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背景下时政新闻采访和报道创新策略

2022-02-18严学明江山传媒集团

环球首映 2022年4期
关键词:时政受众

严学明 江山传媒集团

在融媒体环境下,时政新闻的传播速度更快,大众接收信息范围更大。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视频拍摄制作专业性人才不断涌入,为时政新闻报道注入新动力,采访报道形式更加多元化。但与此同时,时政新闻也面临着新媒体的强烈冲击,传统报道模式生存与发展空间逐渐缩窄,难以吸引更多关注。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要突破固式思维,立足自身进行大刀阔斧改革,不断优化报道形式,拓宽采访渠道。总之,融媒体时代下推进时政新闻采访和报道创新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时政新闻采访和报道的主要特点

伴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大众对精神文明的重视度逐渐提升,并在一定程度上对新闻信息提出了全新要求。融媒体时代给传统新闻媒体行业造成的冲击是巨大的,这也使得时政新闻采访和报道挑战与考验兼具。时政新闻主要包括国家和地方大事、民生问题、国际形势等等,是正面引导和教育社会公众,确保人民群众紧跟党的步伐,全身心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为中华民族复兴贡献力量的重要渠道。可以说,时政新闻方向明确,其内容可以体现出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政治觉悟。因此,真实准确是融媒体环境下时政新闻最主要的特征,尤其是在解读党委、政府等有关政策和决定时,无须拐弯抹角,应当客观报道、精准解读,不得出现丝毫偏差,否则将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当然,时政新闻也关注群众日常生活,所以亲民性是其另一个重要特征。近年来,时政新闻语言越来越接地气,其目的在于提高受众的同理心,增强新闻报道的感染力。若想要提高时政新闻质量,真正做好新闻采访和报道,就需要记者多途径与民众进行交谈,了解民众的真实想法,从而给民众带来更真实的新闻体验。在此过程中,采访与报道具有互动性。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时政新闻报道都可以通过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生动的报道方式也有助于民众更加全面、客观、深刻地理解新闻所要传递的讯息,突出了时政新闻的亲切感。

在融媒体时代下,时政新闻必须要跳出以往刻板印象,不再采取被动式陈述的报道形式,需要提炼出关键信息进行优化编辑,以生动形象的故事形式展现给大众。这种顺应时代变化的报道形式可以吸引更多年轻群体关注时政新闻,可在无形中扩大受众范围,提高传播效果。总而言之,时政新闻是上层建筑,要想创新时政新闻采访和报道,就必须要了解其特点与作用。对于主流媒体新闻创新而言,做好时政新闻报道是一个重要方向,如何解决好时政新闻没有做精、做实、做大、做强的问题,突破和跨越新闻“围墙”,提高主流媒体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融媒体时代对时政新闻传播的影响

时政新闻主要是对国家政治生活中发生的事件进行报道,具有客观性,对于传统新闻媒体而言,时政新闻可谓“王牌”,时政新闻强则媒体影响力就大,可以在社会各个领域蔓延渗透;若时政新闻弱,其主流声音就不强,主流形象难以树立。对此,时政新闻采访和报道必须要与时俱进,从市民感兴趣的经济话题、民生话题等角度切入,多与受众“产生碰撞”“发生关系”,在互动中挖掘出民众感兴趣的新闻话题[1]。总之,时政报道不能只是一味地停留在新闻事件层面,应从多角度真实、全面、深入、专业的报道时政新闻,满足受众日渐多元化的阅读需求。但是,传统新闻传播模式封闭性强、内容单一,根本无法体现出时政新闻的深度、高度和广度。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信息传播速度加快,而媒体融合亦催生出了新的传播模式,人们获取信息的手段和途径愈发多元化,传播新闻传播模式显然不再适用,必须要创新新闻传播模式。但时政新闻采访和报道本身就极易陷入枯燥、生硬、干瘪的怪圈,究其根本还是在于信息渠道单一,不是领导调研就是会议讲话,千篇一律的内容使得新闻同质化十分严重,可读性和吸引力不强,让原本极具生命力的时政新闻逐渐走入边缘化境遇。而在融媒体背景下,新闻媒体秉承开放、个性的原则,新闻内容会根据受众需求进行调整,这无疑有效解决了传统新闻传播模式的弊端,使得时政新闻鲜活起来。

此外,融媒体时代还可以提高时政新闻时效性。以往,电视、报纸等媒体所播放的新闻大多都是前一天的内容,这种传统的传播模式速度慢、时效性差。而在融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媒介愈发丰富,人们不再只是通过电视、报纸等方式获取信息,手机、电脑、平板等移动终端都可以成为新闻传播媒介,这无疑加快了新闻传播速度,有助于提高时政新闻影响力和传播力。

可见,融媒体对时政新闻产生了全面影响,通过图文并茂、视频等元素的融合,使得受众可以第一时间获取新闻讯息,确保了时政新闻的时效性。如2022年2月21日上午,江山市召开“提士气、转作风、争一流”活动动员会暨一季度比学赶超大会。江山传媒集团提前策划,全力以赴,当天傍晚就通过“多娇江山”手机APP发布了会议通稿,并同步通过“江山发布”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了大量现场图片,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将会议内容传播到各大社交媒体,当晚22点多,又通过“江山发布”视频号发布短视频新闻,最大范围地传达了市委要求全体江山干部聚焦“衢州当龙头、全省争上游”目标,凝心聚力跑起来、快起来、动起来,争先创优、比学赶超,以优异的成绩确保一季度“开门红”,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重要信息,同时也能够激发全体江山市民的参与感,引发衢州市媒体同行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热议,最大化发挥出时政新闻的价值。

三、融媒体背景下时政新闻采访和报道创新策略

(一)打通平台壁垒,实现资源共享

在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中,新闻报道形式固定单一,节目思维僵化,缺少创新性,导致时政新闻内容雷同,同质化现象严重。随着融媒体时代来临,对大同小异的新闻内容造成了巨大影响,传统时政新闻报道方式的弊端逐渐显露,难以跟上时代发展步伐,传播效果一直得不到有效提升,时政新闻业发展受阻。为满足融媒体时代的发展要求,着力提升时政新闻传播效能,就必须要不断优化新闻内容,打造具有个性化特点的采访和报道特点,深度挖掘新闻内涵,将“死”材料变为活资源,找出对读者具有吸引力的独家新闻。对此,时政新闻可以在传播路径上下功夫,打破传统传播媒介的束缚,打通三微一端平台,推动资源共享,让受众根据自己喜好选择平台[2]。例如,央视新闻联播是我国权威性最强的时政新闻类节目,播放时间固定,受众群体也相对固定,尤其是随着融媒体时代来临,其受到不小冲击,要想提高节目传播力,在稳定节目受众的同时,吸引更多群体关注成为当务之急,在此情况下,央视新闻开通公众号、微博号,在这些平台发布新闻采访报道,且报道形式多元,有纯文字类、有图文结合类,还有音视频结合等等,推动了时政新闻采访报道的创新。在此基础上,2019年7月29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正式推出的短视频栏目《主播说联播》。在经历过700余期节目的探索和实践后,2021年9月起,《主播说联播》全新改版,以“大象也会跳街舞”的精神风貌对节目的播报方式、内容选题的设计以及创意策划等方面进行调整,成功为金牌栏目注入“新媒体网感”,实现了流量和质量的双丰收。

(二)创新编辑手法,促进多元化发展

一则时政新闻不仅需要记者采访、编写,也离不开编辑的审核加工,最后传播给受众的新闻都是经过精心打磨。很多记者在写这类稿件时,喜欢用“记者了解到”“记者从某某部门获悉”等生硬语句,降低了文章柔软度,尤其是在报道会议新闻时,千篇一律,不接地气。在融媒体时代下,时政新闻编辑更应当与时俱进,在确保新闻内容真实、无误的同时,采取多元化的编辑手段,让时政新闻鲜活立体起来,以此来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3]。比如,可以通过图解、短视频、H5等形式来替代传统的文字描述。以《经济日报》为例,2022年2月22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经济日报》当天晚上就制作了图表《重磅!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一图了解→》进行了解析,并第一时间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发布,2月23日,《经济日报》以头版头条位置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并配发评论《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向受众传达了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的相关信号。与冗长的文字解读相比,图解方式更加直观明了,读者不仅不会产生抵触感,还能快速抓住读者眼球。例如,2022年2月20日下午,浙江省长兴县选举产生新一届政府领导班子。长兴传媒集团在当天晚上9点47分推出视频产品《何以长兴!独家专访新当选的长兴县县长朱伟》,通过县长在大会选举现场、吉利汽车长兴基地的生产车间、城市未来社区和城区主要节点等典型场所进行现场采访,串联起新任县长的当选感言、长兴产业基础、政府重点工作等关键信息,策划用心,剪辑用情,让人耳目一新,直呼过瘾。

(三)运用协作思想,重构多屏关系

就目前我国媒体融合实践情况来看,传统媒体业务和新媒体业务已基本处于同等地位,但由于一线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和思想观念还存在一定的重传统、轻新媒体的意识,导致资源分配不均衡,电视大屏、报纸版面与网络小屏的融合受到阻碍。因此,必须要基于协作思想,对多屏、多版面关系进行重构,提高小屏占比,充分发挥出三个平台的传播优势,对于融合发展而言意义重大。在大屏、报纸版面占比主导地位的融合关系中,优质、重要的内容往往先在大屏进行发布,小屏则只能进行转载。但是,大屏新闻栏目时效性差,其灵活性无法与小屏相比,长此以往新闻媒体竞争力将会受到影响。事实上,我们基层广电新闻单位最具有垄断优势的就是时政新闻类节目,因为我们拥有独家制作权,为其他商业视频网站不能涉足,成为网络电视台输出优质差异化内容的突破口。所以我们要加强时政新闻类视听节目制作,在视听新闻资讯等节目方面形成核心竞争力。如,2022年1月份,江山两会期间,江山传媒集团记者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采访政协委员(人大代表)报道,热议政府工作报告,新一届政府和政协领导班子选举产生等重大时政新闻,并制作《数读政府报告》《融媒体微访谈》等短视频,第一时间在江山发布、江山新闻网等新媒体平台播出,这就是典型的利用小屏优势传播时政新闻的具体实践。可见,优质新闻内容的报道应本着资源利用最大化的原则,避免墨守成规,选择适宜的传播平台。大屏内容可通过小屏抢占第一落点,而小屏端内容也可通过大屏提高传播效果,通过多屏互动实现多平台全网推动,集聚各方力量,相互配合,实现跨屏内容创新。随着今后媒体融合进一步加深,这种跨部门、跨媒体的协作必将常态化。

(四)多维发力,实现新闻产品的裂变式传播

随着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崛起,受众不再是被动的信息获取者,逐渐成为信息主动传播者。时政新闻产品如何实现裂变式传播,则需要从受众角度进行思考,而“有趣”和“有用”是新闻创新的两条金律。不论是大数据、云计算还是人工智能,谁能够帮助受众在海量繁杂的信息中快速精准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受众就愿意成为其传播者。对此,在时政新闻报道时,基于对不同终端需求的考虑,可以制作不同的传播版本,保障移动端、PC端的自主选择,从而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阅读需求[4]。例如,《人民日报》就通过多渠道发力,积极探索全媒体、立体化传播模式,2019年9月19日,人民日报智慧媒体研究院正式成立。由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打造的短视频聚合平台“人民日报+”正式上线,成为中央媒体首个上线的短视频聚合平台。在探索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道路上,2018年6月至今,人民日报便和快手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人民日报全体系在快手开号,人民日报5866万粉丝,获赞39.6亿;人民网3561.4万粉丝,获赞33亿,在快手媒体号生态中表现非常优异,许多单条视频播放量超过4000万。社交媒体在其算法体系中,对主流媒体正能量内容设置优先推荐,有力促进了传媒权威媒体和新型社交媒体的深度融合,加快了时政新闻的传播速度和广度,更全面地体现了各方的优势,得到了受众 的欢迎。

(五)技术引领,创新报道形式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时政新闻报道方式更加丰富,可以是短视频、图表、H5等,也可以是海报、表情。这种简洁、凝练的表达方式更符合当前受众对于时政新闻的解读,可以帮助受众跳出海量的数据信息,从而直观了解新闻事件[5]。此外,受众对于媒体所报道的时政新闻,不再只是被动接收,还能参与评论、转发,这既是对新闻热点的及时反馈,也标志着新闻事件二次传播和传受双方互动的开始。针对时政新闻受众群体固定这一问题,融媒体互动可以吸引更多用户,不仅创新了新闻评论形式,同时也创新了新闻表达体系,让受众能够轻松愉悦地观看时政新闻。在地方媒体进行溶媒创新的同时,各大主流媒体纷纷借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时政新闻内容上不断创新,推出了《中国舆论场》《初心》《V观》等节目,创新了当前时政新闻业态。

四、结语

总之,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传统媒体遭受了巨大的冲击,时政新闻作为新闻报道的核心内容,必须要对采访和报道进行革新,方可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对此,作为媒体人必须要转变思维,加强培养创新思维,强化新闻宣传思想深度和理论高度,不断尝试和运用新技术,利用媒体融合的传播方式,增强时政新闻的可视性、直观性和生动性,提高时政新闻的公信力与权威性,同时也吸引更多群体关注,推动新闻传播价值的实现。

猜你喜欢

时政受众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时政作文”如何备考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融合时代的受众画像
网络时代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引导
时政
时政
时政
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