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矿物加工前沿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研究

2022-02-18任浏祎包申旭杨思原

科学咨询 2022年1期
关键词:矿业矿物育人

任浏祎, 包申旭,杨思原

(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北武汉 430070)

立德树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也是目前高校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积极响应教育部号召,集全体教师之力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基本方略,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高校从职能部门的支持到教师的认识都要进行深层次的改革,深入挖掘思想政治课程以外的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发挥所有教师及课程的育人功能,形成“三全”育人教学体系,教学中把正确的价值观融入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从而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是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它以构建“三全”(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为手段,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实现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的协同效应。课程思政又是一种思维方式,其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的正确引导与教育,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举止。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实施的目的是实现“立德树人”“协同育人”,在教育过程中通过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向同行,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教育理念,强化对学生的“三观”教育,使学生较好地传承、创新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接班人,从而实现协同育人的建设目标[1]。

二、矿物加工前沿创新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一)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认识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及储量概况,通过与全球资源分布对比,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的国情,认识到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深刻理解我国经济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与我国资源储量不平衡之间的矛盾,引领学生认识到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肩负的责任。从而激发学生开拓创新意识,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实现技术突破,改变资源有限的现状,试图通过技术革新,增加国内矿产资源储量,为国民经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始终抱有家国情怀,拥有雄心壮志和报国之心。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环保意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坚持创新、绿色的新发展理念,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指导思想,深刻认识到在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中,不仅要有技术创新,更要注重环保意识,尊重自然,坚持矿产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自然的高度和谐,造福子孙后代。把学生培养成爱祖国爱社会的有用人才。

(三)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具备以大国工匠的精神献身科研事业的使命担当

把科研成果运用到教学中,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深刻理解人民美好生活的到来与各个领域科学家在科研领域中献身的奉献精神密不可分。用华为目前遇到的技术瓶颈激励学生献身技术研究。通过黄大年等人的先进事迹教育学生要具备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同时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使命担当。

矿物加工前沿创新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当前发展阶段进行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紧迫性,科技的进步、国家的发展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通过思政元素的融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矿物加工前沿创新”教学团队思政教学能力的培养

教学团队思政教学能力的培养是开展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前提条件,只有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过硬,才具备挖掘思政元素的能力,很好地找准切入点,在课程中自然地融入育人元素,与学生产生共鸣,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达到较好的思政教学效果。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也很关键,是思政建设的辅助条件,这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结合自身的科学素养自然地散发出人格魅力于无形中影响学生,通过对学生心灵上的影响,达到最佳的思政效应。从措施上可鼓励教师参加思政培训,激发教师专业课教学的主动性,采取一定措施督促提升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等方式来培养矿物加工前沿创新教学团队思政教学能力[2]。

三、矿物加工前沿创新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

(一)国家力量育人元素

矿产作为一个国家的战略资源,其储量与国家的发展密不可分。分析和预测我国矿产资源的供需状况,对比发达国家矿产资源储量及供需关系,我国目前在资源上存在一定的劣势。当前国际关系紧张,资源分布对政治产生的影响加剧,作为学生,更应该投身资源开发,深刻认识资源的合理开发关系到国家的战略部署,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我国社会发展的速度,关系到人民更加美好生活目标的实现。学生应深刻认识到虽然自己从事的矿业是最古老的传统行业之一,却是当代社会的命脉,是“工业之母”,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业,是其他高、精、尖产业的基石。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和使命,激发学生投身资源开发的意愿,树立为我国基础产业矿业的发展添砖加瓦的决心。

我国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历史悠久,无限制的长期开采矿产不可避免地带来一定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最终导致区域生态系统的紊乱。因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价值导向势在必行。这一国家号召使我们矿业人深刻认识到自己肩上的社会责任感,教师以此作为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可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在以后的工作中尊重自然,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加强其为生态安全作贡献的决心。

(二)家国情怀育人元素

1.黄大年

“时代楷模”黄大年学生时代就以“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作为赠言与同学共勉。出国后从事科研工作十余年,取得了优厚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但在祖国需要他的时候,他秉持科技报国理想,放弃国外优越的物质生活,坚定不移地回到祖国。八年间,他带领科研团队刻苦钻研、敢于创新,取得许多重大科技成果,填补多项国家的技术空白,为我国国防安全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兢兢业业、不辞劳苦地开展研究工作,病逝在工作岗位的忘我精神,其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以及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充分展示了地矿人始终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作为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标的崇高情怀,发人深思。

2.邱冠周

我国矿产资源分布广、种类多、品位低。邱冠周院士认为必须探索新的工艺和办法,才能提高矿物的利用率,保护人们的生活环境不受污染。他怀抱着这种家国情怀五十余年如一日长期致力于我国低品位、复杂难处理金属矿产资源加工利用研究。最终,在矿物加工专业领域,他用自己的双手敲开“绿色冶金”的大门;又用生物技术的钥匙,打开资源利用的“天堂之门”。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低品位铜矿生物铜高技术”等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取得重大突破,被学界誉为冶金技术的“绿色革命”。同时,在细粒及硫化矿物浮选分离和铁矿直接还原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最终,辛酸不减凌云志,从求学到育人,“淘金者”邱冠周院士潜心矿冶五十余载,为自己写下了一句注解:“报国情怀炼成钢。”这种怀抱家国情怀的科研精神是我们矿物加工学科课程思政中育人元素挖掘的绝佳案例。

3.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育人元素

科学精神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一个民族进步兴盛必不可少的精神。正是一代代矿业科学家艰苦卓绝的科研及科学精神,才推动了我国矿业发展的巨大进步。

回顾矿业产业中破碎、磨矿设备,浮选、磁选、重选设备,脱水、过滤设备等进展,近些年新设备的研发、来源及市场占有率。自主研发设备的兴起正悄悄改变以往靠进口设备支撑矿业生产的历史,甚至我国自主研发设备逐步走向国际市场,被其他国家引进使用,这一明显的变化,让学生深刻感受国家的发展带给我们行业的影响。进而剖析这一发展变化背后的故事,用一代代矿业人的事迹影响感召矿业学生的专业自信,改变专业思想,认识到在矿业行业做得好一样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一样可以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现代化的实现添砖加瓦。

熊大和教授潜心研究脉动高梯度磁选技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发明的历代立环脉脉动高梯度磁选机畅销国内外,在国内外大中型生产企业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优异的选矿指标和经济效益,结束了以往连续高梯度磁选机未能在我国生产中推广应用的历史,实现了从理论到生产的飞跃,是磁选行业的标杆。

针对微泡浮选技术解决细粒矿物难选问题,引入纳米气泡在细粒浮选中的角色和应用内容,让学生认识到作为传统行业依然会接触高端技术,进一步建立专业自信。通过刘炯天院士的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的研究及应用相关内容的讲解,切入刘院士的科研精神,从思想政治上引领学生认识到科研奋斗的献身精神,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刘炯天院士的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的技术突破给国家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推动作用。刘院士的科研成就充分体现了科学家的科学精神及大国工匠精神,对其科研成就的充分解读及科研事迹的渗透可自然地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挖掘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及工匠精神。

4.职业素养育人元素

邀请企业专家授课,通过专家理论联系实际,讲述选矿厂自动化的发展进程。对比十年前后选矿企业的概况及用人情况,说明社会进步对矿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启发新时代矿业从业人员必须以新的眼光看待矿业发展,我们和新兴学科“人工智能”“机器人”等专业也不无关系。以明星企业家的自身经历讲述选矿企业自动化程度的发展,阐明选矿自动化的推进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对矿产企业的经济带来的影响。以具体某一个流程或设备的自动化,通过其来源,证明国内AI技术的迅猛发展,展示我国国力的增强。结合近几年华为对技术型高端人才的高薪聘请说明技术的重要性,高端技术的掌握不仅可以实现个人价值,也为企业和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从而培养矿物加工学生从事矿业职业的素养和决心。

5.矿物加工前沿创新课程思政教育方法探索

专业课程思政主要通过隐性的、潜移默化的手段,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发挥价值引领作用。教师必须从学生思维的角度,科学合理地改变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设计,拟定教学目标。工科学生在进入专业课程学习之前,对本专业知识基本是一片空白,尚不明白专业学习的范畴,更不能理解矿物加工工程在经济及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当理论专业课与思政元素融合时,可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科技知识的同时,深入了解人文方面的素养,从而培养较好的职业素养。

结合信息媒介,实时推送思政案例的视频及新闻材料,同时采用启发式课堂教学方法。作为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课堂教学是整个德育与智育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渗透式的思想道德教育必须立足课堂,搞好搞活课堂教学,特别是导向性前沿创新课,在教学过程中要避免机械地、枯燥地讲解,积极采取问题导向式、科研案例研讨式等新型教学手段。(1)问题导向式。为将思想道德教育有机融入矿物加工前沿创新的课堂教学,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需要而设置相应专题,开展问题导向式教学。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和谐”主题为例,在资源开发及新技术研发过程中,尊重自然规律,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资源的绿色可持续发展。(2)科研案例研讨式。通过收集丰富的科研案例,让学生课下自由探索这些科研成果,形成对相关主题的初步认识与理解,并有针对性发散性思维,是否有更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通过与现有技术的对比,让学生理解我国现有国情下对上述科研成果的解释。

四、结束语

在当前国家对高等学校思政教育高度重视的背景下,以矿物加工学科必修课程矿物加工前沿创新为载体,融入矿业领域的前沿创新知识、最新科研成果、名人事迹及课程思政育人元素,重构教学大纲及知识体系,深挖典型教学案例,是当前课程思政建设的需要,也是矿物加工学科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培养优秀的矿业人才的关键,可借此重建学生的专业自信,从而为我国建设输送专业及政治素养兼备的高层次人才。

猜你喜欢

矿业矿物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矿业安全与环保》征稿简则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欢迎订阅《矿业安全与环保》
煤泥水中煤与不同矿物相互作用的模拟研究
《矿业安全与环保》征稿简则
对我国矿物加工工程技术的研究
基于NAIRS和PCA-SVM算法快速鉴别4种含铁矿物药
全球矿业或将开启新的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