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影视剧《都挺好》作为《发展汉语·中级口语Ⅰ》素材整合教学初探

2022-02-18梁怡

科学咨询 2022年1期
关键词:都挺好影视口语

梁怡

(广东省华侨职业技术学校,广东广州 510630)

近年来,中文影视素材在对外汉语教学,特别是口语教学中的运用,愈发受到教师的重视和学生的欢迎。如何在使用中文影视素材辅助口语课教学过程中优化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值得大家探讨的问题。笔者从教以来一直尝试把中文影视素材和教学结合,从开始在《非诚勿扰》中选取引起热议的话题进行讨论,到后来截取影视片段使语言要素教学“可视化”,中文影视素材已经成为了笔者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下是笔者把影视剧《都挺好》作为《发展汉语·中级口语I》辅助素材整合教学的具体做法和粗浅体验。

一、理论与实践的可行性

中文影视素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是有理可循的。从“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视听说法、情景教学法等理论皆印证其可行性。有不少一线教师通过实践提供了中文影视素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成功范例。合适的中文影视素材能模拟、再现真实的生活场景和语言交际环境,为学生学习语言要素和训练语言技能提供丰富的语料。而且影视片段除了是教授语言要素的载体,更是传播文化知识的手段,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语感、提高语言水平,帮助学生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1]。那么,怎样才是合适的中文影视素材呢?在梳理多位学者阐述的选材原则后,可归纳为几个共同点:1.语言清晰规范;2.语言真实、贴近生活;3.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对象有针对性选择;4.文化特征突出,易于引起讨论。

从以上理论和实践出发,笔者选择了影视剧《都挺好》作为《发展汉语·中级口语Ⅰ》教学的辅助材料,进行优化教学的尝试。

二、整合影视剧《都挺好》和《发展汉语·中级口语Ⅰ》的可行性

(一)学情分析

笔者教授的汉语班,学生年龄介于20岁~26岁,分别来自刚果金、刚果布、莫桑比克、科特迪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泰国等八个国家。他们学过一两年汉语,具备一定中文听说能力,而且都是成年人,有较成熟的思维能力和价值观。此外,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具有国际性的话题能让跨文化思维碰撞出火花。然而,这些学生有着明显的不足。一是对中国文化和社会背景缺乏了解,增加了学习的难度;二是学习动力不强,学习态度不够积极;三是汉语水平不高,且缺乏挑战自我的表达欲望。因此,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具有现实意义和社会热度的中文影视素材,加强语言输入的刺激,增强感性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才能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材分析

教材前言明示:“《发展汉语·中级口语I》核心目标是全方位提高汉语学习者的口语表达能力,特别是基于日常对话和话语语段的口语综合表达能力。”[2]笔者认为,“全方位”即要求学生既能准确表达,更需得体表达。学生需通过语境来理解和使用语言。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的编写特色是注重课文内容的可交际性,体现口语风格,提供了丰富的口头表达,比如“不见得”“说白了”,还有不少诸如“一言为定”“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等熟语。而这些表达的理解和运用都离不开语境。

同时,笔者在教学中也觉得教材存在明显的不足。一是课后练习设置较单一,缺乏语境,机械性练习比例高。主要围绕句法结构的运用和训练,语段训练缺乏交际性。二是教材的语用文化因素不突出。教材中很多语言知识表面上容易理解,可是深层的文化因素却被忽视了,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比如第二课《入乡随俗》,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后也许能“随俗”,却不知为何要随俗。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存在的不足,笔者围绕教材内容选择合适影视剧素材,提供相应真实语境,形象、直观地再现教材中的语言要素,补充语用文化知识,帮助学生从表达的需要出发,将课堂所学运用到日常交际中。

(三)电视剧《都挺好》和《发展汉语·中级口语I》整合的优势

电视剧《都挺好》(以下简称《都》)讲述了一个典型中国家庭的故事。掌握家中大权的苏母离世后,懦弱自私的苏父和三个子女的关系从冲突不断到最终和解。观众从中看到了困扰中国家庭的一系列现实问题:爱面子、重男轻女、愚孝等。该剧自从2019年3月首播以来,口碑和收视率俱佳,在线上线下掀起了热议。

语言方面,作为现代都市剧,《都》内容贴近日常生活,清晰、规范的语言,真实、得体的交际场景为教学提供了鲜活的语料,适合模仿、操练。

文化特征方面,《都》是一部充满话题性的现实主义剧作。“苏家”是中国现实社会的典型,不光是“重男轻女”“小家服从大家”的传统观念,还有“啃老”“老人赡养”等现实痛点,都是学生在了解、融入中国社会时的难点和障碍。选择该剧作为教学辅助素材,可以帮助学生见微知著,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的感性认识。

此外,《都》制作精良,情节引人入胜,演员演技精湛,细节考究,服饰时尚,容易吸引学生。韵味十足的苏州评弹也为该剧平添了几分地方人文风情的味道,为留学生提供了接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机会。

三、整合《都挺好》和《发展汉语·中级口语I》的教学实施

(一)课前准备

笔者首先总结了教材中90个知识重难点,再从《都挺好》中提炼44个知识点。然后用软件“快剪辑”截取70个片段,每个时长为半分钟—三分钟。

(二)视频素材与教材整合

首先是切合教材内容演示视频。教材辅助语言点学习和操练、话题讨论等的素材基本来自《都》,学生对场景、剧情、人物性格特征以及语言风格比较熟悉,观看、理解时可减少障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后在教学中循序渐进。前半学期主要是碎片式观看,辅助语言要素学习,后半学期在“碎片”中提炼场景,总结话题,环环相扣,保证教学连贯性,循序渐进。在“碎片”解构和整合中,学生不断温故知新、加深记忆。

(三)整合教学案例

1.语法教学:够+A+的

在《中级口语I》中四次出现语言点“够+A+的”,比如第十二课:

大卫:中国学生勤工俭学的肯定不少吧?

王丽:以前少,经济主要靠父母。

大卫:中国父母够辛苦的。

学生在理解课文时将“够+A+的”等同于“很+A非常+A真+A”。赵立江认为“够+A+的”的重音一般在形容词上,强调人的主观意愿和判断[3]。教师讲解时如果没解释清楚其语义、语用,学生会回避新语言点,或者在运用中造成偏误。笔者截取了相关视频帮助学生体会使用“够+A+的”语境,比如:

视频1:父亲跟随女儿去上班。听完秘书汇报一系列工作安排后,父亲不由感慨“哎呀,这可真够忙的”此处体现了父亲的意外和心疼之情。

视频2:父亲第一次看到女儿宽敞的办公室,问:“这是你一个人的?”女儿回答:“对呀,我领导啊。”从父亲的表情和语气,学生感受到他意外和高兴的心情,在老师的启发下为父亲加了一句台词:“哇,这够大的!”

2.熟语教学: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学习第四课时,有学生不理解课文中的“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就直接播放两个片段:(1)父亲提出卖老宅,换新房,大儿子不同意,说老宅是“念想”。 (2)老宅卖了,大儿子提出旧家电可搬到新家,是“念想”。这两个场景父亲的回应如出一辙:“念什么想,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学生一看就明白了,马上自行设置情景,说出正确的句子。

3.词汇和情景结合教学

学习第一课《第一天》的“设施”一词时,补充了常用搭配生词“配套”“基础”;第三课《家乡》中出现“优越”一词,学生总是记不住这几个词。当学第九课《租房》,大家明显对该话题更感兴趣,因为他们大部分打算结业后留在广州,将面临找房子的问题。《都》中涉及看房的场景很丰富。笔者在剧中剪辑了大儿子两次带着父亲在中介陪同下看房的片段,时长5分钟。教学步骤是:(1)学生先自述租房要求和准备咨询的问题;(2)播放两遍,要求学生找出片段中该学期已学生词,如“优越、设施……”;(3)播放第三遍,解释生词,如“完善、地标……”;(4)要求学生用生词描述片段中两套房子的特点;(5)学生再次自述租房要求;(6)角色扮演。从学生的角色扮演发现,大家理解了“租房”话题相关表达后,掌握比较牢固,对角色性格特点的揣摩也很到位。

4.语用教学:称呼语

第二课《入乡随俗》讲的是学生讨论在中国应该怎么称呼别人。有关“称呼”语的研究指出:“影响汉语的‘称呼’语的使用的社会因素很多,总的来说,它是受传统的‘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序’的封建社会的宗法血亲关系,以及差序格局的社会现象和为其服务的伦理道德的影响的结果。”[4]课文只是告诉学生对待不同的人怎么称呼,而笔者该课的教学目标是希望学生除了掌握课文中的称呼语,还要了解其背后的社会和文化因素。为此笔者选取了总长3分钟的六个视频,包括与课文契合的称呼语,做了适当补充,如老板娘、女士等。大家边看边讨论角色使用该称呼语的用意,例如去副职的称呼,可以抬高对方;亲属语泛化,是为了拉近距离。接着让学生对比其母语的称呼语。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学生了解“中国非对等式之称呼语的使用表现一种等级观念,西方对等式称呼则表示出平等的文化取向,”并鼓励学生尝试用x姐、x叔称呼宿舍管理员、保安人员。学生体会到改变称呼语后人际关系的微妙变化,更乐意使用。

5.文化因素教学:“面子”话题

涉及“面子”话题的有第二课《入乡随俗》中的生词“丢脸”,部分学生不理解字面意思和英文解释。经解释并补充和面子相关的视频后,学生明白“丢脸”就是没面子,还记住了剧中大哥苏明哲的口头禅“你让我的面子往哪放。”学习第七课《请客》时,提问学生习惯请客还是“AA制”。学生马上学以致用“当然请客,‘AA制’很丢脸”。大家表面上理解“面子”的意思,可对为什么要讲面子?何时讲面子却不得其解。因此,又进行了四学时“面子”话题教学,剪辑了11个视频(给长辈面子、担心没法供儿子读名校会让邻居笑话等等)。每播完一个视频都要求学生描述片段内容并重复含“面子”一词的语句,根据回答板书重点词句。然后大家对视频进行归类,讨论什么时候需要讲面子。当有的对角色的很多行为表示不理解时,再引导他们一起分析背后隐藏的深层文化因素。使学生明白剧中父母一代被面子捆绑,苏家二代也受到此观念的影响,其实只是表面的虚荣。若仅从处理人际关系而言,就是情面[5]。

(四)检验教学效果

采取问答、配音、小组讨论、情景表演等多种方式定期进行小结、复习,让学生交流学习感想,期末考试题目也均以检查学生运用所学进行语段表达的学习效果为目的,重点考察与视频语料相关的知识点。

四、教学反思

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发现了学习语料的丰富化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表现出浓厚兴趣。教材和《都》的整合帮助学习者在复习旧知、获取新知的过程中,获得可理解输入,并转化为有效输出。学生普遍反映:“和过去相比,课堂变得更生动有趣,影视素材里有生活中常用的句子,中文听说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也增加了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了解。而且看懂视频,还能用中文描述、议论,很有成就感”。然而,在整合影视素材和教材中,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1.影视剧播出的时间和教学进度几乎同步,因而素材的剪辑比较匆忙,对契合教材的影视素材的选择、归纳和分析还不够系统、准确和适用。

2.没及时记录学生观看影视片段后的反馈。同时,促进学生有效输出的手段仍欠丰富。

3.剧中个别人物口音较重,语速太快,增加了听力理解的难度。

与此同时,笔者认为以下几方面有待探究:

1.选材方面,控制视频难度,照顾不同层次学生。提炼更有针对性,尤其是体现语言文化因素的片段。

2.针对学生水平,加强将输入转为有效输出的练习的设计,讲究形式多样化和学以致用。

3.发掘更多适合与教材整合的优秀影视作品,紧扣教材内容在语言要素、语言功能项目、语用文化等方面进行多维整合。

以上是笔者运用中文影视素材在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进行优化整合初探的概述。

猜你喜欢

都挺好影视口语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苏家“都挺好”,美剧“更摩登”
《都挺好》:探讨现代家庭情感关系
酒中的口语诗
《都挺好》发布演员阵容 姚晨、倪大红“父女”搭档
《都挺好》发布演员阵容姚晨、倪大红“父女”搭档
中国影视如何更好“走出去”
影视风起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