真实的契合点,在保留事实真相基础上,凸显故事的精神内核与思想价值。

(二)加强报道深度,提升节目创作品位

约翰·赫德尔认为,新闻一旦失去了应有的创作价值,会被社会公众所抛弃。我国电视传媒工作者要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协调社会舆论功能,大力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打造更有品位的新闻作品。故事化的电视新闻更应当具备价值观引导的作用,记者要站在人民立场进行意识形态的把控。要严格和慎重选择题材,利用巧妙的文化语境,对新闻蕴含的精神价值进行升华。要重视对新闻事实的深入剖析和全面探讨,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发展趋势和问题本质。例如,在报道主动扛起家庭重任的励志少年小红武时,记者应当亲自走访小红武的家庭,与其兄弟姐妹进行真诚、热情的沟通,要本着关怀的态度,给小红武及其兄弟姐妹带来心理上的抚慰,从而挖掘少年身上所蕴含的优秀品质。新闻媒体要逐渐摆脱过度娱乐化的问题,要走出肤浅、粗俗的创作困境,主动报道正能量的励志人物和感人故事,增强故事化新闻作品的力度与锐气,充分反映我国人民群众的时代呼声。

(三)实现创作质量与速度的统一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传媒行业中,时效性是新闻创作的首要标准。记者在故事化新闻创作时,要努力调节故事性与时效性的矛盾,谋求二者的统一。要重视提高法治新闻、民生新闻等资讯类节目创作的时效性,关注反映新时代百姓生活的热点话题,不能为了过度重视细节刻画,而降低了新闻创作的速度。记者要具备较高的新闻敏感性,以独特的慧眼第一时间抢拍独家新闻,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高效的新闻采编和传播,以先声夺人的传播速度,更好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从而保持较强的行业竞争优势。记者要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确定清晰的采访思路,根据丰富的行业经验拟定采访提纲,保证新闻采编的针对性与价值性,为后期提高创作速度提供有力的支撑。记者要善于寻找发现新的思想内涵,通过提出新观点、新见解进行价值输出,并利用故事化的创作手法,将与众不同的新闻作品进行传播,强化报道的艺术性、时效性与视觉性。

(四)创新节目编排形式,打造特色品牌

新闻工作者为了避免千篇一律的模式化报道,要以创新为驱动力,走出新闻创作的困境。灵活利用各类资源,发现独家选题,加强内容的原创性。记者要善于从全新的视角,解读事件真相。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人们的民主意识的不断提高,对新闻参与度的热情也持续高涨。记者要利用网络等途径,提炼并整合各家之言,并通过实际走访和多方取证,实现差异化的节目定位。在尊重观众收视心理的基础上,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变化与新鲜感。记者要尝试运用多样化的叙事创作手法,突出节目与众不同的风格,要保证新闻栏目具有独特的底蕴和魅力,紧紧把握创新的内在要求,不断扩大栏目的收视率,赢得更多观众的认可与青睐。

四、结语

目前,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人们利用各类移动终端可以更加快捷获取丰富的新闻内容。对于传媒工作者来说,想要保证新闻内容的新颖性,就需要通过精彩的人物故事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现如今,故事化的创作手法已经渗透到新闻报道的各个领域,记者要严格按照信息重要性进行排序,保证新闻作品的情节化、生动化、生活化与细节化,对人们进行更加有效的价值观引导,推动行业的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时效性创作
咱也过回『创作』瘾
中国陆地观测卫星应急成像时效性分析
基于时效性分析的草莓种苗脱病毒技术
《如诗如画》创作谈
《????》???? ?????? ????? ???如何提高“数学广角”课堂的时效性
《一墙之隔》创作谈
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时效性的策略初探
创作随笔
Ⅰ型铁路信号安全协议的消息时效性防护机制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