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非遗类综艺节目创新路径探析

2022-02-18顾惠嫦广东广播电视台

环球首映 2022年4期
关键词:媒介内容文化

顾惠嫦 广东广播电视台

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提到,要坚持守正创新,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内涵给予最大的尊重,并对其当代价值进行弘扬。如今,我国很多非遗代表性项目已经得到有效的保护,广大民众对于非遗文化遗产有了一定的认同感,部分群众参与积极性增加,让非遗项目的有效传承有了无限的可能性。虽然非遗项目保护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有一些项目面临着消亡以及断代,所以非遗项目的保护还任重道远。基于非遗项目的综艺节目在这样的背景下显得更具有价值与意义,将其作为传播非遗的窗口,依托丰富、优质的节目内容与形式,将有利于更好地传播传统文化,对于打造传统文化综艺节目也有巨大的帮助。

一、现阶段非遗类综艺节目的发展困境概述

从非遗类综艺节目的发展现状来看,节目对于非遗项目的呈现、展示、数量逐渐变得多元化,使得观众与非遗传承人的距离拉近,虽然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非遗项目与内容的发展与传播,也对非遗传承人的人文性进行了反映,但是在新媒体环境下,各种各样的综艺节目层出不穷,让原本受众范围较小的非遗类综艺节目受到巨大冲击,而真正具有影响力的非遗类综艺节目更是少之又少。大部分节目在舞台上设置虚构的情境,然后再将非遗项目以及传承人搬到舞台上,而这个过程中却忽略了一个重要元素,即:没有认真考虑传承内容是否能够真实形象地在舞台上实现还原,而更多考虑的是综艺节目是否具有娱乐性,而这样的节目难以让观众真正感受到非遗的特色、内涵以及美感,最终也就难以展现非遗项目的历史、人文价值。例如,《向往的生活》《中餐厅》《我们来了》《极限挑战》等收视率较好的综艺节目,虽然在某些环节融入一定的非遗元素,但是这类综艺节目更注重的是娱乐内涵的深度,所以对于非遗的挖掘力度还不够,未能充分还原非遗项目,换句话说,非遗项目仅仅只是这类节目的“点缀”[1]。

整体而言,目前非遗类综艺节目发展最大的困境就是如何能够将节目的审美价值提升起来,让观众感受其文化属性,并能够参与到保护、传承非遗项目的活动中去。但是要实现这个目标还任重道远,尤其是新媒体环境下,不能盲目依靠新技术去追求感官体验,因为非遗类综艺节目与其他综艺节目不同,重点在于如何还原非遗的“原生态味道”,这样才能让观众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去理解非遗的内涵与价值。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用好技术、资源做好非遗类综艺节目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一个领域,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让媒介之间、内容与媒介之间、人与媒介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而这将可能是非遗类综艺节目突破的跳板,只要抓住机遇,将可能迎来非遗类综艺节目发展的全新格局与体系。

二、新媒体环境下非遗类综艺节目创新路径

(一)深挖非遗文化价值,打造非遗媒介景观

在政策以及媒介融合的支持下,文化类节目实现了快速发展,其中开启非遗可视化传播路径的非遗节目主要有:《国家宝藏》《传承者》《非凡匠心》等,这为非遗的传承与保护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此外,《跟着非遗去旅行》《上新了,故宫》等网络综艺节目,也让更多人开始关注、理解、保护以及传承非遗,也让非遗项目本身变得更加生动。当然,在新媒体环境下,非遗类综艺节目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重点在于深挖非遗文化价值,打造非遗媒介景观,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利用好故事对匠人精神进行传承

对于综艺节目而言,非遗传承人是关键,其本身的形象以及丰满程度往往会直接影响到节目的质量。当前,我国非遗类综艺节目的形式主要以真人秀为主,重点是对传承人的性格特征、人生故事进行挖掘,依托传承人的视角,开始追寻非遗项目的历史文化、特点、特色等,随着传承人的介绍以及自我感知,引导观众去体验传统文化的内涵。整体来讲,主要就是传承人的传承过程、传承现状、人生阅历,通过这些方面让节目变得富有故事性,通过故事去吸引观众,观众在欣赏故事的过程中,就能够了解到非遗项目当前的现状,这样就可以达到呼吁社会关注、保护非遗项目的目的,因此一定要利用好故事。以《非常传奇》为例,这是一档文化类体验节目,而内容就是非遗传承。节目找到具有代表性的非遗传承人,然后邀请一些具有影响力的嘉宾到非遗项目的原生地,然后在传承人的引导下去学习、体验非遗项目,而观众就可以跟随他们看到原汁原味的非遗,例如,常山战鼓、惠安石雕、妙府黄酒酿造技艺、景泰蓝制造技艺等。与此同时,观察员会对非遗传承人的悲喜命运、家国情怀等方面进行解读,让观众能够感受到传承人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传承,从而体现出节目的文明基底,即:“和谐共生”“文以载道”[2]。

2.内容要坚守人文情怀

对于非遗类综艺节目而言,本身的职责需要建设文化内涵、发展传承非遗、加强民族文化认同等,因为职责所在,所以节目内容不能过于通俗,也就是说不能将经济收益作为衡量节目的第一指标。非遗类综艺节目的制作者要秉承客观理性的传播态度,尤其是传播方式一定要做到迎合受众群体的审美接受层次,特别是内容一定要让观众感受到非遗的内涵与价值。以《非遗公开课》为例,该节目以课堂形式进行,在课堂上由非遗传承者、专家对非遗项目的现状、保护等内容进行讲解,并与观众进行互动;同时,也邀请嘉宾进行点评。该节目最大的特色在于故事编排得非常生动,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而且内容坚守人文情怀,能够让观众了解到非遗项目的内涵以及价值,并逐渐认识到一些非遗项目的思想在现代社会中一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外,该节目还会与观众一起讨论如何保护非遗项目,广泛采纳各家意见,这种创新方式是该节目实现收视率提升的保障。

(二)善于运用媒介技术,对节目形式创新

5G技术快速发展,其可靠性大幅度提升,有着高性能化、智慧化、立体化的网络服务能力。随着5G技术的普及,AR、VR、直播等方式日益成熟,对于非遗类综艺节目制作而言,也将是一个巨大的发展机遇。基于先进的媒介技术,能够为不同受众群体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体验,从而满足其不同需求,可以让非遗项目变得更加具有趣味性,让更多观众能够跟随先进技术去体验非遗的传承,这将是非遗类节目创新的关键。

1.非遗+网络直播

如今,短视频已经是民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制作短视频的门槛很低,所以,有很多非遗传承人通过制作短视频对非遗文化进行传承。对于综艺节目而言,应该利用自身固有优势,采用“非遗+网络直播”的方式,不仅可以将非遗传统元素融入节目,而且能够让更多人关注非遗项目本身。以《说好的中国话》为例,这就是一档“非遗+网络直播”的综艺节目,受众群体大部分都是年轻人。该节目对内容非常重视,通过直播聚焦热点,将非遗项目植入到年轻人的日常生活中,在传承非遗文化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从节目形式来看,互动性很强,如你画我猜、知识问答等,对历史文化进行了深入浅出地诠释,其中对承德避暑山庄、山东孔庙等地的传统历史文化进行介绍的节目中受到很多年轻人的追捧。节目中还有业内专家与年轻用户进行互动,刷新了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又如,《了不起的匠人》在第二季邀请了非遗手工艺人以及设计师,然后对非遗文创产品进行共同设计以及开发,打造非遗文化产业化运营体系,并在B站、抖音等平台进行直播,不仅能够收获一定的收视效果,而且也对非遗产品进行了升级,实现了转型以及最大化的传播[3]。

从年轻人的角度来看,以往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停留在“乏味”“单调”“传统”,觉得传统文化没有意思。但是很多短视频平台都是年轻人进行娱乐的主要阵地,如抖音、快手、B站等均拥有大批年轻用户。因此,非遗类综艺节目应该加强“非遗+网络直播”的创新,让非遗类节目能够在各大短视频平台进行展示,一定程度上能够潜移默化地感染用户,从而扩大非遗文化的影响力。

2.非遗+AR技术

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视听成为综艺节目必须高度重视的一个领域,因为网络视听能够让节目更具有体验感,部分非遗类综艺节目已经在这个领域开始创新与深耕,主要是通过AR展示、H5等传播渠道,依托“互联网+”向广大受众群体展示各种各样的非遗项目。对于非遗类综艺节目而言,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将是提升节目传播力度的关键,以《唐宫夜宴》为例,在端午节该节目推出了一档特别节目,将《洛神水赋》(《祈》)作为整个节目的开场舞,采用的技术是“5G+AR”。在AR技术的支持下,大唐仕女婀娜多姿的体态展现得淋漓尽致,让“唐俑”有了生命力,而观众仿佛身临其境于山水画与文物之中;同时,还有抠像、实景演出、水下拍摄等技术的支持,让传统文化依托舞蹈展现出神韵,而观众也能随着舞蹈慢慢感受到节目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仅是一次创新,更完成了非遗文化的一次有效传播与传承[4]。

(三)促进媒介跨界融合,构建传播矩阵

随着文化自信的提出,让我国很多文化类综艺节目有了精神养料,这也为非遗类综艺节目的创新提供了活水源泉。同时,随着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综艺节目在突破方面有了更多的“点”,所以非遗类综艺节目的创新点要让非遗项目能够火起来,让非遗文化能够走进民众的日常生活中,要让内容变得更加丰富,但是不能让内容变得高深莫测,即“平易近人,却又不庸俗”,这样才能让更多人去关注、了解、理解、解读、保护、传承非遗文化。整体而言,非遗类综艺节目要促进媒介跨级融合,打造富有自身特色的传播矩阵,如文创融合、文旅融合、文产融合等,依托矩阵传承、保护非遗文化。

1.对文创IP形象进行打造,让多平台实现联动

如今,我国传统文化的IP已经开始兴起,IP主要是依托历史、文物等载体,逐渐有了社会属性,其中有一些“超级IP”有着较强的流量体系以及内容体系,并逐渐朝着具有深度商业价值的超级符号发展。以《上新了,故宫》为例,该节目主要是对基于故宫IP的形象以及文创产品进行设计以及展示,目前已经拥有大批受众群体。在其中一期节目之中,主题是“护肤礼盒”,该礼盒设计灵感源于故宫的文物原形,而设计团队主要是由年轻人组成,并将“寻找故宫之中的牡丹亭”作为线索,并将这条线索之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元素等融入产品设计之中。依托故宫博物院工作者的介绍,慢慢对线索进行找寻,整个过程会经历探索、发现、创造以及守护,从而引领观众去感受昆曲的艺术魅力。例如,“花笙乐”的保温杯,其设计灵感就来源于故宫庭院的天花板以及漏窗;又例如,“花笙乐”的保温杯,产品能够引导用户感悟以及理解经典内容的前世今生,而且将故宫中的碧螺亭以及如亭的形态融入设计之中。该节目同时在爱奇艺、北京卫视进行同步播出,而文创产品可以通过各大电商平台进行购买,还有微信公众号、微博超话等载体的宣传,让更多人开始关注传统文化[5]。

2.充分借助短视频,让受众圈层日益拓宽

对于艺术作品而言,其本身层次是比较丰富的,并不是单一的。文化类节目需要对文化的根本属性进行充分把握,同时也需要对综艺节目的通俗化、综艺化有所考虑,这样才能赢得更大的市场,让高雅文化进行有效传播。对于非遗类综艺节目而言,“95后”“00后”的年轻群体也可以成为这类节目的主流观众。以“B站”为例,受众群体大多都是95后的年轻群体,例如,《味里故乡》播出之后人气较高,并慢慢累积了一定的播放量。这类节目是以“纪录片+综艺”的形式开展。通过新浪微博“我和我的家乡”的征集活动,选取各个特产名物的短视频,并由地方颇具影响力的人物或者是具有一定流量的明星出镜进行介绍,大约每一集的时间控制在8-15分钟。其中一期的节目,由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的青年演员带领观众认识家乡南京云锦的非遗技艺,让观众了解到已经拥有1600多年历史的丝织工艺品的价值以及魅力[6]。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非遗类综艺节目而言,始终要将非遗文化作为核心,在新媒体环境下,要在内容的牵引以及传播策略的推动之下,对节目形态进行策划,对资源进行整合,对文化产业进行开发,再通过不同渠道进行传播。非遗类综艺节目的创新任重道远,不仅要做到在内容上呈现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还要在表达方式上做到与时代发展保持同步,对先进技术进行合理利用,将会让节目充满艺术,更加引人入胜。

猜你喜欢

媒介内容文化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谁远谁近?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主要内容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