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新时代大学编辑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2022-02-18王维
王 维
大学出版社是依托于母体大学成立的以服务大学为主的出版社。大学出版社一般以帮助大学解决课程建设,教材开发、出版,学术出版等问题为主业,兼具发展其他出版方向。背靠母体大学的大学出版社,较容易获得母体大学的教师、教学等多种优质资源,在教材和学术图书的出版方面拥有天然优势。
2020年,国家教材委员会、教育部印发全国教材建设规划和四个教材管理办法,部署推进大中小学教材建设。其中对大学教材教辅提出了新的要求, 要求着力打造精品教材。2021年——“十四五”开局之年,高校进入新一轮“双一流”建设。这意味着为高校服务的大学出版社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
同时,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教育硬件设施的升级,大学教材教辅的展现形式、传播途径等都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传统出版已经不足以满足大学出版社发展的需求,大学教育出版进入融合发展的新时代。本文笔者尝试分析在这样的新时代, 大学编辑作为大学出版社与高校教师沟通的主渠道, 作为大学出版社的生产力和持续发展的动力,面临的一些老问题和新挑战。
一、新时代大学编辑应具备的素养
(一)思想政治素养
思想政治素养是大学编辑最基本的素养。 对于大学编辑来说, 保证出版的高校教材教辅拥有正确的政治导向,坚定的爱国立场,是最基本的;同时思想政治素养也是其他素养形成的基本条件。 大学编辑作为教材教辅的策划和守护者,必须坚定自己的立场,摒弃不良声音的影响,在教材编辑和传播过程中起到有效的把控作用;大学编辑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提高个人的政治敏感度, 以利于在现有岗位上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同时,在工作中要保持思想政治敏锐度, 时刻留意和学习中央相关权威部门发布的政策,多策划符合国家教育需要的好书。
(二)坚定职业信仰
在实际工作中, 编辑的压力不小: 既要考核社会效益,还要考核经济效益;在图书编校过程中,哪怕编辑为图书呕心沥血,让图书焕然新生,也仅仅是出现在编辑一栏。因此,总有很多人说,编辑是为他人做嫁衣的行业。而且,相较其他行业,编辑是一份较为清贫的职业。据了解,出版社都已转型为企业,在大部分大学出版社,大学编辑都有经济效益的考核目标, 且个人的收入多与其经济效益挂钩。同时,在出版融合发展时代所面临的知识内容更加多元化,配套资源中的有些问题可能隐藏的更加隐秘,利益诱惑也在不断增加。此时,作为大学教材教辅的责任人,大学编辑一定要坚定职业信仰,不能为了经济效益而放弃或放低社会效益的要求。 大学编辑和大学出版社要加大对职业信仰的培训,对出版物严格要求,细致把关,为我国高校教材建设和大学生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三)多元知识素养
教育出版融合发展时代,教育的方式越来越灵活。教育媒介多元发展, 传统纸质教材已经远远不足以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 现代大学教育更多的需要图文影像声音等线上线下的综合应用。电脑、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和网络的广泛覆盖,让PPT、在线资源包、二维码链接音视频、三维配套资源、微课、慕课等一系列配套资源能非常方便的获得、学习和推广。这使得大学教材从一本普通的纸质教材成为一个可以获得多方面资源的媒介。 这也对大学编辑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编辑既需要和以往一样,具备过硬的文字功底,还要掌握一定的信息化技术,具备更加全面、更加多元化的知识体系,不仅能够做到以往的一职一专,更应该适应新时代,做到一职多专。
(四)学科专业素养
学科专业素养是大学编辑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之一。与其他类型编辑不同,大学编辑一般处理的都是对应学科的教材教辅和专著,要处理的图书内容更加专业,有些专著甚至是该学科的最新前沿成果。 如果大学编辑不努力提升自己的学科专业素养, 将无法胜任大学编辑的工作。比如,一名大学编辑是计算机专业,他平时主要负责大学计算机教材教辅的策划和编辑。那么,他平时就需要清楚了解最新的大学计算机发展情况, 现在教学中运用的最新程序是哪一个版本等。只有这样,才能和高校教师有效沟通;策划和编辑教材教辅时,才能清晰地判断教材中的内容是否适应现在高校教学需求, 以避免那些老旧甚至有误的内容进入到教材中, 避免对高校学生有不良影响。
二、大学编辑面临的一些问题
(一)初稿质量参差不齐
现有大学教材教辅初稿质量参差不齐。好的书稿大学编辑要有眼光能筛选出来, 并且能对它提出升级的要求(比如一本审计学纸质教材质量良好, 但是缺乏多媒体资源,那么该书的编辑就应该及时向作者提出增加多媒体资源,甚至教会作者如何使用相应的工具制作资源等等);而一般或者达不到出版要求的书稿,大学编辑需要分析好原因并根据情况做好相应的工作。造成书稿质量一般或达不到出版要求情况的原因较多,其中较多的原因是作者自身水平不够或态度不端。遇到这种情况,就要求编辑坚守职业底线,宁缺毋滥,并且拿出专业的水平和温和但坚定的态度,积极和作者沟通,确保作者了解退稿原因或者修改到位后再出版。
(二)书稿抄袭情况严重
虽然教材教辅中概念性的内容较多, 不可避免会涉及共同的知识点等, 但是现在很多教材教辅作者进行变相的剽窃,改个案例或者数据就自己用了;甚至有些书商为了在最短时间内逐利,他们“剪刀加浆糊”,从不同的书和网络上拼凑出一本“书”,然后找能用书的学校老师,让他们改个主编名字挂名用书,一书多版,很多书内容差不多,甚至改了个数据就成了另一个老师主编的新作。这些相互抄袭,或者低水平重复的教材因为利益链驱动,在很多高校内选用, 甚至让一些老师们遇到出版社一开口就是“你们居然不提供稿子啊?”给学术界和教育界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大学编辑需要提高版权意识,做好查重工作,更要从自身做起,坚守职业底线,严格把关。
(三)部分教材内容老旧
教材内容老旧一般是两种情况: 一是作者提供的初稿中部分内容已经老旧; 二是出版了两年及以上的教材教辅中内容部分不符合时代的发展情况。 前者多半是因为作者撰写书稿时间较长或者书稿完成时间较久, 或者作者未曾留意,造成其中内容与时代脱节。这就需要编辑提高对专业前沿的了解,或者提升对专业的敏锐度,遇到相关内容,一定要绷紧这条弦。比如,笔者2020年编辑的一本军事教材的初稿中,提到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仍然使用的是2006年版本。实际上,教育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2019年2月已经印发了《教育部 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通知》,其中明文规定“《大纲》于2019年8月起在全国施行,原《大纲》(2006年修订)废止”。后者则往往是因为修订更新的不够及时。 这既有可能因为作者主观意愿(比如最近较忙或者认为学科短期内没有新的知识体系变化,所以不建议对教材内容进行修订等原因),也可能因为出版社和编辑没有及时提醒和策划作者进行修订。教育部教材局对高校教材也提出了最多三年要进行修订的要求。但是市场上,仍然有很多教材五年甚至十年都没有修订过。或者仅仅是更换了书号,但是内容仍然是2010年左右的内容,对高校学生的使用带来了不良影响。
(四)专业编辑配备不均
按照教育部2020年2月21日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我国高校本科学科主要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十二个门类和上百个专业。大学出版社想要对应相应专业配齐所有专业编辑难度很大。若只是按照文科、理科粗粗分类,在实际编辑工作中,由于教材教辅种类繁多且内容较为专业, 大学编辑又很难对专业教材教辅提出专业的问题, 更不要提如何引导和帮助教材做提升了。 有些专业甚至连对口的编辑都无法找到。比如,现在大学出版社中机械类专业的编辑就非常缺乏,很多出版社只能让其他理工科编辑(如数学专业编辑)去编校机械类教材。但是其他理工科编辑对于机械类的知识往往所知甚少,无法从专业上提出问题,甚至有可能将初稿中的部分符号张冠李戴或者大小写、正斜体改错。这对大学出版社、甚至整个出版行业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装帧编排较为保守
从当前高校教材成品不难看出, 大部分高校教材教辅的装帧编排等方式较为传统保守,封面设计普通,同质化严重,对高校年轻的大学生们而言没有吸引力。作为高等教育知识载体和先进文化传播媒介, 高校教材与我国在校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其装帧设计、编排方式中蕴含的艺术品质的优劣, 不仅关系到教材品位和出版社形象, 对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学习热情也会产生潜移默化影响, 对高校人才培养和高等教育的作用也很重要。
三、新时代大学编辑能力提升措施
(一)加强思想政治和职业信仰教育
2019年10月,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韩震在中国教育报上发表名为《用好教材这一思政教育“地图”》的文章,其中说道“教材是教育的基本遵循,教育具有塑造未来的功能, 因此, 教材是规范教育的最主要的蓝图或遵循,必须体现国家意志。教材也是引导学生学习知识、传承文化与价值观的指南。只有正确的地图,才能让旅行者在旅途中走正确的道路,同样地,好的教材才能成为青少年人生道路上健康成长的引导地图。地图出现差错,就可能让人走错路;同样地,教材的差谬往往把一代人引向歧途。”作为大学生教材教辅的把关人,只有大学编辑自身具有正确的思想政治意识和良好的职业信仰, 才能做好把关人。这就需要不断的加强大学编辑的思想政治教育,塑造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 确保其能够正确地掌握国家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以及舆论导向,保证在大学教材编辑过程中能够始终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念, 不断地强化大学编辑的责任感。 大学编辑要坚决做好教材教辅把关人,让抄袭严重,内容老旧的书稿无处遁形;坚持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坚决不为了经济利益作违心出版。
(二)提高出版专业的理论和实务水平
作为大学生教材教辅的把关人, 大学编辑应做好出版专业的理论和实务的学习,强化自身的出版理论知识,用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技能做好出版工作。同时,出版行业也应该提供条件, 加大对编辑人员出版专业的理论和实务培训。
(三)做好专业分工,提升学科专业能力,确保大学教材教辅的质量
大学编辑作为大学教材教辅出版工作中的实际责任人,需要对大学教材教辅的内容质量进行把关。此时,大学编辑的学科专业能力则成为关键中的关键, 他们知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图书质量的好坏。 该点对大学出版社和编辑自身都提出了要求。笔者认为,大学出版社可以在招聘时就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 做好专业编辑的招聘工作, 并可以从母体大学引进人才做好全职或者兼职专业编辑的安排。 同时, 大学编辑应该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努力储备较为深厚的学科专业知识,只有如此才能和作者对话,策划出适合学科专业发展的选题,并在后期编辑校对过程中,对教材教辅提出有效的意见,保证教材质量;二则大学编辑需要随时了解学科专业前沿和动态,保证大学教材教辅内容的前沿性。
(四)教育出版融合发展,需要综合能力过硬的大学编辑
如前文所述,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教育硬件设施的普及,大学教材教辅的展现形势、传播途径等都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教育出版进入融合发展的新时代。传统的地方大学出版社专业性强,大部分编辑埋头教材教辅的文字编校工作,缺乏创新意识,较少接触和处理新媒体等数字化技术问题; 内部往往缺少能适应教育出版融合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很多地方大学出版社和第三方(技术公司)合作成立数字资源子公司或者成立数字资源部门并招聘一些专业的技术人员作为部门成员。 这两者仍有较为突出的问题。 笔者认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需要培养一批既懂技术又懂出版还要懂教育的综合性人才。 做好培训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可以先加强大学编辑常规的教育出版融合发展培训,增强所有大学编辑的意识和工作能力,并形成长效机制; 支持鼓励大学编辑开展教育出版融合发展的研究并以论文形式发表。然后,在大学出版社原有人员中挑选一批合适的人员, 对他们进行培训或送到合作技术公司锻炼,有意识的培养;也可以引进(招聘)一些有技术的人才到编辑岗位锻炼学习。逐渐建设一支懂教育、会技术、能编辑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同时,还要加强与母体大学及其他单位的合作,可以建立人才共同培养机制,还可以采取外聘兼职人员的方式合作,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满足大学出版社对综合性人才的需要,适应教育出版融合发展的形势。
面对新时代,大学编辑自己也要打开思路,不断学习,提升个人的综合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学习总结,了解提升,将教育专业知识、编辑知识和数字出版技术知识等结合起来,让自己成为一专多能,成为既懂专业出版,也了解大学教育,还清楚融合发展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四、结束语
大学编辑作为大学教材教辅出版工作中的实际责任人,作为大学出版社与高校教师沟通的主渠道,作为大学出版社的生产力和持续发展的动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大学编辑要加强思想政治和职业信仰教育,提高出版专业的理论和实务水平,提升学科专业能力,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努力成为适应教育出版融合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这既需要编辑不断学习总结提升,更需要大学出版社支持和引导,提供培训和学习的条件。只有这样,大学编辑才能成为懂教育,会出版,还了解全媒体教育资源及出版融合发展时代需要的运营、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 为促进大学出版社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为大学学科建设和专业知识传播做出应有的贡献。