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符号依赖与现实回归:国产动画电影的困境与出路

2022-06-18丛中笑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

环球首映 2022年4期
关键词:哪吒动画电影符号

丛中笑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

自从2015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作为里程碑式的国产动画电影作品取得成功后,国产动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社会关注度一路飙高,商业价值也随之迅速膨胀。在2015-2021年的票房过亿的国产动画电影中,除了瞄准少儿市场的《熊出没》《喜羊羊与灰太狼》《赛尔号》等系列作品,大多都带有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在一片对国产动画电影象征着“国漫崛起”“文化自信”“讲中国故事”的赞扬之声中,也有些许批评的声音。有人指出电影对传统元素的运用未能挂靠在统一的世界观中,导致传统文化元素的流动性运用过于散乱,流于表面化。[1]也有人发出质问:“中国的‘民族性’是否只能由传统文化所代表的”?[2]纵观近年来的“中国风”动画电影,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堆砌文化元素而失于内涵的符号依赖问题,在消费的时代不断用奇观影像和消费符号去吸引受众,而在价值观念和精神内涵上存在着一定混乱和缺失。

一、符号依赖:国产动画电影创作现状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商品的种类和数量日益丰富,人们的消费意愿也在不断增长,对商品品质和附加价值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提高。除了实体产品的符号价值越来越受到追捧以外,文化、娱乐、旅游等精神消费也成了消费的新热点,中国正在步入符号消费时代。

近年来的国产动画电影,无论是具有开拓意义的《大圣归来》、褒贬不一的《大鱼海棠》《姜子牙》、题材亮眼的《大护法》或是票房匹配不上口碑的《白蛇》系列,几乎无一不遭到情节叙事上的诟病。在庞大而复杂的世界观设定之下故事难以完整叙述、人物难以逻辑自洽成了国产动画电影普遍存在的问题。宏大的世界观和复杂的人性探讨需要严谨的逻辑链条和深入的情感挖掘,一味地专注于文化符号的考究和奇观影像的打造却忽略了基本的人物情感和故事逻辑是本末倒置的,太过繁琐的符号堆砌反而会使叙事变得臃肿而模糊,难以凸显核心主题和核心思想。如电影《大护法》讲述了奕卫国大护法为寻太子误闯花生镇,卷入了一场阴谋的故事,影片中处处充满着政治隐喻符号:行刑队的武器的原型是法西斯笞棒、任人宰割的民众被喻为“猪猡”“韭菜”、不敢露出真面目的花生人贴上了一层假脸……影片在细节的安排上尽心尽力,处处都有着象征隐喻,整体的人物塑造和故事情节上却让人云里雾里:主角红胖子身份神秘,漫长的寿命和高强的武艺都无来源交代,对太子的衷心与执着缺乏动机,也几无复杂的心理活动和曲折的情感变化,像一个无情的杀戮机器而难以引起观众共鸣,而其他角色如太子、杀手罗丹、孩童小鸣、花生人小姜等角色行事也都或多或少地缺乏背景支撑和情感逻辑,每个角色都像是机械地执行着设定好的程序。而《大鱼海棠》虽然自始至终着重于人物内心情感的描写,但对许多传统文化的借用流于表面,符号所携带的意义与人物和主题缺乏深刻的关联。影片中始终充当女主行为动机的灵魂角色“鲲”来源于《庄子·逍遥游》,却未能体现不为外物所缚、追求精神自由这一《逍遥游》的思想内核,在缺乏与主角情感互动的叙事中更像是一个主角的宠物甚至“挂件”。另一方面,主角椿则将《逍遥游》不拘于世俗的精神演绎为偏执甚至自私,为个人意愿而与全村人相抗争使之陷入无妄之灾。影片的配角则大量借用了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形象,但只是在外形和技能上做了参考,与故事情节的发展并无太大关联,有为了借用而借用之嫌,呈现出强烈的符号依赖倾向。

二、国产动画电影创作中符号依赖的产生原因

(一)创作者对国产动画现状的焦虑

在五十到八十年代之间,国产动画曾经历过辉煌的“中国学派”时期。在这一辉煌期中,国产动画大多以民间传说和阶级斗争为题材,以水墨风为主要作画风格,具有鲜明的民族气质,并产生了《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铁扇公主》等优秀的动画作品。八十年代之后,国产动画一度陷入沉寂之中,始终在挖掘民族性和模仿美日的创作道路中举棋不定,国产动画电影也框定在低龄向的受众路线中,鲜有优秀的“出圈”作品诞生。2011年《魁拔》的上映与2014年的高人气动画《十万个冷笑话》电影版为国产动画电影博得了些许关注,但这两部作品都因对日本动画风格的高度模仿以及在叙事上的欠缺而受到了诸多批评。2015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火爆极大地带动了国产动画电影的国民关注度,随后《大鱼海棠》《小门神》《大护法》《风语咒》《白蛇:缘起》《哪吒之魔童降世》等作品开启了国产动画电影发展的新时代,积累起了新的媒体关注度和受众基础。

但是,国产动画电影仍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在人设、作画、叙事、配音还是工业制作以及宣发上,都与美日动画有着较大的差距。美日动画的标杆性和国民对于“国漫崛起”的期待对于创作者而言都是极大的压力。对国产动画崛起的焦虑导致创作者一定程度上将传统文化当作民族风格的唯一表现形式,形成了在创作中对传统文化符号过于依赖的现象。《大鱼海棠》的导演梁旋曾在采访中提到自己最喜欢的动画电影是《玩具总动员》和《狮子王》,并表示这些影片难以效仿,只有用我们自己中国元素才能赢过他们。[3]但是我们也应当注意到,美国不仅有像《玩具总动员》这样包含着西部牛仔、太空人、小兵人等经典美式元素的动画片,还有展现中国文化的《功夫熊猫》《花木兰》、展现墨西哥文化的《寻梦环游记》、展现维京文化的《驯龙高手》以及颇具日本风格的《超能陆战队》等作品。创作具有本民族风格又能受到全世界观众喜爱的动画作品,不需要一味地堆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国产动画电影展现中国精神和中国风格,不代表着就要以堆砌符号的方式,炫耀式地展示自己的文化基础。即使是取材于中国民间故事、充满着中国元素的《花木兰》,其精神内核也是美国式的:不论是与民众平起平坐、向木兰诚挚恳求的皇帝,还是木兰相比于替父解忧更是为了证明自身价值的从军决定,抑或是木兰充满着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的冒险之旅,都被深深地打上了美国文化和美国精神价值的烙印。国产动画应当讲“中国故事”,但“中国故事”并不局限于传统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国产动画对于传统文化元素的过度堆砌反而会在某种程度上像是缺失后的极力证明。但是,我们也应当认识到,创作者急于证明国产动画的焦虑背后也反映出其对于国产动画崛起的巨大希冀,这种焦虑可能也是国产动画进步的巨大动力(见图1)。

图1 《寻梦环游记》虽然是美国动画电影,但是具有鲜明的墨西哥文化特征

(二)传统文化符号契合国内观众审美

对于尚未成熟的国产动画电影产业来说,在创作中加入大量传统文化符号是一个保证票房的安全之举。在民族文化和审美经验的影响下,国内观众对于“中国风”有着天然的审美偏好。从心理机制上来说,这是一种由群体积累起并代代相传的心理沉淀物——“集体无意识”。对于中国观众而言,国产动画电影中的传统文化符号因其符合审美经验而具有天然的亲切感。年轻群体是全年龄向国产动画电影主要受众,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在童年时期接触过中国学派的动画作品,并对当今国产动画的发展抱有极大的期待。“中国风”动画电影中的传统文化符号顺应了受众的期待视野,使其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如《哪吒之魔童降世》的主角哪吒造型中的混天绫、乾坤圈、莲花图案和童子头发型,都是在民间传说中得以代代相传的经典元素,这些视觉呈现不仅能唤起观众对哪吒这一人物的喜爱感和亲切感,而且背后还有着根植于传统文化和审美心理的丰富隐喻:乾坤圈和混天绫象征着哪吒的仙界身份和高强法术;莲花在中国文化中素有高洁尊贵的气质,并与佛教文化有着深远的渊源,暗示了哪吒的高贵出身;童子头则是其他民族眼中代表中华文化的典型造型,被采用在许多其他文化文艺作品的中国角色身上,另一方面这一造型也增添了哪吒的童稚与童趣意味。经典的文化符号与别出心裁的“烟熏妆”“恶人脸”的大胆创新,让哪吒这一形象既贴合观众的审美经验又略微跳出观众的审美期待,此外,《哪吒闹海》《哪吒传奇》等经典动画作品让“哪吒”这一角色获得了大量观众的喜爱,这也成了《魔童降世》中主角备受追捧的原因之一。

(三)符号消费时代的商业考虑

受众的符号消费助长了创作的符号依赖。许多“中国风”动画电影都取材于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带有强烈的奇幻色彩,在符号消费的过程中,受众追求的不仅是传统文化符号的具体所指之物,更是符号传达出的象征、意义和价值。《大鱼海棠》中的“鲲”指向梦想和自由,《白蛇:青蛇劫起》中的发簪指向爱情,《大圣归来》中重新取得的金箍棒指向自我突破,这些传统文化符号一方面承载了观众对唯美神话世界的想象,另一方面在电影叙事中被赋予了能让观众产生共鸣的意义和价值,为观众提供了审美价值和情绪价值。

此外,在社交媒体广泛影响力的驱动下,年轻一代越来越渴望参与粉丝文化。在对符号的消费中,受众的自我叙事和情感构建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观影行为到对符号的阐释和再创作中,观众彰显出自己的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满足了观众的民族身份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成为其在人际交往中塑造自我形象的一环。在哔哩哔哩弹幕视频网站上,百万播放量级的国产动画相关视频作品中,许多都在标题上含有“外国人不懂”“中国美”等字样,体现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审美的自豪之情。在创作和消费国产动画的二次创作视频的过程中,粉丝通过对文本进行解释、消费文化符号以及在具有强交互和共时感的弹幕视频中彼此分享,为自己贴上“热爱祖国”“关心传统文化”“二次元爱好者”等诸多标签,从而划分出属于自己的社群身份,并以此在群体中完成彼此间的身份确认,也完成了信息发送与人际互动(见图2)。

图2 哔哩哔哩视频网站上部分国产动画二次创作作品

三、现实回归:国产动画电影的创作出路

对于国产动画电影现存的符号依赖问题,无论是过度追求形式和奇观而产生的内涵忽视问题,还是过度符号堆砌而产生的主线妨害问题,其根本的解决之道都是对现实的回归,即回归现实生活、回归现实人物、回归现实问题、回归现实情感。

对于想要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色的优秀作品、想要讲好“中国故事”的动画创作者来说,神话传说并不是唯一的创作灵感来源。龙头凤尾、锦衣华袍、隼牟鸱尾从来就不是一个“中国故事”中必不可少的符号,从柴米油盐料理出的一菜一汤到建设高楼铺砌起的一砖一瓦,从首都天安门清晨唱起的国歌声里到最遥远边疆战士们的口号声中,处处都有着中国精神和中国故事。不执着于去构建难以自圆其说的宏大世界观,不执着于在每个细枝末节的符号上都考究到极致,努力去在一部影片中讲好一个故事、塑造好几个人物、表现好几段感情,也许是今后的国产动画电影创作者最应当去关心的事。

猜你喜欢

哪吒动画电影符号
哪吒买“车”
学符号,比多少
哪吒VPro
哪吒留学实录
动画电影大导演养成记
动画电影
《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
“+”“-”符号的由来
没有一位观众曾看过这样的动画电影!
图的有效符号边控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